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攝影師眼中的東京是什么樣子?
在東京女孩田尾紗織看來,以驚人速度變化著的東京讓她感到惶恐。小時候玩耍的河流不見了,住在胡同里的老奶奶不知道什么時候搬走了,熟悉的美容院和香煙店也關(guān)門了,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事情便會自然而然遺忘,而她有那么多不愿意就這樣忘掉的事情。她要用拍照的方式來進行抵抗。
▲正在健身的老人
于旅人攝影師Michel Frapier而言,東京的每一個小細節(jié)都是驚喜與顛覆,「無個性」的都市想象被抹去,作為外國人的身份焦慮也被消除,對他來說,東京是包容與無處不在的新鮮感。
▲Michel Frapier鏡頭下「典型」的日本人
在城市景觀記錄者小島康敬的眼中,所有的城市都是由于人的貪婪而形成的,其深度決定了城市的規(guī)模。城市里的每一個組成都是有意而為之,如同自然界一樣,城市的主體每分每秒都在發(fā)生著變化。而他感受到東京正在逐漸「消逝」,東京正在吞噬東京人的身份與主體性,這個城市在不受控制的走向崩潰,他似乎看到了處于人類與自然界之間的城市的未來,仿佛人類的貪婪已經(jīng)消失。他想要在一切完蛋之前進行記錄。
▲《2014年 芝》
對在東京努力奮斗的年輕人澄毅來說,東京是一個「什么夢想都有可能實現(xiàn)」和「無論做什么都有可能會被替代掉」的地方。照片里的光投射在人物身上,就好像是存在于記憶與愿望中的盲點,用光來填補那缺失的一部分。東京是一個會發(fā)光的城市,也是一個人人都能發(fā)光的城市,可是誰都不知道光會以什么樣的程度閃耀。
▲澄毅的東京紀實
藝術(shù)家們以各自的方式表達著自己對于東京的情感。禮儀、制服、櫻與茶、澀谷、東京塔、神情緊繃的上班族、燈火通明的歌舞伎町...每一個元素都是東京的名片,這樣多元而復雜的東京,極大地孕育了藝術(shù)土壤,孕育了這樣一位風格獨特的,沉靜而通透的寫真家——與田弘志。
「在東京西郊長大的我,從中學到高中都在市中心的青山度過。后來,我去英國生活了12年,再次回到東京時,景象已全然陌生了。
郊外的雜木林消失,美麗的大銀杏樹也在不知不覺間被公寓所替代。
東京可真是個奇怪的城市啊。
只要看著腳下,便是無與倫比的美麗;可抬頭望向四周,便會對這丑陋感到茫然。
沒有一點塵土的人行街道與狹窄的自動販賣機,高聳的建筑物、擁擠不堪的廣告牌和幾乎快要覆蓋天空的電線...如此矛盾的共生于此。
街上的人們來來往往,種種聲音傳入耳際。我清楚的明白我不過是人群中的一人,可我必須保持警惕。
可這不是時間的錯。
只是經(jīng)常映入眼簾的那些碎片化的片段,不斷從記憶中被拉扯出來,令人意亂。」
——與田弘志
與田弘志先生于1942年出生于東京,高中畢業(yè)后前往英國,學習攝影。后來得益于David Montgomery的幫助,與田弘志于1966年在倫敦開設(shè)了自己的工作室,六年之后,則再次回到東京。
曾憑借寫真集《GREEN》《一個周末的下午》獲得講談社出版文化獎,而在廣告寫真領(lǐng)域,也曾奪得東京adc最高獎等獎項。太田菜穗子曾如此評價:他的作品存在于無聲的空間里,而當它們構(gòu)成連續(xù)性關(guān)系時,便展現(xiàn)了照片的力量。如透明而純粹的音階,尖銳的刺進人腦海中沉睡著的深層記憶領(lǐng)域,曾無法理解的「原始的凝固般的感覺」在那一瞬間真切的體驗到了。沉默的同時,卻承載了各種各樣故事的照片,這是只有浸入無比深沉的時間與情感才能呈現(xiàn)的力量。
< s="" o="" m="" e="" t="" h="" i="" n="" g="" ="" i="" n="" ="" t="" h="" e="" ="" a="" i="" r="" ="">
▲《face in hand》1989
▲《雞蛋》2007 |《狐貍的面具》2003
▲《海邊》1976 | 《自拍》1976
▲《車頂?shù)纳倥?972 | 《模特》1990 | 《嘰嘰喳喳》1972
▲《三只雞蛋、兩只眼睛》2003
< l="" a="" n="" d="" s="" c="" a="" p="" e="" ="">
< s="" t="" i="" l="" l="" ="" l="" i="" f="" e="">
< a="" d="" v="" e="" r="" t="" i="" s="" i="" n="" g="" &="" f="" a="" s="" h="" i="" o="" n="" ="">
lili/text
hiroshiyoda.com/photo
《知日·東京就是日本》特集
超級都市東京完全指南!
全網(wǎng)現(xiàn)貨發(fā)售中
京東/當當/天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