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梅圖》原載《曼殊遺畫》(1919)。
畫跋:“久別慧子,忽辱寄詩,有‘乞?qū)憽度f梅圖》詔我,一花一佛合皈依’句,因繪此以報(bào)。曼殊大師畫,令女弟子傾城書?!?/span>
慧子:即高旭(1887 – 1925),字天梅,一字劍公,又字鈍劍,筆名秦風(fēng)、壽黃等。江蘇金山(今屬上海市)人。南社發(fā)起人之一。歷任同盟會江蘇分會會長、金山軍政分府司法長、眾議院議員等。
1907年五月,高天梅寄詩給留居日本的曼殊求畫:“大師所說大乘法,傳播潮音妙入微。乞?qū)憽度f梅圖》贈我,一花一佛學(xué)皈依?!弊宰ⅲ骸叭q海上相晤,許繪《萬梅圖》,繼而東往,未見寄下,時(shí)系我懷思也?!?908年,曼殊繪此圖以報(bào)。當(dāng)年2月26日,在致劉三信中,要他“轉(zhuǎn)告天梅:《萬梅圖》寫就多日?!?/span>
茅屋、小橋點(diǎn)綴其間的萬頃梅海,不是孤冷的仙境,而是美麗的人間家園,彌漫的是生活的氣息。它被描繪得如此美麗,如此引人注目:大自然的美確實(shí)是永恒的;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人,天然地是幸福的。喜愛游覽、行腳各處的曼殊,除了緊張地革命、安靜地打坐,也仔細(xì)地觀察過山水花卉,在他的苦難的一生中,也享受過大自然的賜予。這是令人欣慰的。這種歌頌生活的畫作,在曼殊的作品中,是值得格外注意的。
題跋者傾城,姓張,《曼殊遺畫》編者蔡哲夫的妻子。
此圖受到友人的喜愛。后來,曼殊去爪哇。柳亞子、高天梅再次寫信求畫。
1910年6月23日,他復(fù)信說:“《萬梅圖》不值一粲。今委作畫,愧畫筆久廢,但望梵天帝釋有以加庇,異日或能歸國,勉應(yīng)尊命耳?!?/span>
(原載李蔚《曼殊妙跡百幀》140-141頁,北京遠(yuǎn)東聯(lián)合國際拍賣公司2018年10月出品,非賣品。)
鏈接:https://www.docin.com/p-2180926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