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境分布】生長于水稻田或池沼邊潮濕處。分布安徽、扛蘇、浙江、臺灣、廣東、江西、湖南、湖北、貴州、云南、陜西等地。主產(chǎn)江蘇,浙江。此外,湖北、安徽、江西等地亦產(chǎn)。
【性狀】為帶花莖的頭狀花序?;ㄐ虺时鈭A形,直徑4~5毫米;底部有鱗片狀淺黃色的總苞片,緊密排列呈盤狀;小花30~40朵,灰白色,排列甚密,表面附有白色的細粉;用手搓碎后,可見多數(shù)黑色小粒及灰綠色小形種子。花序下連一細長的花莖,長約15~18厘米,黃綠色,有光澤;質柔,不易折斷。臭無,味淡,久嚼則成團。以珠大而緊、灰白色,花莖短、黃綠色,無根、葉及雜質者為佳。
【藥理作用】谷精草水浸劑(1:6)在試管內對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鐵銹色小芽胞癬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毛谷精草水浸劑,也對絮狀表皮癬菌,羊毛狀小芽胞癬菌,須皰癬菌,石膏樣小芽胞癬菌等皮膚真菌有效(試管內雙倍稀釋法)。谷精草(品種未鑒定)煎劑(100%),對綠膿桿菌作用較強,有效濃度為1:320(試管法):對肺炎球菌和大腸桿菌作用弱。
【應用】
1.風熱目赤腫痛、羞明、眼生翳膜。本品輕浮升散,善疏散頭面風熱、明目退翳,用治風熱上攻所致目赤腫痛、羞明多淚、眼生翳膜者,可與荊芥、決明子、龍膽草等配伍,如谷精草湯(《審視瑤函》)。
2.風熱頭痛:取其疏散風熱而治風熱頭痛,常配薄荷、菊花、牛蒡子等藥用。
①治風熱目翳,或夜晚視物不清:谷精草一至二兩,鴨肝一至二具(如無鴨肝用白豆腐)。酌加開水燉一小時,飯后服,日一次。(《福建民間草藥》)
②治目中翳膜:谷精草、防風等分。為末,米飲服之。(《綱目》)
③治小兒痘疹眼中生翳:谷精草一兩,生蛤粉五分,黑豆皮二錢,加白芍三錢(酒微炒)。上為細末,用豬肝一葉,以竹刀批作片子,摻藥末在內,以草繩縛定,磁器內慢火煮熟,令兒食之,不拘時,連汁服,服至一、二月。(《攝生眾妙方》)
④治小兒雀盲至晚忽不見物:羯羊肝一具,不用水洗,竹刀剖開,入谷精草一撮,瓦罐煮熟,日食之。忌鐵器。如不肯食,炙熟搗作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茶下。(《衛(wèi)生家寶方》)
⑤治偏正頭痛:谷精草一兩,為末,用白面調攤紙花子上,貼痛處,干又換。(《姚僧坦集驗方》)
⑥治腦風頭痛:谷精草(末)、銅綠(研)各一錢,消石半錢(研)。上三味,搗研和勻,每用一字,吹入鼻內,或偏頭痛隨病左右吹鼻中。(《圣濟總錄》谷精草散)
⑦治牙齒風疳、齒齦宣露:谷精草一分(燒灰),白礬灰一分,蟾酥一片(炙),麝香少許。上藥,同研為散,每取少許,敷于患處。(《圣惠方》谷精草散)
⑧治鼻衄,終日不止,心神煩悶:谷精草,搗羅為末,以熱面湯,調下二錢。(《圣惠方》)
⑨治小兒肝熱,手足掌心熱:谷精草全草二至三兩,豬肝二兩。加開水燉一小時服,日一至二次。(《福建民間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