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句子,注意“互文”
◆ ◆ ◆
山東省平陰縣錦水雙語學(xué)校 張明常
01
【引子】
2018年四川省遂寧市中考語文有一道題,看似簡單,卻有好多人做錯: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其實(shí),這是一道考查“互文”修辭格的試題。有些同學(xué)望文生義,生吞活剝,翻譯時沒有把握住要領(lǐng)而失分。因“互文”主要應(yīng)用于文言文(當(dāng)然現(xiàn)代文也有。例如毛澤東的“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等),所以不應(yīng)不重視。
下面就“互文”的有關(guān)知識進(jìn)行梳理,以便初三同學(xué)綜合復(fù)習(xí),備戰(zhàn)中考。
02
【概述】
上文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按字面解釋是:“不以外物的好而喜,不因自己的失而悲?!钡@樣翻譯,沒有考慮到“互文”的特點(diǎn)。
其實(shí),這句話中的兩個陳述部分是“喜”和“悲”,兩個陳述對象是“物”和“己”,“喜”和“悲”同時陳述“物”和“己”,互相滲透,互相說明,意義上是兼顧的。作者為了求得詩句的統(tǒng)一、音調(diào)的和諧才分開來寫。
這種修辭手法叫“互文”,就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將要出現(xiàn)的詞,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詞,上下文的意義互為交錯、補(bǔ)充。但理解時,要將兩個詞合起來,即“參互成文,合而見義”。
這樣來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為:不以“物”和“己”而“喜”和“悲”。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為:“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div style="height:15px;">
圖:對稱式插畫
03
【分類】
按語言形式來劃分,互文可分為短語(含成語)互文、單句互文、偶句互文和多句互文等。其中偶句互文比較常見。
1.短語互文。就是一個短語中前后兩部分的詞語構(gòu)成互文,理解時必須把前后兩部分詞語拼合起來。如:
(1)去國懷鄉(xiāng)。(范仲淹《岳陽樓記》)
(2)泉香而酒洌。(歐陽修《醉翁亭記》)
例(1)“去國懷鄉(xiāng)”是“去國去鄉(xiāng),懷國懷鄉(xiāng)”的濃縮形式,可譯為“離開國都家鄉(xiāng),思念國都家鄉(xiāng)”;例(2)“泉香而酒?!笔恰叭沅#其O恪?nbsp;的濃縮形式,可譯為“泉水和酒都很清香”。
2.單句互文。即一個句子前后兩部分構(gòu)成互文,在意義上交錯滲透、互相補(bǔ)充。如:
(3)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王昌齡《出塞》)
(4)主人下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例(3)由“秦時明月”和“漢時關(guān)”兩部分組成,前者省略“漢”和“關(guān)”,后者省略“秦”和“明月”,可理解為“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guān)隘”。例(4)由“主人下馬”和“客在船”兩部分組成,前者省略“在船”,后者省略“下馬”??勺g為“主人下了馬來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馬來到船上”。
3.偶句互文。即前后兩個句子構(gòu)成互文,互相呼應(yīng),互相補(bǔ)充,彼此隱含,理解時必須把前后兩個句子拼合起來。
(5)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說》)
(6)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北朝民歌《木蘭詩》)
(7)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劉禹錫《陋室銘》)
(8)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hù)鐵衣冷難著。(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例(5)“叫囂”和“隳突”,“東西”和“南北”是互相滲透,相互說明,意義上是合指、兼顧的??衫斫鉃椋骸霸跂|西南北叫嚷騷擾”或“到處叫嚷騷擾”。例(6)“將軍”和“壯士”,“百戰(zhàn)死”和“十年歸”在這里互相滲透,相互說明,意義上是合指、兼顧的??衫斫鉃椋骸皩④姾蛪咽繌能娛辏?jīng)歷了上百次殘酷的戰(zhàn)斗,有的死了,有的勝利歸來。”
例(7)“談笑”和“往來”,“有鴻儒”和“無白丁”互相滲透,相互說明,意義兼顧。可譯為:“談笑往來的都是博學(xué)的人,而沒有無學(xué)問的平民?!?div style="height:15px;">
例(9)“東市”“西市”“南市”“北市”對舉互文。可譯為:“跑遍了東西南北各個集市,購買了駿馬、鞍韉、轡頭、長鞭?!?div id="fu8ihs5fyo3" class='img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