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觀努力
1、求異思維不能走極端??茖W的思維應該是多向思維,既有求同思維,又有求異思維。為了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我們不妨多一點求異思維,但只能是“多一點”不是濫用,更不是亂用。否則,我們看問題就會簡單、就會片面,處理問題就會走極端出錯誤。
2、正確對待自我意識,獨立意識。同學們雖然日趨成熟,但還是沒有真正成熟,應虛心對待成年人的意見,我們鼓勵同學們依靠自己的能力解決面臨的問題,決定選擇自己的言行,但以同學們自己的經(jīng)驗能力,還是不能事事獨立自主,特別是追求獨立自主,并不是不聽勸告、不要紀律、法律的束縛管制,不要家長老師的監(jiān)督管理。
3、正確對待家長老師的教育和幫助。應當實事求是的承認家長老師的教育有些方法是不恰當,甚至是錯誤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的出發(fā)點是好的、正確的。作為職高生應當理解他們的心,原諒他們的作法,不滿他們的做法時,以平靜的心態(tài)去對待,而不是去賭氣,更不能用對著干來宣泄自己的不滿、憤怒和對抗情緒。像“你說我調(diào)皮,我就越調(diào)皮”“我恨死他了,還聽他的話”等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
(二)、客觀保障
老師和家長要更新觀念,改革教育方法,擯棄傳統(tǒng)教育方式中的弊端,創(chuàng)造符合中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符合時代要求的新方法,特別要注意對學生的尊重、理解、關心和愛護。
1、了解學生,真心愛護學生。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去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尊重學生的合理要求,不能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教師要站在學生的立場,設身處地想一想:"假如我是學生,我希望老師對某個問題如何處理?如果教師能夠經(jīng)常做到"心理換位",就能理解學生,就能永遠保持一顆"童心",一顆理解學生的心,就能體會學生的苦惱,更深刻地了解學生的需要。教師只有與學生同樂、同憂、同悲,學生才會感到教師是"自己人",樂意與其親近,樂意聽從教導,這樣教育效果就會倍增。一般來說,師生之間思想上的反差越大越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 "相近的思想相吸,相反的思想相斥",因此,教師要了解學生思想水平,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對他們的標準,減少反差,以提高教育效果。
2、注重事實,耐心勸導學生改正錯誤。家長和教師在批評和糾正學生的錯誤時,要注意擺事實講道理,讓學生認識到錯誤很害怕,等著挨批,可教師并未這么做,而是表示理解,等待學生自己認識錯誤,自己改正,這樣一來,最終的教育效果可能會更好。同時教師還應寬容學生,允許他們出現(xiàn)反復。學生的進步不是一帆風順的,有反復是正?,F(xiàn)象。教師應當允許學生反復,并抓住反復的機會進一步教育,促其繼續(xù)進步,絕不能見學生進步過程中有反復就全盤否定。教師"揪辮子","揭瘡疤"的做法是最令學生反感的,易使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對抗行為或自暴自棄。遇到學生違反紀律或和教師"頂牛"時,教師要冷靜,出現(xiàn)僵局時更要先冷一下,拖一拖,這樣有利于使雙方都冷靜,防止把話說過頭,傷了感情。另外,教師還要做一些思考和調(diào)查工作,當過后再處理時就容易心平氣和,且更客觀一些。教師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感情,這樣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沖突,減少學生的逆反心理和頂撞行為。
3、對于中學生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要做具體的分析。在某種意義上說,學生的逆反心理是對學校不切實際的教育內(nèi)容與教育方式的一種反叛懲罰。學生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發(fā)展的,過去有效的教育內(nèi)容與教育方式,今天未必可行。學生不滿意"老一套"的東西,與成年人相比,更少有傳統(tǒng)的習慣思維與保守思想,更不會固步自封,因此比較容易發(fā)現(xiàn)成年人思想中習以為常的問題;相反,對新鮮事物與新鮮思想的吸收能力又比成年人強。就這點來說,中學生身上的逆反心理是有一定積極性與合理性的。教育工作者往往可以從學生逆反心理反應中,找到自己工作上的弊病與缺陷,及時加以調(diào)節(jié)與改善。
當然我們也必須看到,逆反心理的發(fā)展,會導致學生固執(zhí)與偏見的做法,會妨礙他們接受正常的教育。逆反心理有的有一定的道理,有的則不一定有道理,因此需要做具體分析。而且,一旦逆反心理形成為一種心理習慣,就會顯得固執(zhí)、怪僻,凡不合自己心意的,明明是對的,硬說是錯的,明明是好的,硬說是壞的,喪失了認識真理的客觀標準,丟掉了實事求是的應有態(tài)度。所以,及時糾正逆反心理是很必要的。
4、家長、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具體情況調(diào)整期望值。家長、教師希望學生成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若因此而不切實際地對學生寄予過高的希望則是不明智的。因此不妨降低期望的高度,給學生設定一個他能夠達到的目標。待他實現(xiàn)后給他們以鼓勵,再提出一個高一層次的目標。如此循環(huán)往復,既可避免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又可促進他不斷進步并逐漸接近家長的期望。
5、家長、教師尊重學生。消除逆反心理尊重是最好的良方。尊重學生,意味著我們要認真地聽學生的意見,大人有大人的想法,學生也有學生的想法,由于所處的地位不同,這兩種想法有時并不一致甚至沖突。為此,我們要給孩子充分發(fā)表意見的機會。學生的意見并不都是荒謬可笑的,替學生想想,吸收其中合理的成分,你會贏得學生的信賴與擁戴,尊重孩子,也意味著給學生一定的自主權(quán)。學生終歸要擺脫對成人的依附,走向獨立的生活。給學生的自主權(quán)不僅有助于消除逆反心理,而且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自主,可謂一舉兩得。當然學生的自主不等于隨心所欲,是在我們的監(jiān)護之下有限度的自主。重要的事件,關鍵的時刻還是需要家長、教師把好關,幫助學生度過逆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