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跡在情報工作中有著很關(guān)鍵位置,一方面從痕跡中可以獲取必要的情報,另一反面也會因為痕跡而影響到特工的安全。由于痕跡也屬于要觀察的細節(jié),因此這里要說的痕跡意識是如何減少你所留下的痕跡。留下痕跡就會被人察覺,這顯然不符合特工的行動要求。
你需要建立你的痕跡意識,時刻注意你留下的、將要留下的和別人留下的痕跡。
不過想要完全不留痕跡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要是事實發(fā)生過的事情都會留下痕跡。但是很多痕跡是可以被消除的,同時不能被辨認的痕跡也沒有任何的價值。所以只留下少量不可辨認的痕跡等同于沒有留下痕跡。
想要不留痕跡首先要知道你可能會留下什么痕跡,留下痕跡的形式多種多樣,如果忽略了其中一點就可能被想要找到你的人察覺,接著就有可能找到你。留下痕跡的形式可以大體分為四類:接觸痕跡、使用痕跡、監(jiān)視痕跡和遺留物。接觸痕跡是指通過某種形式的接觸而留下的痕跡,例如指紋手印、鞋印、刮痕等;使用痕跡是指在使用某些設備或服務時留下的數(shù)據(jù)或者單據(jù),例如使用電腦的歷史記錄、超市的購物小票、發(fā)票等;監(jiān)視痕跡是指在某些場所的錄像或錄音設備記錄中留下的痕跡,例如銀行等場所的錄像保安系統(tǒng);遺留物是指掉落或遺棄在某場所的物品,例如包裝袋、紙片、衣物纖維、頭發(fā)等。這些經(jīng)常會被留下的痕跡都有可能使特工的行動暴露,看過諜中諜的朋友應該記得那次讓·雷諾因為掉下一把匕首而使行動暴露的場景。
想要不留下痕跡最好的方法是不產(chǎn)生痕跡,畢竟消除痕跡會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技術(shù)。關(guān)于痕跡意識首先應注意的就是盡量不產(chǎn)生痕跡。諸如指紋、指?。ㄊ植桓蓛舻臅r候)或者鞋印以及頭發(fā)等等痕跡很容易就會被留下,消除這些痕跡必然費時費力,且在任務中可能不會有額外的時間來處理這些。但是通過簡單的方式,例如戴手套等方法或利用某些工具就可以完全避免留下痕跡。
不過有些痕跡是必然會產(chǎn)生的,例如使用某些服務產(chǎn)生的票據(jù)和物品包裝等等,也包括由于不留意而產(chǎn)生的一些不該產(chǎn)生的痕跡。這些東西的產(chǎn)生是必然的又是無法避免的,這時就要想辦法消除這些痕跡,根據(jù)痕跡的類型選擇不同的清除方式,通常是擦掉或者帶走。
還有一些痕跡是必然會留下的,比如進入某場所或者經(jīng)過某地點的錄像記錄等等,也包括在某人記憶中留下的痕跡。這些痕跡可以證明你再生么時候到了什么地方,這對于行動安全是很大的威脅。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使這些必然留下的痕跡不被辨認。比如在錄像記錄中的你如果沒有面部正面或側(cè)面的影像,又沒有明顯的服裝特征,那么拍攝錄像帶的一方會知道“你”去過某地,但是不知道“你”是你。
欺騙意識
情報工作中欺騙占了很大的比例,無論是情報搜集還是安全工作,很多部分都是在進行著無止境的欺騙。在這一行里唯一應該真實的只有情報,不過這一點也很難得到保證。想要做的專業(yè)就必須學會編織謊言。如果你不想這么做,那你還是離這個爾虞我詐的身份遠一點,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果這樣那你需要做的事又怎么完成呢?
一流的特工就是一流的騙子,至少特工不會用真實身份去做任務。對于我們這些業(yè)余特工,只要你在做任務就要記住一點——不說實話(當然不包括明確的同盟者)。
情報工作的欺騙多種多樣,多數(shù)是制造假象對目標或?qū)κ诌M行錯誤引導。錯誤引導是欺騙的關(guān)鍵,你所要做的就是讓對手或目標的思維按照你所需要的方向延伸,自然這個方向與真相的方向相反。
謊言應該是普通人最常用的欺騙手段。對于謊言,最重要的就是可信,否則謊言就是完全沒有意義的。那么怎樣的謊言是可信的呢?只有合乎邏輯的謊言才可信,沒人會相信一個現(xiàn)在20歲的青年殺了肯尼迪,因為那時他還沒出生,也同樣沒人相信你在 2000年9月11日駕機撞了世貿(mào)大廈,除非這些人是活見鬼。謊言要與所關(guān)系到的事件發(fā)展相符合,較為完善的謊言其實是一個完整的虛構(gòu)事件,即使需要你說的只是肯定或者否定,你也要準備出完善的前因后果,內(nèi)容當然是假的。
同樣,對于他人可能的謊言,在你沒有證據(jù)證明真?zhèn)蔚那闆r下也是根據(jù)邏輯進行判定。符合邏輯的話不一定是真的,但是不符合邏輯的話一定就是假話。如果面對的是一個掌握謊言技巧的人的謊言,唯一能揭穿他的謊言的就是證據(jù),別無他法。
對于撒謊這個行為,要注意的是絕對沒有退路,既不能改變已經(jīng)說出的謊言也不能承認自己撒謊,任憑威逼利誘。如果在某次撒謊后自行否定原來的謊言且重新撒謊,那么結(jié)果是你的撒謊對象會認為你的兩個謊言都不可信,進而認為你不可信。謊言本身就不是實話,如果說錯了就將錯就錯說下去,不過通常情況下謊言應該是預先準備的。對于承認自己撒謊,結(jié)果不會比“死扛”好。你不說其他人什么都不知道,你說了其他人很快就會找到證據(jù)來證實你做的事(通常不是好事),接著就是對你進行處理。
另外撒謊的確是一個需要膽量的事情,這是謊言欺騙中比較麻煩的部分,因為其他欺騙方法都是做出一個假象給人看,而不是厚顏無恥的說假話。如果對自己的膽量不放心就不要撒謊,先搞定自己的膽量在考慮這個問題。不過,假話說多了你也就會習慣了,并且你要相信,為了達到你的目的,進行欺騙是合理和必須的(自我欺騙?)。
心理素質(zhì)
在情報工作中需要應對各種各樣的威脅和壓力是不爭的事實,因此就需要有足夠的膽量才能完成任務。注意這里說的是膽量而不是勇氣或者信心,勇氣或者信心通常是針對于已知工作或事件而言,而膽量是針對已知的或者未知的。
提高自己的膽量說難很難說簡單也簡單,關(guān)鍵還是在認識上。其實膽怯或者恐懼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正如羅斯福所說:“真正令人恐懼的是恐懼本身”,恐懼并不能解決你的問題它只會帶來更多的恐懼。大部分人之所以會有恐懼感完全是因為他們不相信許多應該相信的東西,同時又相信一些不該相信的事情。解決膽量問題的關(guān)鍵就在很多的信與不信上。
首先是相信自己,這也是大部分人的問題。大部分的恐懼是因為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例如所謂“生存訓練營”中在3米高(居然有人說“3米高空”,笑話!)的地方跳過一個幾十厘米的缺口,很多人上去就腿軟。像這樣的恐懼是完全沒有必要的,這個動作在地面上誰都可以做到,唯一的變化就是位置提高了3米,但是這對于你的動作并沒有任何影響,畢竟不是綁上你的腿再讓你跳。如果你相信自己能跳過去那么你肯定就能跳過去。其他事情也是一樣,只是因為不相信自己能做到而產(chǎn)生的恐懼無非是自己嚇唬自己。即使所面對的是從未做過又必須做的事情也沒關(guān)系,想想看那些事情都是有人做過的,別人是人你也是,那為什么不能做?況且這種情況又是很極端的,通常你必須做的事情都是你會做的事情,你既然接受過相應的訓練或者掌握相應的技術(shù),那就完全沒有害怕的理由。即使沒膽量,勇氣總該是有的。
然后是相信技術(shù),人類科技和你所掌握的技能能夠給你帶來足夠的安全。比如說蹦極這項運動似乎對個人膽量是一個巨大考驗,但是實際上蹦極的危險可以忽略不計。除了醫(yī)學上的恐高癥患者以外完全沒有害怕的必要,經(jīng)過精心設計的安全帶和高強度的蹦極繩索絕對不會讓你一頭扎入“萬丈深淵”。由此可以得出恐懼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無知,所以多學學各方面的知識是很有必要的。
說到相信技術(shù)就又牽扯到另一個問題,許多人還是太迷信,出了一些問題就又是鬼啊神啊命運什么的,本質(zhì)上還是自己嚇唬自己。如果這個世界真的有神有鬼,且這些神與鬼確實能干預現(xiàn)實事件,那么人類的戰(zhàn)爭為何從未停止過?或者為何像SARS這樣的傳染病沒有讓人類滅絕?有些事情還是不要信的好,不該信的別信,也沒有理由相信。
最后就是對后果的擔心,有一部分的恐懼是由于對后果的擔心而產(chǎn)生的。其實這個問題前面已經(jīng)說過了,“恐懼并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他只能帶來更多的恐懼”。如果說因為擔心后果而產(chǎn)生恐懼不如說擔心后果本身就是恐懼得表現(xiàn),事情的后果是需要考慮村的但是更重要的做好當前應該做的和能做的。除非你被注射了足夠的鎮(zhèn)靜劑躺在定時炸彈旁邊,那么你就可以盡情恐懼了。
對于心理素質(zhì),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保持冷靜,或者說是鎮(zhèn)定。在情報工作中如果你的情緒容易受到所發(fā)生事件的影響,比如容易變得興奮、憤怒、悲傷、緊張、驚嚇(與恐懼不完全相同)等等,那么你相比于其他人就更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或者無法做出判斷,因為這些情緒將大大削弱你的思維能力。這對于任務以及你自身安全的影響大家都應該清楚,我就不多說了。
要做到保持冷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忽視你周圍發(fā)生的事情。這并不是說停止觀察,而是要盡量的把自己沖周圍環(huán)境中剝離出來,也可以說是讓自己變得冷漠。這也許很困難,或者不可理解,但是這是成為特工所必須的,為了你的任務必須要做出正確的判斷,這也包括你最基本的任務——生存。
如果你很難做到保持冷靜,那么退一步講,你至少要能夠評估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你要在你的情緒受到影響時意識到這一點,盡快地想辦法消除這些影響,并且暫時不要做出判斷或者決定,甚至終止你正在做的事情。如果不這樣你的錯誤判斷或行為很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不過如果被驚呆了,那么這個事情就很難處理,這個問題無法有效的預防,且進入這個狀態(tài)后你往往無法控制自己,這是最壞的情況。
體質(zhì)提升
不管你承認與否,通過意識可以提升,就好比單單通過更換顯示卡的驅(qū)動程序可以提高顯示效果一樣。這個意識與情報工作沒有太直接的關(guān)系,不過這里還是要說一下。
具體地說就是通過意識控制發(fā)揮一部分的個人潛力,之所以只是一部分是由于另一部分由激素控制,不再意識范圍之內(nèi)。
具體的方法很簡單但是又很難掌握,關(guān)鍵就是在某件事上下的決心,決心越強,能使用的個人潛力也就越多。這樣說可能很多人聽不明白,那么以跑步為例,大部分人在參加賽跑時的成績都要好于自己的平時成績,就是因為這時的人對名次下了很大的決心,也就是對速度或耐力的決心。同樣,在追搶了自己錢包的小偷時或者逃命的時候跑的都比平時快。不過這一類的決心通常都是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潛意識形成的,所以基本上沒有人把這種現(xiàn)象與提升體質(zhì)聯(lián)系起來。
要掌握通過意識提升體制的關(guān)鍵就是學會控制自己的決心,有些事情看起來并不會像人們所想的那樣關(guān)鍵,在這時能否拿出足夠的決心就能決定你發(fā)揮的情況。讓沒有受過特殊訓練的人站在平衡木上,即使他們盡最大努力保持平衡大部分人還是會掉下去。僅僅靠操作自己的肢體達到某個標準有時是很困難的,不過如果意識上有足夠的決心要穩(wěn)定在平衡木上那么結(jié)果就會有很大改觀。補充一點,平時所謂集中精力其實也是下決心的另一種方式,差別是沒有提及目的,故效果不會很理想。說到目的,請確定所需的決心指向正確的方向。在上面的例子中,重點是穩(wěn)定而不是保持平衡,這也是很多人失敗的原因。
想要在某些方面達到完全發(fā)揮以致超常的發(fā)揮,需要的是能夠讓旁人震撼的決心,是那種放出懾人目光的決心!如果想要成為精英,那就要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情況下拿出這樣的決心,你能嗎?
3 基礎技能
特工素質(zhì)除了體質(zhì)和意識以外,還包括一些基礎技能。這些技能在任何情報工作中一般都不產(chǎn)生直接效果但是又絕不可少。在學習具體的情報搜集方法前掌握這些技能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無聲行動
如果不是為了配合某些特定的偽裝身份,特工的行動應盡量做到無聲,因為發(fā)出聲響不符合低調(diào)的工作意識。另一方面如果你自己發(fā)出了很大的聲響,那么你發(fā)出的聲音就會掩蓋別人所發(fā)出的聲響,這也是極為不利的。
行動發(fā)出的聲音最主要的就是腳步聲。腳步聲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因為迄今為止好像還沒有哪個人可以獨立漂浮移動,所以你的腳或者鞋與地面的撞擊就無法避免,有撞擊就會有聲音,我們所能控制的是這個聲音的大小。既然可以控制,那么這個聲音就是越小越好。當這個聲音小到一定程度以后,就會被環(huán)境噪音掩蓋,這時他人就無法察覺到什么了。
具體的做法是改變走路的方式,因為常人走路發(fā)出較大的聲音主要是由習慣的走路方式中的兩個動作發(fā)出的。這兩個動作分別是撞擊和摩擦,即落腳時腳或鞋的跟部與地面的撞擊以及落腳過程中腳或鞋的地步與地面之間的摩擦。下面提供兩種走路方式以供應對不同方法。
一種方法是滾動著地,即從鞋跟接觸地面的時候開始把中量向腳外側(cè)轉(zhuǎn)移,腳跟完全著地后在從外側(cè)把重量轉(zhuǎn)移到前腳掌的位置,身體的重量以弧線的形式滾動壓在腳的不同位置上。這樣的的走路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撞擊和摩擦,所以發(fā)出的聲音會在一個相當?shù)偷乃?。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對于不同的鞋這個弧度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如果更換了鞋的時候需要重新找一下這個感覺(常見的鞋中跑步運動鞋一般較好用)。這種走路方式適用于各種平陸以及坡路,在冰面上這種走路方式也有助于減少打滑。
另一種方法是前腳掌的切線著地,方法與上面類似,只是省去了腳跟以及腳側(cè)面的部分,重量每次從前腳掌外后側(cè)向內(nèi)前側(cè)轉(zhuǎn)移。其實所謂的踮起腳尖走路就是這么走,不過實際應用中這種方法只適用于上下樓梯的時候適用。在平陸上這種方式的效果與滾動著地的消音效果類似,但是如果不是穿高跟鞋的女士用這種方式走路必然會得到他人的額外關(guān)注。至于上下樓梯,只有這一種方式可用。另外這種方式對于不完全掌握上一種方式的人在不穿鞋或者穿拖鞋的時候會很適用,你的腳跟一般并不比鞋跟好用,可是什么任務會不穿鞋或穿拖鞋?還是可能有的。
無論采用哪一種方式,都要明確這都是腳上的細節(jié)功夫。如果你的動作過于夸張,那么只會得到相反的效果。還有就是這兩種方式在使用中,也就是一步接一步走的時候,你的身體越平穩(wěn)消音效果越好。當然,如果鞋底過硬或者有帶有金屬,這些技巧將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如果有必要,你可以改造自己的鞋。
在腳步消音上只有消音的走路方式還不夠,如果不會選擇路線仍然會發(fā)出很多聲響,不然你可以踩一個可樂罐試一試,如果覺得聲音不夠大你可以再去找個地雷。在路線的選擇上首選是那些質(zhì)地結(jié)實結(jié)構(gòu)牢固的路線,因為質(zhì)地松散的物體受壓會發(fā)生變形,結(jié)構(gòu)不牢固的物體受壓可能會斷裂或者產(chǎn)生搖晃。這時發(fā)出的聲響要比一般的腳步聲還要大的多。如果沒有最合適的路線,那么就按照材質(zhì)的密度和結(jié)構(gòu)強度依次選擇。另外對于軟的東西,以及踩上去會“放炮”的東西還是不要踩為好。
對于路線的選擇,你還要注意的是不要讓自己摔倒或者撞到什么東西,那樣你的身體和你的嘴都可能造成足夠引起注意并被辨別的聲音。
除了腳步以外,其它東西也可能在行動中發(fā)出聲音,比如硬幣、鑰匙等都有可能發(fā)出聲音,服裝的摩擦尤其是防水面料的摩擦發(fā)出的聲音也是需要注意的。對于這些聲音,你可以在他們影響到你之前就不讓他們在發(fā)出聲音。鑰匙和硬幣一類的東西只要被固定,避免了相互撞擊和摩擦就不會發(fā)出聲音。軟質(zhì)面料的服裝一般也不容易發(fā)出聲音。你的電子設備在靜音后同樣不會發(fā)出聲音。這些工作其實都很簡單,只要你稍加留意即可達到目的。
此外,你還可以利用聲源掩蓋你的聲音(一般不是環(huán)境噪音,不夠響)。這種方法一般是在你要采取某些特殊行動而必然會發(fā)出較大聲響的時候,你可以讓你的聲音隨著環(huán)境中的聲音一并發(fā)出。只要環(huán)境聲音比你所發(fā)出的聲音更響且和你發(fā)出的聲音類似,你所發(fā)出的聲音就不會被注意。相關(guān)的場景可以在電影兵臨城下和偷天陷阱中明顯的看到。
武力
(這部分講多一點,因為你出生的時候不會附有說明書)
從官方情報機構(gòu)的角度講,情報工作不論是情報搜集工作還是安全工作的目的都不是制造尸體(當然不包括暗殺行動)。但是毫無疑問情報工作中威脅無處不在,特工為了保證生存的任務底線就必須要保有一定的武力,但是除非迫不得已特工是決不會使用武力。如果特工使用武力,那么攻擊將是也必須是致命的,因為被迫使用武力的情況都屬于極端情況,極端情況就意味著自身安全已經(jīng)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生活中的情報工作倒是不大會遇到所謂的“極端情況”,但是與官方情報工作相同的是在工作中處理事情的方法多數(shù)都是非正面的,你的對手一般不會發(fā)現(xiàn)你之后還請你坐下喝茶。有時你的對手也可能是被公認的“壞人”。即使脫離情報工作,那你也不能保證不會被某些惡棍堵到巷子里搶劫或者其它的什么,警方的治安力量再強也無法保證不會有“壞人”出現(xiàn),所以擁有保護自己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保護自己的方法很多,但是在應對進攻或者說是遭受進攻的時候唯一的合理選擇就是反擊。攻擊你的人在占有優(yōu)勢的情況下根本不會跟你合理談判,最多就是勸你投降,而投降造成的損失可能是超過準許限度的。例如遭到搶劫的時候如果只有百十塊錢,那么就算自己倒霉,破財免災;但是如果面對失去巨額財產(chǎn)或者面臨受到暴力侵害的情況,投降所造成的損失是不能被接受的,這時你只能選擇反擊。
如果你確實受到了侵害,也就是說他人正最對你進行侵害,你是有理由反擊的,你的公民權(quán)受到法律保護。如果他人侵犯你的人身自由、威脅你的生命安全和財產(chǎn)安全,就是違反法律,法律在這個時候賦予你反擊的權(quán)利,確切的說是正當防衛(wèi)(不包括事后報復)。刑法第二十條規(guī)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chǎn)和其他權(quán)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wèi),不負刑事責任。正當防衛(wèi)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wèi)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wèi)過當,不負刑事責任?!蓖ㄟ^法律條文,你應該明白正當防衛(wèi)并不僅限于自衛(wèi),見義勇為也包括在其中。另外對于防衛(wèi)過當?shù)膯栴},你應該不至于能達到殺紅了眼連解除威脅以致投降的敵人繼續(xù)“反擊”吧?么不成還要鞭尸?要保持冷靜和鎮(zhèn)定,鎮(zhèn)定。
對于反擊,你要知道那不一定有效的。俗話說狗急跳墻兔子急了也咬人,但是最后還是逃不過被宰掉。反擊的重點就是有效,有效才有意義。有點膽量的人在遭到侵害——也就是遭到進攻的時候都會進行反抗,但是沒有章法沒有重點的不產(chǎn)生效果的反抗只能歸類為掙扎。所謂有效的反擊就是要對敵人造成實質(zhì)性的傷害,如果不是你放倒你的敵人,那么結(jié)果就是你被敵人放倒。有效的反擊就是在思想上想著往死里打,實際中也是往死里打。不要擔心事后的法律責任問題,前面已經(jīng)講過了。更主要的,能對你發(fā)動進攻的人必然有一定的武力基礎,即使你盡全力反擊通常也只會得到打折的效果,如果再帶著顧慮那么效果會更差。有效反擊需要這樣的意識,但是在有效反擊中真正起作用的還是有效的武力。
下面就開始講解如何有效的使用武力。
在需要進行武力對抗時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靜,緊張或激動導致的腎上腺素分泌雖然可以讓人在短時間內(nèi)擁有更多的力量,但是在武力對抗中準確的判斷和快速的反應往往更重要,要做到這一點的前題就是冷靜。無論在進入對抗前的那一刻你多么的憤怒或者害怕,在對抗開始的時候你必須把這一切都拋到腦后,因為在應對進攻的時候進攻的一方通常都有優(yōu)勢——通常是力量,除非你曾受過相關(guān)的訓練或有強壯的身體,否則你有可能占優(yōu)勢的只有你的意識(自然是看過這部分之后)。
然后要做的就是保持距離,不要和對手貼在一起打纏斗,在這種母狗打架的方式中起關(guān)鍵作用的是力量,而力量往往不是你這一方的優(yōu)勢(很簡單,如果你的力量明顯占優(yōu)勢,那你的敵人就沒有理由進攻)。只有在格斗中才能體現(xiàn)意識的優(yōu)勢。不過你的對手通常也了解這一點。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保護自己。
人們都說進攻是最好的防御,但是具體到某些方面不了解如何“挨打”仍然無法在對抗中占有優(yōu)勢,因為在你反擊的時候敵人的進攻也不會停止。如果不懂得防御的話敵人的進攻對你造成的損傷通常會比你給你的敵人造成的損傷大,除非你受過抗擊打訓練或者足夠強壯。但是還是前面說的,這往往是你不具備的。
學習在對抗中的防御其實就是學會“挨打”,但是這不同于標準意義上的挨打,防彈衣和裝甲也不是設計給人打的,設計用來給人打的是靶子。明確這一點很重要,你不是靶子,即使是那你也是活靶子,因為在力量和身體強度不占優(yōu)勢的情況下被擊中的機會可能不會有第二次,尤其是對手持有武器的時候。你被擊中的話無論是那里都意味著身體承受了打擊的力量,所以挨打的最好方法就是躲。躲閃的動作有很多,例如左右晃動或移動、側(cè)身、彎腰、后仰、退步等,具體使用哪一種動作要看你的敵人使用哪種方法攻擊你,根據(jù)不同的動作做出不同的反應。不過遭到相對而言的高手攻擊時對方可能使用假動作,這時要注意的。
在激烈的對抗中,總會有某些時候敵人的攻擊可能無法躲開或者受到環(huán)境限制不能躲開,這時的選擇只有擋。但是擋也不能硬擋,硬擋跟被擊中沒有太大的差別。在學習擋的方式之前我先問一個問題,為什么防彈頭盔是圓的?因為人的腦袋是圓的。不錯,防彈頭盔的形狀的確根人腦的形狀有關(guān),但是同時也是為了偏轉(zhuǎn)子彈或彈片的彈道。格斗的防御中也是一樣,對手的攻擊力量可能不是你能承受的,即使你能夠承受,那也將大量消耗你的體力且會對你造成傷害。在可能的情況下要盡量偏轉(zhuǎn)對手的攻擊方向。偏轉(zhuǎn)對手的攻擊需要你產(chǎn)生一個力加在對手用于攻擊肢體或物體的運動方向側(cè)面,比如偏轉(zhuǎn)對手的直拳,就應該橫向打擊他的手或者胳膊。在偏轉(zhuǎn)攻擊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杠桿原理的影響,還是上面的例子,偏轉(zhuǎn)打擊的位置越靠外越好,因為根據(jù)杠桿原理動力比越長越省力,效果也就越好。如果你的對手使用某種你很難接觸的帶刃冷兵器一類的武器,那么這時你的偏轉(zhuǎn)力作用在這些武器上就很可能使你受傷,這時就要看準敵人的手,因為手上是不會長有利刃的。
但是實戰(zhàn)中還是會出現(xiàn)需要硬擋的情況,硬擋的結(jié)果與直接被擊中基本相同,但是如果你保護住了你的要害,就是降低的對手的傷害效果,也就是為你爭取了更多的機會。為了保護要害,那你就不得不丟卒保車,因為人的要害主要是軀干和頭部,所以在需要硬擋的時候四肢就會作為棄子來應對敵人的力量。通常用來硬擋的通常是前臂,阻擋時移動到敵人肢體的運動路線上與軀干貨頭部保持一定的距離,為保證阻擋的效果通常是同時使用前臂,垂直于身體前方,一般是保護頭部,這里容易被打也需要重點保護。之所以用前臂,是因為前臂有足夠的靈活性和足夠的伸展距離用于緩沖敵人的力量。之所以不用手去進行硬擋是因為手的重要性遠大于前臂,而且手由多塊骨胳組成不利于承受比較大的沖擊,還有就是手在可能的受傷后恢復遠比前臂困難。硬擋通常不用手,不過在應對刺來(注意不是坎)的利刃的時候也別無選擇,因為利刃會直接刺入你的組織,唯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手阻擋。不過這里不是以手擋刀,而是以手擋手,準確的抓住對方的手腕然后向相反的方向用力。但是要注意一旦抓住對方的手腕接下來一定要盡快改變身體的位置并采取某些措施,不然就會陷入力量對抗的場景,結(jié)果已經(jīng)說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