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鏡天涯”一直都是攝影人的熱門話題,雖說是魚與熊掌不能得兼,完美的焦距范圍和畫質(zhì)總是需要二選一,但是隨著技術(shù)的進步,廠商們正在將我們的這種選擇難度降到最低。而事實上,對于普通攝影愛好者們來說,囊中羞澀時,一支大變焦范圍的鏡頭能夠伴隨著我們走遍天下,而我們需要的,僅僅是用它記錄下路上的美好感覺。畫質(zhì),反倒顯得不那么重要。對于這部分人,“一鏡天涯”鏡頭就實在是太有意義了。
適馬DC 18-125mm F3.8-5.6 OS HSM鏡頭
而在一鏡天涯型的鏡頭里,除了經(jīng)典的18-200mm這個焦距范圍外,18-125mm這個焦距范圍則是專為APS-C畫幅數(shù)碼單反誕生的另外一個“一鏡天涯”焦距選擇(類似焦距范圍的也有尼康18-135mm),因為這一焦距范圍在APS-C畫幅上的焦距大約等效于135相機的28-200mm(在佳能40D機身上,如果在尼康機身上則為27-187.5mm)),而這正是傳統(tǒng)影像時代“一鏡天涯”的代表型焦距。
其實,適馬早在2004年就推出了它的第一款18-125mm F3.5-5.6 DC鏡頭。那支鏡頭專為APS-C畫幅打造,可以說是我們今天要評測的這款適馬18-125mmF3.8-5.6鏡頭的前身。不過從對比參數(shù)上我們可以看出,時隔4年,適馬再次推出的這款18-125mm鏡頭已經(jīng)在技術(shù)上擁有了全新的推進。不僅增加了適馬原創(chuàng)的OS防抖技術(shù)、超聲波馬達,在鏡組結(jié)構(gòu)上也作了改良,從而使得鏡頭的各項性能從最近對焦距離、放大倍率等都有了全面的提升。
產(chǎn)品名稱 | 適馬 18-125mm F3.8-5.6 DC OS HSM | 適馬 18-125mm F3.5-5.6 DC |
鏡頭結(jié)構(gòu) | 12組11片 | 14組15片 |
最大光圈 | F3.8-5.6 | F3.5-5.6 |
最小光圈 | 22 | 22 |
光圈葉片數(shù) | 7片 | 7片 |
最近對焦距離 | 0.35m | 0.5m |
濾鏡口徑 | 67mm | 62mm |
最高放大倍率 | 1:3.8 | 1:5.3 |
外形尺寸 | 88.5mm×74mm | 70mm×77.7mm |
產(chǎn)品重量 | 490g | 385g |
從上面的表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改良后的18-125mm鏡頭比原來少了4片鏡片,而且,還有我們看不到的改進在于,除了使用了SLD鏡片和非球面鏡片之外,新18-125mm鏡頭還使用了適馬超級多層鍍膜SML鏡片,這也將很大程度上提升新鏡頭的成像素質(zhì)。雖然新鏡頭的鏡片減少了,但是該頭的重量卻有增無減,足以見得其做工用料的扎實。
本次評測用鏡頭適馬18-125mm F3.8-5.6由適馬香港有限公司提供,拍攝用存儲卡由雷克沙獨家提供
從適馬18-125mm F3.8-5.6的外觀上來說,這支鏡頭比老版的18-125還瘦了一圈,490g的重量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總體感覺做工還不錯。適馬為該頭搭配了一枚花瓣型遮光罩,內(nèi)有環(huán)形紋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反光。當(dāng)然, 新版適馬鏡頭和遮光罩表面都采用了適馬涂層,而鏡頭尾部的表面則為光滑的漆面。這和老版鏡頭有著很大區(qū)別(老版適馬18-125的鏡頭表面都是磨砂處理)。當(dāng)然,兩種工藝孰優(yōu)孰劣,相信影友們自有自己的看法。
適馬18-125mm F3.8-5.6的變焦?fàn)顟B(tài)
該頭的變焦環(huán)較為寬大,位于鏡頭后部,全程變焦阻尼均勻適中,而變焦行程接近90度,手感還算不錯。值得一提的是,在鏡頭直立時,內(nèi)鏡筒不會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滑落,再加上變焦鎖定LOCK的作用,基本防止了鏡頭意外伸出或縮回的狀況發(fā)生。當(dāng)鏡頭變焦到125mm端時,鏡頭的總長度幾乎增加了原來的2/3。而該頭的對焦環(huán)位于鏡頭前部,寬度約為變焦環(huán)的1/2。對焦環(huán)阻尼較輕,但是手感不錯,不過對焦行程較短,大概只有60度左右,這對于手動對焦時的精確對焦似乎不利。
在鏡頭底部分列著對焦方式切換鍵和防抖開關(guān)鍵,鍵體中部突出的設(shè)計方便用戶撥動。但是就個人使用感受來說,雖然這兩個鍵都設(shè)計在了左側(cè),由于按鍵過于靠后,持機拍攝時進行撥動,手感還是稍有欠缺。
從鏡頭正面的鍍膜反光我們可以看到,這支采用了多層鍍膜的適馬鏡頭前后組鏡片都有著紅黃色反光,這幾乎也是適馬鏡頭鍍膜的一貫表現(xiàn),而該頭的卡口也并沒有采用塑料卡口。我們在實驗室使用佳能EOS 40D和適馬18-125mm F3.8-5.6鏡頭搭配使用,拍攝了ISO 12233分辨率標(biāo)板,經(jīng)過專業(yè)軟件處理后得到了這支鏡頭在18mm、50mm和125mm三個焦段上,各個光圈下的銳度值。
樣片展示前,需要進行說明的是,雖然該頭標(biāo)稱最大光圈是F3.8-5.6,但是實際上在EOS 40D上使用時,能達到的最大光圈只能到F4。因此我們展示的樣張是從F4開始。拍攝時,相機采用ISO 100、光圈優(yōu)先、自動白平衡、標(biāo)準色彩模式。為了方便大家比較,我們分別截取了100%原圖中的中心和邊緣部分。
對于大變焦比鏡頭來說,長焦端的銳度表現(xiàn)往往堪憂?,F(xiàn)在我們來看看該頭長焦端的實拍表現(xiàn)。拍攝設(shè)置為ISO 100,光圈優(yōu)先、自動白平衡、標(biāo)準色彩模式。同樣在畫面中心和邊緣截取100%原圖以便大家查看,同時你也可以點擊查看原圖。
暗角測試
多數(shù)鏡頭在邊緣的透光量都會比中心要少,因此在畫面中形成暗角。而對于變焦鏡頭來說,廣角端的暗角一般更為嚴重?,F(xiàn)在我們先看看這支適馬鏡頭在18mm端的暗角。
18mm:
從廣角端的F4-F11實拍來看,適馬18-125mm鏡頭在18mm端全開光圈時的暗角并不十分嚴重,當(dāng)光圈收小到F8時已經(jīng)難以察覺。
125mm:
長焦端125mm時一樣,只在最大光圈F5.6時有輕微暗角,收小到F8時,暗角消失??傮w來說,暗角控制不錯。
畸變測試:
一般來說,各種鏡頭都有著或輕或重的畸變問題,尤其是廣角鏡頭。而適馬18-125因為涵蓋了18mm廣角,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它的廣角和長焦端的畸變控制如何。
現(xiàn)在我們將向大家展示一組適馬18-125mm鏡頭各種場合下的實拍樣張。拍攝設(shè)參數(shù)標(biāo)注在圖片下方。所有圖片都使用EOS 40D的標(biāo)準色彩模式拍攝,除了部分圖片在photoshop里進行了旋轉(zhuǎn)外,沒有進行任何調(diào)整。點擊可查看原圖。
F5.6、1/125s、ISO 100、125mm
左:F4、1/60s、ISO 400、18mm;右:F9、1/80s、ISO 200、28mm
F5、1/30s、ISO 100、41mm
F8、1/50s、ISO 200、125mm
左:F9、1/500s、ISO 200、28mm;右:F5.6、1/25s、ISO 100、32mm
總結(jié)
從成像上來說,作為一支大變焦比鏡頭,它在F8及以下的光圈的表現(xiàn)還是令人滿意的,尤其是從18mm到中焦短的銳度值都保持得很不錯,唯一讓我們遺憾、但同時又在意料之中的是,它的邊緣成像依然和中心相差太遠。雖然使用了超低色散鏡片,但是邊緣的色散現(xiàn)象還是比較明顯。
除此之外,這支鏡頭在其他方面的表現(xiàn)都令人非常滿意。不錯的畸變控制和暗角;較強的近攝能力能提供很好的微距拍攝;有效的防抖功能使得用戶不管是在暗光環(huán)境下還是使用長焦都格外放心;此外,超聲波馬達的植入確實也讓對焦速度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