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在想:會不會又是一位虎媽,用強制管教的措施讓三個孩子拼命學才達到目的的呢?如果是這樣,我倒要看看孩子們心理健不健康,跟媽媽關(guān)系好不好。
就這樣,我是預先在心里裝了塊堅冰去“審視”這本書的,但打開書后,一頁一頁的讀過去,心里的堅冰竟慢慢融化了。
這三個上了哈佛的孩子,不僅成績優(yōu)秀,身心健康,還跟媽媽的關(guān)系超級好,同時,媽媽自己的學業(yè)和事業(yè)也非常出色。
讓我想起了那句名言: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云推動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這位媽媽的做法完美詮釋了這句名言。她讓我感受到教育是美好的,是享受的,是飽蘸濃濃愛意的。
下面我們根據(jù)這本書的內(nèi)容,一起拆解下這位媽媽的想法和做法:
一、首先要做一位好媽媽,關(guān)心孩子的營養(yǎng)和心靈,給他們足夠多的愛。
很多人好奇這位媽媽的職業(yè)身份,她會不會本身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或者心理咨詢師,或者其他我們普通人不具備的資源條件呢?
并沒有。這位媽媽名叫方莉,兄弟姐妹九個,排行老六,父親是教師,母親是醫(yī)生,她大學畢業(yè)后成家,后來又到美國攻讀博士,拿到博士學歷后在一家美國半導體公司任職20年。
雖然有著高學歷的標簽,但這位媽媽給孩子的愛都是樸素純粹的,我們每個媽媽都能借鑒。
1、 注重孩子身體健康。
方莉認為養(yǎng)育孩子的根本,是要保證孩子健康。
在那個年代,國內(nèi)很多人還認為多吃飯就會健康強壯,但方莉當時就覺得,多吃米面無益,營養(yǎng)均衡才是健康的保障。
懷老大和老二時,家里條件都不好,但方莉舍得花錢補充營養(yǎng),那時冬天西紅柿3-4美元每磅,她堅持買來吃。忍著孕吐,每天還保證豆?jié){和肉類的攝入,盡管她是一個素食主義者。
孩子出生后,每天煮各種蔬菜水給他們喝,同時補充足量的維生素、蛋白質(zhì);到孩子長牙齒后,每天會給他們搭配至少5種水果蔬菜。當孩子忙于學業(yè)沒空吃水果時,又會挑選有機水果蔬菜打成汁給他們喝。另外,睡眠方面,方莉也讓孩子們養(yǎng)成了好習慣,每天睡夠覺。
作為一個工作忙碌的三寶媽,家庭條件又不好的情況下,能為孩子的身體健康做的如此細致,我只能想到用一個字來解釋,那就是“愛”。試想現(xiàn)代生活中的我們,有幾位能做到、又能堅持多久呢?
母親的愛
2、 關(guān)注孩子感受,知道什么該說,什么忌諱說。
(1)多說“我愛你”。
很多朋友會問方莉,為啥你的孩子們都跟你關(guān)系這么好呢?她覺得原因之一是因為她常跟孩子們說“我愛你”。
“兒子把作業(yè)做完再玩,我愛你?!?/p>
“下次可不能再這樣做了,我愛你?!?/p>
方莉原本也是一位傳統(tǒng)的中國女性,不習慣把愛和贊美掛在嘴邊,但后來她認識到經(jīng)常跟孩子表達感受和贊美,效果堪比魔法。孩子們不僅會聽媽媽指揮,還能體會到媽媽這樣做的初心是因為愛自己。
(2)忌諱給孩子增加壓力。
一位媽媽在孩子參加溜冰比賽前對孩子說:“花了這么多錢,練了這么長時間,一定要比好啊?!?/p>
還有一位爸爸在孩子考試當天對孩子說:“今天是爸爸的生日,你一定要考好,你的好成績就是送給爸爸最好的生日禮物?!?/p>
如果你是這兩個孩子,聽完這些話會是什么心情呢?是不是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巨大的壓力?
類似于這樣的話,方莉都是忌諱說的。我們的經(jīng)驗也一次次告訴我們,這些話不僅不能達到父母自己的預期,還會給孩子增加不必要的壓力,最后起到反作用。
(3)如何跟孩子有效溝通
*孩子沉迷于游戲,可以說是讓家長最頭疼的事之一了。方莉的兒子有一段時間也被游戲占據(jù)著大量時間和精力。我們看下她是怎么讓孩子停止玩游戲的。
一天在跟兒子去滑冰的路上方莉嘆氣說:“如果你能控制住自己不玩游戲,等把書寫完再玩,你長大了一定會了不起。”
那段時間9歲的兒子在寫一本書,他聽完問媽媽:“為什么?”媽媽說:“就像吸毒一樣,你能控制住自己不做不該做的事那一定了不起。”
之后,兒子立即答應并認真執(zhí)行。同時,方莉知道寫作的過程是痛苦和孤獨的,于是每天早上5點去上班,早點完成工作,下午3點就回到家陪伴兒子寫作,并給他適度的指導。
*有一段時間,方莉?qū)ε畠旱慕虒н^于嘮叨,而越是嘮叨,女兒就越聽不進去。方莉就想了個辦法,跟女兒約定,每天給自己5分鐘時間說,要注意聽,但可以選擇做或者不做。
就這樣一個簡單的辦法,重新打開了女兒的心扉。
從這位媽媽跟孩子相處的點滴中,我們能感受到,她從未居高臨下跟孩子交流過,一直是用平等的 姿態(tài)和愛的初心跟孩子相處。這讓孩子成功接收到了媽媽的愛,并愿意跟媽媽成為好朋友。這種良好 的親子關(guān)系,無疑為教育的成功奠定了基石。
3、 為了孩子的教育,放棄回國“發(fā)財”的機會。
方莉任職的半導體公司,有幾位同事邀請她一起回國開公司,當時回國經(jīng)商的有很多都賺了大錢,她激動了好幾天,但最終考慮到孩子不能只跟著爸爸生活,還是放棄了。同時,她為了保證陪伴孩子的時間和精力,20年沒有換過任職單位。
不僅如此,后來爸爸也有回國開公司的機會,她也給勸回來了。她認為全家人在一起最重要,陪伴孩子成長最重要。
想想自己真是覺得慚愧,閨女特別希望我陪她玩,可是我總以自己工作忙為借口推辭,其實我是沒有耐心,也放不開,即使在陪伴孩子的時候,也無法全身心投入到跟孩子的游戲中去,總有一個自戀的“我”阻擋在中間。
常聽到一句話: “家長在關(guān)鍵時刻能為孩子舍命,卻不愿意多陪伴孩子”。也許說的就是我,有一段事件,女兒總是在求陪伴無果后失望的離開,然后一個人玩,我看到會很內(nèi)疚和心酸??磥砼惆楹⒆舆@門課,我需要好好修了。
二、媽媽獨特的教育理念,為孩子的哈佛夢想鋪好路。
1、 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如果說教育是一個靈魂影響另一個靈魂,那么家長首先要自己成為滿意的“靈魂”,影響孩子的過程中,才更有說服力。方莉自己努力考取學位,工作中兢兢業(yè)業(yè)、努力奮進,孩子們都看在眼里,尊敬在心里,于是很自然的會以媽媽為榜樣,對標優(yōu)秀者。
2、 鼓勵孩子多嘗試,找到自己喜愛的興趣活動。
大家想一想,如果自己的孩子對鋼琴感興趣,我們花高價買來鋼琴,請了鋼琴老師,但學了一段時間不想學了,我們會怎么辦?
也許很多家長會認為,花了這么多錢和時間,一定要督促孩子堅持下去呀!
但當方莉的孩子們對鋼琴和和繪畫課表示厭煩時,她并沒有這樣做,而是坦然面對現(xiàn)實,決定退課。
后來女兒又崇拜上了一位溜冰健將,跟媽媽說要學溜冰。盡管作為工薪階層,方莉很難支付高昂的溜冰費用,但她還是答應了女兒。
而且在孩子接下來十幾年的溜冰訓練中,方莉一直陪在孩子身邊,找冰場請教練,每天4點起床做早餐,在得知孩子的偶像要舉辦簽名活動時,開車7個小時提前一周到達目的地等待偶像。她認為,偶像的力量很強大,能幫助孩子鞏固夢想。
感覺方莉作為媽媽,已經(jīng)和孩子們?nèi)跒橐惑w,她行動力極強,從不說辛苦,一直相信,自己的孩子有更多的可能性,是一位極富智慧和愛的偉大母親。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并非方莉女兒
3、贏得孩子的信任。
·了解孩子的朋友。
和有些怕麻煩的媽媽不一樣,方莉歡迎孩子的同學來家里玩,她會準備好吃的,女孩兒來還會買好 鮮花。同時自己作為旁觀者,觀察每一個孩子身上值得學習的地方。
·了解孩子。
方莉到美國工作了多年,但英語并不太好,為了了解孩子們,她找到孩子們喜歡的英文歌,每天上下 班路上聽,學會了跟孩子們一起唱,進一步拉近了跟孩子之間的關(guān)系。
·幫學校老師帶孩子戶外活動。
方莉即使工作繁忙,也要盡量抽出時間幫學校老師做義工,即使有時自己的孩子不去,老師需要的話 她也會去。她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用自己積極服務的行為給孩子做榜樣、掙面子。
4、 重視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
孩子接觸社會,一要有安全意識,二要有自衛(wèi)方法。方莉在跟孩子們討論暴力傷害事件之余,還給孩子們進行美國法律教育,他們認識到怎樣做才算守法。同時,兩個女兒都學了自衛(wèi)拳擊,以備不時之需。
此外,不像中國大部分家長那樣保守,方莉認為戀愛和婚姻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課,提前跟孩子們分享自己對婚戀問題的看法,讓孩子少走彎路。
5、 傾聽孩子,了解他們需要怎樣的家長。
做家長都希望孩子獲得成功,想讓他們時刻做正確的事情。然而什么是絕對“正確”的事情呢?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什么都不懂,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要求孩子的行為,對于孩子提出的反饋和需求統(tǒng)統(tǒng)無視。而家長的這些做法,本身就是不正確的事情。
會適得其反。養(yǎng)育孩子,就像養(yǎng)育一盆嬌嫩的植物,要先問問植物需要多少水,需要什么樣的肥料,再去按需給予,才能助其茁壯成長。
6、 陪伴和支持。
7、 教會孩子感恩、努力、抗壓和緩解壓力
8、 做孩子的粉絲,欣賞孩子。
方莉雖然自身學業(yè)事業(yè)都很成功,但跟孩子相處時,愿意放下架子,做孩子們的“迷妹”,讓孩子們在贊美和欣賞中被激發(fā)出更多的閃光點。
9、 做孩子的階梯,不做攔路虎。
有的家長聽到孩子說:“媽媽,我想考斯坦福大學”。
有的媽媽會說:“什么,就你那樣還想上斯坦福?別做夢了?”
而方莉會說:“太好了,需要媽媽幫你做什么呢?”
打壓孩子會讓孩子認為,我媽媽都覺得我不行,那我肯定不行,很可能就放棄努力了。
記得我小時候個子矮(當然現(xiàn)在也矮),有一天推著自行車想出去學的時候媽媽說:“你還沒自行車高呢還想學自行車?”當時真的很難受,但我知道媽媽當時心情不好,還是自己厚著臉皮去學了,學的過程中,摔得身上青一塊紫一塊的,也沒敢跟媽媽說。
10、帶孩子旅游,開闊眼界。
11、讓孩子成為幫助別人的人。
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美國心連心”這個有名的愛心組織,其實這個組織是源于大女兒在國內(nèi)的一個捐贈想法,回美國后,這個想法受到弟弟妹妹和媽媽的大力支持。
方莉很開心孩子們的善舉,積極宣傳,迅速獲得越來越多美國學生和家長的響應。但在籌集資金過程中,遇到了太多太多的困難,方莉也動搖過,但最后還是堅持了下來,她的付出和態(tài)度給孩子們帶來極大的鼓舞。
而且小兒子申請哈佛的文書內(nèi)容,也是對這次活動經(jīng)歷和感受的描寫,讀來很讓人感動。我想,哈佛的招生官也很有可能為之動容吧。
三、輸在起跑線上的孩子,如何成功考上名校
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上名校、上哈佛是離自己很遠的事情,就像一個神話,然而方莉并不這么認為。
她覺得是否能考上名校跟兩個因素密切相關(guān),一是孩子后天努力,二是正確的引導。
那么孩子天賦重要嗎?方莉用二女兒的實例給出了答案。
二女兒上完小學一年級時,由于學校師資不足,沒設立二年級,因此學校安排一部分學生升到三年級,只有包括二女兒在內(nèi)的3個孩子留在一年級。
這對一個中國家長來說,孩子被貼上了“留級”的標簽,根本無法忍受,最重要的,是她擔心這件事會影響孩子的自信和前途。于是她去找老師、找校長、找區(qū)主管,得到的答案都是無法改變。
而當時家庭條件不允許轉(zhuǎn)到私立學校,也沒有其他公立學校的學區(qū)房,方莉最后不得不含淚接受這個事實。
更令方莉揪心的還在后面。二女兒所在的班級分為快慢班,每6周進行一次考試,按每次考試成績分到合適班級。
而二女兒第一次考試,竟然將十幾道加減法算式都按加法計算的,結(jié)果只能分到慢班,后來經(jīng)過方莉的認真輔導,考到了快班,但不久又掉到慢班。
這樣反復的狀態(tài)持續(xù)了很久,值得我們學習的是,整個過程中,方莉并沒有責備過孩子,而是一直給予孩子陪伴、分析和鼓勵,慢慢的,二女兒經(jīng)過不斷的努力,成績?nèi)〉妹黠@進步,最終也拿到了哈佛的錄取通知書。
方莉一直強調(diào),家長要做孩子的伙伴,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對立面。這一點上,她做的非常出色。我們很多父母可能也懂這個道理,但真正遇到孩子表現(xiàn)出比如拖延、玩游戲、考試不及格等不良行為時,大多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斷朝孩子發(fā)泄情緒、貶低孩子,長期下來,孩子也慢慢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很可能就破罐破摔了。
有這樣一句美好的名言:上帝給我一個任務,讓我牽著一只蝸牛去散步。
我們自己的孩子也許就是一只優(yōu)雅的蝸牛,作為家長,我們的任務就是要用足夠的耐心,陪著孩子欣賞世間的美好。
詹青云
最近在奇葩說奪冠的才女詹青云,也有一對耐心呵護她成長的父母。
我們熟悉的詹青云,擁有學霸背景,在奇葩說講臺上思維嚴謹、邏輯清晰,反應速度非??欤鞣N知識典故信手拈來。
但很多人不知道,她的小學和中學成績,連墊底都算不上。
當時她的老師們要么勸她留級、退學,要么建議她父母早點讓她去讀技校。
在周圍人眼中,這孩子似乎沒救了。但詹青云的父母毫不理會那些說法,母親總是“騙”女兒,說我給你算過卦了,等過幾年成績就變好了,然而一次也沒有應驗。
父親也是同樣心態(tài)。他從不催促孩子學習,經(jīng)常帶著女兒一起玩,還給女兒留出一整面沙發(fā)背景墻供她亂涂亂畫。
在如此寬松自由的家庭環(huán)境下,“笨女孩”詹青云慢慢找到了自己的愛好——閱讀,憑借廣泛的知識涉獵和后天的努力,成功拿到了香港中文大學的學士學位和哈佛大學的法學博士學位。
真心羨慕這樣的孩子,也許天資不夠,是他們的不幸,但擁有這樣的家長,又是孩子們最大的幸運。
四、對標名校,常春藤學校傾向錄取什么樣的人才,哪方面成績更重要。
1、 GPA、SAT、AP的成績,名校更看重哪個?
根據(jù)孩子錄取的經(jīng)歷,方莉認為,GPA是指在國內(nèi)學校的成績,重要性排第一,其次是SAT,俗稱美國高考,排第二的原因是SAT可以補考或突擊,排在最后的是AP。
AP是指大學課程,有余力的同學,可以提前學習,成績好的話可以作為申請加分項,讓學??吹侥愕膶W習能力。
但變化無常,有一項成績的重要性經(jīng)常要排在AP前面,那就是課外活動經(jīng)歷。課外活動的獨特性和意義性對于錄取結(jié)果的影響非常大,要引起重視。
另外,如果學習成績并不突出的話,課外活動、文書和推薦信就要更加出彩了,比如你的文書能夠打動招生官的話,錄取的幾率就會增大。
2、 常春藤名校傾向錄取什么樣的學生
所謂常春藤名校是指美國排名最優(yōu)的8所高校,是全世界頂尖學生聚集的地方,也是留學申請競爭最激烈的地方。
藤校每年的錄取率不同,近年大部分錄取率在10%左右,哈佛大學錄取率一直較低,在5%左右,競爭尤其激烈。
那么每年被錄取的那小部分學生,都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名校一般會先看成績,成績差的較多的,都被拒之門外;成績優(yōu)秀但又不是特別拔尖的,主考官就要看活動、文書和推薦信了。
常春藤大學
下面是幾個真實錄取案例:
·一名西裔學生,憑借一封超強的推薦信被藤校錄取。
·一名17歲的非洲裔少年,由于申請文書極其優(yōu)秀,被8所藤校同時錄取。
·還有一個反面案例,一名SAT滿分的華裔男孩,被多所美國名校拒絕。
最后這個案例讓很多人瞠目結(jié)舌,美國留學指南分析認為,這個學生擁有一份完美簡歷,而正是因為“完美”才讓人感覺,這個孩子不像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而更像一個機器人。
我曾經(jīng)在大型留學中介任職三年,親眼見證很多中國家長對孩子的培養(yǎng)盡心盡力,不惜花費大量金錢、時間、精力,力求將孩子培養(yǎng)成“完美學生”。
同時我也曾經(jīng)見過和聽過多個成績滿分的學生被名校拒絕的案例,其實從內(nèi)心深處,是很心疼這些學生和家長的,但事實也讓他們認識到,美國的名校雖然冷酷無情,但他們希望培養(yǎng)的,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既懂知識又懂生活的人,而并非一個完美的機器。
最后總結(jié)一下,方莉教育的成功,取決于多個因素,她自身優(yōu)秀、努力、上進;懂得尊重孩子,跟孩子平等交流;給了孩子們濃濃的愛;不給孩子設限,相信孩子有無限可能;舍得投入時間、金錢和精力,享受跟孩子們相處的時光······
相信還有很多點點滴滴不能在書中一一呈現(xiàn),我給大家分享的,也是最打動我的部分。希望能為你的育兒帶來新的靈感和思路。當然,也希望各位父母放平心態(tài),即使我們的努力沒有達到預期,也不要灰心喪氣,畢竟,孩子取得成功只是到達山頂?shù)哪且豢?,我們不能為了那一刻的喜悅,把爬山的過程當作臨時人生,而忽略攀爬過程中的所有美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