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號,
良渚成為新的世界遺產(chǎn)。
開心的同時,有人居然在問:良渚的房價要狂飆了?
房子我不知道,但東拼西湊了一點你可能用來吹牛的點。
1
良渚大概在這個位置,你要從教科書里跳出來,相信一件事:中華文明是分散百花齊放的。
地球上神奇的北緯30度,不是蓋的。
2
良渚文化是從1936年開始挖掘的,斷斷續(xù)續(xù)到現(xiàn)在經(jīng)歷了80多年。
人家是建在沼澤上。
下圖黑色線就是水壩,
開始大家在上游發(fā)現(xiàn)壩體還以為是城墻,經(jīng)過碳測算發(fā)現(xiàn)是統(tǒng)一時期,才想起來可能是堤壩,畢竟誰能想到5000年前就組織1萬人筑壩呢?
當(dāng)然,
良渚文化突然消失,很可能和洪水有關(guān)。
再來兩張
3
把地圖拉遠一點,良渚文化影響還是蠻很遠的。
圖中標(biāo)注的地方都用同一個良渚玉琮圖案。
這是考古發(fā)現(xiàn)的,不接受反駁。
下次你看到玉琮王可以直接和小伙伴吹牛,說你知道這個圖案是啥嗎?
我告訴你:這是一個人騎在動物上,良渚王權(quán)的象征,擴散的很遠。
這個東西不好做,最大的一個工匠要干一輩子,還好當(dāng)時有分工。
福建、江蘇都有發(fā)現(xiàn)類似的
4
這些稻子(碳化稻谷)文物大概有1萬斤,是貴族從各地收來的。
不吃租,哪來那么多閑情搞上面的水利工程?
除了水稻種植,良渚各個氏族部落還從事蔬菜、瓜果及一些油料作物的種植。這里出土了葫蘆、芝麻、蠶豆、甜瓜子、兩角菱、毛桃核、酸棗核等遺物,有些是野生植物的果實,有些可能是人工種植的。
5
從良渚古城的規(guī)???,2萬人口左右,而且不是很和諧哦。
所以大家不要動不動就穿越回古代,分分鐘死人的好嗎?
良渚古城內(nèi)運河河道中發(fā)現(xiàn)的女性頭骨,可以看出有明顯的戳刺痕。
6
良渚先民使用漢語或其親緣語言的概率幾乎為零。
(ps:此觀點不代表老王觀點。)
漢語族群Y染色體單倍群主要如下類別O1a-M119:
全世界只有兩個高頻分布地區(qū),中國東南沿海,以及臺灣原住民等南島語系族群;
O2-M268: 漢族中5%以上;
O2a-M95:華南、南方少數(shù)民族、中南半島及印度Munda人群分布較多
O2b-M176:最主要集中於朝鮮半島、朝鮮族和日本彌生人,越南和漢族也有少量分布
O3-M122:中國最常見的單倍群,遍及整個東亞和東南亞,占漢族50 – 60%左右;
其中子類型O3a3c1-M117是“漢藏語系”的特征類型,在語系內(nèi)的漢語、藏語、緬甸語中均高頻分布;
O3a3b-M7是苗族的特征類型,漢族中也有5%以下的分布;
由目前公開資料可得,良渚先民Y染色體幾乎全為O1a-M119,不存在漢語所在“漢藏語系”特征類型O3a3c1-M117。因此良渚先民使用漢語或其親緣語言的概率幾乎為零,而與南島語系可能存在某種聯(lián)系。
因為現(xiàn)代南島語系的直系先民大約于公元前3000年(幾乎與良渚文明同期)登陸臺灣,并在之后四千年里席卷大洋。?
不過他們的后人應(yīng)該蚩尤他們了,而且生產(chǎn)農(nóng)具也差不多。
@niudrw
7
再看些圖
良渚玉器
玉琮
玉璧
玉鉞
三叉形器
玉鳥
玉龜
良渚陶器
良渚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