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常有媽媽吐槽和孩子分床失敗的事情,比如:
一位媽媽在孩子4歲那天,開始嘗試分屋睡。
第一天晚上,孩子意料之中地來敲門,一會兒說有螞蟻爬進媽媽的房間;一會兒又說,自己的超人玩具落在媽媽房間里。
爸爸隔著房門對他說:“你那點小心思唬誰呢?趕緊回去睡,不然打你屁股?!?/strong>
之后,沒有聽到孩子的聲音了,夫妻倆放心地一夜安眠。
第二天早上,媽媽早起,想去看看獨自入睡的兒子,結果打開房門,發(fā)現(xiàn)孩子蜷縮在門口睡得正酣。
這位媽媽頓時心疼不已,孩子爸爸看到也眼眶濕潤,于是孩子又跟著大人一起睡了。
到底幾歲和孩子分床合適?怎樣才能做到順利和孩子分床(屋)呢?
今天,我們請來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資深指導專家韓琪老師,和爸媽們一起聊聊和這個問題。
01
從小和父母分床睡覺,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很多問題。
幾十年前,很多歐美國家的孩子,一出生就和父母分房睡了,有專家說,這樣可以讓孩子變得獨立、聽話。
然后,他們發(fā)現(xiàn),分床睡導致了更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① 分屋睡可能會讓孩子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
當幼小的孩子跟母親分開的時候,他們的皮質(zhì)醇激素就會上升。
皮質(zhì)醇激素是我們?nèi)梭w在應付一些危險情況時,分泌出來一種激素。如果皮質(zhì)醇激素水平下不來,他們就會一直處于一種亢奮狀態(tài),會一直感到恐慌和不安。
也就是說,過早和孩子分床分房睡,容易讓你的孩子在壓力中長大,一直處在亞健康狀態(tài)。
② 讓孩子產(chǎn)生安全感的缺失
過早地分床(屋)睡,孩子和父母之間往往缺乏足夠的交流和溝通,導致孩子可能產(chǎn)生各種安全感的缺失。
想想,孩子還沒有和父母建立好依戀關系,就要一個人去面對世界了,他的內(nèi)心自然會多了很多害怕的東西。
③ 不利于親子關系的建立和穩(wěn)固
分床會讓你失去一個絕好的建立親子依戀關系的機會。
很多父母白天要上班,不能陪孩子,晚上回來已經(jīng)很晚了,陪伴的時間非常短。但即便如此,你會發(fā)現(xiàn),仍然有很多孩子最依戀的還是自己的媽媽,而不是白天帶養(yǎng)他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媽媽每天晚上都陪孩子睡——白天你陪伴孩子很少沒關系,但只要晚上孩子跟你一起入睡,你跟孩子的關系就會變得非常親密。
有不少媽媽發(fā)現(xiàn),孩子平時在身邊的時候都是自己陪睡,然后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回了趟老家,孩子就跟自己不親了,也多是這個原因。
相比起從小和父母分床睡覺的孩子,同床睡覺的孩子往往都會有這3個優(yōu)勢:便于喂養(yǎng),親子依戀關系更好,安全感更足。
03
不過,孩子和父母同床睡覺,也存在很多問題。
① 延遲獨立
這很好理解,孩子一直有人陪睡,所以他并不需要自主,因為總有人在他需要的時候照顧我,這會讓他的獨立大大地延后。
② 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孩子如果和父母一起用大被子,那么窒息的風險就會比較大。
另外,有些父母在睡眠過程中喜歡不斷變換睡姿,容易壓到孩子。
而且,孩子月齡較小時,肺活量小,自主呼吸能力較弱。如果臥室空間較小,父母又跟孩子睡得很近的話,還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xiàn)缺氧的情況。
③ 容易破壞夫妻生活,影響夫妻關系
據(jù)婚姻專家戈特曼老先生的研究分析證明: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夫妻關系最差的一年。
這跟和孩子同床睡覺有很大關系。有了孩子之后,很多媽媽就把心思全都放在孩子身上了,甚至有的爸爸從此就睡客廳了,這一年里都沒過過夫妻生活。
這種狀態(tài)會導致夫妻關系出現(xiàn)問題,繼而影響到孩子對親密關系的感受和理解。
④ 孩子易撞見夫妻生活場景,產(chǎn)生錯誤認知或心理疾病
孩子3歲以后,甚至從2歲開始,就已經(jīng)進入了所謂的性蕾期,他們已經(jīng)開始對性別的區(qū)別有了朦朦朧朧的認知。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如果孩子在這個比較敏感的年齡段,看到一些不該看的事情,精神上就會受到很大刺激,可能導致各種各樣的臆癥(精神疾?。?,并在成年之后展現(xiàn)出來。
這一點雖然有一些學者不太贊同,但是對于“孩子在3到6歲這個年齡段,不應該看到夫妻生活的場景”這件事,還是被大多數(shù)心理學家所認可的。
04
那到底該怎么睡呢?
現(xiàn)在主流的專家建議一般是這樣的:
3歲以前,同床睡;3歲以后開始嘗試分床,6歲以前最好完成分床這件事。
也就是說,我們對同床和分床兩種方式做一個方式和時間上的折中,先滿足孩子的安全感,等他有足夠的心理能量來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再適時地培養(yǎng)獨立性。
需要指出的是,在孩子3歲以前,這個同床其實應該包括兩種情況:
如果房間小,放不下嬰兒床,那么可以考慮同屋同床睡。不過,床盡量大一些。
如果房間大,你也可以考慮同屋不同床的方式。
在大床邊上放個小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讓他睡小床,但小床一側的門最好是打開來,貼到你的床邊,這樣晚上你可以碰到他,可以方便喂奶,又不至于壓到他。
等孩子稍微大一點——最早6個月以后,1歲以后更好——你就可以把小床柵欄門關上,放在你們屋的另外一個角落。
當然,很多孩子在分床、分房的過程中,會表現(xiàn)出強烈的抗拒心理,讓分床這件事變得非常困難。
其實,孩子不喜歡分床的原因可能有3點:
恐懼黑暗
太依賴爸媽
害怕孤獨
針對上面這3種情況,我總結了一個更具體的分床口訣。
① 巧用“繪本套路”
跟孩子讀一些獨立睡覺的繪本,讀完可以跟孩子說:“你看***一個人睡得挺好的,挺開心的?!?/p>
從這個角度去跟孩子做溝通,讓他知道,給他建議一個“大家都是獨立睡覺的”這樣一個概念。
② 建立溫馨的入睡儀式
在分床之前,建立一個良好的作息時間表和一個完整的入睡儀式。
入睡儀式包括哪些步驟呢?
幾點我們該把玩具收起來了
幾點我們該洗澡了
幾點該洗刷了
然后,穿上睡衣,到了該讀故事的時間
讀完故事,熄燈,睡覺
這一套儀式每天都要堅持做,讓孩子形成習慣。以后,每次做完這套入睡儀式,你和孩子的身心就會自動調(diào)整到“我該入睡”的狀態(tài)。
當孩子建立好入睡儀式之后,分床這件事也就沒那么困難了,因為他每天到了那個點兒就自然很困了,自己就能睡著了。
所以,規(guī)律作息這件事很重要,至少要在孩子2-3歲這一年里,想辦法培養(yǎng)起規(guī)律的睡眠作息時間。
③ 提前精心布置小房間
如果家里房間多的話,那我們可以提前給孩子精心布置一個小房間。
不過我建議,在準備和孩子分床之前,讓孩子自己去挑一張喜歡的床或者一套床上用品。很多時候,孩子有了參與感之后,就不會對分床睡那么抗拒了。
還給孩子準備一個喜歡的小玩具,并成為孩子的依賴物,那么這個小玩具會起到非常大的安撫作用——當孩子感覺到,有些東西是自己可以掌控的,他心里就不會那么害怕了。
這是我們在口訣里說的兩件“傳家寶”。
④ 克服黑暗有夜燈,開門注意人別吵
針對害怕黑暗的孩子,不一定非得熄燈睡。我不反對在屋里有一盞小夜燈,讓孩子能看到。當然,更好的方式是他的房間里沒燈,但他那個房門能開著,門外頭有燈光,這樣孩子的恐懼感會下降很多,他會覺得相對安心一些。
我們還可以和孩子玩燈影游戲。拿燈照著小手,然后幫他做出小鴿子、狼等各種小動物的影子。這種游戲可以讓孩子知道,我通過動作,能控制黑暗、控制影子了。
另外,全家人最好能夠和孩子同時入睡,尤其是剛分床這幾天,讓他有一個儀式感,可以更好地讓他接受分床睡的模式。
如果你做不到同時睡,那么說話聲音一定要小一點,不要讓孩子產(chǎn)生“只有他要睡覺,大人還在玩”的感覺。
⑤ 哄孩子不能靠欺騙
不要做你兌現(xiàn)不了的承諾,不要承諾他:“媽媽不走”“媽媽今天晚上就陪你了”“就在你床邊一直坐著,我不會走的”……
很多媽媽覺得孩子那么小,哄孩子騙騙就可以了??墒牵绻⒆影l(fā)現(xiàn)自己受騙了,就會加重他的恐懼,就越難跟你做分離。
我們可以溫熱而堅定地告訴孩子:“媽媽現(xiàn)在可以陪你,我們講故事,看繪本……等你睡著了(等到了幾點鐘),媽媽再走。”
⑥ 選一個合適的時間分床很重要
千萬不要在自己很忙,或者第二天有急事的情況下,安排和孩子分床,這樣你往往會因為心急焦慮而導致分床失敗。
選一個孩子身體沒問題,工作上、家里也沒有什么煩心事,大家都很和諧的時間段(大概一兩周的時間),合適的時間有助于分床這件事情的順利解決。
好了,分床的建議基本上就說完了,你可以根據(jù)自己家里的實際情況相應地做個分床計劃。
沒有人會喜歡改變,孩子也一樣。
所以孩子分床的過程可能會有反復,但只要你前期給到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在遇到問題時,可以做到溫柔而堅定,并且參考我的這些建議,做各種嘗試,我相信你和孩子的分床就沒有那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