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人里,狂才子的人生境遇和結局總不是那么美妙,李白是,唐寅是,解縉是,徐渭更是。
但如果沒有了他們,中國的煌煌文學史,便不會那么濃墨重彩,我們會覺得少了些許靈氣,少了些許絢爛,甚而會有些乏味。
因為苦難對于才子來說,往往是作品的催化劑。也因此,他們常常將命運的坎坷、個人的抗爭、歷史的興亡,融入作品中,扣人心弦。
一如徐渭,這個古代文人中命運最坎坷悲催的狂才,將生之悲苦、命之多舛刻進了詩文,也將滿腹才情、高遠之志融入了書畫。直到今天,他仍對中國書畫藝術產生著綿綿不斷的影響力。
能畫會寫還懂兵法
這位狂才今年500歲
參與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的西泠印社出版社總編輯江興祐曾寫過一部徐渭傳記《畸人怪才》。書名很有典故。因為這是徐渭的自稱。
“畸人”一詞,在當下的語境中是個貶義詞,而最初可不是這樣。它出自《莊子·大宗師》:“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边@個字是莊子對天才的一種極高評價。
晚年徐渭寫了一篇類似個人檔案的文章《畸譜》,他以年譜的形式,將生命中最悲、最歡、最動人的一切,記錄了下來。
徐渭自詡“畸人”毫不為過,他當得起。他評價自己最拿手的是“吾書第一”,其次是詩文畫。但是后世對他的評價:畫最好。因為他開創(chuàng)了中國畫的一個流派——潑墨大寫意水墨畫。這個大家一定不陌生,“大寫意”幾乎成為了中國畫的標簽。每每論及東西方繪畫藝術差異時,它一定被屢屢提及。
而令人吃驚的是,徐渭的武略也極富盛名。根據他的建議和策略,浙江巡撫胡宗憲以剿撫兼行及反間計,先后剿滅了汪直、徐海等海盜倭寇;徐渭還曾教授過遼東名將李如松兵法。
后世提起全能型人才徐渭,因此常以“畸”字作為對他的評價。今年5月19日~8月19日,在他位于紹興的故居青藤書屋旁的徐渭藝術館,舉行了徐渭書畫大展,便名為“畸人青藤”,以此紀念這位驚世絕倫的大才子誕辰500周年。
這場大展匯聚了全國30余家文博機構的100件(組)藏品,是全國舉辦的徐渭臨展中規(guī)模最大、藏品最優(yōu)、參展單位最多的展覽。
這次大展,掀起了一輪“徐渭熱”,江興祐說,關于其人其事其成就的研究,或許將踏上一個新臺階,我們對徐渭的認識,也將更為通透。
孤傲敏感又希望入世
這位“畸人”牢騷困苦一生
一個“畸”字,寫盡徐渭的傲氣,也寫盡了徐渭的無奈人生。
徐渭的人生稱得上十分悲催,明代文學家袁宏道在《徐文長傳》中說:“古今文人,牢騷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徐渭出生就喪父,10歲時地位低下的生母被嫡母賣掉,20歲入贅但婚后五年妻子去世;應試8次一直落榜,一生只有秀才功名;經受不住壓力得了瘋病,9次自殺未遂,后因錯亂殺死繼妻入獄7年……晚年生活困苦,死于貧病交加。
但即便如此,徐渭一直努力生活,希望獲得社會認可,但同時他又是一個孤傲敏感的人。這種強烈的性格反差,使得他的一生都在不停掙扎著沖突著。這些矛盾特質,使他擁有了文藝上的極高成就,但同時也造成了他精神上的缺陷。
在應試8次失敗后,40多歲的徐渭決定入世,去當胡宗憲的幕僚。
在此之前,徐渭曾作《今日歌》《二馬詩》痛斥嚴嵩誤國,胡宗憲是嚴嵩的鐵桿門人;成為幕僚后,徐渭又多次幫胡宗憲代筆贊頌嚴嵩。
徐渭是怎樣違背自己心愿的,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人生如果有一條時間分界線,那么從嘉靖37年(1558年)開始,徐渭同意加入胡宗
憲麾下之時,他為藝術而自由的前半生便戛然而止。
這一段時間,是胡宗憲最風光的時期,也是徐渭一生的高光時刻。他在幕僚任上充分發(fā)揮了軍事才能,出謀劃策,漸次平息了浙江的倭患。
但好景不長,嚴嵩倒臺后,胡宗憲兩度下獄最終自殺。徐渭惶惶不可終日,生怕被牽連。他的矛盾人格,最終壓垮了他的精神和意志,他開始以極其慘烈的方式自戕。據《明史·徐渭傳》記載:“及宗憲下獄,渭懼禍,遂發(fā)狂,引巨錐剚耳,深數寸,又以椎碎腎囊,皆不死?!鼻昂笞詺⒘?次都未遂。
高雅與通俗都被世界認可
這位才子寂然落幕
在任幕僚的五年間,徐渭在杭州留下了許多印跡。
1560年,毀于火災的杭州鎮(zhèn)海樓重建,徐渭寫了一篇《鎮(zhèn)海樓記》勒石而立;在六公園附近的昭慶寺舊址,徐渭曾替胡宗憲寫成《昭慶寺碑》一文,對昭慶寺的歷史沿革、重建經過等都進行了詳細敘述。
徐渭對杭州情有獨鐘,尤其是西湖美景和錢江潮的壯闊多次出現在他的筆下。從他現存的詩文來看,每次到杭州,無論逗留多少時間,他都會與朋友流連于西湖的山山水水,淺斟低吟。徐渭還多次描繪了錢塘江潮水的壯觀。
晚年時,徐渭再也不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七十而從心所欲”在他的身上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晚年的徐渭生活十分困頓,但此時他的書畫已是千金難求,許多達官貴人都以能得到一幅自得。可就算這樣,他還是“賣畫還要看人品”,手頭稍微寬裕時,便不肯再作。
對于慕名來訪的人,徐渭也不再迎合。有時不愿見客,他便手按柴扉,任外人敲門甚急,他在里面大聲說:徐渭不在、徐渭不在。
73歲,徐渭在貧病交加中死去。去世時的木板床上,連張席子都沒有,只有一條老狗還守著他。而他一生攢下的幾千冊書籍,早已被親朋、門生們或騙或偷或送地全部拿光了。
在文人圈,徐渭是個狂才,一生悲催,而在江浙民間,他卻是個懲惡揚善的喜劇人物,關于他的民間傳說很多,甚至還有專門的《徐文長故事集》刊印。1974年,美國漢學家霍華德·S·列維翻譯了這本故事集,稱徐渭為“中國惡作劇的能手”。
這在中國文人中,高雅與通俗兩個階層的認知度做到這么高的,徐渭是獨一份。
徐渭知識圖卡
徐渭(1521年~1593年),紹興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長,號青藤老人、青藤道士等。明代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
他在浙江:徐渭為杭州的兩個著名景點寫過兩篇著名的文章——《鎮(zhèn)海樓記》《昭慶寺碑》。在家鄉(xiāng)紹興,他的故居青藤書屋幾番修復后至今尚存,故居內尚留有多處徐渭手書。
他在課本中:徐渭雖然在中小學課本里沒怎么出現,但是喜歡藝術的同學一定對他不陌生,他是中國“潑墨大寫意畫派”創(chuàng)始人,寫得一手好行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