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動手機就可以控制賽車方向;拿著手機在操場散步,就能記錄你走了幾公里?這些你越來越熟悉的場景,都少不了天天伴你身旁的智能手機。而手機能完成以上任務,主要都是靠內部安裝的傳感器。你知道手機中的傳感器有多少種?又是倚靠那些原理來運作?
1、光線傳感器(Ambient Light Sensor)
光線傳感器類似于手機的眼睛??梢宰屖謾C感測環(huán)境光線的強度,用來調節(jié)手機屏幕的亮度。運用光線傳感器來協(xié)助調整屏幕亮度,能進一步達到延長電池壽命的作用。光線傳感器也可搭配其他傳感器一同來偵測手機是否被放置在口袋中,以防止誤觸。
2、距離傳感器(proximity sensor)
透過紅外線LED燈發(fā)射紅外線,被物體反射后由紅外線探測器接受,借此判斷接收到紅外線的強度來判斷距離,有效距離大約在10米左右。它可感知手機是否被貼在耳朵上講電話,若是則會關閉屏幕來省電。
3、重力傳感器(G-Sensor)
透過壓電效應來實現(xiàn),可用來切換橫屏與直屏方向,運用在賽車游戲中時,則可透過水平方向的感應,將數(shù)據運用在游戲里,來轉動行車方向。
4、加速度傳感器(Accelerometer Sensor)
作用原理與重力傳感器相同,但透過三個維度來確定加速度方向,功耗小但精度低。運用在手機中可用來計步、判斷手機朝向的方向。
5、磁(場)傳感器(Magnetism Sensor)
測量電阻變化來確定磁場強度,使用時需要搖晃手機才能準確判斷,大多運用在指南針、地圖導航當中。
6、陀螺儀(Gyroscope)
陀螺儀能夠測量沿一個軸或幾個軸動作的角速度,是補充MEMS加速度計的理想技術。結合加速度計和陀螺儀這兩種傳感器,可以為終端用戶提供更真實的用戶體驗、精確的導航系統(tǒng)及其他功能。手機中的「搖一搖」功能(例如搖動手機就能抽簽…)、體感技術,還有VR視角的調整與偵測,都是運用到陀螺儀的作用。
7、GPS
地球上方特定軌道上運行著24顆GPS衛(wèi)星,手機中的GPS模塊透過衛(wèi)星的瞬間位置來起算,以衛(wèi)星發(fā)射坐標的時間戳與接收時的時間差來計算出手機與衛(wèi)星之間的距離??蛇\用在定位、測速、測量距離與導航等用途。
8、氣壓傳感器(氣壓計,barometer)
將薄膜與變組器或電容連接在一起,當氣壓產生變化時,會導致電阻或電容數(shù)值發(fā)生變化,借此量測氣壓的數(shù)據。GPS也可用來量測海拔高度但會有10米左右的誤差,若是搭載氣壓傳感器,則可以將誤差校正到1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