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可琛 BT學院六神班學員
學號:1612110224 在職備考
成績單:
考霸畫像:
2017年BT學院64位CPA一次過6科、5科考霸經(jīng)驗貼:第一篇
2016年公司正好做了一個大型收購案(金融相關),工作日電話會議到凌晨、周末集中關小黑屋開會是日常,當時收購案我還是蠻有心得的,一是接觸到很多行業(yè)大牛,二是發(fā)現(xiàn)只有進入核心金融行業(yè)(CPA是敲門磚)才能離“錢”更近;
2017年春節(jié)前后收購案順利完成,我就下定決心要考CPA了,因為收購案后期參與的整合業(yè)務較為日常,所以我也有時間準備考試,就一次性報考了注冊會計師專業(yè)階段的6門考試。
因為備考的初衷不是為了短期的升職加薪,所以整個備考心態(tài)還是比較淡定的;但是查分當天還是衰了,衰到最后告訴我成績的人是偷偷拿到我身份證號的朋友,他把截圖給我看的時候,我一直覺得他是騙人(經(jīng)常ps惡搞),直到我自己“親手”打開了查分界面,嗯,分數(shù)最低的一門是60分,ok,我真的一次性通過了注冊會計師專門階段的6門考試。
記得當時看吳萍(BT學院2016年一次性過6門)的經(jīng)驗貼,她說查分過后的5個小時就沒有那種興奮感了;我差不多是1個小時就沒有特別開心的感覺,一是分數(shù)不是很高,低分飄過的科目想想還是后怕的(感恩),二是覺得自己確實努力了,通過并不是完全的僥幸;以后就為了中注協(xié)對我的網(wǎng)開一面,我也會繼續(xù)努力的。
作為BT學院2017屆的“刷題狂人”,我也是一個“典型代表”,而低空飄過也證明我的方法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我的經(jīng)驗貼也會分析出我備考中做的好和不好的地方,希望對接下來備考的人能有所幫助。
(前方高能毒雞湯)
立志、手段、控制(事前、事中、事后)
1、立志
我們必須真的想過CPA,這可能是一句廢話;大部分人從小到大的考試之路都不特別順利,而決定要開始的那一瞬間都帶著“腳踏七彩祥云,想帶走意中人”的閃耀光芒,而后我們想背的單詞多少是停留在“abandon”、想看的注會書折在“第五章:金融資產(chǎn)”;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們真的想過CPA,這條路會非常辛苦且孤獨,在那些不能對外人道的深夜,一遍遍遺忘所帶來的挫敗感不會讓自己覺得是個蓋世英雄,而是:
通常這個時候心情是非常悲壯的,別想太多,別懷疑自己,要告訴自己:不是我一個人在笨,你笨我笨大家笨,笨笨~大家都是一樣的,太容易的事情本身價值不會太高,我們只能在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而已。
2、手段
每日三?。?/span>
a. 是否通過各種方法完成了對知識的掌握(無論是三遍法、框架法、改錯本,最重要是自己的方法)
彬哥、向艷還有各位大神的經(jīng)驗都是非常寶貴的,但是每個人的學習能力不一樣,能把一個方法用到極致的程度也不一樣,千萬不要做形式主義;我們必須從內(nèi)心接受這些方法、合理分配看書、做筆記、做題時間并形成自己的學習體系,到最后我們就不是在用別人的方法,是在用自己的方法去學習。
b. 是否保持心態(tài)平穩(wěn),不浮躁不氣餒
這對在職和全職考生都很重要:在職考生每天在公司雞飛狗跳以后,回家之后還要調整狀態(tài)繼續(xù)學習4個小時以上,全職考生的機會成本大;不僅如此,我們也許會犧牲友誼、愛情(親情表示不服),在拒絕誘惑、接受質疑之余,我們還會時不時崩潰,崩潰為什么別人分數(shù)那么高,崩潰為什么做了的題還是會錯,崩潰為什么不能追《姑姑和侄兒的愛情故事》(狼族對此表示呵呵)。
沒關系的,這都是你的大腦持續(xù)高速運轉的應激反應,如果你沒有崩潰,可能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待在舒適區(qū);接受崩潰(拖著殘腿)繼續(xù)前行,本身不就是電影里最美最悲壯的橋段嗎?
c. 是否保證高效學習時間(關機、逃離舒適區(qū))
關機真的是最簡單也最難的事情,沒有關機的孩子都覺得不看手機不就行了,其實不行?,F(xiàn)代人受手機控制太深,人又都有自我憐憫之心:看了幾頁書覺得好累想刷一下手機,刷完發(fā)現(xiàn)刷手機的時間遠比學習的時間多,而且手機太好玩了,是誰想到要考注會的(此處可能為第五章金融資產(chǎn)),接下來就abandon了。
另外一件事情是逃離舒適區(qū),這個概念可能比較深,每個人情況又不一樣;我就拿自己舉例吧,看書的時候常常覺得自己沒有看進去,就覺得做題好,做題思想集中又能真正掌握考點,然后我就瘋狂刷題了,到后期做題成了我的舒適區(qū),反而忘記初衷(第一點)。這點需要我們經(jīng)常反省下,任何手段都是為了更好的掌握知識點,我們切不可把手段當目的。
這三件事情是我在查分后想明白的,初期備考期間我是有計劃的,到后期得失心上來,常常盯著分數(shù)和題庫榜單看,導致刷題是為了刷題,總結和思考都非常形式主義;而且刷出來的高分掩蓋了很多問題,比如之前心里比較有把握的經(jīng)濟法今年一旦不考真題套路,我就一臉懵逼。
3、控制
2017年BT學院周測的頻率由低到高,總體安排非常合理;我們可以通過周測檢查自己的學習效率和效果,鑒于我自己的情況,我建議不需要過多過重復地刷題,每做一套試卷,分析的時間可以是考試時間的2倍,已經(jīng)做過很多次的題目跳過,然后就是對經(jīng)典題(不熟悉)、錯題的“解刨”方法:
1) 首先回歸知識點,定位相應考點;
2) 再把知識點帶到的章框架回憶一下,如果能帶到其他章節(jié)會更好;
3) 考點(一兩句的那種)寫到改錯本題目旁邊,反復記憶;
4) 同類題型歸類;
各個科目的學習方法
各個科目的經(jīng)驗貼大家應該都看過很多,6門確實學習起來感覺不一樣,所以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分享這段經(jīng)歷---所謂的“學習惡心點”,學習的很順利大家都抱著必過的信念,可是當我們遇到瓶頸期的時候,如何去克服那些“惡心感”可能才是順利堅持下來的必備因素。所以我按6科個人感覺惡心的程度進行排序,和大家分享一下一段2017年的這段備考時光:
1、審計
在我上審計第一課時的時候,我就深深的感受到了它的惡心(中文字都認識,連成一段話就不知道它在講什么):名不虛傳、從內(nèi)到外;我內(nèi)心非??咕苓@門科目,但是我又非常想過關,然后我就用了最笨的方法:抄書;嗯,真的沒看錯,我是真的抄,把知識框架和重點語句一字不漏的抄下來;當時受了孫建蕾(BT學院2016年6科全過第一名)的啟發(fā)(這么笨的方法甩鍋給別人正是我的作風),她當時抄的感覺很好,把審計抄成200來個知識點,經(jīng)常過一遍,到考前已經(jīng)可以很流利得一字不漏得背下來。
這個方法我只做了1/3,我只抄了,抄的過程感覺更惡心了,然后就放棄這個方法開始狂看講義狂做題;其實蕾蕾的這個方法很好,我只執(zhí)行了最笨的部分,后來審計成了我花時間最多但是成績最低的一門。
如果以后你在學審計的時候也和我當時的感覺一樣,先在心里默念“我一定會過審計”三遍,堅定信念以后再試試以下方法能否管用:
1) 迷惑自己審計很可愛,它的可愛之處在于能一本正經(jīng)的胡說八遍還顯得逼格很高,如果我們真的掌握了這項絕技,以后工作上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認真臉);
2) 審計最重要的是審計思維,比如獨立性等等;在學審計的時候先帶上“有色眼鏡”,要有“被害妄想癥”:被審計單位的高管都想忽悠你、也沒什么內(nèi)控、財務人員都受了指使;想起以后上市公司造假,廣大韭菜可以繞過上市公司可以直接找會計事務所賠錢,你以后可能身為需要承擔連帶責任的審計項目負責人,是不是應該打起十二分精神去面對這些“牛鬼蛇神”?審計思維如此重要又膩害,學好審計真的非常重要呢。
3) 刷完審計講義5遍之后,基本就不怵這個科目了,然后再把審計的一條條知識點過腦子(這步我沒做好),去分析它到底在表達什么,我們到底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考官可能在那些詞語設陷阱。
第三步來回幾遍后,會發(fā)現(xiàn)審計沒有那么可怕惡心了,輔助以后期的早讀,過關可能就比較順利了。
2、戰(zhàn)略
戰(zhàn)略一直都是比較有爭議的科目,很多人覺得它書本薄知識點少,很多人覺得這門無厘頭不適合考試。注會6門沒有1門是可以輕松過關的,學起來輕松的科目考試未必輕松,學起來難的科目通常后期沒那么痛苦。
戰(zhàn)略當時第一遍的時候大家都不覺得難,到了臨考前又不約而同的方張了起來;戰(zhàn)略是BT學院開課最晚的科目,第一遍只有6-8個課時,加上前面5門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一遍普遍都學得不是很好也不用心,第一次周測過后,大家紛紛對這門傳說中最簡單的科目側目,因為它實在是太BT了:客觀題不知所云還得硬著頭皮選,主觀題還得1234地把考點列出來。
考前我最擔心的就是戰(zhàn)略,到最后一個月花的時間相對較多,做的比較好的地方(克服惡心和恐懼):
1) 把知識點做對比,比如成本領先、差異化戰(zhàn)略的適用條件、優(yōu)缺點分別對比列出來,這樣反而比較好理解和記憶;
2) 用心的做客觀題,戰(zhàn)略的客觀題選項很有迷惑性,除開對知識點本身精準地掌握,答案往往在題干里,找出題目的關鍵詞,再回去找對應的答案,不要受選項干擾;
不足之處:戰(zhàn)略和審計一樣,需要對知識點扣字眼,所以一定要在形成知識框架的基礎上完成對細節(jié)的掌握;我在后期對知識點不夠上心,想通過刷題完成知識點的記憶,這個方法非常僥幸,至少我在以后的考試中不會這么偏激。
3、 會計/稅法(常規(guī)、正經(jīng)的學習方法)
會計和稅法開課比較早,這兩門建議基礎一定要打牢,緊跟課程不要落下,不然會打亂其他科目的節(jié)奏。
這兩門學習起來非常不惡心,每一章的框架感非常強,有自己的知識脈絡,在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后把講義上的題目都做3遍基礎就比較牢了,以下是需要強調的部分:
1) 上完課以后一定要自己過一遍;比如會計里的長期股權投資、企業(yè)合并是最難的部分,第一遍學習的時候會被各種分錄和關系惡心到,沒關系,反正會惡心很多遍(彬哥真的一直會復習);但是每一次被惡心之后,需要自己重新整理一遍,形成套路之后再做此類的題目會有點興奮,也會完全克服恐懼感;
同理,稅法學習企業(yè)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的時候上完課會感覺知識非常多,當天上完課一定要動手整理一遍,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2) 學會取舍;稅法的知識點非常多且瑣碎,在初期因為有框架護體不會感覺有很大問題,但是到了9月份再回頭看,發(fā)現(xiàn)稅法的很多小知識點都已經(jīng)遺忘了;尤其是最后三章,我們當時跟著彬哥學習的時候是采取以點帶過的方式(真題考點死守,其他知識點放掉),一開始覺得沒有問題,2016年真題卷又讓我對最后三章有了新的認識:原來它們可以這么考,然后稅法就成了考前我第二擔心的科目。
當時我的心態(tài)確實很想追求“全”,但是換個角度想:任何考試都是對整本書掌握程度的考察,而不是盯著在現(xiàn)實生活較為少見的國際稅收和較為死板的征管進行考察(大部分人不會,不能篩選優(yōu)劣),認識到這點,心態(tài)就會放平。
4、經(jīng)濟法
經(jīng)濟法其實沒有特別的學習方法,我覺得按照彬哥的思路和節(jié)奏來就可以了,我覺得沒有做好的部分是總結,比如學習起來最頭疼的天數(shù)其實可以按比如10天、15天、30天等一個個總結,串聯(lián)知識點并強化記憶。
學習經(jīng)濟法過程比較值得分享的反而是心態(tài)問題,就是在備考過程如何從崩潰中走出來。
經(jīng)濟法是5月末開始上課,當時我因為審計已經(jīng)十分疲憊了,后期開始穿插著財務管理上課的時候,加之那段時間正好工作比較忙,我就徹底崩潰了。大概有3-4周,我是逼著自己堅持上課、考試,感覺自己是一個軀殼在學習,靈魂大概已經(jīng)熱死了。周測的時候題都會,就是做不對,學習老走神,不學習又愧疚,有點惡性循環(huán)。我就尋思著這樣下去可能會崩盤,就休了5天年假。這5天我除了補覺,就拿著經(jīng)濟法的歷年真題做了一遍,做完心里有些底氣,狀態(tài)就慢慢調過來了。
如果以后你也有這樣的階段,先不要慌張,狀態(tài)也不可能一天就調整過來;每天還是保持學習的節(jié)奏,可以適當?shù)卦黾有菹⒌臅r間(不要刷手機),在長期超過身體負荷強度的狀態(tài)下,它確實需要喘息和緩解一下。
5、財務和成本管理
我可以說到最后,財管是我最喜歡的一門科目嗎(分數(shù)打臉也不管^^)。
財管一開課的時候,直播間此起彼伏叫聲連天,初學知識相對晦澀,知識不懂還要去做題(根本不會做);但是,學習財管真的可以通過做題來解決,多做幾遍就好了(很對我當時的學習風格),刷題專治各種不懂。
財管成績出來比我想象的要低,也側面證明不能靠刷題得高分;看書總結和做題練習就像人的兩條腿,一起走才走的穩(wěn),而學習階段不同,也需要適時地改變側重點(這確實要到一定的學習深度才能體會,根據(jù)個人情況而變化),最重要是記錄自己的學習軌跡(筆記以及改錯本),通過各種方法(框架法、三遍法等)完成對知識點精確的掌握。
今天已經(jīng)是查分后的第4天,2017年也接近尾聲;我的心情早已歸于平靜,謝謝彬哥以及BT學院陪伴我們走完這辛苦然而有收獲的一年。前路漫漫,我們不告別但也該向自己的終極目標繼續(xù)前行,希望你我的努力都能獲得回報。
201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