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伯族宗教習俗--薩滿舞春
薩滿是草原民族信奉的原始宗教,在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蒙古、滿、錫伯、達斡爾等民族都曾留下很深的烙印。薩滿教的中心思想是萬物都有靈,認為世界上的任何東西都有自己的主宰神靈。薩滿的義務就是充當勾通眾神靈和人之間關系的使者。薩滿教沒有教規(guī),又無宗教組織和場所,是以個人為中心的完全唯意志的宗教。各民族信奉的薩滿教都有其不同的民族特色。錫伯族信奉的薩滿教也注入了本民族的特色,如獨特的宗教儀式和神靈崇拜。薩滿是神的使者之一,一個薩滿的形成是通過一定的修煉和時間達到的,通常是通過師傅的口傳和自己的心靈感受來取得正名的。
錫伯族的薩滿從初學到超凡,一般要經歷幾個階段的儀式。從學者,必須祈告“從神靈”和本姓成員(一般薩滿都是獨傳,信奉薩滿的都系薩滿成員)求之保佑,然后進入正傳。上刀梯是錫伯族薩滿獨有的形式,是取得正名的重要一步,刀梯,錫伯族稱“查庫爾”,是用馬刀、鍘刀等刀具扎成梯子,少則18級,多則48級,一般為25級,梯高10幾米。當徙弟登梯成功,師傅當著眾人面授于浸過羊血的托里(銅制的護心鏡),這樣他就取得了正傳的薩滿資格,就可開始履行神職。這種薩滿稱“依勒吐薩滿”(公開的薩滿),沒有取得托里的薩滿則稱“布吐薩滿”(隱蔽的薩滿),不被認為是正統(tǒng)的高超的薩滿,一般來說,布吐薩滿多指一些無師自通的薩滿。而末能成功登梯的人,則稱二神(托里),他們一般成為薩滿的助理。
跳神治病是錫伯族薩滿的重要宗教活動,實際上是完全唯意志的精神療法。薩滿企求劇烈的跳神念唱活動中,達到眾神附身的境地,即巫出固(神靈)附身,薩滿進入恍惚沉緬的狀態(tài),得到神的啟示后,薩滿蘇醒解釋病因,最后執(zhí)神鼓跳神舞,伴隨各種廝殺的動作和強烈的叫喊,以驅趕邪魔,達到治病的目的。
薩滿的一切神功,都決定于神祗的指點,這只有薩滿個人意會到,據(jù)《薩滿舞春》的記敘,在這派系中共有數(shù)十位薩滿神,伊散珠媽媽是神祖,柳樹神翁、獵神、喜利媽媽以及動物圖騰的神靈等等。在期的薩滿儀式中,上述儀式和神靈被大大簡化了。
《薩滿舞春》是在察布查爾發(fā)現(xiàn)的唯一的書面形式的記載,手抄于1884年,是錫伯族薩滿教儀式的較完整的記載,對研究薩滿教和錫伯族歷史文化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