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解”騙乾隆
修辭的方式中有一種叫“別解”。語意的別解,往往會引發(fā)出許多有趣的故事來。
清乾隆年間,河間才子紀昀(曉嵐)博古通今,能言善辯。一次,他在背地里稱乾隆皇帝為“老頭子”,不料被乾隆知道了。乾隆十分氣惱,斥責紀昀道“你何故叫我老頭子?有說則生,無說則死?!痹谶@要命的關(guān)頭,紀昀從容奏道:“皇上稱萬歲,豈不是‘老’?皇上居兆民之上,豈不是‘頭’?皇上乃天子,豈不是‘子’?”于是,乾隆赦他無罪,并且賜譽為“淳于髡后身”。淳于髡者,戰(zhàn)國時代之滑稽大師也,《史記·滑稽列傳》有精彩的描寫。乾隆皇帝心中有數(shù),明知紀昀別解語意,跟他開了個玩笑,但“老頭子”三個字被解得圣光熠熠,聽來樂滋滋的,當然也就轉(zhuǎn)怒為喜、笑逐顏開了。
還是這位“老頭子”,一日微服出巡,看見一戶人家門上竟貼著這樣一副對聯(lián):
驚天動地門戶
數(shù)一數(shù)二人家
橫批:先斬后奏
這豈不狂妄自大,眼中哪里還有皇上老子?乾隆大怒,命主人出來回話。主人解釋說:“在下有三子:一個在皇宮打更,每晚梆子敲得震天響,這豈不是‘驚天動地’?又一個在米店量米,可不是‘數(shù)一數(shù)二’?還有一個當御廚,每餐肉菜均由他用刀切過燒好,才送上去供皇上享用,豈不是‘先斬后奏’?……”如此說來,“驚天動地”、“數(shù)一數(shù)二”、“先斬后奏”均有另外的含義。主人家故作狂態(tài),妙趣橫生的解說使乾隆聽罷含笑離去。一臉怒氣,被幾句“別解”的幽默化解得煙消云散。
“別解”語意,竟會絕處逢生。說者機智聰敏,聽者陶然自樂?;噬侠蟽簮勐牶玫模弪_起來倒也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