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曾玩過“金木水火土”的游戲,那時候只道是打發(fā)時間、愉悅心情的游戲,殊不知,這“金木水火土”是五行的重要元素,缺一不可。五行學說更是中醫(yī)學很重要的理論體系,其中暗藏的玄機,多少人都不甚清楚。比如五行的生克、乘侮、承治、制化規(guī)律,都是奇妙難懂的。五行學說該如何學習?且看本文作者如何解讀。
1.五行的生克規(guī)律
五行中有特定的資生與克制的關系?!额惤泩D翼》云:“故其相生言者,則水以生木,木以生火,火以生土,土以生金,金以生水。自其相克言者,則水能克火,火能克金,金能克木,木能克土,土能克水。”它所反映的是以在河圖以順生為序,在洛書以逆克為序的客觀規(guī)律。
生,《玉篇》云:“產也。”《谷梁傳·莊公二年》云:“獨陰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后生。”這就是說,五行相生是產生、資生、助長的意思。它又分為兩方面,生我者為母為恩,我生者為子為親,它揭示的是以河圖順行方向為生的規(guī)律???,《說文》云:“能勝此物,謂之克也。”《詩·小雅》云:“即克有定,靡人弗勝。”這就是說,五行相克是克定、克服、致勝的概念。它又分為兩方面,克我者為貴為難,我克者為才為仇,它揭示的是以洛書逆行的方向為克的規(guī)律。
綜上所述,相生就是相互資生、相互促進的意思。五行學說認為,自然界各種事物在其運動、發(fā)展、變化的過程中,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影響、相互聯(lián)系著的。相生,就是這種聯(lián)系的表現(xiàn)之一,它的次第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生亦有取類比象之義,是泛指事物運動變化中的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相克,就是相互克伐、相互制約的意思,相克是事物在其運動、發(fā)展、變化過程中相互聯(lián)系的另一表現(xiàn),它的次第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故《素問·寶命全形論》云:“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萬物盡然,不可勝竭。”
根據(jù)五行相克關系的次第,又演化為“所勝”與“所不勝”的關系。五行的每一行都有“克我”與“我克”兩方面,我克者為我所勝,為貴為難,克我者為我所不勝,為才為仇。相生和相克,為事物發(fā)展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生,就沒有事物的發(fā)生和成長;沒有克,就不能維持正常協(xié)調的變化和發(fā)展。因此,必須是生中有克,克中有生,這才是事物發(fā)展的正?,F(xiàn)象,正如張介賓所云:“造化之機,不可無生,亦不可無制,無生則發(fā)育無由,無制則亢而有害。”
五臟之間的相克關系,保證了五臟功能活動的正常?!端貑?/span>·五臟生成》謂,心“其主腎也”,肺“其主心也”,腎水上交心火,可防止心火的上炎;心火能制約肺金,故心為肺之主,心火的陽熱,可抑制肺氣清肅太過;肺金能制約肝木,故肺為肝之主,肺氣清肅下降,可抑制肝陽上亢;肝木能制約脾土,故肝為脾之主,肝氣條達,可疏泄脾氣的壅滯;脾能制約腎水,故脾為腎之主,脾氣運化,能防止腎水泛濫。上述五臟之間的制約關系,就是用五行相克來說明的。
2.五行的乘侮規(guī)律
五行中因偏盛偏衰則產生了乘侮的關系。《命理探原》引徐大升語:“金賴土生,土多金埋;土賴火生,火多土焦;火賴木生,木多火熾;木賴水生,水多木漂;水賴金生,金多水濁。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多水縮;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弱。金能克木,木堅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灼;火能克金,金多火熄。金衰遇火,必見銷镕;火弱逢水,必為熄滅;水弱逢土,必為淤塞;土衰逢木,必遭傾陷;木弱逢金,必為砍折。”
乘,《康熙字典》云:“勝也。”《周語》云:“乘人不義,凌也。”意謂五行相乘是乘勝、乘襲、消滅的意思。它又分為兩方面,乘我者為夭,我乘者為折。例如火弱逢水,必為熄滅,以乘我者為夭。又如木能克土,土重木折,以我乘者為折。侮,《集韻》云:“慢易也。”《揚子方言》云:“侮,賤稱也。”意謂五行相侮是輕侮、卑賤、濁晦的意思。它又分為兩方面,侮我者為濁,我侮者為晦。例如水賴金生,金多水濁,為侮我者。又如火能生土,土多火晦,為我侮者。
由此可見,五行的生克制化,反映著事物發(fā)展的正常關系。相乘,就是乘虛而襲之意;相侮,就是恃強凌弱之意。相乘和相侮,都由于五行中的某一行的太過或不及致使制約超過了正常限度,事物之間失去正常協(xié)調關系的反?,F(xiàn)象。對此,《素問·五運行大論》云:“氣有余,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侮反受邪,侮而受,寡于畏也。”意謂相乘就是五行相克過極的一種異常變化,即所謂金弱遇火即銷镕,火弱逢水為熄滅,水弱逢土為淤塞,土衰逢木必傾陷,木弱逢金必砍折等關系。在中醫(yī)學中的臟腑關系中,肝旺脾虛,便有傾陷之災,出現(xiàn)納差、腹脹、便溏諸癥。肺虛心旺便有銷镕之危,出現(xiàn)咯血等虛損疾病。在運氣學說中則表達為木為發(fā)生,火為赫曦,土為敦阜,金為堅成,水為流衍。五行相侮,是指五行反克的一種異常變化,即所謂金能克木,木堅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灼;火能克金,金多火熄等關系。
五行乘悔的理論主要用以說明病理變化及其傳變規(guī)律。例如,五臟外應四時,所以有六氣發(fā)病的規(guī)律,一般是主時之臟受邪發(fā)病,但也有所勝和所不勝之臟受邪發(fā)病的。如《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云:“蒼天之氣,不得無常也,氣之不襲,是謂非常,非常則變矣……變至則病,所勝則微,所不勝則甚,因而重感于邪則死矣。”又如五臟病的傳變,也常依循生克乘侮的規(guī)律相傳。對此,《素問·玉機真臟論》云:“今風寒客于人,使人毫毛畢直,皮膚閉而為熱,當是之時,可汗而發(fā)也……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發(fā)咳上氣,弗治;肺即傳而行之于肝,名曰肝痹……弗治;肝傳之脾,病名曰脾風……弗治;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弗治;腎傳之心,病筋脈相引而急,病名曰瘛……弗治。滿十日,法當死。”肺傳肝,即金乘木;肝傳脾,即木乘土;脾傳腎,即土乘水;腎傳心,即水乘火。這就是依據(jù)五行相勝的規(guī)律而傳變,也就是所謂“傳其所勝”。它如五行學說的乘侮關系,還用來預測疾病的預后。如《素問·玉機真臟論》云:“五臟受氣于其所生,傳之于其所勝,氣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勝。病之且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此言氣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氣于心,傳之于脾,氣舍于腎,至肺而死;心受氣于脾,傳之于肺,氣舍于肝,至腎而死;脾受氣于肺,傳之于腎,氣舍于心,至肝而死;肺受氣于腎,傳之于肝,氣舍于脾,至心而死;腎受氣于肝,傳之于心,氣舍于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這種根據(jù)乘侮之所勝、所不勝來推測疾病預后的方法,在《內經》中有很多記載。
3.五行的承治規(guī)律
五行承治是指五行相互承受、治用、中和?!峨y易尋源》云:“抑強扶弱,損多益寡,瀉有余,補不足,制太過,化不及,致中和之要訣耳。金旺得火,方成器皿;火旺得水,方成既濟;水旺得土,方成池沼;土旺得水,疏通生物;木旺得金,方成棟梁。強金得水,方挫其鋒;強水得木,方泄其勢;強木得火,方化其頑;強火得土,方止其焰;強土得金,方制其壅。”故《類經圖翼》云:“陰陽相合,而生成之道存乎于中……所謂克中之用者,如火之炎熾,得水克而成既濟之功;金之頑鈍,得火克而成鍛煉之器;木之曲直,得金克而成芟削之材;土之曠墁,得木克而見發(fā)生之化;水之泛濫,得土克而成堤障之用。此其所以相克者,實又以相成也。”故承乃“由微而著,更相承襲之意”,治乃“少而理曰治之言”。五行承治是治用的意思。誠如《素問·六微旨大論》所云:“承乃制,制則生化。”意謂相承制約制用以達到中和。
4.五行制化規(guī)律
五行制化是五行相生次第中,任何相鄰三者生克關系的總結。對此,《類經圖翼》云:“母之敗也,子必救之。如水之太過,火受傷矣,火之子土,出而制焉;火之太過,金受傷矣,金之子水,出而制焉;金之太過,木受傷矣,木之子火,出而制焉;木之太過,土受傷矣,土之子金,出而制焉;土之太過,水受傷矣,水之子木,出而制焉。蓋造化之機,不可無生,亦不可無制。”《星平會海》云:“得用以制其克者,其兇可免。得恩以化其克者,反兇為吉。雖定于生克而吉兇之變,實遷于制化矣。”“又有制而不能制者,其制也有化而不能化者,反化其化也。”例如,“火命用土以制水,而有木以克土,則土不能以制水矣。用水以化火,又以金以儻水,是水豈能為木之所化乎!有生中不生、克中不克者,有不生卻生、不克卻克者。生中不生,如水能生木,或木被金傷之重者,木金無氣,不受水生,或水被土傷之甚者,水即無氣,不能生木,故水木雖若相生,而何相生之有!是謂生中不生,不可遽謂其生也……克中不克,如土能克水,水得金生之力者,水生乘旺,土不能克,或土被木克之甚者,土即受傷無力克水,故水土雖若相克,而何相克之有!是謂克中不克,不可遽謂其克也。不生卻生,如金逢火制,本不能以生水者也,或土來入垣,反火生土,而土生金,則金卻能生水矣,非生卻生者乎!又土不能以生水,而土旺實能生金,卻能生水矣,非不生卻生者乎!又土不能以生水,而土旺實能生金,則土能生金,亦能生水,是亦不生卻生者也。不克卻克,如土逢木制,本不能以克水者也,或火來入垣,反為木生火,而火生土,則土卻能克水矣,非不克卻克者乎!又火不能以克水,而火旺實能克金,則金不能以生水,而水亦受火之克,是亦不克卻克者也。有克而不敢克……有生猶未生,克能勝生,而致于克者。自克原無克,生能當克,而亦致于克者……生生者,不生生。而不生生者,能生生??丝苏撸豢丝?。不克者,能克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