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不再傳統(tǒng)
有對夫妻感情出現(xiàn)了問題,妻子發(fā)現(xiàn)丈夫有了外遇,于是,丈夫提出離婚。妻子受到了很大的傷害,但是她并沒跟丈夫哭鬧,也沒尋死上吊的,她只是淡淡地說:“我同意離婚,但要等一個月以后,讓我們都好好考慮一下吧。”
或許是上天可憐這個女人,一周后妻子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了。丈夫決定不離開她了,他的心里有了責任。妻子很高興,再沒提起過他的那場外遇。雖然沒離婚,但他們的夫妻關系卻失去了應有的浪漫和情趣,隨后的幾年,男人又有過幾次外遇。夫妻倆相安無事地生活著,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了。
某一年,丈夫去世了,妻子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張丈夫和另一個女人的照片。照片上的丈夫那么快樂,而且自由自在,照片上的女人那么美麗迷人,目光中閃爍著愛的烈陷。
看到照片,妻子流下了眼淚,丈夫活著時,她從未哭過。她對兒子說:“我也曾像這個女人一樣美麗幸福,我也從你父親那里享受過這種愛情。”
兒子問母親能接受父親的不忠嗎,母親回答說:“我不傷心,當我成了母親時,已經無法給你父親一個妻子,我無法滿足你父親的需要,自然不能阻擋他和別的女人好了。其實,我很感激他做出的犧牲,他畢竟留在了這個家里,沒拋棄我們。”
看了這個故事,你一定認為它不是真的,怎么會有如此委曲求全的女人?你錯了,它是真實的,只不過它不是發(fā)生在當代女性身上?;赝篙厒兊那楦兄?,很多家庭都曾上演過這一幕亦悲亦喜的情感劇。
這個故事也從另一個角度闡釋了那個年代或更早的年代離婚率不如現(xiàn)在高的一個原因。
那個時候,或者更早的時候,男人和女人的分工明顯不同,男人為了妻子兒女的生計整天在外面奔忙,女人則負責在家操持家務,照料孩子。這時候的女人對男人的依賴性很強,她覺得負責養(yǎng)家糊口的男人已經把所有的愛都給了自己,自己就要更加尊敬他、愛護他,盡管很多時候男人并不懂得體貼和關懷。女人認為男人只要找到回家的路就可以了,絕不會為了什么“不忠”或“不體貼”跟自己的男人胡鬧、發(fā)牢騷。當然,那時的女人并不是就沒有情感需求了,只不過情感需求被生存需求所壓抑,致使她們不敢奢求從男人身上得到充分的感情滿足。
可是,現(xiàn)在卻不同了。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fā)展變化,傳統(tǒng)的男女關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也發(fā)生了本質的變化,當代女人走出了家庭,步入了社會,她們不再依附于男人,她們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可以自己付賬單,一旦有危險,她還可以拿起自己的武器或報警。這無形中削弱了男人在女人心目中的傳統(tǒng)價值。男人不再以供養(yǎng)人和保護人的身份受到女人的重視和欽佩,盡管他們還在做著他們一直在做的事。
這時的女人不再滿足于男人的那種原始付出,開始關注自己的情感需求,渴望得到男人的了解與同情。她們也希望在忙碌了一天之后能得到“嬌夫”的呵護。因為,她們自己也成了家庭和孩子的供養(yǎng)人和保護人。多少年來一直存在的男女差別突然變得模糊不清了,并且這種模糊不清還造成了男女關系的混亂——女人無力于既忙于工作,又要撫養(yǎng)孩子,操持家務,還要在晚上伺候男人??墒牵腥瞬焕斫?,也不愿意接受這樣的事實,他們仍然希望自己能享受到父輩們的待遇——有人伺候著。這也是前些年許多父母見不得自己兒子伺候、討好媳婦的一個原因。于是,矛盾就出現(xiàn)了。女人不但不允許開篇的那種故事在自己的婚姻中上演,也不允許男人再當甩手掌柜的。男人心里也有了不平衡,開始嫌棄妻子不夠寬容溫順,開始抱怨妻子對自己缺乏應有的尊重。男人沒了原先的成就感。
從此,男人和女人的情感關系有了對愛、浪漫、幸福感、親密感和持久的激情的需求。這就像是一個課題擺在了男人和女人面前。面對這一課題,男人必須拋棄大男子主義,女人必須注重自己的傳統(tǒng)角色;男人要給予女人尊重和體貼,女人要繼續(xù)給予男人溫柔和欽佩。只有這樣,由男人和女人組成的家庭才會充滿愛意,才會保持健康與和諧。
遺憾的是,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這就造就了許多可憐的男人和女人,從早忙到晚,回家還要討好女人、伺候男人,尤其當討好和伺候變得很不情愿的時候,男人女人的內心就會充滿不平衡、抱怨、失望,甚至悲涼。久而久之,男人女人的這種情緒就會產生對抗,進而使情感發(fā)生裂痕,直至最后破裂——“既然誰離誰都能活,既然誰都離得了誰,那就干脆離了算了。”這或許就是婚外情、一夜情突增,離婚率提高的一個原因。
當女人不再是傳統(tǒng)女人,她有了向男性提出更多的情感要求的理由,可是,男人還沉浸在傳統(tǒng)的丈夫角色中,所以,上述沖突和齟齬在所難免。
看來,男人是削弱夫權,做出改變的時候了,因為“男主外女主內”這話已經講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