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s XP @ 可以吃的專欄
吃的那一刻,忘記愛恨情仇
今天我要說說在路上吃過的那些麥當勞,至于為什么要吃麥當勞,答案會在文尾告訴你。
印度的麥當勞是最能讓我感受到異域風情的麥當勞。菜單上從未見過的漢堡琳瑯滿目,挑得我眼花繚亂。但吃完一餐最直觀的感受是要辣出翔了,喝多少冷飲都救不了火!印度麥當勞里的時尚小青年特別多,成群結隊學生模樣和小潮人打扮的年輕人在餐廳里說說笑笑好歡樂,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I’M LOVIN’IT!
1. Veg Maharaja Mac
“麥王公蔬菜巨無霸”中間夾的不是牛肉,是玉米做成了肉餅形狀再油炸,醬料是經(jīng)典的cocktail sauce(用洋蔥、芹菜、紅椒、蔥頭和番茄沙司、黑胡椒等做成的醬汁)。巨無霸的蔬菜除了有常見的洋蔥、生菜,還加入了相當有辣度的墨西哥辣椒。
2. Masala Grill Chicken
印度的麥當勞,怎么少得了咖喱漢堡?這款“瑪莎拉雞肉漢堡”,就是把烤好的雞肉浸在印度咖喱辣醬里,再和洋蔥碎一起夾入面包,辣度十足啊。
3. Veg Supreme McMuffin
還有這種“超級全素麥滿分”。中間夾的那一層綠綠的東西裹上綠綠的醬汁,實在難以勾起食欲(但是看上去很健康對不對?)。其實那一層綠色的“肉餅”是菠菜和玉米的結合體,綠色的醬汁是薄荷蛋黃醬,對于討厭吃薄荷和菠菜的我來說,就是噩夢一場。
實物看起來更難以下口
4. Spicy Paneer Wrap
中國有老北京雞肉卷,印度怎么能少了自己的特色卷?Spicy Paneer Wrap,俗稱辣味奶豆腐卷,就是用和老北京雞肉卷類似的面皮,裹住一大塊炸過的印度奶豆腐,再擠上一些芥末奶油醬。印度奶豆腐其實就是牛奶加檸檬汁,凝固成的有點像豆腐的奶酪。說實話,口感有點怪怪的,我還是更習慣吃夾上貨真價實肉餅的麥當勞??!
咦?這不是煎餅果子么?
5. Veg. Pizza McPuff
這是咖喱派吧!
要說印度的麥當勞,怎么能少了這貨呢!簡直就好像直接把裝在盤子里的印度菜打包進了派皮里嘛:胡蘿卜、辣椒、豌豆、洋蔥,混上黏黏稠稠的醬料,把里面的餡兒擠出來直接就能拌上米飯吃了。
國際大都市開羅也有不少麥當勞,大多干凈又整潔,在沙塵彌漫、鑼鼓喧天的開羅大街上走了一天,躲進麥當勞里喝可樂吃漢堡真的好愜意。
1. McArabia Grilled Kofta
埃及的麥當勞沒有印度那么令人匪夷所思,基本上國內有的巨無霸、麥辣雞,這里都有得賣,差別不大。不過,埃及麥當勞也有自己的特色產(chǎn)品,首屈一指的就是McArabia Grilled Kofta。
kofta是肉丸的意思,在中東和北非,很多國家都流行吃這種肉丸,可以穿在烤架上烤成kebab,也可以放在醬汁里燉。肉丸一般是羊肉、牛肉和雞肉做成的,埃及的這個McArabia吃起來像是牛肉做的。
埃及kebab
另外,之所以叫McArabia,還因為這個漢堡不是用面包做的,而是用阿拉伯大餅包起來的,醬汁不是普通的番茄沙司或奶油醬,而是中東傳統(tǒng)的tehina sauce,這種醬主要用磨碎的芝麻、大蒜和檸檬汁做成,味道很特別。
2. McFalafel
埃及麥當勞有種早餐,類似于中國麥當勞里的蛋餅加油條,是用埃及人常吃的玉米餅夾上炸豆丸子(falafel)做成的。falafel在中東地區(qū)很常見,埃及人吃,以色列人也吃,是用鷹嘴豆磨成泥,加調味料,捏成小球或者扁圓形狀放在油鍋里炸。
麥當勞的這款早餐,其實在埃及大街小巷都有類似的快餐,就是面餅包蔬菜和炸豆丸子,街邊小攤上常見,很像我們熟悉的煎餅果子。
在日本吃麥當勞實在是很沒意思的一件事。因為作為我們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麥當勞有的,咱們國內基本都有,口味也沒什么大不同。
日本的蝦堡好像是比較早推出的。大蝦裹上面衣炸酥,再夾進面包里。北海道薯泥漢堡,我記得國內的麥當勞之前也推出過類似的。一大坨薯泥加上培根加在面包里,即便像我這種土豆狂熱分子,也還是寧愿單獨吃一個牛肉漢堡外加一份土豆泥。
飲品里比較有特色的大概要算抹茶拿鐵吧。日本抹茶味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吃麥當勞的漢堡,還是感覺喝可樂更配更過癮呢。
要不是被狂風吹得鼻涕流到嘴里都沒知覺,我是不會在韓國去麥當勞的,因為總感覺韓國的漢堡應該和日本一樣,跟中國沒什么差別。但沒想到事實正好相反,韓國麥當勞的漢堡要比日本的有肉感多了。
1. 1955 SMOKY
這款叫“1955 smoky”的漢堡,中間夾了一塊據(jù)說有113克的牛肉餅,還有烤洋蔥和培根,配上煙熏風味的燒烤醬,絕對是男人們的最愛??!
2. Double Quarter Pounder with Cheese
聽名字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兩塊1/4磅的牛肉餅加芝士,噎死人膩死人不償命啊。
3. Double Deluxe Shrimp Burger
韓國麥當勞還真是什么都喜歡搞雙層,連蝦堡都要兩層蝦。我沒吃,不知道具體大小,不知道會不會像中國的雙層雞腿堡一樣,雞腿縮水了1/3。
在莫斯科,我們住在特列季亞科夫地鐵站附近的airbnb。地鐵旁邊緊挨著一家麥當勞,而這家麥當勞的生意永遠紅火得不得了。
有一天傍晚下起了雨夾雪,饑腸轆轆的我出了地鐵站就趕緊鉆進這家麥當勞,結果看了一圈根本沒有空座位,柜臺前排起了光腿穿超短裙的少女組成的長隊??礃幼用菜剖峭砩先ヅ矿whigh之前先吃點東西墊墊,這個麥當勞貌似是他們赴約之前的聚點。我看了一下餐牌,上面的漢堡樣子和中國的基本沒什么區(qū)別,于是轉身去了麥當勞隔壁的日本拉面店。
西方國家的麥當勞總體上感覺大同小異。而荷蘭麥當勞讓我覺得很特別的是它家的薯條。這里的薯條很粗壯,比一般的手指粗的薯條體格大塊不少,吃起來更優(yōu)飽腹感。對了,荷蘭的麥當勞還有甜甜圈可以吃。
荷蘭的麥當勞有一款雞肉卷,放的醬汁是蜂蜜芥末,吃起來還不錯。當然啦,這種芥末和我們在日本料理店吃的綠綠的芥末不是一回事(那種是山葵,俗名叫wasabi),這種芥末醬是黃芥末,也就是法國第戎芥末醬用的那種芥末。國外有很多薯片都是蜂蜜芥末味,微辣中帶著一絲甜,很好吃。
英國麥當勞里,雞肉堡的面包比較好吃,麥子的香氣比較重,口感也比普通的漢堡面包更扎實一些。
這里的開心樂園餐還可以把薯條換成貌似更健康的小蘿卜條。
另外,英國的麥當勞里也有手撕豬肉卷哦~
澳大利亞麥當勞的漢堡吃起來干巴巴(據(jù)說美國也一樣,反正我還沒試過),一點肉汁滿溢的濕潤感都沒有,吃完一個漢堡像是塞了一個橡膠球下去,胃里十分不舒服。
看著就一點也不可口!
扭扭粉是香港麥當勞的獨創(chuàng),事實上就是意大利面泡在所謂的豬骨湯或雞骨湯里,上面蓋上一塊火腿扒、豬扒、板燒雞腿或是雞蛋。可是我誠實的味覺告訴我,它真的很難吃啊。湯完全是化學材料的味道,誰敢說這是用真正的豬骨雞骨熬的,你出來,我保證不往死里打。
大陸的麥當勞也開始賣粥了,整體向“開封菜”看齊?
但個人感覺,香港麥當勞的漢堡倒是比國內的好吃。雖然種類都一樣,但不管是牛肉餅還是麥辣雞腿,肉質都感覺更好,香味更濃一點。也許是我自己的錯覺?在香港吃過M記的朋友們可以在下方留言說說你們的感受。
很抱歉,除了門口的麥當勞叔叔做出的“薩瓦迪卡”雙手合十的手勢之外,我真的不記得泰國麥當勞有什么特別的了。隱約還記得泰國麥當勞的麥辣雞翅很脆,番茄醬之類醬料的可以自己取,還有一些泰國獨有的醬料可以嘗試,不像國內那樣一小包一小包地給那樣小氣。
看完這些國家的麥當勞體驗,你會不會覺得我很無聊?想問問我為什么不去多吃一些當?shù)靥厣称??其實以麥當勞為代表的漢堡快餐,是美國飲食文化的先鋒和象征。
二戰(zhàn)后,麥當勞隨著美國駐軍,幾乎遍布全球。對于戰(zhàn)敗國來說,漢堡是勝利者的食物;對于經(jīng)濟落后的國家來說,漢堡是發(fā)達國家的食物。麥當勞作為漢堡的代名詞,其標準化、規(guī)?;?、規(guī)范化的管理和經(jīng)營理念,更是超越了食物的范疇,成為先進生產(chǎn)力的代表。
不管你身處印度、澳大利亞、荷蘭還是韓國,只要看到麥當勞“M”形標志,你就知道那里食物的味道,室內的陳設和點菜的方式,一切是你熟悉的,一切是不用多加思考的,在烈日炎炎或冷雨霏霏的異國街頭,麥當勞對于精疲力竭的你來說,終歸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