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來得煞是突然,較之往年也格外寒冷。寒冬臘月,最為靠譜的保暖衣物大概就是羽絨服了。
通常情況下,我們選擇衣物莫過于兩個指標(biāo),一是款式,二是質(zhì)量。
但是回到服裝最初的功能——遮羞保暖上來的時候,我們選擇的標(biāo)準(zhǔn)則會顛倒,例如在寒冬臘月,大部分的人群在購買羽絨服的時候則會第一時間把保暖性放在首位,款式次之??v然有市面上羽絨服款式實在不堪的事實,但是冷到快要截肢的時候,對于保暖的需求就遠超過凹造型了——當(dāng)然也有例外,時裝精們往往是要型不要命的。
保證保暖性,看哪些指標(biāo)?
說起羽絨服的保暖性,這個我不得不吐槽國標(biāo):國標(biāo)要求羽絨服需要標(biāo)示面料、里料、填充物以及充絨量。
但是遺憾的是,單純的依靠上述數(shù)據(jù)我們是無法在未親自體驗的前提下知道一件羽絨服的保暖性的。那么究竟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羽絨服數(shù)據(jù)才能知道羽絨服的保暖性呢?
上圖是截取的一款Patagonia男款羽絨服。我們把注意力放到成分,里面有幾個重點數(shù)據(jù):
1、填充物;2、充絨量;3、蓬松度
一、填充物
顧名思義,羽絨服,里面當(dāng)然是羽絨,但是實際上羽絨又分為鴨絨和鵝絨,其中鵝絨又分灰鵝絨和白鵝絨,通常情況下,其保暖性能為:灰鵝絨>白鵝絨>鴨絨。
因此,為了絕對保暖,購買時注意吊牌是goose down還是duck down,非常有必要。例如上面的這件Patagonia羽絨服,就是填充的白鵝絨。
但話雖如此,若追求的是性價比,就不必太考慮哪種絨的問題。
二、充絨量
充絨量實際上是指一件羽絨服填充的全部羽絨的重量。充絨量的多少,直接影響羽絨服的保暖程度。我們常規(guī)穿著的羽絨服的充絨量常見的范圍在200克到500克左右,戶外款在700克左右的也可以看到。
而含絨量指羽絨里面“絨”的比例。目前戶外羽絨服的含絨量一般要求在70%以上,也就是說其中絨的含量是70%,羽占30%。這個程度就能保證羽絨服必要的蓬松度和保暖性了。
那么你又要問了,羽和絨又有什么區(qū)別?不是一直一起叫的嗎?
羽絨確實是一個統(tǒng)稱,長在鵝、鴨的腹部,成蘆花朵狀的叫絨毛,成片狀的叫羽毛。
圖:羽vs絨
是的,羽就是你認(rèn)知中的“羽毛”,帶桿的那種–腦補縮小版的羽毛球、羽毛扇就行,當(dāng)然是縮小很多很多倍,柔軟許多的小羽毛。而絨看起來像更蓬松的棉花,是羽絨服保暖功能的主要功臣。
山浩15秋冬新款男款650蓬保暖羽絨服
例如上圖這款,充絨量257g,含絨量80%。這下你知道這兩個數(shù)字意味著什么了吧?
三、FP蓬松度
蓬松度,英文是“Fill Power或Filling Power”,通常簡稱FP,直接字面翻譯就是填充能力,也能表達出其本意。
維基百科和國際羽絨羽毛檢測實驗室和研究所(IDFL)對于FP一詞的定義差不多,就是一定重量的羽絨在特定環(huán)境下所占的空間大小,據(jù)此分級。FP只是一個在特點環(huán)境下,恒定重量的絨的體積大小。直白地說,蓬松度就是體積,體積就是蓬松度。
直觀感受一下
蓬松度一般分為550,600,700,800和900 FP。通常指在一定條件下,每一盎司(30克)羽絨所占體積立方英寸的數(shù)值。譬如一盎司的羽絨所占的空間為550立方英寸則稱該羽絨的蓬松度為550 FP。
但是根據(jù)資料顯示,1892年鴨絨被首次出現(xiàn),但是那會兒是沒有FP這個概念的,而就算是幾十年前,也沒有FP概念。最多是標(biāo)一個“premium goose down”來強調(diào)下自己多專業(yè)。
老實說,更直觀的比較可能是在產(chǎn)品的厚實程度上,通常我們比較兩款羽絨服,最簡單直接比較就是看羽絨服的厚度,哪個厚哪個靠譜。
但是單純的厚度對比,是否真的能表明羽絨服的好壞呢?
首先我們看羽絨服保暖的原理:羽絨是一種動物性蛋白纖維,且羽絨球狀纖維上千萬個三角形的細小氣孔,能隨氣溫變化收縮而膨脹,產(chǎn)生調(diào)溫功能,可吸收人體散發(fā)流動的熱氣,隔絕外界冷空氣的入侵,從而產(chǎn)生保暖效果。簡單來說,就是吸收人體熱量,并且形成一個隔絕層。隔熱層的固定的空氣越多,隔熱性能也就越好。
知道了原理,我們來簡單分析下為什么說蓬松度越高,保暖性能越好。隔熱層的大小決定了保暖性能,隔熱層的大小取決于羽絨固定的空氣體積。譬如我們需要1800立方英寸的羽絨,使用600 FP與900 FP所需要的羽絨分別為3盎司和2盎司。固定空氣體積一樣,保暖效果一樣,但使用900 FP可以更輕便,這也是為什么看到很多戶外品牌的羽絨服都很輕薄的原因。
此外,蓬松度與羽絨中絨的比例以及絨朵的平均大小有關(guān)。鵝絨相對鴨絨蓬松度高一些,鵝絨含絨量可達到95%,蓬松度能達到700 FP,而差不多的鴨絨,含絨量能夠達到90%,蓬松度能達到600 FP。蓬松度在700 FP的羽絨,價格大約是蓬松度為600 FP的羽絨的3倍。蓬松度為800 FP的羽絨,價格是蓬松度為700 FP的羽絨價格的3倍以上,而蓬松度為900的羽絨,價格是蓬松度為700的羽絨的10倍以上。
左:鴨絨;右:鵝絨,仔細觀察,是不是發(fā)現(xiàn)有什么區(qū)別?
遺憾的是,我國沒有要求在羽絨服出廠時標(biāo)出蓬松度,雖然質(zhì)檢時會有蓬松度的值,但我問過N多銷售員,90%一無所知,甚至都不知道存在蓬松度的概念。
但是一味強調(diào)FP是否就靠譜,也不盡然。
從保暖性講,當(dāng)然是蓬松度越高越好,上面說過體積越大相應(yīng)的保溫效果也越好,但體積越大,對于恒定重量的羽絨而言,空間密度會越來越小,羽絨的支撐力也會因為提供更多的空間而越來越低。羽絨作為保溫層不可能單獨存在,在其它材料以及使用過程中沒有足夠的支撐力,羽絨最容易失去的恰恰就是蓬松度。
這真是應(yīng)了那句老話——凡事不可走極端:低蓬松度的抗壓能力最好,但是保暖性能太弱,高蓬松度的抗壓能力最差,但是保暖性能很高。還是回歸中庸之道,選擇適中的蓬松度既能抗壓又能保暖。
Penfield羽絨服
個人比較喜歡550FP的羽絨服。我之前的Schott以及現(xiàn)在使用的Penfield 都是550FP,實際就算是在零下20度的天氣也夠了。
總結(jié)一下,上面羅里吧嗦的一堆:
1、從材質(zhì)的保暖性能上來說,灰鵝絨>白鵝絨>鴨絨。
2、蓬松度的話,非特殊情況下,選擇550FP-700FP 完全足夠了。
羽絨服挑選大法
下面聊一下挑選羽絨服的方法,基本上照著這幾點,買到保暖抗壓又不過分臃腫的羽絨服就指日可待了(以及,杜絕黑心棉):
1、看標(biāo)簽
了解含絨量、充絨量、填充物分別是什么??疵媪希河鸾q服面料應(yīng)防絨、防風(fēng)及透氣,其中防絨性最為緊要。個人比較中意選購T/C面料的羽絨服。
這里科普一下,T是滌綸 TERYLENE ,C是棉 COTTON,紡織業(yè)習(xí)慣將占比例較大的成份放在成份表述的前面,所以T/C就是滌綸占主體比例的滌棉布。
2、用手摸
羽絨服用手摸,如果摸得出很多毛桿的話,含絨量低,含羽量高。摸不出毛桿,也有可能是因為飛絲,這時候,隔著羽絨服搓揉,如果很難搓散,那么填充物就是羽絨,如果很快就搓散了,那很可能就是“飛絲”,也就是一些劣質(zhì)假冒的羽絨,通常是鴨、鵝毛的邊角廢料粉碎以后成為絲絨狀,有些根本不含“絨”。
3、疊起來看看
要判斷一件羽絨服的蓬松度如何,可以把衣服折疊起來,排空空氣,將衣服積壓到最小的狀態(tài)。衣服能在短時間之內(nèi)恢復(fù)原狀,說明蓬松度高,含絨量高,而需要很久才能恢復(fù)原狀,或者很難恢復(fù)原狀的,則顯然含絨量低,蓬松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