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如梭,轉(zhuǎn)眼即逝,掐指一算,我已經(jīng)五十歲了,到了知天命的年齡,心中真是悲喜交集!自己都不敢回憶是怎么走過了這不同尋常的'五十年’。如今的我兩鬢染霜,一臉滄桑,已經(jīng)很是一位寵辱不驚的書中'雅士’,因此,吾已足矣!
十七歲以前,我從老家柳橋峪生活、學習,八三年離開了故鄉(xiāng)參加了工作,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自此開啟了我的人生征途,一步一步邁進了社會這個含有酸甜苦辣光怪陸離的世界,跌倒了爬起來,摔疼了不吭聲,默默無言地忍受著各種命運對我的磨礪!走過了崎嶇、走過了泥濘,飽嘗了酸甜苦辣咸,也從中感悟到了做人的不易。如今我'五十歲’了,有欣喜,也有悲愁,有無奈,也有歡樂,有痛苦,更有辛酸。我的生命機體就在這喜怒哀樂中輪回,我的人生樂章就在這參差不齊的歲月中演奏,它們都如烙印一般刻進了我深深的記憶里。
回首過望,留在崎嶇坎坷的道路上那一串串腳印,染紅了那荊棘枳叉上曾經(jīng)留下的殷紅的血跡,它們都在向我闡釋人生一種深奧的哲理“人間正道是滄?!?。五十歲了,五十歲以前可以說我一無所有!五十歲了,五十歲以前可以說我收獲頻豐(把臧克家、季羨林、啟功、王學仲、朱一玄、孫軼青、孟偉哉、馮其庸、孫其峰、李希凡、苗培紅、楊辛、歐陽中石、魯光、寧宗一、黃英忱、杜滋齡、陳玉圃、葉培貴、韓璐、蘇毅然、蔣巍崧、袁世碩、吳澤浩、滕西奇、鄒佩珠、魏其厚、黃苗子、于太昌、王啟桓、張克華、劉懷勇等大家的墨寶被咱萊蕪有見識的朋友通過我認識諸位學者、教授,并能求到他們的真跡。恕我斗膽一言,在2008年前年齡跟我同歲能做成這件事的人絕無第二個。這一些朋友因家中藏有被當代我國受之無愧的勞動大眾熱愛和尊敬地文學巨匠、藝術(shù)大師、高官名流人物的墨寶,他們現(xiàn)在真是家興業(yè)隆,福壽康寧。那時候我白盡義務,但我心里也很高興,找到了知己一樣高興!……而現(xiàn)在我和仍諸位學者、教授、名流的家人保持著深厚的友誼,時常有電話問候!因此,我更是幸福和幸運的。),它使我失去了很多,也懂得了許多。五十歲了,五十歲以前從物質(zhì)上說我一無所有!我有時對著妻、兒都感到揪心難過,對著自己更是無地自容。五十歲了,五十歲以前唯一讓我收獲得使我懂得什么叫'真善美’,什么叫'假丑惡’,分辨出了誰是朋友、誰是兄弟。生活的確煉就了我一雙'火眼金睛’,也使我學會和見識了書本上不曾學到的學問。
對于我來說:五十歲已成過去,已成回憶,甚至它已經(jīng)死亡!我沒有必要去戀戀不忘!過去就讓它過去吧!我今后路的仍然很長,我今后的歲月仍需要有我去扮演生命的角色。我要走好我未來的路,我要去實現(xiàn)我的人生理想(我已經(jīng)有35年工齡了,已經(jīng)沒有什么夢想了。就想從單位正式退休,回到老家柳橋峪讀書、學習。邀請知名高校的學者、書畫家到柳橋峪做客)。所以我把我以前五十歲生命全部歸零,再不談及,速速忘卻,重新煥發(fā)生命的活力,去挑戰(zhàn)未來,迎接幸福甘美的生活?!岸襁~步從頭越”,我一定再一次書寫人生華章,活出滋潤,活出質(zhì)量。
2017年1月3日寫于鋼城區(qū)柳橋峪村柳茅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