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重生】注意!這條“加長版”內容,帶你一起回憶大家記憶中的“杭一棉”

早之前,小編發(fā)了一篇關于運河邊桑廬的內容,不少粉絲后來回復說,讓小編找找“杭一棉”的資料,這不,今天就來了!

說到位于杭州拱墅區(qū)小河路407號的杭州第一棉紡織廠(簡稱“杭一棉”),老杭州都知道,那可是20世紀五六年代拱宸橋地區(qū)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廠,能成為這個“大家庭”的一員更是令人羨慕不已。

進入杭一棉,多少人的夢想

新中國成立后的“杭一棉”,完全具備一個小社會的功能。當時能進杭一棉工作,都能讓周圍的人艷羨不已,能進到廠里的可都是精英!

那時你一旦進入國營企業(yè),直至終身,企業(yè)的工會組織會有專人負責你的一切,完全沒有后顧之憂,甚至后事處理也不用擔心。職工只需一心撲在生產(chǎn)上,只要自己上進就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

杭一棉有一所托兒所,專門配置設備和托兒管理人員24小時服務;有一所幼兒園,專門配置設備和幼兒教員,滿足職工子女學前教育;有一所職工子弟學校,從小學到初中全部免費教育,還開設高中班和職業(yè)班,供職工子女選讀。

這里有醫(yī)務室,供全體職工和家屬免費就醫(yī);有職工療養(yǎng)院,除每年安排企業(yè)的先進職工到全國、省、市的職工療養(yǎng)院療養(yǎng)外,還供職工平時療養(yǎng)、治病。

在職工居住方面,杭一棉提供單身漢、三班制生產(chǎn)職工的集體宿舍,免費居住,專人負責管理。對于已成家的職工,提供家屬宿舍。

那時捧著父親大大的搪瓷飯碗

吃著食堂的大餛飩或涼拌面

鞋底餅又脆又香,大發(fā)糕又松又軟

這些都成為珍貴的回憶!

杭一棉的食堂也是為人津津樂道之事,為了方便工人們用早餐,杭一棉食堂會在廠門口設早餐點,所售之常物有肉饅頭、油包、花卷、粢飯糕等。

在炎熱的夏季還利用制冷設備,向職工和家屬供應棒冰、汽水等各式飲料,對一線的工人則供應各種飲料、綠豆湯等防暑降溫服務,在當時叫做二線為一線服務、戰(zhàn)勝高溫。

粢飯糕

飯票,也成為了一種記憶!

當年,膠木飯票算是一種高級定制,設計特別,容易保存,又很輕便。

因為杭一棉是國營大廠,有經(jīng)濟實力請制造商設計并生產(chǎn)個性飯票!杭一棉在使用膠木飯票時,其他工廠基本都是用紙質的。

膠木飯票呈六角形,有紅色、綠色兩種,一般上面有“杭一棉”、“一兩”或“二兩”的字樣。

杭一棉還組建了自己的民樂隊伍,由工人自創(chuàng)自彈的器樂合奏《拱宸春光》被邀參加1960年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全國職工文藝匯演開幕式。

赴京演出不僅“捧紅”了《拱宸春光》,也為杭一棉帶來了另一個重量級節(jié)目根據(jù)紡織姑娘的特點創(chuàng)作——舞蹈《巧姑娘》。

每逢重大節(jié)日,“巧姑娘”們都要到杭州人民大會堂或工人文化宮去跳舞。偶爾有外賓來訪,這個舞蹈隊也是站在歡迎隊伍最前列。

1959年,當文藝活動在杭一棉遍地開花之時,廠報《杭一棉小報》也應運而生,一張小小廠報,記錄著工廠的發(fā)展、見證著杭一棉的風風雨雨、榮辱興衰。

遺憾的是,如今這張記錄著杭一棉50多年歷程的小報已經(jīng)難覓蹤跡,它也只能留存在那些老工人的記憶之中。

1960年4月杭州第一棉紡織廠團委獎給紅旗青年突擊手的綢質獎狀

“杭一棉”的歷史你知道嗎?



通益公紗廠大門(新舊對比)


溯“杭一棉”的歷史,那還得從晚清時期說起。清光緒十五年(1889),杭州名紳丁丙、吳興(今湖州)南潯絲商龐元濟及高懿臣等集資,動用商銀,耗時九年,在杭州拱宸橋橋西直街建立紗廠,取名通益公紗廠。該廠的生產(chǎn)規(guī)模為紗錠15000枚,員工近1000人,是當時中國自辦的最大紗廠,也是浙江最早的民族工業(yè),同時標志著杭州近代民族輕紡工業(yè)的誕生。


位于運河邊的杭州鼎新紗廠(老照片)


民國三年(1914)更名為鼎新紗廠。民國十五年(1926),由于資金無法周轉,這個浙江省首屈一指的紗廠停辦了。


三友實業(yè)社杭廠大門(老照片)


民國十七年(1928)已經(jīng)關閉的鼎新紗廠幾經(jīng)輾轉,到了上海三友實業(yè)社的手里,改名為三友實業(yè)社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制造廠(簡稱三友實業(yè)社杭廠)。當時三友實業(yè)社以名族工商業(yè)、實業(yè)救國的身份出現(xiàn),雄心勃勃,誓與洋貨一比高下,增添了織布間、染色間,漸漸恢復并擴大生產(chǎn),牌子很響,一時欣欣向榮。1938年杭州淪陷,日軍占領工廠,把工廠改名為裕豐紗廠,生產(chǎn)的管理權交給汪偽政府,工廠生產(chǎn)極不正常。


1943-1954年期間杭一棉廠大門


杭州第一棉紡織廠大門(攝于20世紀80年代末)


1943年,新亞與國華兩家母公司接盤工廠,改名杭州紗廠,隨后又改稱杭州第一紗廠,當時員工數(shù)約1500人。1955年,與杭江紗廠、長安紗廠正式合并并更名為杭州棉紡織廠。1959年,與地方國營浙江印染廠合并后,廠名變更為杭州第一棉紡織印染廠。直到1977年,才正式定名為杭州第一棉紡織廠。



杭一棉對杭州的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在拱墅居住著許多退休的老工人,在那個屬于他們的時代里,每天在車間里忙碌著,一顆紅心撲在工作上。



為了趕貨提高產(chǎn)量,提出三班改四班的生產(chǎn)模式,24小時停人不停機的連續(xù)生產(chǎn),為工廠提高了10%的產(chǎn)量。



現(xiàn)在的布上可以看見棉線接頭,當時來說就是次品了,杭一棉要求嚴格。


紗線拉開來必須粗細均勻,手感平順,打結的地方不能超過一厘米,否則就是質量問題,記錄在工作表現(xiàn)中,月末就扣分。



杭一棉有個布機車間,布從機器上織出來,在滾軸上累積到一定長度時,落布工就上前把布割下來,扛去倉庫,然后把新的軸棍裝上去。落布工是體力活,也跟其他一線工人一樣,三班倒。


布機是拖皮帶的,線頭兒斷掉要穿,動作手腳要快,換梭快,抽梭快,布就織得快。在布機車間,機器噪音很大,擋車工年紀大了,很多人耳朵都有重聽。



當時設備落后,在棉紡車間,棉花變成棉紗,會產(chǎn)生大量棉塵,就算戴著口罩帽子還很容易損傷身體。


但就算這樣,憑著杭一棉人的拼搏精神,在百余年時間里,杭一棉創(chuàng)造了許多輝煌,使得杭一棉也成為了那個時代拱宸橋的地標!




“杭一棉”現(xiàn)存建筑包括一幢辦公樓和三幢廠房,占地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分別建于清光緒十五年(1889)和20世紀50—60年代。辦公樓平面呈矩形,坐東朝西,為二層多開間磚木結構,歇山頂?shù)奈魇郊t磚建筑。



廠房平面呈矩形,坐北朝南,皆為單層等高多跨磚木結構大空間建筑。采用單坡木屋架組成的鋸齒形排架結構,各組屋架均為木質單坡三角形桁架式,即以三根木質斜向拉腹桿支撐,立兩根方形木柱,柱徑為10厘米,在廠房內形成橫、縱向柱列。


2007年,橋西及原“杭一棉”地塊拆遷整建工作正式啟動。歷時三年,于2010年9月正式開放。作為工業(yè)遺存保留下來的建筑,一部分被改造為杭州手工藝活態(tài)館(“鋸齒形”的廠房),另一部分則被改造成為中國傘博物館、中國扇博物館和中國刀剪劍博物館。


部分圖片資料選自《運河南端憶盛世》、京杭大運河杭州景區(qū)、拱墅商貿(mào)旅游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百年老廠杭一棉,''''稱王''''運河畔!
匠心筑經(jīng)典丨杭州第一棉紡織廠:全省第一家純棉布出口免檢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工廠,為國家出口創(chuàng)匯近40個年頭
淺淺憶沉沉念——保定一棉老廠
藏在杭州的晚清蘇式園林,李鴻章遠親的私家庭院,保存完整景色超美,院子主人高懿臣,帶領“杭一棉”的前身“通益公紗廠”發(fā)展壯大,這個庭院也成了杭州近代民族輕紡工業(yè)創(chuàng)建、發(fā)展史的實物見證。
老靜安的民族紡織業(yè)
那些逐漸消失的拱墅老廠,再回首已是這座城市發(fā)展的脈絡與痕跡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