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背景
光明日報2013年8月3日消息:以“沙漠、生態(tài)、科技”為主題的第四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8月2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庫布其沙漠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這是聯合國環(huán)境組織在我國舉辦的唯一沙漠論壇。本次論壇將集中討論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防治荒漠化,建設生態(tài)文明,推動人類的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
論壇提供的資料顯示,土地荒漠化,目前已經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全球至少每年因為干旱和人為破壞,有1
環(huán)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2013年8月25日向媒體通報了2013年上半年全國環(huán)境質量狀況,公布了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環(huán)境空氣、酸雨、地表水、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近岸海域海水水質、環(huán)保重點城市功能區(qū)噪聲監(jiān)測結果。其中城市環(huán)境空氣污染形勢嚴峻。按《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以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一氧化碳(CO)、臭氧(O3)六項指標進行評價,2013年上半年,74個城市平均達標天數比例為54.8%,超標天數比例為45.2%,其中輕度污染占25.4%,中度污染占9.5%,重度污染占7.5%,嚴重污染占2.8%。另外,沙塵天氣分8次21天影響我國西北、華北等地區(qū)。由于沙塵天氣影響,我國環(huán)保重點城市環(huán)境空氣質量累計超標157天,較上年同期增多6.8%;造成空氣質量重污染天數累計為38天,較上年同期增多245.5%。
中廣網2013年2月17日消息: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中國科學院近日公布了“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課題組的最新研究結果。研究結果表明,近期持續(xù)、大范圍的強霧霾中,含有大量的含氮有機顆粒物。這是上世紀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而當年洛杉磯因此有800余人喪生。[來源:學§科§網]
命題猜想
生態(tài)破壞的成因、危害與治理措施,環(huán)境污染的危害、形成原因以及治理措施。
典例體驗
相對濕度為80%~90%時,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低是霾和霧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即霧霾。2013年1月以來,北京多次出現霧霾天氣,與此同時,與空氣質量相關的呼吸道疾病病例相應增多,引發(fā)了民眾的“空氣焦慮”。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2)人為原因是造成霧霾天氣增多的主要原因,霧霾天氣增多主要是由________增多造成的。簡述我國中東部地區(qū)這種大氣污染物增多的主要原因。
(3)簡述霧霾天氣對人類的危害。
(4)簡述減少霧霾現象應該采取的措施。
【答案】 (1)空氣相對濕度較高,氣象條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大氣中出現逆溫現象,空氣比較穩(wěn)定,風力比較小)。
(2)固體顆粒物 工業(yè)生產排放;能源消費中煤炭使用比重高,冬季用煤炭取暖等使固體塵埃排放量多;機動車增多,大氣中污染物排放增多等。
(3)影響人類身體健康,影響交通運輸等。
(4)轉變生產方式,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煤炭在生活中的使用;植樹造林,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化能源消費結構,大力使用清潔可再生能源等。
【解析】 第(1)題,霧霾天氣形成的自然原因可結合材料中霧霾天氣的形成來回答。第(2)題,從材料中霧霾天氣的形成過程可知,霧霾天氣形成的重要原因是空氣中塵埃增多,而空氣中固體塵埃增多主要與人為因素有關,可以從圖中獲取信息。第(3)題,霧霾天氣對人類的身體健康和交通有明顯的影響。第(4)題,大氣中固體塵埃增多是霧霾天氣形成的主要原因,從減少空氣中大氣污染物的角度來回答減少霧霾天氣的主要措施。
新題預測
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石漠化是指在熱帶、亞熱帶濕潤、半濕潤氣候條件和巖溶發(fā)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類活動干擾,地表植被遭受破壞,導致土壤嚴重流失,基巖大面積裸露或礫石堆積的土地退化現象,是巖溶地區(qū)土地退化的極端形式。
材料二 云南是全國巖溶分布最廣、石漠化危害程度最深、治理難度最大的省區(qū)之一,巖溶面積達1
(1)試分析云南石漠化嚴重的原因有哪些?
(2)請就云南石漠化提出防治的對策。
【答案】 (1)自然原因:云南喀斯特地貌廣布,山高坡陡,氣候溫暖、雨水豐沛且集中,為石漠化提供了侵蝕動力和溶蝕條件。人為原因:云南喀斯特地貌區(qū)人口密度大,地區(qū)經濟落后,群眾生態(tài)意識淡薄,各種不合理的土地資源開發(fā)活動頻繁,如不合理的耕作方式、過度樵采、過度開墾、亂砍濫伐、不合理放牧導致石漠化嚴重。
(2)①以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為核心。石漠化治理應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則,以提高水土資源的永續(xù)利用率為目的,把石漠化治理與退耕還林、防護林種植、水土保持等生態(tài)工程有機地結合起來。②防治石漠化須多管齊下。例如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還林、轉變群眾生產生活方式、實施生態(tài)移民等;同時要制定優(yōu)惠扶持政策,鼓勵支持企事業(yè)單位、個人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參與石漠化治理;尤其要重視調整石漠化地區(qū)能源結構,加快農村新能源建設步伐,減少森林資源的能源性消耗。
【解析】 第(1)題,石漠化原因注意要從自然和人為兩方面進行分析。第(2)題,防治石漠化,先要保護好巖溶地貌地區(qū)尚未發(fā)生石漠化的地方,防止其發(fā)生石漠化,預防潛在石漠化的繼續(xù)惡化演變;對已發(fā)生石漠化的地區(qū)要實行綜合治理,使其逐步向良性發(fā)展,重點應放在輕度和中度的石漠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