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我家的60年”征文比賽,敬請投票!
這次國慶長假回老家了,中秋節(jié)的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邊吃月餅邊回憶近百年來我們家庭的變化,非常感慨:把這些內(nèi)容記錄下來,還有什么可抱怨的呢?看看現(xiàn)在過的日子,誰能在幾十年前想到呢?
一、房子
房子在農(nóng)村屬于最大件的,當然,在城市也一樣。
妮妮爺爺奶奶現(xiàn)在住的房子是二層的平房,蓋于2000年,當時花費4萬多。
下面的老房子,具體有多少年頭,沒有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有150年了,房子上還留有妮爸的爺爺(就是妮妮的老爺爺)的筆跡。妮爸的奶奶(就是妮妮的老奶奶)今年102歲,當時她結(jié)婚的時候村里最年長的人都已經(jīng)不知道這房子是什么時候蓋的了。雖然是垺壘的,但依然結(jié)實。這座房子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人住了,我過去看的時候,院子里被鄰居放置了很多東西。
二、電視機:三臺
第一臺:飛躍牌黑白電視,購于1991年,妮妮姑姑結(jié)婚時,六七百元
妮妮姑姑說,當時是村里的電視機都是14寸的,這個是17寸的,因此每天都要把它從里間搬到堂屋,村里很多人晚飯后都來看,像看電影一樣。
第二臺:長虹牌彩色電視機,購于1994年,妮妮伯伯結(jié)婚時,1000多元(現(xiàn)在這個已經(jīng)被淘汰了)。另外,這個八仙桌是妮妮老奶奶分家的時候得的,好像是很多串錢,至少有100多年的歷史。
第三臺:TCL牌彩色電視機,是妮妮爸爸上班后第一年的春節(jié)給妮妮爺爺買的(1997年春節(jié)),1800元,當時妮妮爸爸的工資是每月420元。
三、縫紉機:上海產(chǎn)的蝴蝶牌,購于1970年,已經(jīng)39年了,現(xiàn)在妮妮奶奶還經(jīng)常用。
妮妮奶奶說,這臺縫紉機買的時候139元,還需要工業(yè)券;而當時妮妮爺爺在村里教學的工資是每月3元。我算了算,相當于現(xiàn)在買一臺小汽車了。
四、洗衣機:最右邊的是單缸洗衣機,妮妮姑姑結(jié)婚的時候(1991年)買的,當時300多元,后來又添置了一個甩干機(中間);現(xiàn)在用的是最左邊的白菊牌洗衣機,是2000年妮妮爸爸給妮妮爺爺奶奶買的,600多元。
五、面條機:舊的手搖式面條機購于1980-1981年,41元。妮妮爺爺說,當時村里有大的面條機,要是去軋面條的話,要交2毛錢,所以就第一個買了小的面條機。下面的面條機是于2000年改裝的電動面條機(順便看一下,現(xiàn)在還添置了電餅鐺呢)。
六、壓水井:村里用得幾乎都是手搖式的(上),我們原來也是這個樣子,2000年的時候,妮妮爺爺花了120元將其改裝成電動的(加了一個小馬達)。
七、電風扇+空調(diào):落地式電風扇買于1990年以前,用了十幾年后于2002年添置了一臺空調(diào),后又于2006年左右添置了遙控式電風扇。
八、冰箱:美的牌,家里最新的電器,購于2009年10月2日,是“家電下鄉(xiāng)”的產(chǎn)品,享受了政府13%的補貼,也是以舊換新的產(chǎn)品(原來的舊冰箱抵了400元),最終以1680元買下。
九、老年摩托車:購于2002年夏天,3000多元,是我們和妮妮伯伯兩家合資給老人買的。
十、炊具、灶臺:灶臺加上了瓷磚,而且于2002年添置了煤氣罐、電飯煲等。
順便在曬曬家里有幾十年齡的家具。
紅箱子:1977年請人做的。
條幾:1984年自己請人做的。
組合柜:1994年買的,4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