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林山海經(14)
“奇人”敢峰
周日北京秋雨連天。午后拜訪老領導敢峰先生。敢峰本名方玄初。六十年代創(chuàng)辦北京景山學校時,從中宣部派任校長。文革后歷任教育部《人民教育》雜志主編,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從北京社科院院長職務離休。是大教育家、詩人、書法家、人才學創(chuàng)始人。60年代,即以《人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而名揚九州。
外表木訥如綿,內心如火似劍。先生個性突出,善于逆向思維,做事認定目標,便是百折不回。早年參加革命工作時有句云:"斬長鯨此去天涯,懶把桑麻細話,”甚至比太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更為雄闊。遇到困難時自題聯(lián)道:“萬斤鐵錘擊螞蟻,弱弩之末穿鐵板。”其行動更是特立超拔。例如花甲之年,主動從社科院長提前退休創(chuàng)辦力邁學校,進行教育改革的全方位實驗,自稱"夕陽返照工程"。年逾八旬,詩如泉涌,妙語疊出。尤為出彩是哲思和創(chuàng)新方面,例如,“論詩”:不明世上何為詩,卻又寫詩難自持。一般規(guī)矩由它去,但效梅花入雪時。
敢峰出版詩集巜風岸》,詩體自由,不拘平仄。自稱"涂鴉",但他的哲思和主張洋溢詩間,到處是創(chuàng)新的火花和對青年人的的激勵,使后輩深受教益。我的治學和詩詞創(chuàng)作,是受了敢峰先生的啟發(fā)和影響的。
昨在敢峰家中。八八米壽之年的他尚在攻研四色定理,書房上下,滿是圖表。夙夜奮斗,志在突破。這是世界數(shù)學難題?。。ㄋ纳ɡ硎牵簛┖畏睆偷牡貓D板塊,只須四種顏色就可分劃出來。先生探索多年,已有專著)。致力新的開拓,令吾輩感佩不已。 贊曰:宏圖四色畫方圓,白發(fā)蒼蒼志未刪。最是殷勤方老敢,總能紅在夕陽前。
孫犁大師的詩與文
孫犁,荷花淀派領軍人物。先生是我河北安平的同鄉(xiāng),也是我尊崇的老師。每回家鄉(xiāng),都會油然憶起先生的音容笑貌。
先生是散文小說大師,詩詞亦為高手。他一生孤高杰特,在寂寞中追求,追求文學藝術凈土的境界。他的文學見解,很多是以詩的語言表述的,例如關于為文和為人,文革后總結出:
“與世無爭,于人無憾 。文士致命,青眼白眼。貧富易均,人欲難填??题鍤埲?,萬惡之源。勸善懲惡,文化教養(yǎng),刑法修剪,道德土壤。文化藝術,教化一端。瞻望前景,有厚望焉!”
短短數(shù)語,當為后學文人之座右銘。
先生念舊多情,他熱愛和懷念故鄉(xiāng)、故事、故人。對于先逝的沒有多少文化的結發(fā)妻子,懷念至深。其題亡人遺照:
“一落黃泉兩茫茫,魄魂當念舊家鄉(xiāng)。三沽煙水籠殘夢,廿年囂塵壓素妝。秀質曾同蘭菊茂,慧心常映星月光。老屋榆柳今尚在,搖曳秋風遺念長?!?/span>
先生晚年,我曾幾次赴天津登門拜訪。有很多共同語言。先生曾給我寫信,談及對家鄉(xiāng)、滹沱河及環(huán)境的看法。
這一張明信片寫道:
樹喜同志:
收到惠寄函及贈書,至為感謝。尊著當從容拜讀。
一九七一年,我也曾回安平一次。所見滹沱河情狀,與尊函所描述者同。感慨系之,無可奈何。因此,對電影一事,(指籌拍根據(jù)孫犁小說改編電影“風云初記”)從無過多希望,也不過問,知其必不能反映原作風貌也。
我患病多年,終日困居斗室。如來津有暇,乞到寒舍一敘。
今年春季,我曾在《散文》發(fā)表“青春夢余”一作,內中有一段對家鄉(xiāng)河流的追念。然手下無此文。日后結集出版,當可奉寄耳。祝
好
孫犁 九月四日下午
2002年,先生以九十高齡與世長辭。我有不少懷念的文字。
在白洋淀,面對千頃綠波,萬桿殘荷,寫懷念小詩:
“荷花寥落鳥空啼,蒲葦迎風踞老泥。始信文章憎盛世,天公不再降孫犁?!?br>
撫今追昔,慨嘆文章隨時代。沒有苦難硝煙,孫犁風骨難再。
還鄉(xiāng)懷孫犁云:
“ 當年流水繞堤沙,十里風帆到我家。河井于今多敗朽,不知何處覓荷花。”
孫犁家鄉(xiāng)名叫孫遙城,與我村莊彭疃俱在滹沱河畔,我在下游,相距十里。如今生態(tài)破壞,田園河池,面目全非矣。
最痛惜的是有“小黃河”之稱的滹沱河,徹底偃旗息鼓,余下莽莽荒沙。那是我們無盡的痛與懷念,不因時光流逝而消竭的。
李樹喜,河北省安平縣人,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歷史系。高級記者,作家,人才學與歷史學者。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光明日報出版社原社長兼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