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xué)們:
大家好!我是八年級的x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書卷飄香伴我行》。
有這樣一個故事:俄國的羅蒙諾索夫小的時候,白天,跟父親打魚;晚上,就躲在板棚里看書。有一天,羅蒙諾索夫和父親在海上打魚,忽然,一陣狂風(fēng),大海掀起了巨浪,船上的帆篷被吹落了,情況十分緊急。他不顧一切,沿著搖晃的桅桿爬上去,很快把吹落的帆篷扎結(jié)實了,漁船恢復(fù)了平穩(wěn)。狂風(fēng)過去后,父親把他拉到身邊,笑瞇瞇地說:“孩子,我要獎賞你的勇敢,給你買件鹿皮上衣,好嗎?”羅蒙諾索夫搖搖頭?!澳悄阋裁茨??”“我要買一本書,爸爸,其它我什么都不要?!彪y道一件鹿皮上衣還比不上一本書?”“爸爸,我想要一本好書,什么知識都有的書。比方,天上的星星為什么會掉下來,為什么黑夜過去就是黎明……”,父親和水手們聽了,都驚奇得睜圓了眼睛。就是這個愛書的小男孩長大后成了俄國著名的科學(xué)家、詩人、語言學(xué)家和歷史學(xué)家。
聽了這個故事,大家一定有所感悟、有所啟迪吧?
古人講,布衣暖,菜根香,還是讀書滋味長。一本好書,如美食佳釀,令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我個人認(rèn)為,快樂莫過于讀書。
讀書之樂,樂在大開眼界。古今中外,皆濃縮于尺牘;千山萬水,盡了然于卷帙。一卷在手,我們可以穿梭時空,盡情沐浴先賢智者思想的惠澤;我們可以遨游天下,悠然領(lǐng)略種種極致的風(fēng)景。
我曾在網(wǎng)上看到一篇名為《賣梳子給和尚》的文章,讓我大吃一驚。真正領(lǐng)略到了讀書的妙處。
說有一個經(jīng)理想考考他的手下,就給他們出了一道題:把梳子賣給和尚。
第一個人:出了門就罵,什么狗屁經(jīng)理,和尚都沒有頭發(fā),還賣什么梳子!找個酒館喝起了悶酒,睡了一覺?;厝ジ嬖V經(jīng)理,和尚沒有頭發(fā),梳子沒法賣!經(jīng)理微微一笑,和尚沒有頭發(fā)還要你告訴我?
第二個人:來到了一個寺廟,找到了和尚。對和尚說,我想賣給你一把梳子,和尚說,我沒用。那人就把經(jīng)理的作業(yè)說了一遍,說如果賣不出去,我就會失業(yè),你發(fā)發(fā)慈悲吧!和尚就買了一把。
第三個人:也來到一個寺廟賣梳子。和尚說,真的不需要的。那人在廟里轉(zhuǎn)了轉(zhuǎn),對和尚說,拜佛是不是要心誠,和尚說,是的。心誠是不是需要心存敬意,和尚說,要敬。那人說,你看,很多香客很遠來到這里,他們十分虔誠,但是卻風(fēng)塵仆仆,蓬頭垢面,如何對佛敬?如果廟里買些梳子,給這些香客把頭發(fā)梳整齊了,把臉洗干凈了,不是對佛的尊敬?和尚話說有理,就買了10把。
第四個人:也來到一個寺廟賣梳子,和尚說,真的不需要的。那人對和尚說,你是得到高僧,書法甚是有造詣,如果把您的字刻在梳子上,刻些“平安梳”、“積善梳”送給香客,是不是既弘揚了佛法,又弘揚了書法,老和尚微微一笑,無量佛!就買了1000把梳子。
第五個人:也來到一個寺廟賣梳子,和尚說,真的不需要的。那人個和尚說了一番話,卻賣出了一萬把梳子。
那人說了些什么?
他告訴和尚,梳子是善男信女的必備之物,經(jīng)常被女香客帶是在身上,如果大師能為梳子開光,成為她們的護身符,既能積善行善、又能保佑平安,很多香客還能為自己的親朋好友請上一把,保佑平安,弘揚佛法,揚我寺院之名,豈不是天大善事?大師豈有不做之理?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大師雙手合十,施主有這番美意,老衲豈能不從?
就這樣,寺院買了一萬把,取名“積善梳”、“平安梳”,由大師親自為香客開光,竟十分興隆。當(dāng)然,開光捐的善款也不少??!
這就是智慧的力量,而這智慧的獲得來源于讀書。
書,讓簡單的人變得豐富;書,讓喧囂的人返璞歸真。
的確,我們無法丈量自己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生命的寬度,一本讓人受益的好書,也許就是一次生命的拓展。總希望在浮生半日的悠閑里,陪伴我們的,是一杯清茶,一卷好書;總希望喧囂反復(fù)之后,留一隅書香,讓好友相聚,往來吟唱……
其實人生也是一本書,桌上攤開的是人生,窗外流逝的是歲月,燈下獨坐的,不是過客,是歸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讀書的旅程永遠也沒有終點,只有這樣,我們的人生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地燦爛。老師們,同學(xué)們,在匆匆的學(xué)習(xí)中,在沉沉的行囊里,在整潔的幾案旁……別忘了,留一個位置,給自己最愛的那本書!我的演講到此結(jié)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