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道家一直都喜歡煉丹,那時,人們總希望通過服用煉出來的“仙丹”養(yǎng)生延年,甚至長生不老??墒墙Y果怎么樣呢?在唐朝,好幾位皇帝,甚至像韓愈這樣的大知識分子,都因為吃了“仙丹”中毒而死,更多的人就不用說了,真是聰明一世,糊涂一時?。『髞?,煉丹的人就越來越少了,當時,很多養(yǎng)生大家認為前人煉的丹叫“外丹”,對身體是沒有用的,他們主張煉“內丹”,也就是通過練功、修身養(yǎng)性等方法,使“仙丹”自然從體內生成,從而益壽延年。從此以后,養(yǎng)生之道才算真正走上了正軌,壽星也明顯多了起來。可以說,從注重“外丹”到“內丹”觀念的轉變,表明中國古人已經懂得了從自己身體里面開發(fā)養(yǎng)生祛病大藥的重要性。1.病猶如此,藥何以堪人體自有大藥,每個人身體上都遍布著各種各樣的藥田,養(yǎng)生、療病只需從自己的藥田隨手采擷就可以了。北京過去有位老醫(yī)生叫馮泉福,是個兒科高手,每天都有200多個孩子被父母抱來求治。老先生很少用藥,不管遇到什么病,都只是在小孩脊背上捏一捏就好了。他完全是通過捏脊來調暢小兒的陽氣,從而激發(fā)孩子的自愈能力,這個自愈能力就是人體的內藥。古代許多養(yǎng)生大家提倡的靜坐,強調意守丹田,這不也是在調動丹田內的“人體內藥”嗎?老子的“虛其心,實其腹”其實講的就是極好的養(yǎng)生之道。因為,當人們把注意力集中到小腹部之后,心就安歇下來了,心一安頓,心慌、心神不寧、煩躁、困倦無神等癥狀都會很快消失。所以說,靜坐是一味養(yǎng)心大藥,歷來練靜坐功夫的人一般都身體硬朗、精神抖擻,而且享有高壽。日本有一個長壽村,村民的平均壽命都在90多歲以上。他們那里有一個風俗,人滿18歲以后,每年的立春之日都要在足三里穴上做瘢痕灸,每年僅使用一次足三里這味人體大藥,就能提升氣血,把人體的正氣培養(yǎng)得足足的。此外還有各種保健運動方式,比如華佗創(chuàng)造的“五禽戲”、道家的導引養(yǎng)生功、武術中的站樁等,都是在扶助人的陽氣,打通經絡,從而保持人體的內外暢達。腑臟的氣血四通八達、循環(huán)往返于四肢,人體的每一處臟腑才干凈健康,四肢才靈活有力,所以說,這些保健運動效果比很多補藥都好。自古以來,利用“人體內藥”養(yǎng)生和治病的例子太多了。但是,今天很多朋友還是僅僅把注意力集中在“外藥”這個層次上。當然,我不是說外藥不能用來治病養(yǎng)生,而是認為現(xiàn)代人對“內藥”太不重視了。因為,用外藥治病,效果常常是有限的,有些病,外藥根本不靈,但用內藥卻能輕易治好;有些病,用外藥治過程漫長,成本又高,但用人體內藥來治,不僅非常簡單,還不需要花什么錢。人體自有大藥,每個人身體上都遍布著各種各樣的藥田,養(yǎng)生、療病,只需從自身的藥田隨手采擷就可以了。人體大藥如果從“虛”的方面來講,還包括人的精神、情志等;而在本書中,我主要從“實”的方面來講,這個大藥,就是人體上的敏感點,又稱高升點。2.人體的靈丹妙藥長在哪里人體那引人入勝的的靈丹妙藥長在何處呢?當您有病時,人體的很多地方會出現(xiàn)敏感點,也叫高升點,這個點,就是治您病的大藥。什么是人體的“敏感點”呢?敏感點會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呢?其實,敏感點就是人體在不平衡情況下,也就是生病后身體上自動顯示出來的治療點,這就是人體自身的大藥。“物不平則鳴,人不平則病。”我在臨床上經常碰到這樣的病人:最初是感冒、發(fā)燒,后來發(fā)展成為咽炎、咳嗽,過了不久,又變成肺炎,最后連腎也出問題了。這是什么原因呢?當人體的內部環(huán)境和自然界這個外環(huán)境不平衡的時候,人的體溫就開始不正常,人就會不舒服,這意味著邪氣已經侵入了人體,當邪氣繼續(xù)深入,侵入肺部,再侵入腎臟,情況會更糟,這就是臟腑間的不平衡了。所謂生病,實際上就是人體的很多地方失去了平衡,而這時我們要做的,就是迅速找到人體治病養(yǎng)生的高升點大藥,讓人體重新恢復平衡?!饵S帝內經》里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shù),食飲有節(jié),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jié),故半百而衰也。”上古長壽之人懂得順應四時而養(yǎng)生,他們的身體總是處在平衡狀態(tài),而現(xiàn)代社會中的人,生活節(jié)奏很快,工作壓力又大,不太可能像古人那樣養(yǎng)生,所以,我們的身體,不平衡是絕對的,平衡是相對的,不同程度的亞健康癥狀總是伴隨著我們。但人體自身是力求保持平衡,這種能力是與生俱來、自覺自發(fā)的,我們可以稱它為“先天平衡能力”或“普通平衡能力”,相當于西醫(yī)里說的“免疫力”。這種平衡能力人人皆有,只是強弱不同而已。一般說來,體質好的人先天平衡力強,體質差的人先天平衡力弱。這種平衡力在人體內默默無聞地工作著,我們平時身上的一些小毛病,比如感冒、腰酸背痛等,不打針吃藥,沒多久也好了,實際上就是它在起作用。人們平時的養(yǎng)生保健,比如鍛煉、注意飲食、補充微量元素、修身養(yǎng)性,其實都是在增強這個先天平衡力??墒?,當我們的先天平衡力因后天的失調而受損之后,應該怎么辦呢?當人體的不平衡由小變大、由量變發(fā)展為質變時,人體就會發(fā)生大的病變,要么是持續(xù)不斷的亞健康狀態(tài),要么是百藥難醫(yī)的慢性病。如果一直處在這種不平衡的狀態(tài),人體就會像一輛壞了輪子的馬車,走不了多久就會散架。要知道,人體單靠先天平衡力是不足以保證健康的,這時,我們就要調動“后天平衡力”了。其實,醫(yī)生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運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調動人體的平衡力,使之恢復和諧。我們吃藥、扎針,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熱則涼之,都是在用外在的手段使人體恢復平衡狀態(tài)。“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疾病是善變的,如果您總采取同一種方法、同一種藥去治,久而久之,疾病就產生了抗藥性,一般的治療方法就不管用了,現(xiàn)在,為什么很多疾病遷延難愈,這就是用常規(guī)方法的結果。其實,中醫(yī)有很好的方法能把這些疑難雜癥變成“易治之癥”,為什么呢?世間萬物均有克星,疾病也是如此。就像三國時的顏良、文丑,曹操手下沒人打得過他們,于是曹營眾將都說:“此二人真是無敵將軍。”果真無敵嗎?非也。請出關羽來,手起刀落,這倆人腦袋就搬家了。我覺得,真正的治病高手就應該像關羽那樣,能迅速制伏難治之癥。人體的潛力是無限的,尤其是在生命攸關的時刻,人體常有超水平的爆發(fā)力,我們可以通過人體的高升點來調動這種爆發(fā)力,通過刺激這些點來激發(fā)人體的自愈能力,而在平時,我們堅持按壓這些高升點就能通氣血,活經絡,由此而百病不生。人身上的這些高升點特別神奇,像有的疾病,只需要按壓一個高升點就可以徹底治好。比如,雙手中指第二指節(jié)外有一個中魁穴,當您暈機、暈車的時候,這個穴就成了特效藥,只需按壓這一個點就能止嘔了;又比如您在惡心想嘔吐的時候,不妨雙手握拳,用中指第二關節(jié)去頂其他物體,或者干脆就讓這兩個關節(jié)互相頂著,不到10分鐘,您就會感覺胃里不那么難受,想嘔吐的感覺也消失了。還有,當高血壓患者出現(xiàn)頭暈、頭痛、昏沉等癥狀的時候,他耳朵上的三角窩外緣一定會出現(xiàn)一個明顯的壓痛點,這叫“血壓點”,一般情況下,我只要在這一點上按壓3~5分鐘,患者的癥狀就會馬上減輕,甚至消失。找到了疾病的克星——“神奇平衡力”,自然就能妙手回春,這種神奇,一般人沒親眼見到甚至不敢相信:周爾晉先生用這種思路治病,可以使腳踝重傷、不能站立者8分鐘內站起來行走;可以使產后宮縮痛者6分鐘后完全恢復;可以使臥床的坐骨神經痛患者10分鐘后起床行走;可以使菌痢患者10分鐘后痊愈……為什么周老的醫(yī)術如此高明?因為他充分調動起了人體的神奇平衡力,所以能迅速扭轉人體的不平衡狀態(tài)。人體上有治病的高升點,也有養(yǎng)生的高升點。有的人,只需要找到一個養(yǎng)生高升點就可以長命百歲。前不久,有一位100歲的老奶奶被孫女領到我這里看病,老人其實身體很好,就是有一個習慣,每天睡覺前和起床后都要用手搓腳心,如果不搓,身上就不舒服。她的孫女覺得這可能是什么病,所以就把老人帶到我這里來了。當時我想,老人真是有福?。∑鋵嵾@哪是病,這是她的身體在提醒她:您養(yǎng)生的高升點就在腳心上!腳心處是涌泉穴,搓腳心就是打開生命的泉眼,讓生命之水灌溉全身,堅持搓就能長命百歲了,如果不搓,老人的身體還會以不舒服的方式提醒她,難道這不是老人的莫大福氣嗎?其實,最有福的人,就是在生活中常常使用高升點來養(yǎng)生治病的人。3.把疾病從人體撬走當疾病侵入人體的時候,不要胡亂求醫(yī),因為,真正能降伏它的大藥就藏在身體的某個神秘位置,正等待我們去挖取。這個大藥就是高升點,按準了高升點,就是找到了疾病的解藥。當人體失去平衡的時候,就好比一個杠桿失衡,一端沉下去了,另一端就升上來了。這沉下去的一端叫“低沉點”,也就是病變點,而升上來的那一端就叫“高升點”了,其表現(xiàn)特征是非常敏感,有壓痛。那么,如何以最簡單、最有效的方式來調動人體自身的神奇平衡力,讓人的疾病快速痊愈并舒舒服服地活到天年呢?首先,您要找準低沉點,如此,您就找出了病源,然后再找出高升點,并在上面施加壓力。通過大腦這個支點,高升點下沉后,在另一端的低沉點就會上升,人體就會恢復相對的平衡狀態(tài)。這樣,您的病也就治好了。比如,當您腰痛或背痛的時候,腰背部就是低沉點,而與之相對應的高升點就會出現(xiàn)在兩腿窩里,也就是委中穴附近。我們在窩里找到有明顯壓痛的那個區(qū)域,使勁按揉,把這個高升點按下去,低沉點就起來了,腰痛或背痛自然就會消失。這就好比用杠桿一撬,病就給撬沒了,自然人體就恢復了健康。一切疾病都會在人體特定的位置上出現(xiàn)高升點,只要找準這些點,它都禁不起這么一撬,關鍵是看您能不能找到撬動疾病的著力點了。如果是急性的腰痛或背痛,撬一次馬上就能見效,如果是慢性的,那您平時就得經常去按壓,這樣,再頑固的疾病也會在您的努力中慢慢消失。X形平衡法示意圖:本書介紹的取穴治療方法叫做“X形平衡法”,這里的“X”存在于多處,上面的兩條線看上去就是一個“X”形,這是“X形”的第一個含義。當疾病侵入人體的時候,不要胡亂求醫(yī),因為,真正能降伏疾病的大藥就藏在身體的某個神秘位置,正等待我們去挖取。這個大藥就是高升點,按準了高升點,就找到了疾病的解藥。養(yǎng)生也是如此。養(yǎng)生實際上也是在促進并保持人體的平衡,以便把疾病消滅在尚未成形的狀態(tài)。我們平常沒病的時候可以檢查一下自己身上幾個地方:腳心(即涌泉穴)、手心(即勞宮穴)、足三里、太沖以及腹部的中線,使勁按下去,如果有明顯的酸脹感或疼痛感,這里就是身體為我們準備好的養(yǎng)生高升點大藥了,堅持按壓,比吃任何補藥都好!人體的疾病有輕有重。病比較輕的,高升點少,有的甚至只有一個;病比較重的,人身上則會出現(xiàn)多個高升點,如果我們把這些高升點全部找到,并堅持進行按壓,無異于從不同的角度一齊用力去撬動疾病,療效自然會更好。這就好比一般的疾病,一味藥就能解決問題,復雜一點兒的疾病,就要多種藥物搭配使用了。不過,藥物搭配比較困難,而我們通過“X形平衡法”所取的高升點,卻是非常容易掌握的,即使是沒有任何醫(yī)學基礎的朋友,都可以很快學會使用高升點為自己養(yǎng)生治病。4.高升點和穴位都是人體的大藥當人體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的時候,身上出現(xiàn)的高升點會有很多,其中以手、腳、耳朵、手臂、腿上的高升點最為敏感和有效,而且這些地方的高升點會同時出現(xiàn)。那么,治病是不是要把所有的高升點全部找來按壓呢?大可不必。擒賊擒王,我們使用主要的高升點就行了。經常有人問我:你所說的高升點和傳統(tǒng)意義上的穴位是什么關系?人身上一共有多少個高升點呢?其實,穴位是人身上固有的,《黃帝內經》說人體共有365個穴位,后世醫(yī)家在實踐中又總結出很多其他的穴位,不管人體有沒有病,這些穴位都是存在的。而高升點不一樣,當身上有疾病或暗疾的時候,病變點低沉下去,高升點才出現(xiàn)在人身上各個相對應的地方。每個人的身體都是處于相對的平衡狀態(tài),都存在各種各樣、或大或小的不平衡,因此身上都會出現(xiàn)高升點,至于高升點出現(xiàn)在哪里,那就要因人而異了。很多高升點恰好出現(xiàn)在傳統(tǒng)的穴位上,也就是說,當某個穴位正好能治療人身上現(xiàn)有的疾病或暗疾的時候,它就是高升點了。當然,高升點還可能出現(xiàn)在穴位以外的地方,比如,我們手上的胃腸點就不是一個傳統(tǒng)的穴位,當我們腸胃健康的時候,這個點平淡無奇,當腸胃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這個點就會出現(xiàn)壓痛,那它就成了治療腸胃的大藥了。一切腸胃疾病,不管寒、熱、虛、實,不管是胃寒還是胃火,只要這一點有壓痛,那它就有藥效。如果再配上足三里,效果更明顯。因為,這時足三里壓上去也必然有明顯的酸脹或疼痛,這也是治療腸胃病的大藥。周爾晉老先生在臨床中總結出了很多這樣的點和這樣的配對,我會在后面一一為您介紹。本書后面所列舉的,其實不是穴位圖,而是高升點分布圖,您可以按圖索驥,自行尋找治病的大藥。當人體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的時候,出現(xiàn)的高升點會有很多,其中以手、腳、耳朵、手臂、腿上的高升點最為敏感和有效,而且這些地方的高升點會同時出現(xiàn)。那么,是不是要把所有的高升點全部找來按壓呢?大可不必。擒賊擒王,我們使用主要的高升點就行了。我給病人找高升點,一般只在手或耳朵上找,怎么方便病人就怎么弄。有的病人,尤其是那些年輕的腦力勞動者,手上很敏感,我就在他手上找高升點,只要他堅持按壓,要不了多久,疾病就被撬沒了。而對于那些整天很忙、雙手粗糙、穴位不夠敏感的患者,我會在他們耳朵上取高升點,效果同樣好。人體的穴位有300多個,而真正能克敵制勝的卻只是少數(shù);穴位是復雜的,而高升點是簡單的,誰都可以輕易找到,您是愿意死記硬背穴位的名稱呢,還是愿意輕松尋找對癥的高升點呢?大道至簡,請您好好想想這個道理吧!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夠最快最準地把這些高升點大藥一一從身體上挖出來呢?5.大藥就長在與病癥對應的地方小小的鑰匙就可以打開一座巨大的宮殿,我們身上的高升點就是這把鑰匙。小小的秤砣,能壓住千斤的重物而讓秤桿保持平衡,人體也有這樣的秤砣,這正是高升點。按照我們的本能,一般是身上哪里疼就揉哪里。比如,肚子疼就揉肚子,腳扭著了就揉腳,這樣做不能說一點兒效果沒有,但并非最佳方法。試想,那個部位都已經受傷了、發(fā)生病變了,您再去動它,豈不是很容易讓它進一步受到傷害?根據(jù)撬動疾病的“杠桿原理”,我們可以不直接揉按病變部位,而是去刺激其他相應的地方,也就是找高升點壓就行了。高升點在哪里呢?《黃帝內經》中的《繆刺論》說:“夫邪客大絡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與經相干,而布于四末。”四末就是四肢。周爾晉先生根據(jù)《黃帝內經》的“繆刺論”,并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了人體疾病的高升點主要集中在手、腳、四肢和耳朵上。這里有一個口訣,可以作為尋找人體高升點的總綱領:上部有病下部平,下部有病上部平;左部有病右部平,右部有病左部平;中間有病四邊平,四邊有病中間平;找到低沉高升點,平衡神力諸病平??谠E的意思是說:人體上部(如頭、胸、上肢等)有病,要在下部(如腹部、下肢)尋找高升點;下部有病,要在上部尋找高升點;左邊有病,要在右邊尋找高升點;右部有病,要在左部尋找高升點;中間(即五臟六腑)有病要在四周(即四肢)尋找高升點;四邊有病要在中間尋找高升點;只要找準了高升點,就能調動人體的神奇平衡力,把各種病統(tǒng)統(tǒng)治好。比如,左手食指根部不小心扭傷了,怎么辦?您只要到右腳第二趾根部去進行試探性的按壓,哪里感覺最痛,那里就是對應的治病高升點了,堅持按壓這個地方,左手食指根部的傷痛就會明顯減輕。左手上的傷,其治病的高升點必然出現(xiàn)在右腳上相應的部位,您找到這個點后,通過按壓,傷痛就會好轉,這就體現(xiàn)了“上部有病下部平”和“左部有病右部平”的平衡療法理念。治身體上的其他病癥時,您都可以依此類推。采用人體X形平衡法來治病養(yǎng)生,效果特別神奇。記得有一次,我的一個朋友不慎把左腳扭傷了,熱辣辣的,疼痛難忍,動彈不得。去醫(yī)院,醫(yī)生進行了常規(guī)處理,可很多天都不見好,他找到我后,我按人體X形平衡法的原理,點按他右手背上的一個點,果然比較疼。我繼續(xù)按揉了一會兒,他說左腳的痛感開始減輕,試著走了一下,勉強可以了,我繼續(xù)按揉。第二天一大早,他打電話說左腳背外側全是紫色和紅色的淤血,但疼痛已大大減輕,左腳已經能比較自如地行走了。更有意思的是,還有位病人患有慢性頭痛,在別的醫(yī)院又是扎針、又是吃藥,好幾個星期都沒好。后來在我這里治療時,他提到一個現(xiàn)象,說每當他頭痛的時候,雙腳的腳跟也跟著隱隱作痛。我眼睛一亮,原來是他自己身上治療頭痛的高升點在“發(fā)布信號”了!于是我告訴他回家后每天堅持揉腳跟,并且堅持每天晚上熱水泡腳。這一招太靈驗了,后來病人反映,頭痛的時候揉腳跟,非常舒服,酸、麻、脹、痛,各種感覺都有,揉了不到20分鐘,忽然發(fā)現(xiàn)頭不疼了。我想,這不正是“上部有病下部平”嗎?根據(jù)手足、四肢結構的模糊相似性,人身體有病,那在對應部位就一定能找到高升點,按壓高升點,就能治好病。像四肢上的傷痛,如關節(jié)炎、手癬、腳氣、燙傷、凍傷、扭傷等,都可以通過這種方法找到高升點按壓,并迅速好轉。所謂“對應的部位”,從科學意義上講就是一種“全息對應”。“全息理論”是山東大學著名教授張穎清先生于1973年提出來的。這個理論認為:任何一種生物體相對獨立的部分都包含著整體的信息。每一個細胞都包含著生物體的全部信息;每一片樹葉、每一根樹枝都是整棵大樹的縮影;人體的每一個部分,都包含著全身的信息,都與整體相對應。既然人體的每一個局部都包含了人體的全部信息,那么,人體的每一個局部也都是對應的,它們之間是互相影響的。不僅和手腳互相對應,全身與手、腳也有對應關系,同樣,人的全身與耳朵、耳朵與手、腳也都有對應關系。比如:耳朵的中部對應于人體的中部,所以,處于人體中部內臟的病變就會在耳朵中部出現(xiàn)信號,這個信號就是高升點;另外,人體的頸項同人體的手腕、腳踝是全息對應部位,所以頸項上的一切疾病都可以在手腕和腳踝上找到高升點;人體的腰部和肘關節(jié)、膝關節(jié)是全息對應部位,所以,腰部的疾病可以在肘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上取高升點治療……您千萬別因為這些對應點太容易找就小看它們。要知道,這些高升點只要您用得精確、到位,許多病都可以輕而易舉地被您自己治好。以前,有位患者得了腰椎病不能行動,他的家人慕名請周爾晉先生去治療,周先生用“中間有病四邊平”的理論,在病人兩臂臂彎后下側和兩腿腿彎后下側各取疼痛點按壓了不到8分鐘,又取相應的耳穴按壓了1~2分鐘,患者應手而起,轉眼間就可以下床行動了。小小的鑰匙就可以打開一座巨大的寶殿,我們身上的高升點就是這把鑰匙。小小的秤砣,能壓住千斤的重物而讓秤桿保持平衡,人體也有這樣的秤砣,這正是高升點。6.人體的大藥主要生長在四肢和耳朵上四肢和耳朵才是真正暗藏大量靈丹妙藥的人體大藥庫!通過刺激它們來治病,效果真的是不可思議,而且沒有任何副作用,療效還深入而持久。四肢貫穿著人體的陽氣,12條經脈中的6條陽經,全都是從手指或腳趾的末梢開始循行,繼而輸入五臟六腑的。手指和腳趾通過這些經脈通道直接跟臟腑相通,所以對于各種感覺都非常敏銳。為什么說“十指連心”呢?就是因為我們平時用手去觸摸一個東西,比用身體其他部位去感覺更明顯,而手上如果受傷的話,絕對比身上其他部位受的傷更痛。四肢和耳朵等一些部位都屬于人體的末梢,末梢是最敏感的,一旦受到刺激,有一點變化馬上全身就有反應,所以,自己通過觀察耳朵、手足等人體末梢,可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刺激這些末梢,您就可以把疾病找出來并把它趕跑。西醫(yī)認為,人體的這些末端匯集著大量的神經末梢,所以非常敏感,受到刺激以后,這些刺激會隨著神經傳送到身體的其他部位。但在中醫(yī)看來,末端其實是經絡的末端,12經脈都是從手或足的末端起始,12條經脈上的大穴、要穴也全部集中于四肢。四肢是與臟腑息息相關的地方,如果把每一個臟腑比作一頭牛,那么經絡就是拴住這些牛鼻子的繩索,這些繩索的另一端都系在四肢上了。四肢是人體陽氣必經之路,《黃帝內經》上說:“四肢者,諸陽之本也。”人體要想不生病,就要陰陽平衡,最重要的就是陽氣發(fā)揮作用。陽氣,就是人身上的正氣,要想陰陽平衡,首先要陽氣正常、像太陽一樣普照人體的五臟六腑。所以,刺激經絡的末端就是在激發(fā)人身上的陽氣。要知道,四肢和耳朵才是真正暗藏人間靈丹妙藥的人體大藥庫!通過刺激人體的這些末端來治病養(yǎng)生,效果真的是不可思議,不僅沒有任何副作用,療效還深入而持久。當然,人體的頭上、背部、胸部等其他地方也都存在著很多有極好藥效的高升點,這都是我們人體的寶藏,在本書后面,我會選擇最有效的介紹給大家。7.沿著經絡去找大藥是最省事的尋找高升點,需要根據(jù)規(guī)律去試探,沿著經絡尋找高升點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人體的大藥——高升點不是胡亂長在人身上的,更不是藏得很深毫無規(guī)律可循。在這里,我告訴您一個最省事的方法,就是沿著經絡去尋找高升點。人的手上有6條經脈,分布得極有規(guī)律,您看前臂偏外為肺經,后臂偏外為大腸經;前臂偏內為心經,后臂偏內為小腸經;前臂的中部是心包經,后臂的中部是三焦經,它們都是兩兩相對應的。由此,我們可以把上肢分成兩個部分:肺經向外一直到大腸經之間的區(qū)域,堪稱肺部大藥田,一切肺系統(tǒng)的疾病,比如咳嗽、氣喘、咽喉疼痛、咽炎、氣虛、氣短、鼻塞、胸痛、痰多、嗓子啞、鼻血、哮喘等,都可以在這個區(qū)域找到大藥去治療,如果要調養(yǎng)肺部,也能在此處采擷到人體大補藥。心包經向內直到三焦經之間的區(qū)域是管心的,心血管系統(tǒng)、精神系統(tǒng)的問題,比如心律不齊、高血壓、心絞痛、心煩、失眠、驚悸、精神萎靡等,就得到這一區(qū)域來挖藥,尋找高升點了。這一區(qū)域,是養(yǎng)心治心的大藥田。在這個區(qū)域進行試探性按壓,哪里最有酸、麻、脹、痛的感覺,哪里就是最能發(fā)揮藥效的高升點。人腿上的經脈看起來好像要稍微復雜一點,但只要我們將其劃分為兩個區(qū)域,就非常簡單了。下肢后側和內側的區(qū)域,是腎經和膀胱經的循行所在,與腎和膀胱相關的任何疾病,如尿頻、尿急、水腫、性冷淡、性功能低下等,都可以在這一區(qū)域找到大藥來治,這里更是養(yǎng)腎的仙藥田。下肢的前側和外側,是肝經、膽經、脾經、胃經的循行之處,這里是調養(yǎng)和治療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大體大藥田。像腹痛、腹脹、干嘔、消化不良、泄瀉等病癥,都可以在這一帶找到高升點大藥治療。另外,肝膽與消化系統(tǒng)緊密相連,《金匱要略》說“肝病實脾”,肝膽的病變在消化系統(tǒng)會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所以,肝膽上的病也可以通過治療脾胃來解決。一位患慢性胃病的人曾經問我:“按理說,胃痛要在腿上的胃經上找高升點,我找了一個來回,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特別有壓痛的地方啊,這是怎么回事呢?”我說:“你干嗎不試試心包經呢?”我拿起他的一只手,在他心包經上的內關穴上輕輕一按,他就疼得受不了。其實,內關就是治療他胃痛的高升點,我讓他自己按壓,一會兒,胃痛就減輕了。這個醫(yī)案說明,高升點,有時候不會一直固定在那里等著我們,如果在本經上沒有找到高升點,我們不妨就用五行相克的思路,到其他經脈上去找。比如,腎水系統(tǒng)的疾病,我們首先要在腎經、膀胱經和督脈循行的部位去找高升點,但同時我們也要想到:金生水,肺在五行中屬金,在手臂上肺經循行的部位可能有該病的高升點;水生木,肝在五行中屬木,在肝經循行的部位,也可能出現(xiàn)該病的高升點。再比如,腸胃不好、吃飯不香的時候,我們先要在脾經、胃經上找高升點。此外,高升點還可能出現(xiàn)在心經或心包經上,如心包經上的內關就是治療胃痛的特效高升點,因為心屬火,火生土;脾胃病的高升點還可以出現(xiàn)在肺經上,因為土生金,肺為脾之子??傊?,“實則瀉其子,虛則補其母”,就是養(yǎng)生祛病的原則。如果我們能判斷該病的虛實,那么在其他經脈上找高升點就要簡單得多;如果不會判斷,也沒關系,大不了多按一些部位,多找一陣子,也還是能找到的。值得強調的是,人體X形平衡法還教給我們一個技巧:根據(jù)一個高升點可以迅速找到其他高升點。比如,治療慢性胃病,我們在腿上足三里的位置找到了一個高升點,就可以到手臂上相對應的位置手三里附近去找另一個高升點,這樣療效會更為迅速;治療頭痛,在手上的合谷穴上取到了一個高升點,我們可以接著去腳上對應的位置,也就是太沖穴上去找另一個高升點。這樣,雙足三里配上雙手三里,雙太沖配上雙合谷,正好都可以連成一個X形。這是“X形平衡法”中“X形”的另一個含義。此外,人體背部的經脈很特殊,膀胱經從上到下分布著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大腸俞、小腸俞、膀胱俞等一系列“俞字號”穴位,它們都與相關的腑臟緊密相連。沿著后背上的膀胱經,我們可以找到治療和調養(yǎng)所有臟腑的高升點。比如,咳嗽就在肺俞找高升點,心慌、心煩就在心俞或心包俞找高升點,拉肚子就在脾俞、胃俞、大腸俞和小腸俞找高升點……如果有酸、麻、脹、痛等感覺,那它就是高升點,繼續(xù)按;如果沒有,就不是,再另找,非常簡單。8.高升點也可以是特定的穴位原穴、會穴、郗穴、背俞穴和下合穴,都是非常重要、非常好用的穴位,它們就是穴位和高升點合而為一、同氣相求、齊心對付疾病的大藥,其療效常常是一點到位。高升點以按上去有無酸、麻、脹、痛等明顯感覺為判斷其效果的標準,那么,是不是傳統(tǒng)的經絡學、腧穴學在“人體X形平衡法”面前都沒用了呢?實際上,人體X形平衡法非常注意汲取傳統(tǒng)中醫(yī)學的優(yōu)點,在它看來,很多高升點恰好就在傳統(tǒng)的穴位上。所以,大家如果熟悉自己身上一些常用的穴位,養(yǎng)生治病就會如虎添翼。比如,您身上的原穴、會穴、郗穴、背俞穴和下合穴,都是非常重要、好用的高升點,也就是穴位和高升點合而為一、同氣相求、齊心對付疾病的大藥,其療效常常是一點到位。在這里,我先以十二原穴和八會穴為例,其他幾類高升點在后面我將陸續(xù)為您介紹。(1)八會穴大藥有個打咯的病人,一天到晚每隔一分鐘就要打咯一次,非常痛苦,找了很多醫(yī)生都沒有效果,最后到了我這里。我想,既然他找了那么多醫(yī)生,肯定很多治療打咯的藥他都吃過了,到現(xiàn)在沒好,那些藥應該沒什么效果。于是,我讓他把上衣解開,在他兩乳連線的中點用手指按下去,問他有什么感覺,他說:“沒有什么感覺。”于是我把手指往下方挪動了大概3毫米,病人馬上說:“這個地方酸痛。”我吩咐他說:“那你就多按揉這個地方。”他按揉后,又打咯了兩次,接下來就不打了。最后,我給他開了一些簡單的藥,讓他回家服下以鞏固療效。送走病人后,我在場的那些學生不解,紛紛問這是為什么。我說:“剛才我是在病人膻中穴附近取到了打咯的高升點。膻中是什么穴?是八會穴中的氣會,對一切與氣有關的病都有療效。打咯不就是肚子里有一股氣順不過來嗎?在膻中這一帶必定有治它的大藥,所以這個病就這么拿下來了。這只是八會穴中的一個,其余7個,你們自己回去查書吧。”其實,八會穴相當于人體八大軍區(qū)的八位總司令,它們包攬各自軍區(qū)內的一切事務。這八大軍區(qū)分別是:臟、腑、氣、血、筋、脈、骨、髓。會,就是精氣會聚的意思,人體這八大組織的精氣分別會聚于這八個穴。五臟的精氣會于章門,章門通治五臟本身的病,雖然一切疾病都與五臟相關,可一旦病勢深入,就病到五臟本身去了,這時候就是重病,需要以章門為高升點進行調理;六腑的精氣會于中脘,中脘通治一切腑病,如腸炎、胃炎、痢疾等等;筋的精氣會于陽陵泉,故陽陵泉通治一切與筋有關的病,如關節(jié)炎、抽筋、骨節(jié)酸痛、頸椎病、腰椎病等等,因為這些疾病往往都是骨頭之間的筋出了問題。依此類推,與血有關的病可以用膈俞來治療,與經脈有關的疾病可用太淵來治療,與骨相關的疾病都可以用大杼來治,與髓相關的疾病都可以用絕骨來治療。其對應關系如下表:八會臟腑氣血筋脈骨髓穴名章門中脘膻中膈俞陽陵泉太淵大杼絕骨當然,人的病是千變萬化的,有的可能是筋骨同病,有的還可能更復雜,所以,一個穴位的藥效也是有局限性的,但是,只要此穴按下去有酸、痛、麻、脹等感覺,它就是治病的大藥,即使不能馬上把病治好,也能緩解癥狀,如果能長期堅持,治愈是絕對有希望的。(2)十二原穴大藥與八會穴相似的還有十二原穴,它們相當于人體抗病核心兵團中的十二員大將,是在最關鍵的時刻沖鋒陷陣的。《黃帝內經》中說:“五臟有疾也,當取之十二原穴。”這句話明確指出,五臟有疾病,就得取十二原穴來治。但這只是表面的意思,深入地看,臟和腑是相表里的,病在腑,說明病勢還不是太深,病情還不太嚴重;病在臟,就說明病勢已經很深,病情已經相對嚴重了。所以,“五臟有疾”,泛指大病。十二原穴是治大病的穴,并非專門治五臟病的,實際上,五臟六腑的病它都能防治。五臟六腑的原穴見下表:五臟肺心心包脾腎肝原穴太淵神門大陵太白太溪太沖六腑大腸小腸三焦胃膀胱膽原穴合谷腕谷陽池沖陽京骨丘墟從上表可以看出,太淵和合谷能治人體肺和大腸方面的頑疾,比如慢性的咳嗽、哮喘、肺痛、痰多、大便干結、便秘等。神門、腕谷、大陵、陽池能治與心臟相關的疾病,比如精神不振、臉色蒼白、心跳過速、心慌、血壓偏高、胸悶等。太白和沖陽可治脾胃系統(tǒng)的大病,比如腹瀉、慢性便溏、消化不良、長期羸瘦等。依此類推,十二原穴其實都是古人早就為我們找好了的高升點大藥。原穴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作用呢?原,就是原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原氣通過三焦運行于臟腑,是十二經的根本,而原穴就是腑臟原氣的停留之處。腑臟有病變時,原穴就會有反應,而針刺或按壓原穴,就能使三焦原氣通達,從而激起正氣,抵抗病邪。9.高升點是人身上按上去最有感覺的觸點一種疾病可能會出現(xiàn)許許多多的高升點,有的按上去非常刺痛,有的按上去很酸,這時候,就應當取那幾個按上去最有感覺的點,這才是治病養(yǎng)生最有效的。有一次外出開會,和我同行的一位朋友老是精神不好,雖然他自己也懂醫(yī)理,但一直找不到原因。后來他在洗臉的時候無意中發(fā)現(xiàn)耳垂上有一個小小的結核狀物,就來問我。我看了看,這個結核狀物在耳垂中部,按照耳穴的分布區(qū)域,應該是在眼點上。當時我問他眼睛有沒有什么不適,他說沒有。于是我讓他使勁揉這個點,他忍著痛揉了一上午,中午就覺得精神好多了。他自己覺得很奇怪,我跟他開玩笑說:“你耳朵上長了一顆藥呢,專治你這萎靡不振的。”當疾病來臨的時候,很多高升點會主動顯示出來,以疼痛的方式提醒我們去發(fā)現(xiàn)它,這時,我們暫時可以不用去管是什么病,直接按壓它就行了。但更多的高升點需要我們通過經絡,通過對應位置去尋找。如何才能最精確地找到這個點呢?很簡單,只要在我們確定的這個大體部位用手指按壓,哪里有明顯的酸、麻、脹、痛等感覺,那里就是高升點了。這種明顯的感覺,最常見的是壓痛,有的高升點按壓上去痛得鉆心,還有的高升點按上去不一定很痛,而是有酸脹感……總之,高升點是很敏感的部位,如果按遍了各個部分還沒找到敏感位置,那就說明定位有偏差了,可以再試其他部位。如此說來,人體全身各處都有可能是高升點,取點、配點的方法也會變得非常簡單。唐代“藥王”孫思邈發(fā)現(xiàn)了人體的“阿是穴”。阿是穴不是某個固定的穴,全身任何一個部位都有可能是阿是穴。為什么叫“阿是穴”呢?因為,當醫(yī)生的手按在這個穴位的時候,病人會痛得“啊”的一聲,這就是要取的穴了,這個阿是穴就是我們要找的高升點大藥。“人體X形平衡法”是把阿是穴與普通穴位同等對待的,在它看來,全身任何地方都可以是穴位,治病的人不用死記硬背哪條經上有哪些穴,哪個穴有什么功效,哪種病要取哪幾種穴等等,只要先找準一個大體的部位,然后再用手指在這個部位進行試探性的按壓,就能很快找到治病的大藥——高升點了。有時候,就像上面例子中提到的,高升點上干脆出現(xiàn)一個條索狀或米粒大小的凸起物,按上去非常疼,這就是我們要找的高升點了??傊?,人體哪個部位按壓上去有感覺,就無異于向您表明:您已經取到正確的高升點了,治病養(yǎng)生的人體大藥就在此處,放心按壓吧!一種疾病可能會出現(xiàn)許許多多的高升點,有的按上去非常刺痛,有的按上去很酸,這時候,就應當取那幾個按上去最有感覺的點,這才是治病養(yǎng)生最有效的。等我們把這些點按到沒感覺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人體的任何不適都逃之夭夭了。10.要相信身體為您開的大藥處方每一個使用內藥的人,都需要經過這樣一個培養(yǎng)信心的階段。信心越大,我們越能堅持、體會和探索,人體大藥的效果也就越明顯。我有一些朋友,年齡都不大,有錢、有事業(yè)、有地位,屬于那種典型的成功者,但多年的勞心費神破壞了他們身體的相對平衡,使他們的身心屬于典型的亞健康狀態(tài),有人甚至成為醫(yī)院的常客。我經常給他們進行一些調理,或提出一些建議。絕大多數(shù)建議或治療他們都能接受,唯獨按壓穴位治病,他們半信半疑而且不能堅持。剛生病的時候更是如此,你教他按壓穴位,他心不在焉地按幾下,說:“這樣按按手腳、捏捏耳朵,會有用嗎?”我也不說什么,因為如果說“有用”也等于沒說,我知道他不會聽我的,因為他生怕耽誤了治療。由于沒有親眼見到效果,也由于對醫(yī)學形成的思維定式,很多人對內藥信心不足,這是情有可原的。所以,即使是我的那些朋友生了病,尤其是重病急病,還是得上醫(yī)院接受常規(guī)的治療,在治療的同時,我會教他們在自己身上尋找高升點,開發(fā)內藥,堅持按壓,不斷體會。這與常規(guī)治療毫無沖突,并且能抑制病情,加速康復。慢慢地,他們體會到了人體內藥的神奇,也就對此感興趣了,以后身體稍有不適,他們就首先考慮如何在自己身上找出高升點來進行調理。無論服用什么藥,都貴在堅持,只服用一兩次,效果一般是不明顯的。醫(yī)生開的藥,一般人都會按時按量服用,比如服某西藥須一天3次,每次兩粒,或是某個名老中醫(yī)開了個方子,讓連服20劑,我們肯定都會照辦。為什么會這樣做?因為我們和身邊的人都對這些藥有信心,相信它們是用來治病的,正是在這種情形下,我們能夠堅持下來。大家對內藥的態(tài)度,也須如此,才會有好的療效。使用內藥,只要對癥,而且能夠堅持,是一定會有明顯效果的。等看到效果了,您自然會信心大增,這時候,養(yǎng)生治病,您就會堅持使用內藥了,而您身邊的家人、親戚、朋友、同事看到了,也會跟著使用自身的大藥來養(yǎng)生祛病。所以說,每一個使用內藥的人,都需要經過這樣一個培養(yǎng)信心的階段。信心越大,我們越能堅持、體會和探索,人體大藥的效果也就越明顯。11.跟世界上最好的醫(yī)生做朋友在健康的時候注意不要使身心失去平衡,這就是養(yǎng)生;在生病的時候想辦法使身心恢復平衡,這就是治病。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就不僅是自己的醫(yī)生,而且還算得上是一個能“治未病”的“上醫(yī)”了,這難道不是人生最大的幸事嗎?通常情況下,人們認為醫(yī)生只是治病的,非要得了病才能去找醫(yī)生,甚至某些醫(yī)生也這樣認為。有很多醫(yī)生自己平時也不注意健康,總以為得了病不要緊,自己能治,結果,到了病來如山倒的時候,他自己也亂了方寸,不知如何是好了。實際上,醫(yī)生有兩大職責,首先是教人養(yǎng)生,其次才是為人治病。會養(yǎng)生,意味著把疾病扼殺在了萌芽狀態(tài),消滅或減少了得病的可能性。因此,《黃帝內經》中講“上工治未病”,意思是病還沒有表現(xiàn)出來,上等的醫(yī)生就給您治好了,這其實就是養(yǎng)生之功。如果非得等到病了才去采取治療,非得等到各種化驗結果出來后才知道怎么治,那就太晚了,就是“下工”了。同一個好醫(yī)生做朋友真是人生一大幸事:他會經常給您一些健康建議,讓您受用無窮;當您身體出了毛病時,給他打一個電話,他就會匆匆趕來。然而,良醫(yī)難遇,即使有個好醫(yī)生做朋友,他也不可能天天和您在一起,不可能對您身體的每一個狀況、每一種變化都了如指掌。所以,最好的醫(yī)生莫過于自己。做自己的醫(yī)生難嗎?不難!只要我們掌握了人體平衡的規(guī)律和調節(jié)方法就可以了。人體本來是能長期維持相對平衡的,因為,自然在相對的平衡中平穩(wěn)地運行,白天黑夜準時交替,一年四季寒來暑往、周而復始,人體與天地相應,如果能在自然的節(jié)律中按部就班,凡事不過度,適可而止,那么,人體的相對平衡狀態(tài)是不會輕易被破壞的。但是很多人總是有意無意地破壞自身的相對平衡,比如,體力透支、暴飲暴食、寒熱失當、房事過度、起居無常、情緒泛濫等等,都能傷害人體,引發(fā)疾病。因此,我們要想健康、不生病,不需要什么高深的養(yǎng)生知識,只要認定“保持人體相對平衡”這一根本宗旨就可以了。對一切可能破壞人體平衡的事情都要慎重,比如,飯吃得太多、喝酒喝醉了、熬夜、著涼、勞累過度等等,這些都是破壞人體相對平衡的,都應該盡量避免。但這些情況有時候又是不可回避的,怎么辦呢?也沒關系,平衡暫時被破壞了,我們可以留出足夠的時間來修復這種損傷,讓平衡恢復過來。否則,如果出現(xiàn)了不平衡還不及時調整,人體的不平衡成為常態(tài)了,那么必然會導致亞健康和疾病。養(yǎng)生就是這么簡單。如果您因為工作忙,晚上不得不熬夜加班、勞心費神,那么,從第二天白天開始,您就得好好調整。您可以放松下來,午睡稍微延長一點兒,到了晚上一定要按時入睡,如果提前犯困就要提前睡,這樣才能修養(yǎng)好精神。中國人自古講究睡“子午覺”,子時在晚上23~1點,午時是中午11~13點,子時陰極而一陽生,午時陽極而一陰生,這兩個時辰是陰陽交替的時候,人最好在睡夢中度過,才能使身體得到最好的休息。另外,午睡是補心的,子睡是補腎水的,這兩個時辰處在睡夢中,就是心腎同補,最能緩解人的疲勞。如果您情緒波動大,身體也會失去平衡。這時應該及時調整,使心靈回歸到寧靜而喜悅的本源狀態(tài)中。否則,一味沉浸在惡劣的情緒中,是最容易惹病生災的。這時,用雙太沖穴配雙合谷穴,就能馬上把壞心態(tài)調整過來,每個點按揉3分鐘,人就會感覺心平氣和、神清氣爽。如果您已經產生了很多惡劣情緒了,也不要緊,用后背的膈俞穴,它是專門挽救惡劣情緒對身體的傷害的。心態(tài)調整好了,再在自己身上尋找?guī)讉€適合自己的養(yǎng)生高升點,經常使用,就會有十分好的效果。比如,失眠的話,可以揉一揉耳垂,因為耳垂上聚集著皮質下、興奮點等好幾個治療失眠的高升點;感覺四肢乏力的話可以搓一搓耳朵的最外緣,因為這一帶聚集著治療人體手足的高升點……總之,人體所有的小毛病都可以用如此簡單的方法來治,這樣一來,身體自然就遠離疾病了。如果是一些小傷小病,不想上醫(yī)院;或是慢性病,住不起醫(yī)院也沒有必要住院;或者是奇病、怪病,醫(yī)生沒辦法,那就得完全靠我們自己了。這時,只要想辦法激發(fā)人體自身的大藥,并且堅持按本書中所講的方法進行操作,奇跡往往就會出現(xiàn)!另外,除了按壓高升點,我們在飲食、起居、情緒等方面還要積極配合。總之,在健康的時候注意不要使身心失去平衡,這就是養(yǎng)生;在生病的時候想辦法使身心恢復平衡,這就是治病。懂得了這個道理,我們就不僅是自己的醫(yī)生,而且還算得上是一個能“治未病”的“上醫(yī)”了,這難道不是人生最大的幸事嗎? |
第二章 分布在耳朵上的大藥田 |
類型:圖書 作者:武國忠 發(fā)表于 MSN圖書頻道 |
耳朵雖為人體的一個小部分,僅占人體總面積的1%,然而卻有著維護全身健康的重要作用?!饵S帝內經?靈樞》說:“耳者,宗脈之所聚也。”宗,就是“總”、“全部”的意思,人體全部經脈、絡脈都要聚集到耳朵上。耳為全身經絡分布最密的地方,12經脈、365絡脈都與耳朵密切相聯(lián)。而且,《黃帝內經》上還說“腎開竅于耳”,耳朵形狀與腎相似;腎為人體先天之本,而且腎主管大腦,大腦是人體感覺的接收站和行動的指揮部,大腦、耳朵、腎是息息相關的?!端脑\訣微》中有言:“耳焦如炭色者,為腎敗,腎敗者,必死也。”腎為先天之本,藏五臟六腑之精,耳朵就是它在體外的“辦事處”。耳朵是人體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大藥庫,身體內部任何地方有病變,在耳朵上都會出現(xiàn)高升點。耳朵上的高升點,按上去會特別疼,這正是耳朵上經絡密集的緣故。正是這種疼痛,能通過這些密集的經脈傳導到身體的病變部位,最大程度地激發(fā)人體的抗病和自愈能力。1.耳部大藥田的詳細分布位置耳朵分成5大區(qū)域,即頭面區(qū)、肢體區(qū)、中心區(qū)、三角區(qū)、邊緣區(qū)。掌握了這個歸類,我們就能很快把各個耳穴的位置記住,很容易就從耳朵這個藥庫中取到高升點大藥了。耳朵的形狀,就像一個倒轉的嬰兒,“頭朝下、腳朝上”,耳穴的排列順序也是與之接近的,這個規(guī)律是取準耳穴的一把總鑰匙。人體全身的部位和耳朵的穴位是一一對應的,全身的病變都可以在耳朵上找到高升點,按中醫(yī)的思路,揉揉耳朵就可以治病養(yǎng)生。我們常用的是耳朵上的130多個高升點,通常稱其為“耳穴”,一般以它們直接對應的人體部位命名,如下圖所示:每個治療點都是它對應的疾病的高升點。這個圖上的治療點太多了,使人眼花繚亂,但其中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我們不妨再看下面這幅圖,它把耳朵分成了5大區(qū)域,即頭面區(qū)、肢體區(qū)、中心區(qū)、三角區(qū)、邊緣區(qū),如圖:仔細觀察上圖,這樣我們很快就能把各個耳穴的位置記住,從耳朵這個藥庫中取高升點大藥就很容易了。下面我對耳朵上的這5個區(qū)域作一個簡單介紹:(1)耳部頭面區(qū)耳部頭面區(qū)包括耳垂、對耳屏一帶。耳垂對應人體的面部,其上面的大藥主要有:眼點、拔牙麻醉點、上腭點、下腭點、上頜點、下頜點、內耳點、扁桃體點、面頰區(qū)、神經衰弱點等。對耳屏對應人體的頭部,上面的大藥主要有:腮腺點、平喘點、腦點、枕點、額點、太陽點、頭頂點、皮質下點、興奮點、腦干點、喉牙點、牙痛點。頭面區(qū)是治頭部和臉部各種疾病的高升點大藥的聚集地,主要治療和調理腮腺炎、扁桃體炎、氣喘、各種頭痛、牙痛、咽炎、失眠等病。只要您有上述病癥中的任何一種,都可以在這一區(qū)域找高升點,如果不想仔細找也沒關系,只要把這個區(qū)域整體揉一揉就有極好的效果。比如晚上失眠的時候,皮質下區(qū)域會有明顯的壓痛,這就是調理失眠的高升點,一般來說,只要揉一揉頭面區(qū),掐一掐皮質下,3~5分鐘后,雜念就沒有那么多了,很快就會睡著。從事腦力勞動累了的時候,或是思緒疲憊而混亂的時候,很容易從臉上看出來,因為這時臉上的肌肉僵硬、極不自然,長此以往,臉上皮膚就會變得焦黃,皺紋也會越來越多。怎么辦?經常揉耳朵的頭面區(qū),也就是耳垂,就可以提神醒腦,活躍面部的氣血,使人聰明,防止衰老。(2)耳部肢體區(qū)耳部肢體區(qū)對應于人的四肢和軀體,主要包括耳舟和對耳輪。耳舟對應人體上肢,其耳穴從上到下分別是:手指、腕、肘、肩、肩關節(jié)、甲狀腺、鎖骨。肢體區(qū)還有3個特例,就是蕁麻疹點和兩個闌尾點。對耳輪對應人體的軀干和下肢,其耳穴從下到上分別有:頸椎、頸、胸椎、乳腺、胸、腰椎、腹、腹外、腰痛點、骶椎、熱穴、膝、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趾、腳跟。把所有點連在一起,就使人聯(lián)想到一個倒立的人體,下肢在上面,軀干在下面。肢體區(qū)聚集著調理和治療肢體上各種疾病的高升點,對頸椎病、腰椎病、胸腹疼痛、腰痛、肩周炎、關節(jié)疼痛等都有明顯的治療和調理效果。肢體區(qū)在耳朵上占的面積比例比較大,對應人的軀干和四肢。身體強壯的人,耳朵的這一區(qū)域會呈現(xiàn)出紅潤、柔和的健康色澤。當體力勞動造成身體疲勞的時候,您如果能揉揉耳舟和對耳輪這個區(qū)域,不到3分鐘,疲勞感會明顯減輕以至消失。(3)耳部中心區(qū)中心區(qū)就是耳朵最中間的部位,包括耳甲腔、耳甲艇、耳輪腳、外耳道口,對應人的內臟。這個區(qū)域是治內科疾病的重要大藥分布部位,穴位特別多,非常密集。我們可以將其聯(lián)想成一個倒立的、蜷成一團的嬰兒頭部和腹部,以此來記憶上面大藥的分布。從外耳道口上部外側耳輪腳下的口點開始,逆時針方向看,其上的大藥分別是:咽喉點、食道點、內鼻點、氣管點、三焦點、內分泌點、皮質下點、腮腺點;接著就到了上焦:支氣管點、支氣管擴張點、肺點、心點、結核點;接著到中焦:脾點、胃點、賁門點、肝區(qū)(這個區(qū)域比較大,包括肝炎區(qū)、肝硬化肝腫大區(qū)、肝點)、胰腺點;再往上就到了下焦:小腸點、腹水點、闌尾點、大腸點、腎點、膀胱點、輸尿管點、前列腺點,此藥田的分布極有規(guī)律。另外,耳輪上還分布有尿道、肛門、直腸下段、膈點這些高升點。中心區(qū)這一區(qū)域非同小可,五臟六腑對應的點全在這里,只要您的五臟六腑稍有不適,在這塊位置一定能找到高升點大藥來治。由于這個區(qū)域范圍小,治療點密集,所以我們一般不去一個點一個點地定位,只需要把耳窩整個兒掏一掏、按一按就可以了,這就是在為五臟六腑防病治病。中心區(qū)也有兩個特殊點:一個是醉點,在這個區(qū)域的上部,腎點略下方。醉點,顧名思義,就是用來醒酒的。還有一個卵巢點,在該區(qū)域的最下方,內分泌點附近,對婦科病有絕好的防治作用。(4)耳部三角區(qū)耳部三角區(qū)就是三角窩、對耳輪下腳和耳輪與三角窩相鄰的部分,它對應于人體的生殖系統(tǒng),這個區(qū)域對于人體有著特殊的重要性。三角窩內分布的大藥主要有:子宮點、神門點、盆腔點、便秘點、尿道點等。此外,降壓點、喘點、股關點、肝炎點也在這一區(qū)域,這幾個點怎么跑到這里來了呢?因為像高血壓、氣喘、肝病等,都與腎虛有關,所以高升點常常會出現(xiàn)在這里。對耳輪下腳對應于人體的臀部,其間分布的大藥主要有:臀點、交感點、坐骨神經點;耳輪與三角窩相鄰的部分從上到下的大藥主要有:痔核點、外生殖器點、尿道點、肛門點、直腸下段點。凡是與這些部位相關的疾病,都可以通過耳朵上的這些點來治療。經常揉三角窩,能滋陰壯陽,補腎生精,效果比吃補腎藥都好。(5)耳朵上的邊緣區(qū)邊緣區(qū)就是耳朵上那些邊邊角角的地方,主要是耳輪、耳屏以及耳朵后面。耳屏對應于人體的鼻咽部,其間分布的大藥有:內鼻點、咽喉點、外鼻點、鼻眼凈點,此外,腎上腺點、屏尖點、饑點、渴點、高血壓點也在這個部位。耳屏的上方,還有一個心臟點。耳輪上的大藥有扁桃體1~3點、肝陽1~2點、輪1~6點、枕小神經點。耳背對應于人體的背部,上面的大藥主要有上背點、中背點、下背點、降壓溝點、脊髓1點、脊髓2點。2.重要耳穴大藥的使用說明一些老人和長期臥床的病人容易出現(xiàn)肌肉萎縮、硬化,這時家人可以選他耳朵上的脊髓穴,每天堅持為他進行按壓3~5分鐘,他的身體就會隨之慢慢好轉。耳朵上130多個治療點,各有各的作用,無所謂哪個重要哪個不重要,對癥的、能治病的就是最重要的。由于這些耳穴都是以其對應的人體部位或器官來命名,所以,顧名思義,大部分耳穴的作用都能一目了然。比如,咽喉點就是專門治療咽喉方面的疾病的,如慢性咽炎、聲音嘶啞、扁桃體炎、哮喘等;肩關節(jié)點就是用來治療肩周炎、肩關節(jié)炎、肩部扭傷的,其他依此類推。下面,我主要給大家介紹常用的、治療范圍較廣、且不容易從命名上看出作用的耳穴高升點大藥。這些高升點,可以棒壓、貼耳豆,都能自己操作。五臟六腑的耳穴對應點五臟六腑為人體的根本,所以,時時保持它們的和諧非常重要。在耳穴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大藥首推五臟六腑的對應點:(1)耳朵上的心點大藥心主血,主神明,所以,心點可以調和營血,清瀉心火,寧心安神,用于治療和調養(yǎng)心血管疾病與精神系統(tǒng)疾病,如高血壓、心悸、心煩、心慌、失眠、健忘等。另外咽炎、口舌和面部的瘡瘍也有很多是由于心火過旺引起的,所以心點還是解除這些問題的特效藥。心點在耳窩正中,我們把手往耳窩里一塞,就點到了。平時使用這個點,用指甲戳一戳就可以了。(2)耳朵上的肝點大藥肝點是舒肝利膽的良藥,主要用于調理肝炎、膽囊炎、肝硬化、膽結石等。肝屬風木,主筋,肝點可驅除風邪,對眩暈、抽搐、游走性疼痛、肌肉無力、肋脅疼痛等有良好的療效。肝藏血,目屬肝,故該穴還可以調和營血,明目健胃,對于血淤、便血、鼻血、眼花、白內障、紅眼病以及消化不良等疾病都有明顯療效。經常生悶氣的人一按壓這個點就會疼痛,所以,按壓此點能降低生氣給人體造成的內傷。早上起來按此點3~5分鐘,保肝養(yǎng)肝效果更好。肝區(qū)在耳窩外側正中,是一個比較大的區(qū)域。我們在自己耳朵上使用這個點,只需要用手掐一掐,掐到最痛之處,便能把大藥的藥效發(fā)揮到極致。(3)耳朵上的脾點大藥脾主運化水谷,能化生氣血,營養(yǎng)肌肉。脾點可以治療和調理一切消化系統(tǒng)疾病,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秘、腹瀉、大便稀溏、腸鳴、多屁等,還能治療和調養(yǎng)貧血、低血壓、高血壓等。此外,這個點對肌肉萎縮無力、口唇潰瘍、脫肛、內臟下垂也有很好的療效。脾點在耳窩外側偏下的位置,也就是肝點的下方。(4)耳朵上的肺點大藥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氣。耳朵上的肺點能推動氣血運行、通利小便、補虛清熱,對呼吸系統(tǒng)疾病等有明顯療效。肺主皮毛,肺點對各類皮膚病、水腫、自汗、盜汗、聲音嘶啞有療效,還可以輔助治療口腔炎癥。肺點有兩個,一個在心點上方,一個在心點下方,我們在找這兩個點的時候,可以以心點為參照,用指尖戳一戳,跟著感覺找,哪里戳上去最疼,哪里就是有效的藥點。(5)耳朵上的腎點大藥腎點有壯陽氣、益精液、通水道、利二便的作用,能治療和調養(yǎng)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病,如大小便不利、尿頻、尿急、尿痛、尿不盡、水腫、陽痿、早泄、性欲過旺、痛經、月經不調等等。腎開竅于耳,并主骨、主瞳子,所以該穴可以強脊柱、明目聰耳,可以治療耳病、眼病,還可以用于骨折止痛。腎藏精,精生髓,腦為髓海,所以這個點可以補腦髓,是益智的重要大藥,還能防治神經系統(tǒng)的疾病。腎之華在發(fā),所以該點還可以治脫發(fā)、禿斑、少白頭等。腎點在耳窩上方偏外,臨近三角區(qū),我們自己使用該點,可以用拇指掐。(6)耳朵上的大腸點大藥大腸主傳導糟粕,大腸點可用于腸道疾病和消化不良的預防和治療,對腸炎、腹瀉、便秘效果尤為明顯。因為大腸與肺相表里,所以,大腸點亦可治療呼吸系統(tǒng)疾病,比如咳嗽、肺熱等。大腸點在耳窩上部,我們可以用食指尖按壓。(7)耳朵上的小腸點大藥小腸主化物而分別清濁,小腸點主要用于防治消化系統(tǒng)疾病,如腸炎、腹瀉、便溏等。小腸與心相表里,所以心煩神昏、頭痛、肌膚瘡瘍等,都可以取小腸點為高升點。小腸點在耳窩上部,我們可以用食指尖按壓。(8)耳朵上的胃點大藥胃主要受納和消化食物,胃點用于防治各種各樣的胃病。胃與脾相表里,脾胃乃人的后天之本,病情再重的人,只要有一分胃氣,就有一分生機,所以胃點非常重要,任何疾病,只要產生了厭食癥狀,就必須要取這個點。外耳輪延伸到耳窩里,在延伸處的盡頭,就是胃點了,我們自己很容易摸到,用手指尖按壓即可。(9)耳朵上的膽點大藥膽主藏膽汁,與肝相表里,膽點用于防治一切肝膽疾病。膽汁可以幫助消化,所以,消化系統(tǒng)的疾病也可以在膽點上找到高升點大藥。此外,膽點對耳鳴、偏頭痛、多夢、頸項強直等癥亦有很好的療效。膽點在耳窩上部偏外側,自己使用時可以用手指掐。(10)耳朵上的膀胱點大藥膀胱主一身水液的輸布,同時貯存和生成尿液,膀胱點主要治療和調理泌尿系統(tǒng)的疾病,如漏尿、尿急、尿頻、小便不利等,對偏頭痛和神經系統(tǒng)的疾病也有較明顯的療效。膀胱點在三角窩下方內側,我們自己用手就可以掐到。(11)耳朵上的三焦大藥三焦為何物?自古就有爭議。而現(xiàn)在普遍比較認同的觀點是,三焦就是人的整個體腔。所以,耳穴上三焦點的作用也是神秘而多樣的,遇到循環(huán)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和生殖系統(tǒng)的疾病,我們都可以去壓該點,說不定就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三焦點在耳窩深處,耳朵眼兒下方偏外,用手指尖就可以觸到這一點。8個功能強大的耳穴五臟六腑對應的點比較好用,只要診斷準確,知道該病與哪個臟腑有關,就可以迅速找到高升點,而耳朵上一些更為復雜的穴,效果明顯,作用也更為廣泛,需要您在實踐中經常運用,并配合其他穴位,方能體會其中的妙處。我在介紹和界定這些穴位的功用的時候,也不局限于中醫(yī)的固定思維,只求能準確地告訴您它們的作用即可。這些穴位分別是:(1)耳朵上的神門點大藥神門在三角窩的邊緣,屬于腎水系統(tǒng)的區(qū)域,其作用主要是調節(jié)人體的心系統(tǒng)。腎屬水,心屬火,水火不調、心腎不交就容易在這個穴位出現(xiàn)高升點,刺激這個穴位可充分調動人體“水克火”的機能,從而使人體達到心腎平衡。神門主要用于鎮(zhèn)靜安神、止痛、瀉火解毒、降氣鎮(zhèn)咳(痰多者不宜),對于煩躁、失眠之人效果尤佳,還可以治療癲癇、高血壓等病。神門在三角窩外側邊緣的中點上,自己可以用手摸到,使用該點的時候,用手掐一掐就可以了。(2)耳朵上的交感點大藥按壓交感點對內臟有較強的鎮(zhèn)痛作用。只要身體有疼痛,尤其是體內的疼痛,交感點必然是高升點大藥。此外,它對治療和調理高血壓、冠心病、頭暈、眼花等效果很好。交感點在三角窩下方與耳輪的交匯處,很容易用手摸到,使用該點,可以用手掐,也可以用手指尖頂。(3)耳朵上的皮質下點大藥皮質下點是大腦皮層的對應區(qū),有調節(jié)大腦皮層興奮的作用,用于鎮(zhèn)靜止痛、消炎退腫、止汗、抗休克,主要用于調節(jié)人的精神,對失眠、心煩等效果非常好。同時皮質下點還是調理內臟下垂和各種癱瘓的要穴,有強壯作用。耳垂的上方、耳窩的外緣有一處凸起,皮質下點就在這個凸起處,是一個區(qū)域,我們可以很容易用手掐到。(4)耳朵上的腎上腺點大藥腎上腺點能調節(jié)腎上腺和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有退熱、消炎、消腫、抗過敏、抗風濕、抗休克的作用,還可以止咳喘。最值得一提的是,刺激這個穴位,能調節(jié)血管,既能使硬化收縮了的血管軟化,也能使松弛無力的血管收縮,是高血壓、低血壓、出血病等癥的克星,對皮膚病也有很強的防治作用。腎上腺點在耳屏內側,自己使用該點的時候,可以用手掐,或者用棉棒壓。(5)耳朵上的枕點大藥枕點多用于治療神經系統(tǒng)疾病,如抽搐、腳弓反張、牙關緊閉、頸部強直、落枕、休克等,還能預防暈車、暈船、治療老花眼和皮膚病,此外它還有消炎、鎮(zhèn)靜、止咳、止痛、止喘的作用。枕點在耳垂上方偏外,自己使用該點的時候,可以用手掐。由于這一帶區(qū)域比較小但高升點比較密集,所以,手法不需要太精確,掐到最有痛感的地方就是枕點了。(6)耳朵上的腦干點大藥腦干點有鎮(zhèn)靜息風的作用,可以健腦提神、抗休克、抗過敏、鎮(zhèn)痛、止血。多用于治療和調理腳弓反張、抽搐、大腦發(fā)育不全、腦震蕩后遺癥、腦膜炎后遺癥等。(7)耳朵上的腦點大藥腦點是腦垂體在耳朵上的對應點,可以防治腦垂體功能障礙產生的各種疾病,如肢端肥大、尿崩、月經過多、子宮出血等,此外,該點還有止咳、鎮(zhèn)靜、催眠作用,對遺尿、脈管炎等癥也有很好的療效。腦點和腦干點都在耳窩外側下方,距離很近,作用也相近,我們用手很容易掐到。(8)耳朵上的枕小神經點大藥枕小神經點有鎮(zhèn)靜、止痛作用,適用于腦外傷后遺癥、頭痛、頭暈,以及出血引起的半身麻木和神經官能癥引起的頭部麻木。枕小神經點在耳舟最上方,用手掐,效果最好。16個簡單好用的耳穴以上的耳穴都屬于功能比較復雜但生活中常常要用到的,當然,這里我所列舉的功能肯定是不完全的,其更多的療效還需要您在實踐中慢慢體會。下面我要為您介紹的耳穴大藥,治療面就相對狹窄一些了,我在此做一個簡略的介紹。具體用法,可以貼耳豆,可以用按摩棒壓,也可以用棉棒壓,或者用手掐或用手指尖頂。這些穴位分別是:(1)耳朵上的胰腺炎點大藥胰腺炎點是胰腺炎的高升點,按壓它可治療和調理消化不良、糖尿病、偏頭痛。(2)耳朵上的子宮點大藥按壓耳部子宮穴,可以治療和調理各類婦科病,對性功能障礙也有很好的療效。(3)耳朵上的額點大藥這個穴有鎮(zhèn)靜止痛之功,可以治療前頭痛、失眠多夢、鼻炎、鼻竇炎等。(4)耳朵上的太陽、興奮點大藥刺激耳部太陽穴和興奮點可以治好偏頭痛、嗜睡癥以及由嗜睡癥引起的遺尿癥。(5)耳朵上的腮腺點大藥如果有孩子患了腮腺炎,那么家長一定要找到孩子耳朵上這個高升點來作輔助治療,比外敷的藥效果還好。(6)耳朵上的平喘點大藥這個點有平喘、調節(jié)呼吸等功能,另外還能抗過敏、止癢。(7)耳朵上的膈點大藥這個高升點主要用于防治膈肌痙攣、血液病、皮膚病,另外對內臟出血、咳血也有明顯輔助療效。(8)耳朵上的輪1~6點大藥這是耳輪上的6個穴位,都有消炎、退熱、消腫、降壓的作用,在此點上針刺放血可治好高血壓和扁桃體炎。(9)耳朵上的肝陽1~2點大藥用于治療慢性肝炎,對遷延性、傳染性肝炎、轉氨酶長期不降者有十分好的調理效果。(10)耳朵上的目1~2點大藥這兩個穴都是用于治療各種眼病的,但效果略有不同。目1側重于防治急慢性青光眼、視神經萎縮等癥;目2多用于治療眼睛紅腫、干澀等多種常見眼病。(11)耳朵上的新眼點大藥這是用來調理眼睛的一個點。當我們平時學習或工作用眼過度,出現(xiàn)眼紅、眼花、眼痛的時候,揉這個點最有效。(12)耳朵上的外耳點、內耳點大藥這兩個點對于非頑固性耳鳴,一掐就管用,還可以用于治療聽力減退。不同的是,外耳點還可以用于治療外耳凍傷與感染,內耳點還可用來治療中耳炎等。(13)耳朵上的胸點大藥凡是發(fā)生在胸部的病痛,不管是在內還是在外,如胸腔疾患、肋間神經痛、胸痛、胸悶等,這里都可能是高升點。按壓3~5分鐘,很快能緩解病情。(14)耳朵上的坐骨神經點大藥如果您家中有老人出現(xiàn)了坐骨神經痛,您一定要為他們選取耳朵上的坐骨神經點,每天為他們點按3~5分鐘,可以讓他們不再為病痛所苦。(15)耳朵上的上、中、下背點大藥上背、中背、下背這3個點在耳朵背后,用于治療背痛和皮膚病,并能止全身之癢。(16)耳朵上的脊髓穴大藥一些老人和長期臥床的病人容易出現(xiàn)肌肉萎縮、硬化,這時家人可以選耳朵上的脊髓穴,每天堅持進行按壓3~5分鐘,身體就會隨之慢慢好轉。3.耳部大藥庫的取藥操作方法人體的任何一種疾病,都會在耳朵的不同部位出現(xiàn)若干個不同的高升點,我們取點的時候要采取“少而精”的原則,取壓上去最疼的,一般取3~5個為宜。耳朵上的穴位很多,密密麻麻,一個挨著一個,不容易取準,所以您在取耳穴的時候,要先確定好一個大體的位置,然后用棉棒或牙簽的圓頭(以下簡稱“小棒”)去進行試探性的按壓,壓到您感到最疼的那一點就行了,這必定是您要找的高升點。照這樣操作非常容易,既能給別人找,還可以對著鏡子給自己找。人體的任何一種疾病,都會在耳朵的不同部位出現(xiàn)若干個不同的高升點,我們取點的時候要采取“少而精”的原則,取壓上去最疼的,一般一次以3~5個為宜。取好高升點后,可以一手托著耳殼,一手用小棒按壓。按壓的力度要稍微大一點兒,您既要讓自己感到疼,又不能讓自己疼得不能忍受,按壓的時間以您默念200個數(shù)的時間為宜。壓完一個穴,再壓另一個穴;壓完一個耳朵,再壓另一個耳朵;對于重要的穴,可多壓一次。壓完以后,耳朵會有脹熱感。堅持每天按壓1~2次,保健作用特別好。一般情況下,前幾次棒壓時會很疼,后來就沒那么疼了,這意味著高升點已經被壓下去了,另一頭的低沉點正在上升,身體正在恢復相對平衡,這是病好轉或痊愈的表現(xiàn)。如果您不想按壓,可以通過貼耳豆的方法?,F(xiàn)在很多藥店和醫(yī)療器械商店里都有專門的耳豆賣,就是一片膠布里粘著的一顆“王不留行籽”,“王不留行籽”是一味中藥,質地比油菜籽堅硬,有活血行氣之功效。將耳豆固定在耳穴上以后,沒事就揉揉,會很舒服,而且效果跟按壓是一樣的。此外,如果該點在耳窩里,可以用手指指尖去揉,如果在其他部位,則可以用手掐,還可以用棉棒壓,我在上文中已經介紹過了,時間仍以默念200個數(shù)為宜。4.養(yǎng)生的靈丹妙藥,耳朵上最多揉耳朵有利于耳朵上氣血的循環(huán),能夠刺激耳朵上的穴位,是養(yǎng)生健身的捷徑,乾隆皇帝養(yǎng)生的方法之一就是每天早上起來搓耳朵。我們平時這樣堅持搓下去,壽命是會越搓越長的!有的朋友向我反映:“你教給我的耳穴療法很管用,但是,耳朵上取穴那么多,而且我給自己壓耳穴,即使是對著鏡子也不太方便,還有更便捷的方法嗎?”我無可奈何地嘆了口氣,現(xiàn)代人啊,什么都追求簡單!不過話又說回來,誰都怕麻煩。其實,我也早就在思考,如何把耳穴簡單化,讓更多的人一學就會,一用就靈,為此我做了很多試驗,也摸索出了一套方法。既然有簡單的方法,干嗎不推廣給大家呢?(1)揉耳垂,健腦養(yǎng)顏耳垂一帶,也就是我們前面講的耳朵的頭面區(qū),集中在這一區(qū)域的耳穴與人的頭腦、面頰關系密切,經常按揉耳垂,可以美容養(yǎng)顏、醒神健腦。揉耳垂的操作方法:將食指和中指并攏,塞入耳腔,拇指放在耳垂后面,3個指頭盡量將頭面區(qū)全部捏住,進行揉動。食指和中指不動,拇指做搓揉動作,先順時針揉50次,再逆時針揉50次。揉完以后,再把耳垂往下拉一拉。揉耳垂,要堅持做效果才會好。(2)掏耳窩,調和五臟耳窩就是耳朵的中心區(qū),五臟六腑對應的耳穴都在耳窩里,要調和五臟,就得對耳窩里的各個點進行刺激。耳窩不容易搓揉,所以要用手指掏。具體做法:把食指或中指的指甲剪掉,放進耳窩里,用力來回掏,爭取讓手指觸及耳窩的每一處,每天一共掏100次。(3)揉外緣,強健四肢耳廓外緣,也就是肢體區(qū),這一帶的耳穴主要對應于人的四肢。其實,平時我們如果稍加留心就會發(fā)現(xiàn):肢體健壯而敏捷的人,耳廓外緣比較寬大;肢體瘦小的人,耳廓外緣就相對窄小。長期揉耳廓外緣,可以使四肢強健。具體做法:用拇指的全部和食指的大部分夾住耳朵外緣,來回搓揉,每天100次。(4)捏三角,滋陰補腎捏三角,就是捏耳朵上的三角區(qū),這一區(qū)域集中了泌尿生殖系統(tǒng)的許多穴,還有交感、神門這兩大要穴。捏這個區(qū)域,可以滋陰補腎,還能調整體內植物神經,調節(jié)排泄機能。具體操作方法:食指和中指托住三角區(qū)的背面,拇指按在三角區(qū)上,捏緊,食指和中指不動,拇指做搓揉動作,先順時針搓揉50次,再逆時針搓揉50次。(5)摩耳背,調暢氣血耳背上有一條溝,叫做降壓溝,它對應人體的脊背。摩耳背的作用相當于捏脊,可以調暢全身的氣血。捏脊畢竟還要他人代為操作,而摩耳背自己操作就行。具體做法:食指和中指塞進耳窩,從反面托住降壓溝,拇指指腹沿著降壓溝從上往下摩擦,每天摩擦100次。(6)搓全耳,通達全身在對耳朵的各個區(qū)域進行了一遍按摩之后,還要搓一次全耳。這樣可以使在先前按摩中獲益的部位氣機更加順暢,通達全身。具體做法:每天用手掌搓耳朵,前后搓50次,再上下搓50次。上面這一套動作,堅持每天早晚各做一次。做完以后,還要根據(jù)自己的體質,確定一個重點動作,再做一遍。比如,如果您經常失眠、頭腦昏沉、學習或工作效率不高,就要把重點放在耳垂一帶;如果您四肢瘦弱無力,就要把重點放在耳朵的邊緣;如果您腎虧陰虛,就要把重點放在捏三角上;如果您有胸悶、煩躁的癥狀,或有心腦血管方面的問題,就要把摩耳背作為重點。這套動作做完之后,您會覺得耳朵發(fā)燙,渾身充滿暖意,手上也微微出汗。這說明效果已經達到了,全身的氣血、經絡和臟腑都得到了一次鍛煉和清洗,您的身體正在排出一切不利于健康的因子。有人做過一個調查,發(fā)現(xiàn)8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中,80%的人耳朵都很大,而且耳垂很長,有些甚至大于18毫米。耳朵大意味著腎氣旺,先天稟賦好,耳垂長意味著頭腦健康。當然,這并不是說耳朵小的人就一定不健康、不聰明。有的朋友由于遺傳因素,耳垂很小,但他們也同樣很聰明。但不管怎么說,揉耳朵絕對有利于耳朵上氣血的循環(huán),能夠刺激耳朵上的穴位,是養(yǎng)生健身的捷徑,乾隆皇帝養(yǎng)生的方法之一就是每天早上起來搓耳朵。我們平時這樣堅持搓下去,壽命是會越搓越長的!您在進行上面這套動作的過程中,一般會或多或少發(fā)現(xiàn)有幾個部位揉上去很疼,那可要留心一點兒了。對于身體不是很好的朋友來說,這就是疾病藏在您耳朵上的解藥;對于健康的朋友來說,這是您身體里的暗疾藏在您身上的解藥,病還沒暴露,治病的解藥先現(xiàn)身了。這樣取的耳穴,比照著書中取的要準確有用得多!您不必管這個疼點叫什么穴,也不用管它對應什么部位,壓上去很痛,就說明沒錯!這樣的穴位您可以挑選3~5個,在完成整套動作后,再適當按一按、揉一揉,或者掐一掐,對身體都是有百益而無一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