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28 閱讀: 342 出處:
大理日報B2版 作者:田遇春 編輯:
蘭花葉姿優(yōu)雅,多彩多姿,亭亭玉立,芳香四溢。觀花靜思,讓人心靜如水,世俗雜念全無。純潔如玉或姿色艷麗的姿容,無不讓人傾心相慕。蘭葉瀟灑,花姿多彩,馨香沁脾,三者構成蘭花的響亮之名,使她代代相傳,流芳百世,直至如今。
蘭花,素以林為伴,以山為家,深山幽谷露芳華。恰似不加修飾的村姑匯日月之精華,納天地之靈氣,不張揚個性。偶有慧眼之人,掘之入家,從此使她成為松、竹、梅、蘭中的一品,上了廳堂,進了書房,告別深山幽林,把一縷清香灑向人間。但古人對松竹梅蘭的評價尤以蘭最佳。宋朝的王貴學認為:“挺挺花卉中,竹有節(jié)而吝花,梅有花而吝葉,松有葉而吝香,唯有蘭獨并有之?!?div style="height:15px;">
古人養(yǎng)蘭常借花喻人??鬃拥溃骸爸ヌm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不以清寒而猥瑣。君子修道立德不為貧困而改節(jié)?!币蕴m喻人,蘭如圣君氣節(jié)和品質讓人誠服。唐宋元明清,多少文人騷客,諸子雅士都以詩、詞、書、畫稱頌蘭花的精氣神韻,體現(xiàn)在歷史記載和建筑彩繪雕刻中。上至古代的孔子、屈原、李白、陸游、蘇東坡、鄭板橋,下至今天的朱德、陳毅、郭沫若均以蘭為友,頌蘭詩文傳誦至今?!岸送?,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同嗅)如蘭?!边@是孔子的名言。蘇軾的《蘭花草》一詩更是視覺獨特,“春蘭如美人,不采羞自默”。陳毅元帥的“幽蘭生山谷,本自無人識,只為馨香得,求者遍山隅。”說明愛好蘭花是人們的共同心愿。愛國將領張學良的一首《詠蘭》詩把“君子”風范描繪得栩栩如生?!胺济u四海,落戶到萬家。葉立含正氣,芳妍不浮華。常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ㄖ姓婢?,風姿寄高雅。”一個不畏嚴寒酷暑,正氣凜然的豪杰丈夫躍然紙上。
人們在游山玩水、欣賞名山大川時,會情不自禁地贊美雄山奇水,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但中華民族似乎對蘭花更是情有獨鐘,從流傳的詩篇中可以看出,贊梅花,賞荷花,頌桃花,而對蘭花從養(yǎng)蘭、品蘭、詠蘭、頌蘭,不少文人雅士都留下不少的著名篇章。李白的《鸚鵡洲》:“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描繪了一幅意境優(yōu)美的蘭香桃紅圖。養(yǎng)蘭如做人,不畏嚴寒而綻放,不畏風雨而深居山林,人品如蘭品,高風亮節(jié),為人師表。據(jù)報載,臺灣蘭界有一幅對聯(lián):“富者養(yǎng)蘭而富,貧者養(yǎng)蘭而貴”。這就是“綠色股票”的魅力,人們寄托在蘭文化中的深刻含義。
蘭花的香味可謂最獨特,自古以來就有“天下第一香”,“王者之香”,“一香足以壓千紅”的美譽。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審美情趣的提升,人們的賞蘭眼光不在僅僅局限于傳統(tǒng)名品,更放眼于人無我有的新品———“梅、荷、奇、素、彩?!薄懊贰迸c“荷”講究的是蘭花的瓣形,梅瓣和荷瓣是瓣形花中的極品;“奇素彩”,“奇”者異也;“素”,潔凈、不帶雜色;“彩”鮮艷的色彩。這些都是目前蘭界公認的名品。我州鶴慶縣不僅僅為擁有大雪素而自豪,而且還為擁有更多的名品而驕傲。領帶花、玉兔、紅素、馨海蝶、劍陽蝶、倚天奇蝶、奇花素、滇梅等等,這當中既有奇花,又有素花,還有色彩靚麗的蝶花,瓣形如荷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