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給孩子最大的財富是好榜樣
前幾天在一個快餐店吃早飯,趕上上學和上班的高峰期,所以人很多,所以找個空閑的座位不大容易。而且在這樣的情況下,保潔員來不及把吃完飯后桌子上的垃圾及時清理掉。吃了一會的功夫,前面桌子上坐下了一位領著孫子的老奶奶,把餐盤一放,老奶奶把桌子上的垃圾便扔到過道的中間。過了一會保潔員阿姨來了,看到地上的垃圾,當然不滿意了,就隨口說了句“誰這么沒素質(zhì)把垃圾扔地上啊”,老奶奶也不干了,嗓門也提的高高的“桌子上這么臟怎么吃飯啊,我愛扔不扔”,幸好保潔員阿姨克制住了避免了事件的進一步升級。
事情很簡單,也許日常生活里我們也做著類似的事情,但是仔細想想你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事情,我們做出來之后的結(jié)果會怎么樣呢?孩子10歲左右,正是學大人做事的時候,正是養(yǎng)成語言習慣和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
筆者從事中小學的課外輔導工作,因為職業(yè)原因,經(jīng)常和父母聊到家庭教育的問題,也會聽到很多父母說現(xiàn)在的孩子不受管教,不懂事,而且有時候家長會說孩子“變壞了”,聽聞之后,我也常常在想,現(xiàn)在的孩子應該生活在一個非常好的環(huán)境里,而且就論道德宣傳和素質(zhì)教育,也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那為什么還會出現(xiàn)家長口中出現(xiàn)的那么多的問題孩子呢。
寫到這里,我想到了發(fā)生在我們學校的一個真實的家長案例。學生報名上完課之后到結(jié)算課時費(我們是按照課時收費的,每節(jié)課有收費標準)的時候,家長說我們多給孩子算課時費了,要求我們退還多余的學費,我們老師就拿出學生的課時消耗單和學生的上課簽到簽退表以及老師的上課記錄登記表,這樣本來完全可以證明學生上了多少次課該交多少錢,結(jié)果在事實面前,家長還是不肯承認,而且也不讓學生承認上過的課。
為了解決糾紛,最后校長出面在不守著學生的情況下退還了幾百塊錢給家長,最后對家長意味深長的說:“家長,我把錢退還給您,但不不意味著我們就真應該把錢退給您,我知道成人也會要面子,尤其在守著孩子的情況下也不希望自己低頭認錯。我希望您不要把我們學校給您錢的事情給學生說,這樣不但讓學生覺得以這種手段可以贏,而且會讓孩子覺得有了錯可以不用去改正”。
所以看完以上兩個實例,我們還覺得“孩子不懂事”、“變壞了”和我們無關嗎?恰恰相反,我覺得做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家長恰恰是讓孩子變壞的元兇,很多情況下,也正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的言行給孩子樹立的榜樣,才導致孩子“學習家長好榜樣”養(yǎng)成了不良的習慣和行為,也許我們幾十年的一個不好的隨手亂扔垃圾的習慣我們習以為常了,但是當你做完這個簡單的自己覺得沒有問題的動作時,也許就給一個孩子幼小的心靈埋下了一個印象,那就是垃圾是隨手可以亂扔的。
所以我們覺得孩子不懂事不受管教時,要先積極的從自身找問題,要先改正自己的不良習性,把正確的東西灌輸給孩子,大人“懂事了”,那孩子日常生活里學到更多的是“懂事”的因素,長期下去怎么會不懂事呢?為人父母,給孩子最大的財富是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