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州承天寺為時人所知,緣于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該文被選入了初中語文課本,且要求是必背誦的篇章,好在其文甚短,大多數學生們不以為苦,因為該篇全文僅84個字: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黃州老城區(qū)內的青磚湖
從書寫方式看,這篇短文更像是一篇日記:有具體的時間、地點、人物,尤其起首一句,將時間寫得很具體。這天夜里,蘇軾正準備解衣上床,無意間看到月色穿戶而入,他突然有了興致,轉身出門想去賞月。
湖形如腎
寥寥幾字,蘇軾就講清了自己的舉措,但他并不描寫此刻之心情,只是說個人的行動。這正是他文筆高妙之處:有些話不點明不說破,任由讀者去體味。相比較而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起首一段的描繪,要比《夜游》用的字句多許多: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里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左側道路前行
雖然白話文在字數上確實比文言文要啰嗦的多,但朱自清直言此一段心緒不佳,本是夜晚坐在院中乘涼平復心境,而后他想到了月光下的荷塘,雖然日日從荷塘經過,但卻沒有認真欣賞荷塘之月色。
朱自清是一個人去欣賞荷塘品味荷塘,以此來散發(fā)自己的思緒。蘇軾則不同,他喜歡眾樂,所以他出門后先到承天寺去尋找同樣是貶在這里的閑官張夢得,恰好張夢得也未入眠,于是兩人一同走到承天寺的院中去賞景。
果然找到了小廟
朱自清用幾個大段落來描繪荷塘月色,其用詞之優(yōu)美,被讀者激賞,所以那幾個段落要求必須背誦,于是一幫同學們都會搖頭晃腦的背誦著“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p>
蘇軾則不同,他用在描景上的字句極其簡潔,他僅用四個字來形容月光照在庭院的地面上,有如一泓清澈的水,斑駁的竹柏之影倒映在水上,像是水中的藻荇縱橫交錯。既然有月光,必然有樹影,人們往往用自己的心境來解讀自然,朱自清在寫到樹影時說:“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p>
遺址碑
朱自清看到月光下的樹影感覺像是鬼,這應當是那一刻他心情的寫照,但蘇軾此刻的心境想來也不會好,他被貶到黃州不得參與政事,使得他一腔的報國愛民之心難以施展,可是他一點都沒把這種心境寫入此文中,他只是在這段文的結尾點晴式地說出了自己的感悟。哪個夜晚沒有月亮,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松柏,唯獨缺少的是我跟張懷民這樣的閑人。閑人一詞點出了作者抑郁難伸的復雜心態(tài),但用詞卻極其含蓄。
后世對《夜游》一篇給予很高評價,納蘭常安甚至說該文:居然勝赤壁兩賦。(《古文披金》)蘇軾的前后《赤壁賦》可謂其賦文中的代表作,納蘭竟稱其比不上這篇《夜游》,以此說明了短文的力量所在。該文究竟好在哪里,清儲欣在《唐宋十家全集錄·東坡先生全集錄》中說:“仙筆也。讀之覺玉宇瓊樓,高寒澄澈?!?/p>
承天寺全景
在儲欣看來,該文的高妙處可以與著名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相并提。為什么能給出這么高的評價呢?《古今文致》引李攀龍語“偶然景,偶然事,不可多得?!比绻子锰K軾夜游中最后的兩句:哪個地方沒有偶然景,何處又無偶然事,如何得出不可多得之結論呢?這篇《夜游》以平鋪直敘的方式、極簡的筆墨、日記體的方式,來記錄某晚蘇軾找人賞月這樣的客觀事實,為什么這樣一篇短文被這么多大家給予極高夸贊呢?吳忠匡記錢基博《東坡文講錄》:“字里行間,自然韻流,有在筆墨蹊徑之外者?!本烤构P墨之外的蹊徑是什么,只能聽大家云里霧里的繼續(xù)玄妙下去了。
香爐
蘇軾對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能力有如下一段描述:
吾文如萬斛泉源,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雖吾亦不能知也。(《文說》)
蘇軾說他的文思有如流量極大的泉眼,隨時隨地都會冒出來。這股巨大的泉水遇到阻礙之物時就能隨形婉轉,也就是說他看到什么物體,自然知道應當用什么語言來予以描繪,而且這種文思想行就行,想停就停。他豐富的作品形象地證明了他的文思超邁群雄,確實是宇宙流的大作家。
鼓腹上是《夜游》一文
2021年10月11日下午到達黃岡,此前我查得東坡遺跡大多處在老城區(qū),于是此次住在了黃州區(qū)青磚湖附近的一家快捷酒店內,出門不足百米就能走到湖邊。而今這里打造成了休閑公園,有不少的人坐在樹蔭下聊天打牌,一片祥和景象。
感覺該寺僅余山門
我步入林中,向里面的人請教承天寺在哪里,眾人紛紛指向一位老先生,這位先生果然了解詳情,他告訴我說,沿著青磚湖左側向前走,不出一百米在左手邊就能看到一座小廟,那就是承天寺。
遺址碑后也是《夜游》全文
而今的青磚湖公園做了全面整修,從平面圖看,青磚湖像是腎的形狀,老先生所指之路乃是沿著湖的內彎走。穿過一座公布,再往前走一百余米,果然在湖邊看到小廟,其門楣上掛著承天寺的匾額。
承天寺距青磚湖不足十米
而今的承天寺沒有院落,僅是二十平米大小的一間正廳,其右側有兩間簡易房,從外觀看上去正廳更像是寺廟的山門,而其后方則為一排排的宿舍樓,想來那些房屋占據了承天寺原有的院落,致使其無法恢復原本格局。
青磚湖保護牌
承天寺鎖著門,我用力推門,試圖推開門縫,可惜未果,不清楚里面陳列著何物。轉到地的左邊,綠地里立著一塊“黃州承天寺遺址”碑,此碑的落款是湖北省佛教協(xié)會。如此說來,佛教協(xié)會確認此處就是當年的承天寺所在地。該碑的背面刻著的正是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全文。
水中藻、荇交橫
承天寺門前有一塊平地,正中立著一個香爐,香爐的鼓腹中鑄著一些字,細看之下也是蘇軾的這篇游記,可見當地佛教部門也以東坡游此寺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