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長假最后一天。
推薦部英劇。
為慶祝英國著名偵探小說家,阿加莎·克里斯蒂誕辰125周年。
BBC最近將她的著名作品《無人生還》,以“三集片”形式,搬上熒屏。
該劇在不久前的圣誕檔播出。
即以近600萬的收看人數(shù)稱霸。
口碑也不錯。
目前在IMDb上評分8.7。
比1945年的電影版改編,分數(shù)(7.6)還要高。
該劇一共三集,每集一小時。
一晚上就能看完。
Sir就是這么做的。
這就來給你們說。
《無人生還》講述8位素不相識的人,受一位名叫U.N.歐文的人邀請,聚集在一座名為“士兵島”的孤島上。
島上只有一棟宅子,里面也只有一對神色詭異的管家夫婦接待。
客人們被告知,房子的主人U.N.歐文,將會遲些出現(xiàn)。
很快,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是被邀請來度假。
入住第一晚,8人聚在一起用餐,地下室的留聲機突然響起。
留聲機中,有人指控包括管家夫婦在場的10人,都曾犯下謀殺罪。
眾人驚慌失措。
不久,這10個人,一個接一個離奇死亡。
死亡方式,竟跟每間房里所掛的兒歌內容,一模一樣。
而且每死一人,放在客廳桌上的士兵雕像,就會減少一個。
同時他們還發(fā)現(xiàn),不僅“主人歐文”不會出現(xiàn)。
連逃離此島,也是不可能的事。
隨著死去的人越來越多,雕像越來越少。
所有人陷入恐慌。
誰,才是兇手?
這是一個典型的“暴風雪山莊模式”殺人案。
兇殺案發(fā)生在一個特定封閉的環(huán)境中,而兇手也是幾個特定關系人之一。
原著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正是這種模式的開創(chuàng)者。
除了這部,她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等,也屬于這一類型。
但,不同于其他偵探推理劇。
《無人生還》作為全世界銷量第一的偵探小說。
已經被改編過無數(shù)次——電影、電視劇、舞臺劇。
大多觀眾都知道兇手是誰。
連“無人生還”的標題,也早已暗示所有人物的命運。
所以這次BBC改編的重點,不在推理。
而在人物塑造和氣氛渲染。
十位主要人物。
各自職業(yè)不同,每個人來到島上的理由、和各自背后的故事,也都不同。
劇中僅用了幾個鏡頭和對話,就基本把每人的性格交代清楚。
比如戲份不多的女仆。
她低聲下氣,性格懦弱。
被當面指責和羞辱,連大氣都不敢出。
不過被問一句眼睛怎么了。
就害怕得再也沒戴眼鏡。
整個人如行尸走肉,身處在極度不安中。
做任何事,都要看老公臉色。
所以,她是最先崩潰的人。
在劇中著重刻畫的人物中。
最出彩之一,就是隆巴德。
典型的雄性動物。
剛開始,英俊風流,對女人肆無忌憚。
性格暴躁,當雇傭兵時殺人如麻。
卻是所有人里,最敢于承擔罪責的一個。
在大家都聚在一起,對自己被指控的謀殺罪行表示反駁時。
只有他痛快承認。
他是最能直視自己丑惡面的人。
所以整個殺人案中,他也是最清醒的一個,一直在想辦法要逃出島去。
唯二的兩次失控。
一次是因為手槍丟失,失去理智。
手槍,暗示生殖器
另一次是被女人迷了心竅,失去防范。
在他身上,擁有極強的大男子主義。
征服欲強、保護欲強。
這既是他的優(yōu)點,也是弱點。
順便提一句,這個角色由艾丹·特納飾演。
他上一個最有名的角色,是《霍比特人》系列里的矮人Kili。
作為本劇顏值擔當,他在片中貢獻了一場半裸戲和一場激情戲。
為了這場戲,艾丹·特納在節(jié)食的同時,花了六周時間在健身房苦練。
終于練出完美腹肌。
《Entertainment》直接表示:艾丹·特納的風頭搶占了整部戲。
《無人生還》達到了懸疑的至高境界,但大家都在談論艾丹·特納的腹肌
女網友也紛紛花癡。
本來一直被劇情吸引,但裹著毛巾的艾丹·特納出現(xiàn)后,我滿腦子都是他。
可見,為了艾丹·特納,這出劇也值得一看。
既然觀眾已經事先知道結局,如何讓他們能繼續(xù)看下去?
氣氛。
《無人生還》延續(xù)了英劇一貫的冰冷質感。
跟前幾次改編最大的不同之一,片中代表活人數(shù)量的“士兵”雕塑。
從原來的人形玩偶。
變成了冷冰冰的玉制抽象雕塑。
更少了一絲人味。
劇中死的人不少。
但并沒有過多著墨在每個人物的死亡場景,一般都是幾個鏡頭帶過。
非必要時,絕不過量使用血漿。
而靠攝影、配樂來營造驚悚氛圍。
比如多次出現(xiàn)故事的發(fā)生地,士兵島孤零零落坐在海上。
在巨大云團的陰影籠罩下,陰森可怖。
島上還有個巨坑,海鷗會啄食坑里的腐肉。
它們不再是可愛的動物,成了死亡的象征。
一出現(xiàn)海鷗的叫聲,就意味著有一個人死去。
房間里,即使同一條走道,也能通過不同光線。
拍出神秘、陰森之感。
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片中人隨便干個什么事,都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做菜像在分尸。
每杯咖啡都像有毒。
觀眾自始至終神經緊繃。
生怕下一秒就有人要狗帶。
外媒RadioTimes就贊:“雖然我們早就知道誰是兇手,但還是盯著屏幕挪不開步子。”
而且,作為一部重在營造懸念的劇集。
《無人生還》在細節(jié)設置上,同樣讓人驚嘆。
就像侯孝賢電影里的“冰山理論”。
每一個人物都是一座冰山,人物展現(xiàn)在電影中的部分,是冰山露在海面的一小角,然而這一小角要足夠精確,免不了得打造完完整整的冰山,包括海面下隱而不見的大部分,這一大部分,具洞察力的觀眾是能夠體悟出來的。
片中為了營造一個人物,為其設置了大量精準的細節(jié)。
每個人犯下的罪,都可以從各自生活習慣中,追溯到蛛絲馬跡。
比如多次出現(xiàn)的,阿姆斯特朗醫(yī)生因常年酗酒而抖動的右手。
剛開始入住時,癥狀還很輕微。
隨著客人一個個死去,氣氛越來越緊繃。
醫(yī)生喝酒越來越兇。
手抖的癥狀也越來越嚴重。
他犯下的罪,也跟此有關。
還有將軍。
入住房間時,他從箱子里拿出隨身攜帶的妻子照片,放在桌上。
可以看出,非常愛妻子。
所以他犯下的罪,也由妻子而起。
類似這樣前后呼應的細節(jié),數(shù)不勝數(shù)。
如果看完整三集,再重新回想前面的內容。
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看似不經意的畫面、對話,其實都暗示了接下來的劇情走向,和人物命運。
值得反復刷。
最后,拋開黑暗的基調和層層懸念。
在Sir看來,《無人生還》最讓人汗毛倒豎的地方在于。
它是一個關于人性的故事。
片中沒有名偵探指認兇手,故弄玄虛。
甚至不注重推理過程。
而是撕開偽善的外表,赤裸裸展露丑惡黑暗的人性。
故事背景設置在二戰(zhàn)之前。
劇中十個人的職業(yè)各不相同。
醫(yī)生、法官、家庭教師、警察……
為什么?
一方面,是為了劃分角色特征。
另一方面,暗示故事所處的年代法制不健全,社會混亂動蕩。
當時逃脫法律制裁的罪惡非常多,各行各業(yè)都有。
由于缺少作為主線的探案過程,《無人生還》反而得以展現(xiàn)一般偵探小說所缺少的,對人性的拷問。
比如滿口高尚、清白的“傳教士”老太太。
以體面人自居,對仆人、在三流學校教書的女主角,都一臉高高在上。
她逼著養(yǎng)女跟她過“禁欲”的生活。
在得知養(yǎng)女懷孕后,把她趕出家門,不管不顧。
自己還覺得理所應當。
她是傳統(tǒng)腐朽禮制的捍衛(wèi)者。
也是當時貴族社會虛假道德的產物。
自私、迂腐。
片中女主角,在陳述一件跟自己相關的死亡案時。
如果不聽內容,只看表情。
你甚至會產生錯覺,她是在說一件高興的事。
還有片中一群還活著的人,開始新一輪猜疑時。
其中一個為洗脫嫌疑,承認自己的消失是因為便秘。
在場的人竟然全部笑出了聲。
前一秒的恐懼蕩然無存。
更別提對死者的悲憫。
所有人心理都是扭曲的。
這些罪惡之徒,看似是虛構,其實他們都是時代和社會的產物。
細思極恐。
所以,在《無人生還》小說出版后至今的70多年。
層出不窮的新偵探片,作案手段再精巧、先進。
都抵不過這黑暗的、赤裸裸的人性,來得讓人毛骨悚然。
最后。
想看的,這部劇A站就有,Sir就不放資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