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畫娃”說白血病施治
□山東省淄博市中醫(yī)院主任醫(yī)師 曹元成
春晚年畫娃確診為白血病。
除夕在春晚表演《剪花花》的鄧鳴賀被家人證實病情。
憑借一身豫劇本領,再加上長得頗像年畫中的娃娃,6歲的小男孩鄧鳴賀如今已經有了兩年的春晚經驗。但今天有媒體報道稱,這個如今備受關注的孩子,因罹患白血病,已經住進了北京兒童醫(yī)院血液科。一時間,震驚與惋惜聲四起。
白血病是造血系統(tǒng)的惡性腫瘤,俗稱“血癌”,我國每年新發(fā)生白血病病人4萬多人。白血病是骨髓、脾、肝等造血器官中白血病細胞的惡性增生,可進入血液循環(huán)、并浸潤到全身組織臟器中,臨床可見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出血、感染發(fā)熱以及肝、脾、淋巴結腫大和骨骼疼痛。骨髓化驗可發(fā)現幼稚細胞明顯增高,病情輕重不等。外周血同時有大量的幼稚細胞存在。在中醫(yī)領域里古代文獻中無“白血病”之名稱,根據其發(fā)熱、出血、貧血、肝脾淋巴結腫大等癥狀,分別歸屬于溫病、血癥、虛勞、瘰疬等范疇。
診斷要點
1.急性白血病:發(fā)熱常為首發(fā)癥狀,熱型不定,常伴有口腔炎,扁桃體周圍炎及肺部感染等;半數以上病例呈進行性貧血。出血以肌膚、口腔、鼻腔多見,嚴重者則發(fā)生廣泛而彌漫性的血管內凝血,并有內臟或顱內出血。各組織浸潤表現:肝脾及淋巴結腫大,以淋巴細胞白血病較明顯,骨關節(jié)疼痛,胸骨壓痛明顯。頭痛、頭暈、嘔吐、頸項強直等則為腦膜或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白血病表現。血象:白細胞總數不一,病程晚期可明顯增加,多出現幼稚細胞,原始細胞在30%~90%,紅細胞及血紅蛋白降低,血小板減少。骨髓增生極度活躍,主要為原始的白血病細胞大量增生。原始細胞≥30%有診斷價值,伴有細胞成熟障礙,核漿發(fā)育不平衡。
2.慢性白血病:起病大多徐緩,早期常無自覺癥狀,因體檢或某種機會發(fā)現無誘因的白細胞數增高或脾腫大。易疲勞乏力,多汗,畏熱,低熱;因貧血而引起頭暈,心悸,氣短。體檢均有脾腫大,淋巴結腫大,多為無痛性。確立診斷需依賴周圍血象和骨髓象: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以粒系統(tǒng)中間型細胞和巨核系細胞顯著增生為主,可發(fā)現部分染色體陽性細胞。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則以淋巴系統(tǒng)的小型淋巴細胞增生占絕對優(yōu)勢。
急性白血病施治原則:
氣陰兩虛治則:益氣養(yǎng)陰,解毒涼血。熱毒熾盛治則: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痰瘀阻結治則:清熱化瘀,消痰散結。
慢性白血病施治原則:
氣陰兩虛治則:益氣養(yǎng)陰,清熱解毒。給以氣陰雙補湯:人參10克,白術15克,山藥30克,熟地30克,山萸肉20克,枸杞20克,龍眼肉20克,黃精20克,玉竹15克,連翹20克,公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蓮30克,阿膠10克,甘草6克,水煎服。人參歸脾丸、珍珠靈芝片、生血丸口服。
氣滯血瘀治則:理氣化瘀,涼血解毒。給以行氣化瘀湯:柴胡10克,杭芍20克,香附12克,川芎12克,當歸15克,丹參30克,生地30克,丹皮12克,紫草12克,茅根30克,石膏20克,連翹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蓮30克,黃藥子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沉香丸、逐瘀片、益髓丸口服。
正虛瘀結治則:益氣養(yǎng)血,散結化瘀。給以消瘤化瘀湯:黨參30克,白術15克,山藥30克,山萸肉20克,龍眼肉20克,當歸15克,杭芍20克,丹參20克,丹皮15克,紫參12克,紫草12克,公英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蓮30克,虎杖20克,黃藥子12克,全蝎10克,鹿角膠10克,甘草6克,水煎服。益髓丸、消瘤丸、小金丸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