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姐
有件舊事,今日想起,仍有很大的觸動。
2009年,某豆瓣網(wǎng)友發(fā)起了“給葫蘆娃爸爸寄張明信片吧?。?!”的活動。
“葫蘆娃爸爸”,其實就是動畫片《葫蘆兄弟》的導(dǎo)演胡進慶。
活動一呼百應(yīng),導(dǎo)演胡進慶一下子收到了3萬多封粉絲的信。
《葫蘆兄弟》導(dǎo)演胡進慶
有的手繪了葫蘆娃兄弟,有的寫滿了回憶與感謝。
“胡爺爺,謝謝你感動了我們這一代人。”
“我們都是看葫蘆娃長大的孩子,所以也是胡爺爺?shù)男『J娃們?!?/p>
“我相信在我們奮斗的那一股勁里有一份是來自葫蘆娃精神?!?/p>
“沒有看過葫蘆娃的孩子的童年是不完整的?!?/p>
胡爺爺帶給了我們許多快樂和回憶,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
83歲那年,他去世了。
5月13日,是他去世3周年的日子。
而像胡進慶這樣老一輩的動畫人,其實很多已經(jīng)離我們而去。
萬籟鳴、錢家駿、馬克宣、陸青、王世榮、戴鐵郎……
每一個名字背后,都對應(yīng)著一部或多部國產(chǎn)動畫。
《鐵扇公主》《大鬧天宮》《黑貓警長》《天書奇譚》《雪孩子》《九色鹿》《小蝌蚪找媽媽》……
斯人已逝,很多人可能也忘記了,曾經(jīng)的中國動畫到底有多牛?
該如何形容以前的國產(chǎn)老動畫呢?
一句話——出道即巔峰。
時間拉回到1940年,美國長片動畫《白雪公主》在上海上映。
此時已經(jīng)從事動畫行業(yè)的萬籟鳴看后深受震撼和刺激:“為什么外國有,我們就搞不出?!”
萬籟鳴想爭口氣,他覺得既然美國能做動畫電影,我們也可以。
于是,從小就喜歡《西游記》的萬籟鳴帶領(lǐng)團隊以“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為藍本,開始籌備《鐵扇公主》。
在那個風(fēng)雨飄搖的年代里,條件異常艱苦。
沒錢,沒設(shè)備,沒參考資料。
唯一貴重的物品只有節(jié)衣縮食買來的一臺攝影機。
為了不耽誤進度,萬籟鳴只能花低價請美術(shù)專業(yè)的練習(xí)生幫忙,甚至還拖欠了工作人員幾個月薪水,有時還要面臨戰(zhàn)爭帶來的危險。
如此困難,也無法泯滅這群人對中國動畫的初心。
僅僅一年,我國第一部大型動畫片《鐵扇公主》誕生。
一夕之間,此片轟動世界,當(dāng)時除了《白雪公主》,誰也不敢自稱是中國動畫的對手。
彼時尚且年少的日本漫畫鼻祖手冢治蟲,在看完《鐵扇公主》后深受感染。
后來,這位少年決定棄醫(yī)學(xué)習(xí)動畫,立志要做一樣出色的動畫片。這才有了《鐵臂阿童木》。
1957年4月,中國第一家專業(yè)美術(shù)電影制片廠——上海美術(shù)電影制片廠正式成立。
中國動畫的黃金時代,就此開啟。
那個時候,多輝煌啊,無數(shù)人用滿腔的熱情造就了一個充滿想象力和童趣的世界。
第一部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僅15分鐘的短片,被譽為“動畫奧斯卡”。
柳葉亂飄雨,芙蕖發(fā)幽香。微微顫動的荷葉,倏忽來去的小蝌蚪,萌得可愛的小雞,嬉戲玩鬧的金魚……靈動神韻,質(zhì)樸童趣。
茅盾看了這部影片專門賦詩一首:
白石世所珍,俊逸復(fù)清新。
榮寶擅復(fù)制,往往可亂真。
何期影壇彥,創(chuàng)造驚鬼神。
名畫真能動,潛翔栩如生!
宮崎駿直言:最好的動畫在中國。
另一位日本動畫大師高畑勛說:“看的時候我都傻了,沒想到竟然能做出這樣的作品?!?/strong>
后來他拍《輝夜姬物語》,還在學(xué)習(xí)中國水墨動畫的留白技法。
一年后,第一部有聲彩色動畫長片《大鬧天宮》一出,在44個國家連續(xù)放映,轟動一時。
漂亮的云海。
仙境一樣的花果山。
雄偉壯麗的靈霄寶殿。
最重要的是,沒有人能忘記那個藐視權(quán)威、自由自在的孫悟空。
美國媒體不吝贊賞:
“這部影片惟妙惟肖,有點像《幻想曲》,但比迪士尼的作品更精彩。美國絕不可能拍出這樣的動畫片?!?/strong>
1980年,手冢治蟲來到中國,第一件事就是拜訪導(dǎo)演萬籟鳴,為了致敬,手冢治蟲也畫了一個孫悟空。
還記得那部《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嗎?
電影音樂用了《大鬧天宮》的配樂。
導(dǎo)演田曉鵬說:“自己小時候特別喜歡《大鬧天宮》,希望大家看到我的電影就能想起《大鬧天宮》?!?/p>
沒人能忘記那只猴子帶來的震撼,也沒人能夠忘記那個,長袖飄飄、白衣若雪,在暗如黑夜的暴風(fēng)雨中橫劍自刎的哪吒。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哪吒鬧海》是第一部在戛納參展的華語動畫電影。
但因為交片晚了,錯失了競賽機會。
幸運的是,戛納電影節(jié)組委員單獨為《哪吒鬧?!钒才帕朔庞硶袊鴦赢嬙陉┘{大放異彩。
那時候,不拿獎都不好意思說是中國動畫。
1980年《三個和尚》拿下了柏林電影節(jié)銀熊獎。
同年,第一部木偶系列片《阿凡提的故事》的前身《種金子》,差一點獲得奧斯卡獎。
圖源:1979年《阿凡提的故事之種金子》
而差的那一點在于——奧斯卡規(guī)定獲獎短片必須在25分鐘內(nèi),而《種金子》是34分鐘。
圖源: 魯豫有約《那些年我們追過的經(jīng)典動畫》
隨后,1983年《鷸蚌相爭》也拿下了柏林電影節(jié)銀熊獎。
中國水墨動畫的絕唱《山水情》,豆瓣評分高達9.4分,被日本動畫界稱為“奇跡”。
“動畫的世紀(jì)·100部作品”評選中,《山水情》是唯一入選的中國動畫作品。
我們上個世紀(jì)拍出的中國動畫,卻成了后世難以企及的巔峰之作。
如今,我們常常說國漫崛起,但繁華般簇?fù)碇妮x煌很難再有了。
回首輝煌容易,你可知以前的人拍動畫有多難?
那時,上美廠的人秉承著兩大原則——不模仿別人;不重復(fù)自己。
他們舍得下功夫、花時間,耐心至極,用心至極。
人員不足,資金不足,經(jīng)驗不足,都能一一想辦法克服。
接拍《大鬧天宮》時,萬籟鳴60歲,張光宇也年逾六十。
圖源:紀(jì)錄片《大師:萬籟鳴》
參與創(chuàng)作的人員只有二三十人,沒有電腦制作,全憑手中的一支畫筆。
從籌拍到完成足足花了4年,僅劇本就耗費了萬籟鳴半年多時間,手工繪制長達2年多時間。
但沒有人有怨言,所有人都下了非同一般的功夫。
萬籟鳴想動作入神時,隨時就能抄起一根棒子,揮舞起來。
有次不慎掉了水池,他又樂呵呵地站起來,叮囑他人:“誰也不要告訴我老伴兒,我褲子濕了。”
孫悟空形象的設(shè)計者之一林文肖老師,在鶴發(fā)銀鬢之年,舞棒功夫行云流水。
為了展現(xiàn)孫悟空活靈活現(xiàn)的表情,畫師每天對著桌前的小鏡子,反復(fù)研究模仿。
細(xì)致到,一個嘴型,就要花上一周的時間去研究。
《大鬧天宮》就這樣被一群人慢慢磨出來了。
那個時候,為了保證作品更加完美,花費漫長的時間下功夫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天書奇譚》片長89分鐘,每一幀都是純手繪完成,全片手稿多達12萬張,創(chuàng)作時間長達3年。
《天書奇譚》人物造型比例圖(曬印稿)馬克宣、黃煒定稿
第一部剪紙形式的動畫《葫蘆兄弟》,13集的動畫片,幾千個場景,拍攝時間長達2年。
《哪吒鬧?!分小袄罹笓崆佟钡囊欢危R克宣找了上海電影制片廠樂團的琴師,請對方真實地演奏古琴,然后畫了速寫。
圖源:@寶藏動漫資料館
短短幾秒動畫,被他分解成16個手部動作,只求100%精準(zhǔn)。
他們始終堅信實踐出真知,拍哪個地方的片子,便去哪里體驗生活。
《九色鹿》整部動畫只有24分鐘,但主創(chuàng)們真的走了一遍古絲綢之路。
走到敦煌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做壁畫速寫。
早上6點起來,然后出去畫速寫,一直畫到天黑看不見。
條件艱苦到連吃喝拉撒都成了問題:
生活非常艱苦
我們在敦煌莫高窟就待了23天
敦煌那邊的水是硬水
喝了那個水要拉肚子
我拉肚子歸拉肚子,還得趕路啊
我就把干毛巾塞到褲襠里
前進??!
來源:《動畫往事——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動畫》
最終,在那里臨摹了21幅彩色壁畫、畫了5本速寫。
《阿凡提》在沒開拍前,導(dǎo)演曲建方就帶著團隊坐了七天七夜的火車,去喀什體驗生活。
圖源:魯豫有約《那些年我們追過的經(jīng)典動畫》
從場景、服裝、道具,再到當(dāng)?shù)厝宋?、風(fēng)俗,都進行了詳細(xì)的調(diào)查和研究。
阿凡提是按照當(dāng)?shù)厝说男蜗笤O(shè)計的。
圖源:《電影》雜志采訪
還有他的眉毛看似奇怪,卻是根據(jù)當(dāng)?shù)氐奈淖衷O(shè)計而成,來作為一種文化印記。
阿凡提掛在腰上的葫蘆,是特意設(shè)計的,能夠展現(xiàn)人物典型特征的道具。
這樣的時間、精力、成本,放在今天簡直難以想象。
最有意思的是,當(dāng)時的美影廠,也是動物園。
養(yǎng)小蝌蚪、養(yǎng)老鷹、養(yǎng)狐貍、養(yǎng)猴子,除了大象養(yǎng)不了,凡是拍片涉及到的動物,都會養(yǎng)。
一邊養(yǎng),一邊去揣摩動物的神色狀態(tài)。
把自己和動物關(guān)在一起,一天天的去了解它、描繪它。
美影廠的副廠長陳波,回憶說:
“廠子里關(guān)著這么些狗啊貓啊、狐貍老鼠的,有時候是蠻臭的。但編劇老師凌紓,卻覺得很幸福。因為他住在宿舍里邊,每晚聽著貓狗老鼠蟲子叫,就把《邋遢大王》給創(chuàng)作出來了?!?/p>
那時,大師尚未遠(yuǎn)去,人心尚且有敬畏。
一代中國動畫人,不受外界影響,不被名利所累,竭盡全力所追求的只是如今看來有些“矯情”的兩個字——“理想”。
我想起,退休之后的胡進慶,他心心念念的還是中國動畫:
“中國動畫片的環(huán)境現(xiàn)在不是很好,美國動畫日本動畫長驅(qū)直入.......要能給孩子們再拍幾部真正的屬于中國的動畫電影,累死了也值。”
可如今的中國動畫還有多少是在拼“心力”呢?
充斥著的是幼稚、低齡;是粗制濫造、肆意模仿、急功近利。
《汽車人總動員》《大嘴巴嘟嘟》《高鐵俠》等被指抄襲。
號稱花費2100萬制作的“大型獻禮之作”《雷鋒的故事》,豆瓣評分只有2.5,被全網(wǎng)群嘲。
《新葫蘆兄弟》《黑貓警長之翡翠之星》《阿凡提之奇緣歷險》……掛羊頭賣狗肉,跟原版完全沒法比。
一部接著一部,一部比一部慘不忍睹。
難道這就是拍給我們的下一代所看的動畫片嗎?
我不敢茍同,甚至有些悲哀。
曾經(jīng)我們有最獨特的動畫。
水墨、折紙、木偶、剪紙、羽毛工藝…
上:折紙動畫《聰明的鴨子》
下 :水墨動畫《牧笛》
有最美的動畫,美到詞窮。
山水悠遠(yuǎn)、園林精巧、寺院禪意。
圖源:《天書奇譚》
敦煌飛天、花鳥鹿相會。
圖源:《九色鹿》
更重要的是它的思想立意,不把孩子當(dāng)“傻子”。
講死亡和離別,比如逢看必哭的《雪孩子》。
講善惡因果,比如《九色鹿》。
講反抗,比如《哪吒鬧?!?/strong>。
《舒克和貝塔》不僅有五彩斑斕的想象世界,還有黑白交錯的世事人情。
……
很多人說,動畫片就是拍給小孩子看的。
但導(dǎo)演胡進慶告訴我們:“一部好的動畫片,應(yīng)該有趣、驚險、幽默,但最重要的,一定要有內(nèi)涵?!?/strong>
只是可惜,時代在進步,國產(chǎn)動畫卻是在倒退。
《黑貓警長》播出五集后,最終停留在片尾的“請看下集”。
《虹貓藍兔七俠傳》被家長以「血腥、暴力」為由舉報。
圖源:《虹貓藍兔七俠傳》
《天書奇譚》被做成4K紀(jì)念版搬上銀幕,有人冷嘲熱諷:
“我作為一個15年資深電影人想認(rèn)真的問一句中國電影怎么了病得這么嚴(yán)重么這是要倒退50年的節(jié)奏?”
總有人問,為什么在資金更充足、技術(shù)更發(fā)達的今天,我們卻再也拍不出《大鬧天宮》了?
我想起,一位美影廠的老員工所說,那時大家把動畫當(dāng)作藝術(shù),而不是賺錢工具。
以前就是做片子就是搞藝術(shù)
不像現(xiàn)在就是第一是說商業(yè)
(當(dāng)時)就是為了多拍點兒童教育片嘛
就是把一天的工作量自己安排好
怎么抓緊搞好
然后能在這個基礎(chǔ)上計劃完成后
然后再去多搞一點
時常感覺到遺憾,但又很慶幸我們經(jīng)歷過國產(chǎn)動畫最好的時代。
有最好的動畫人,有最好的動畫,有純粹的造夢者。
如今,面對著滿大街爛片的國產(chǎn)動畫,我們時?!芭洳粻帯薄?/p>
但好在,還有一批人愿意用真誠的態(tài)度做著中國動畫,比如《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白蛇:緣起》《大護法》《大魚海棠》,以及突破50億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我們亦不必固守以前的輝煌,就像常光希先生所說:
“時代變了,我們不可能去復(fù)制那個時代的東西,我想我們要傳承的是一種'精神’,就是對文化的重視,對動畫藝術(shù)的敬畏,對創(chuàng)作的虔誠,我想這是最本質(zhì)的東西?!?/p>
動畫大師常光希
對文化重視、對動畫藝術(shù)敬畏、對創(chuàng)作虔誠。
說到底重要的是那顆心,赤誠熱烈的匠心。
這是一個好時代,有最好的技術(shù)、資金和資源。
我們曾經(jīng)傲立于世界之巔,如今,年輕一輩是時候接過前輩的旗幟,奮力攀登。
點個「在看」,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們還能拍出更多的,屬于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國產(chǎn)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