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學習 2010-03-28 08:35:11
(二二)
陳成子弒簡公,孔子沐浴而朝,告於哀公曰:“陳恆弒其君,請討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鬃釉唬?#8220;以吾從大夫之後,不敢不告也。”
陳成子弒簡公:齊大夫陳恆弒簡公,名壬。事在魯哀公十四年。
沐浴而朝:時孔子已致仕,將告君以大事,鄭重之,故先齋戒沐浴始朝。
告夫三子:三子,指三家。魯政在此三家,哀公不得自專,故欲孔子告之。
孔子曰:此下至“君曰告夫三子者”,乃孔子退於朝而自言如此。深憾魯君不能自命三家,而使己告之。曰“告夫三子者”,增一“者”字,無限憤慨,盡在此一字見矣。
之三子告,不可:之,往義??鬃油嫒?,三子不可。蓋三家魯之強臣,有無君之心,正猶齊之有陳恆,寧肯聽孔子言而往討之?
孔子曰:此下乃孔子退自三家,而又自言之如此??鬃右嘀渌堉坏眯校卣堨毒?,請於三家,亦所謂“知其不可而為之”也。
《左傳》記此事云:“孔子三日齋而請伐齊三,公曰:‘魯為齊弱久矣,子之伐之,將若之何?’對曰:‘陳恆弒其君,民之不與者半;以魯之眾,加齊之半,可克也。’”則孔子不僅辨其義,亦復量其力。若不量力而徒伸大義,此亦言之不怍矣。私人之言猶有不可,況告君論國事乎?宋儒疑《左傳》所載非孔子言,則豈不度德不量力,而空言可伸大義於天下?宋儒解《論語》失孔子意,多在此等處。若論訓詁考據(jù),朱《注》亦多有超後人之上者,此不可不知。
【白話試譯】
齊陳成子弒其君簡公,孔子在家齋戒沐浴了去到魯國朝廷,告訴魯哀公道:“陳恆弒了他的君,請快發(fā)兵去討伐他。”哀公道:“你告訴那三位呀!”先生退下說:“因我也還追隨在大夫之後,這等大事,不敢不告訴吾君,吾君卻說去告訴這三位!”孔子到三家,一一告訴了,三家說:“不可。”先生退下說:“正因我也還追隨在大夫之後,不敢不告呀!”
安德義《論語解讀·憲問第十四·21》
【原文】
14.21陳成子弒簡公①??鬃鱼逶《?,告于哀公曰:“陳恒弒其君,請討之。”公曰:“告夫三子②!”孔子曰:“以吾從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鬃釉唬?#8220;以吾從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注釋】
① 陳成子:即陳恒,又叫田成子,齊國的大夫。在公元前481年殺死齊簡公,立齊平公,掌握了齊國的政權(quán)。簡公:即齊簡公。姓姜,名壬。公元前484—481年在位。 ② 三子:指孟孫、季孫、叔孫三家大夫。由于魯國政權(quán)旁落,這三家主宰著魯國的政治,故哀公不敢自己做主。
【語譯】
陳成子殺了齊簡公??鬃勇犝f后馬上洗澡齋戒而后去朝見魯哀公。他報告給哀公說:“陳恒殺了他的國君,請君主出兵討伐他。”魯哀公說:“你去報告三位大夫吧!”孔子(退了出來,)說道:“因為我曾做過大夫,所以不敢不來報告。哀公仍舊說‘你去報告三位大夫吧!’”孔子去向三位大夫報告,但他們都不同意出兵討伐??鬃佑终f:“因為我曾做過大夫,所以不敢不來報告。”
【解讀】
本章記載齊國“陳成子弒簡公”、孔子請求出兵討伐的過程。
陳成子謀殺齊簡公,孔子齋戒沐浴上朝報告魯哀公,意在請兵討齊以伸張正義,然而哀公大權(quán)旁落,兵權(quán)在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三家手中。遭到拒絕,孔子無奈。
有趣的是,告哀公出來去季氏三家路上,孔子自言自語地說:“以吾從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報告“三子”出來,在回家途中,又自言自語地說:“以吾從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同樣的話自言自語的重復兩次,可說明三點:
一、孔子已然年邁,哀公十四年,孔子時年71歲,垂垂老矣,說話難免羅嗦,龍鐘老態(tài)之狀已然表現(xiàn)殆盡。
二、孔子一貫強調(diào)“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孔子離魯司寇之職已有十五年之久,早已不參與魯國朝政,此次的確事關(guān)伸張道義之大事,不能不越位而告,口中念念有詞,說:“不敢不告”,是對自己不在其位而又冒然謀政的自我心理寬慰。
三、是孔子表現(xiàn)“正其誼而不謀其利,謀其道而不計其功”,“知其不可而為之”精神的又一次體現(xiàn)。
引文來源 憲問篇第十四_論語新解 錢穆_國學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