一、先天或后天不足,營衛(wèi)不固,風濕熱之邪留滯于體內,郁久化火傷陰,最終導致血虛風燥,肌膚失養(yǎng),一般這種情況多見于異位性皮炎或慢性濕疹等,主要癥狀為:皮損呈浸潤肥厚性斑片,皮膚干燥,粗糙,口干思飲,舌苔少,脈細弱。屬于氣陰兩傷。
二、本身脾胃虛弱,或過量食用辛辣及發(fā)物,生濕化熱,導致脾為濕熱所困,水濕內停,泛于肌膚。一般常見于異位性皮炎,嬰兒濕疹或亞急性濕疹等。主要癥狀為:身體多發(fā)丘皰疹,并伴有滲液,或淡黃色結痂,伴有脘腹脹滿,納呆便溏,舌質淡,苔白膩。屬脾虛濕盛。
三、氣血不足,經脈失養(yǎng),不能榮養(yǎng)肌膚或外邪久居,經脈不通,瘀滯皮膚而皮損久發(fā)不俞。主要癥狀為:皮損色暗,色素沉著,伴有面色晦黯,女性月經不調,經期腹痛,多見于慢性濕疹,異位性皮炎,慢性蕁麻疹等。屬氣滯血瘀。
四、急性頭面部濕疹,一般發(fā)病迅速,身體起紅色丘疹,一般多發(fā)于上身,滲液不多,但劇烈瘙癢,白天會輕一些,但晚上會加重,伴有口干,小便黃,舌苔薄白或薄黃,脈浮。屬風熱相搏。
五、濕熱內蘊,復受風邪,充于腠理皮膚而發(fā)為濕疹,皮損彌散泛發(fā),津水流益,瘙癢較為明顯,一般多見于亞急性濕疹,汗皰性濕疹,異位性皮炎等,主要癥狀為:皮損為丘疹狀,水泡樣,顏色淡紅,可見滲出,結痂,屬風濕郁阻。
六、急性濕疹或自身敏感性濕疹,一般發(fā)病較急,皮膚起紅斑水皰,糜爛結痂,身熱心煩,口渴,大便干燥,小便赤黃。此癥是由于濕熱相合,蘊結于體內,浸淫肌膚而成瘡,濕盛則皮損糜爛,有滲出結痂,熱重則膚生紅斑,身熱心煩,口渴,大便干燥,小便赤黃。屬濕熱內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