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始,愛悅以個人公眾號的形式,免費分享恩師一一心語老師解讀的《道德經(jīng)》。
讓我們一起帶著感恩之心、敬畏之心,走進這個天道的頻率,連接道和德的能量。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一字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和史學(xué)家,道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在道教中被尊為始祖,稱“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認(rèn)為李姓始祖。曾被奉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
老子一生都在傳播大道。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xué)發(fā)展具有深刻影響。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quán)術(shù)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老子傳世作品《道德經(jīng)》(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fā)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暗馈睘榭陀^自然規(guī)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義。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認(rèn)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tǒng)治宇宙中一切運行的法則。
老子的成就主要體現(xiàn)在《道德經(jīng)》中,和《易經(jīng)》、《論語》被認(rèn)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yuǎn)的三部思想巨著。此書共計五千字左右,最初稱為《老子》而無《道德經(jīng)》之名。后來稱《道德經(jīng)》,并分成八十一章,編為上下兩篇,上篇道經(jīng)三十七章,下篇德經(jīng)四十四章。全書的思想結(jié)構(gòu)是:道是德的“體”,德是道的“用”。
《道德經(jīng)》作為一部千古奇書,流傳至今近三千年,是全球發(fā)行量最大的經(jīng)典論著,其中的每個字都蘊含著強大的生命力量,所以才能具有如此強大的攝受力。
學(xué)習(xí)《道德經(jīng)》不能只是翻翻書念念經(jīng)這么簡單,靠這個是不能悟道、明道的?!兜赖陆?jīng)》是要拿來實學(xué)、實干、實用、實證的。
唯有“坐而論道,起而行之”——就是深信正解之后,再到事上去磨練,到社會中去實踐,才能檢驗自己是不是有道?有道就有德,無道就無德。所以一個人如果順道而行,他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就是“德”。
中國的文字,每一個都蘊含著深刻的思想,這個“德”字也一樣:“德”字左邊一個雙立人,表示很多人一起行走在路上;右邊最上面一個“十”字,表示遇到岔路時面臨選擇了,怎么辦?再下面是一個“橫波目”,注意這不是“四”,而是“目”——表示眼睛要看著前方的道路,后來是因為字形的需要,才把橫波目豎起來了;再下面是一個“一”字,這個“一”在古文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老子就用它來表示“道”;最后是一個“心”字。
一個“德”字就表示大家同心同德,無論外在環(huán)境如何,我們內(nèi)心都始終堅守著道、遵循著道,這就是“德”!而不是有事才有道,無事就無道,如果是這樣,那“德”就變成了手段,把德當(dāng)做手段的人即使一時能獲利,但絕不可能一世安康。
中國古人對“德”的重視,是因為已經(jīng)看到了“德”具有強大生命力量,以此古人教導(dǎo)后人一句話:“有德者得”——也就是說,人生最值錢的不是能力和思維,而是利他的玄德,沒有利他,最終什么也得不到;沒有玄德,人生的大自在、大圓滿不會從天下掉下來。
學(xué)習(xí)《道德經(jīng)》,我們首先要樹立的觀念就是:德是生命的通行證,道是要長養(yǎng)的!無論是在《道德經(jīng)》學(xué)用的過程中,還是在生活、生產(chǎn)、生命中,磨練自己的品質(zhì)都是一條直抵生命高點的大道直通車。也就是說,一個有道有德的人,他的人生最后才能收獲大成功、大自在、大圓滿,就這么簡單!
《道德經(jīng)》“五個總是”法門的最后一項是“總是立德”,為什么要在“德”的前面加上一個“立”字,又在“立”字前面再加上一個“總是”呢?因為“立德”是一個動詞,就是光明白道理是不夠的、是沒有力量的,要想改變自己的生命狀態(tài),還要在做事中實干實證,糾錯糾偏,這樣德才能逐漸累積,這是從后天一步一步回歸到先天的過程——這不是一個點上的功夫,而是一生的修行!
老子在《道德經(jīng)》第五十四章中說“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其祭祀,世世不輟”,意思就是:善于建德立業(yè)的人不會輕易動搖道心,善于掌握規(guī)律的人不會隨意割舍脫落,這是后世子孫學(xué)習(xí)繼承的好榜樣,他們產(chǎn)生的強大力量足以澤被后世、興旺家族,甚至強盛一個國家、一個世界。古人說,這種立德的力量可以“創(chuàng)制垂法,博施濟眾,圣德立于上代,惠澤被于無窮”。
一旦我們把“總是立德”作為一生的修行,我們心中每一個積極利他的想法必將摧毀消極的念頭,就如白晝驅(qū)散黑暗一樣肯定,結(jié)果會是百分之百的奏效!當(dāng)我們不斷立德,不斷注視光明與喜悅,不斷回到自己的本性,我們生命中的卡點就會在光明中一點一點被消融,每一個過去認(rèn)為是痛苦難受的經(jīng)歷,在“總是立德”的催化作用下,最后都會化為一道光,成為我們的力量、我們的智慧以及我們的愛,來照亮我們未來的路!
在經(jīng)典《西游記》里面有這樣三位人物:沙僧、豬八戒、孫悟空,他們的法號分別是悟凈、悟能、悟空?!拔騼簟笔钦f能悟到、看到有形的物質(zhì);“悟能”是指能悟到氣的境界,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一種能量;“悟空”則是能悟到“氣”背后的東西,氣的后面就是空,就是玄,如果氣是一種能量,就是“有”,而“有”的背后就是“無”了,無中生有。這就是孫悟空的水平,更高。但孫悟空為什么仍然可以被如來佛掌控,因為如來佛就是“道”,萬事萬物的演變都脫離不了“道”。
悟凈、悟能、悟空是悟道的次第,反復(fù)循環(huán)存在于我們生命的循環(huán)中。就如我們每天的內(nèi)觀覺知一樣,假以時日,日積月累才見成效。個體是生命,家庭是生命,企業(yè)也是生命。
企業(yè)經(jīng)營是一種生命的經(jīng)營,“修之以身,其德乃真?!薄案粷櫸荩聺櫳??!敝腥A文化熏陶滋潤著有道之人,老子說,金玉滿堂,莫之能守?而治國重德,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同與道者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德亦樂德之。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順應(yīng)天道,就是心想事成的活法!
不懂《道德經(jīng)》,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所以不論是什么年齡、什么職業(yè)的人,悟透《道德經(jīng)》都能從中找到人生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