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士諤(約762—819),河南洛陽人,字諫卿。德宗貞元元年進士。順宗時累遷宣歙巡官,為王叔文所惡,貶汀州寧化尉。憲宗元和初擢為監(jiān)察御史。坐誣論李吉甫,出為資州刺史。工詩,以典重稱。
云天宜北戶,塔廟似西方。
林下僧無事,江清日復長。
石泉盈掬冷,山實滿枝香。
寂寞傳心印,玄言亦已忘。
【評注】五、六有夏間山居之景。眼前事,只他人自難道也。此尚非人不能道語。三、四自然,綽有遠致。
殘暑三巴地,沉陰八月天。
氣昏高閣雨,夢倦下簾眠。
愁鬢華簪小,歸心社燕前。
相思杜陵野,溝水獨潺湲。
【評注】頷聯(lián)上句沉渾,下句幽折,折亦有別致,然竟不如渾之妙。凄渾灝潔,庶幾盛朝之遺。
功名無力愧勤王,已近終南得草堂。
身外盡歸天竺偈,腰間唯有會稽章。
何時臘酒逢山客,可惜梅枝亞石床。
歲晚我知仙客意,懸心應在白云鄉(xiāng)。
【評注】吐口便說“功名無力”四字,此便是真心實意人,真心實意語也。蓋“功名”雖是每人初心,然“無力”實是各人天分。如果力有不及,便應愧有不免,如何世上乃有靦然素餐之夫,又有矯語高尚之夫也?!耙呀K南得草堂”,妙!言身雖未去,去計已成。三、四即重宣此七字也。此五、六,妙于“何時逢山客”,中間硬入“臘酒”;又妙于“臘酒逢山客”,下句撇然競對“梅枝亞石床”,真為瀟灑不群之筆也。結(jié)言此非強來相拉,實已久信高懷,又硬加“歲晚”二字,使此意旁見側(cè)出也。
女幾山頭春雪消,路傍仙杏發(fā)柔條。
心期欲去知何日,惆悵回車上野橋。
【評注】三鄉(xiāng)、女幾山均在洛陽市宜陽縣。女幾山距九朝古都洛陽90公里,自晉唐以來即為中原地區(qū)旅游勝地,后成為吳承恩《西游記》中花果山創(chuàng)作原型。
槐柳蕭疏繞郡城,夜添山雨作江聲。
秋風南陌無車馬,獨上高樓故國情。
【評注】見聞如此,搖落蕭颯甚矣。此際登樓,那能無故國之思!“山雨作江聲”,造語新秀,有情致。三句寫景,末句點到登樓,筆力自高。
紅衣落盡暗香殘,葉上秋光白露寒。
越女含情已無限,莫教長袖倚闌干。
【評注】題亦作玩荷花。蓮與越女有照映。起句已結(jié)全篇之局。士諤以監(jiān)察御史出刺資州,感時物之衰,故以托興。三、四題外生意,凄惋入神?!霸脚椤?,與太守何涉,而莫教倚欄也?此正喻孤臣于思婦之意,借以寫留滯周南之感耳。唐時重內(nèi)而輕外,羊以與呂溫善而謫外,故發(fā)于語言者如此。然雖感慨,而含蓄不露,頗得風人之遺。詩中多以花比人,此則以人比花,與李商隱詠《槿花》作同法。善用曲筆,如竟言惆悵憑闌,便覺少味矣。
雨馀芳草凈沙塵,水綠灘平一帶春。
唯有啼鵑似留客,桃花深處更無人。
【評注】先言過雨之景,后言行至桃花深處,寂無人跡,啼鳥忘機,似解聲聲留客,勿辜負溪山,朱灣詩所謂“漸來深處漸無人”也。一種極幽靜之境為詩人所得,寫來如見。同時劉商有《題黃陂夫人祠》云:“東風三月黃陂水,只見桃花不見人”,與此詩第四句相似。但一紀清游,一懷靈跡,句同而意殊也。
掩抑危弦咽又通,朔云邊月想朦朧。
當時誰佩將軍印,長使蛾眉怨不窮。
一曲徘徊星漢稀,夜闌幽怨重依依。
忽似摐金來上馬,南枝棲鳥盡驚飛。
破撥聲繁恨已長,低鬟斂黛更摧藏。
潺湲隴水聽難盡,并覺風沙繞畫梁。
【評注】彈琵琶者,不勝柔情慘戚;聽琵琶者,更多轉(zhuǎn)意深沉;誦琵琶詩者,又不禁幽念凄楚。其三首句寫彈,次句寫彈琵琶之人,三四句寫聽。隴水、風沙,皆所聽之聲也。
無心唯有白云知,閑臥高齋夢蝶時。
不覺東風過寒食,雨來萱草出巴籬。
【評注】閑趣淡景,狀得“無心”二字出。
中小學傳統(tǒng)文化必讀經(jīng)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