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符“一丟丟”問我:“青音姐,我進入大學已經(jīng)三年了,發(fā)現(xiàn)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跟爸媽打電話時越來越?jīng)]話說。每次我爸接了,說不了幾句就沒話了,得馬上問‘那,我媽在嗎?’,然后媽媽接過來,無非也就是吃了嗎?最近睡得好嗎?身體怎么樣?......就沒了。以前上初、高中的時候我忙于學習也不覺得,離家在外才知道,我跟父母原來這么無話可說!那以后等我參加工作、有了自己的小家,是不是就更加沒話說了呢?這是我的錯嗎?”
“一丟丟”你好,這不是對錯的問題,這是一個現(xiàn)實,而更加不夢幻的現(xiàn)實是——并不是每個孩子都剛剛好能跟爸媽做朋友的。所以,跟爸媽無話可說,實際上是相當普遍的現(xiàn)象。因為我們長大了,長成了跟父母很不同的“別人”。是的,我們對于父母和父母對于我們,其實都是“別人”。
既然是別人,那么人際交往中的一些原則同樣也適用于父母:
首先,你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態(tài)度是一致的嗎?
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很多時候都跟父母的價值觀是不一樣的。比如說,父母可能對生活的安全感和掌控感都比較差,所以他們奉行穩(wěn)定的、一成不變的、波瀾不驚的、不至于讓人說三道四的生活。而你,內(nèi)心里強烈的愿望是要做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而不要去管別人說什么。那么你們就會要么無話可說,要么一說就起沖突。
其次,你們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嗎?
比如,你喜歡鹿晗和TFboys,可老爸老媽喜歡的是地方戲曲,你們互相一聽就反感,那......這可聊什么好呢?
另外,你們真的互相了解嗎?你在爸媽眼里或許還是一個啥也不懂的孩子,但其實,你在同學、同事的眼中已是一個深沉老道的人,還挺世故。那么,你是要繼續(xù)在他們面前裝傻孩子,讓他們覺得你依然可以被掌控呢?還是要露出你能獨當一面的大人的真容,讓他們覺得該對你放手了呢?
以上三點,你怎么想?
其實跟父母是不是有話說,取決于你對父母的需求是什么。你是還希望繼續(xù)做他們的乖寶寶,好繼續(xù)享受被父母罩著的感覺呢?還是你真的做好了準備,想要跟他們做朋友了?你只有真正開始跟父母做朋友了,你們之間才會有話可說。
那周五晚上的晚安心靈語音,我就跟你說說該怎么跟爸媽做朋友吧!
別忘了明天晚上登陸蜻蜓FM,21點,我在《夜色音符》節(jié)目當中,等著你。
好了,晚安,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