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神田川的水道橋旁,有個水道橋車站,附近原來就鄰近著東京巨蛋和小石川后樂園,甚至可以看到高聳奔入云端的云霄飛車穿梭天際,這個看似令人刺激興奮、血壓飆升的地方,在江戶時代卻屬于江戶城的「城下町」(以城為中心發(fā)展的區(qū)域)。
走過水道橋,邁向介于辦公樓與住宅間的巷弄內,隱身于都會中的是一間以商務顧客群體為主的「HOTEL NIWA 庭」旅館。以暗灰色類傳統(tǒng)「筑地壁」為建筑外觀,并有綠蔭圍繞,姿態(tài)極其低調卻又因過于繁茂的植物枝葉成了城中綠洲,讓經過的人難以忽略。
穿過前庭的林園小徑,經過一旁流出涌泉的圓形石臼,幾折后才抵達大廳。大廳在現(xiàn)代建筑框架空間內,糅合傳統(tǒng)「和」式溫度,即便不是懾人氣勢的旅館,也充滿魅力與視覺層次。
HOTEL NIWA 的經營家族從1935年起就在原址開設旅館,迄今已到了第三代。而「庭」旅館則是休業(yè)后歷經五年構想,融合地域歷史與文化,于2009 年再次面世。把「和風」特色融入在現(xiàn)代的設計中,像是大廳里透過和紙紋理散發(fā)柔和光暈的光柱,猶如一盞放大版的現(xiàn)代行燈。在燈的另一面則是一扇扇落地玻璃窗,窗外是靜立的茂密樹叢,白天則與自然光調和出不同的光影風景,也間接隔絕了街道上行人往來的視線。
當我走向設計成「中島式」以便進出的柜臺check-in時,注意到上方吊燈與前臺都有布滿氣泡的玻璃飾品。它們是使用再制玻璃、散發(fā)著幾分透明度、樸拙又帶些玩味的裝飾設計。腳上所踩著的既柔軟又厚實的拼接地毯,則是由取自絲路之意的「間道」模樣圖案所組成,圖案的拼接方式則按榻榻米的鋪設邏輯,交錯不出現(xiàn)四角拼出十字的接法,細看間道圖案上,還有象征透過樹木枝葉的光線,如水珠的抽象形貌散落其間,就連色彩都采以江戶時代的傳統(tǒng)色來配搭,無論觀者能不能一眼就體會到其中意趣,在大廳精致高雅的氣氛里,處處都充滿了傳達巧思的細節(jié)設計。
通往房間樓層的是兩座不同面向的電梯,頗能緩解等候時并排的尷尬與不便。而木質的指標牌與石造壁畫的和風氣息一路伴隨,房門前一盞盞行燈,造型現(xiàn)代,足下燈光照亮了地毯的波紋,散發(fā)著懷舊復古氣息,頗具陰翳之美。
房內的家具以溫暖的木質為主,地毯與床罩、抱枕則多采以多種「和柄」(日式的花紋圖案)與江戶傳統(tǒng)色(深川鼠、芥子色、甕)配搭,床板燈透過和紙,窗外光線又穿過和紙木窗,形成柔和與令人舒緩的氣氛,還有日本老牌名床「NIHON BED」加持,與床上擺放的沒被漿過、質地柔軟的睡衣靜候好眠; 衛(wèi)浴間里還提供日本品牌POLA 的沐浴備品,以及來自日本百選的富山縣入善町名水,連毛巾也是吸水性強的超長棉。盡管房內空間不大,但每個細膩的環(huán)節(jié)造就了房內雅致的療愈氛圍。
一般來說,入住旅館我多會略過飯店早餐或僅預定不附早餐的住宿,但久聞這里的早餐極有特色,便決定早起等待清晨的洗滌。旅館的早餐價格是2 500日元,不算便宜,但對日本較好的飯店來說并不特別昂貴。事實上早餐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說到原因,其一是來自契約農家的新鮮沙拉吧,近20種以上的蔬果讓人充滿朝氣,其中還包括當季的精致水果,外觀與口感俱佳,實屬難得;其二則是提供依喜好現(xiàn)點的蛋卷或是蛋料理,在廚房料理后即刻上桌,兼顧服務與節(jié)省現(xiàn)場制作的空間;其三則是使用法國面粉與發(fā)酵奶油所制成的酥脆可頌,這也是最可看出一家旅館主廚功力的早餐單品。此外,用餐時的風景更是早晨的一大享受,落地窗引入的中庭庭園里,除了有40多種植物的雜木林與季節(jié)花卉的綻放,庭中還有小川淌流大石間,這是山田茂雄的造園設計,而隔著中庭對面的離屋則是以日本傳統(tǒng)家屋建筑為造型的大屋頂懷石料理餐廳,屋頂?shù)耐咂鞘止?,只有周末才供應日式早餐?/p>
更體貼的是,對于喜歡運動的房客,除了二樓設有跑步機的小型健身房以外,旅館還與附近的健身俱樂部合作,可進行游泳與重量訓練等。而在靜態(tài)活動上,旅館還會不定期舉辦文化、園藝、美食講座或是江戶的文化散步等活動,就算什么也不做,在二樓的按摩椅上靜躺著,面對落地窗外的甲板露臺庭園,夜晚坐此小酌或休憩談天,白天則在早餐后稍作休息,都能感到愜意。
旅館內的旅行里,除了傳統(tǒng)日式意象的熏陶與豐富的季節(jié)感受外,離開前還能帶走什么?旅館與神戶名店風月堂合作的點心レスポワール(lespoir),為忙碌的商務行程已貼心設想好一項獨一無二的伴手禮品。
白天離開大廳時清新洗練的空氣,與晚上入住時溫馨帶點曖昧的溫柔情調截然不同,卻讓人更期待下次能再來回味、豐富五感的體驗,還有周末限定的日式早餐。
本文節(jié)選自《知日?枯山水》特集
吳東龍 ? text & photo
mu xing ? graphic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