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頭痛,頭痛,痛不可忍】生草烏、生南星、生白附子各15g。共研細末,用蔥(連須)7根,生姜l塊,切碎共搗成泥,軟布包好蒸45分鐘后,溫敷痛處。另用香瓜蒂不拘數(shù)量焙干,研成末。左側(cè)頭痛瓜蒂粉塞右鼻孔,右側(cè)頭痛,瓜蒂粉塞左鼻孔,有效。
【功效】溫陽散寒,除濕止痛。本方辛溫燥烈,功專力宏,宜寒飲濕濁性偏頭痛,伴見昏沉、胸悶,有嘔惡吐涎,或得溫則輕,得寒則重,四肢發(fā)涼之患者。又:祛風止痛速效。
【出處】王旭中,胡蘭貴。《神方仙方靈驗方》、《蒲輔周醫(yī)療經(jīng)驗》。
【偏頭痛】正天丸口服(深圳南方制藥廠生產(chǎn)),生白芷、生半夏、生川烏、生南星各等份。后四味研細末,凡士林調(diào),每用30g敷患處。并設單服正天丸對照組。
【功效】治療組顯效率66%,總有效率90%;對照組顯效率40%,總有效率65%。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吳鈞俊。加用四生膏治療偏頭痛臨床觀察。廣西中醫(yī)藥
【偏頭痛】嫩柏樹果30g,食鹽600g。將柏樹果合食鹽搗爛,炒熱包敷患處。
【偏頭痛】生牛蒡子梗葉或根適量。上藥加水2碗,陳酒1杯,食鹽2.4g,熬成濃汁,趁熱取汁搽患處。
【偏頭痛】谷精草30g。研末,加白面15g,調(diào)勻攤在皮紙上,貼痛處。
【偏頭痛】白芷9g。研末和米粉6g.炒熱,作餅,趁熱貼患處,用布扎,1日3次。又方:加細辛3g共研,作餅貼患處。
【頭風痛】川烏頭、天南星各等份。共為束,以蔥汁或姜汁調(diào)勻涂太陽穴。注意藥末不可人口。
【頭痛】荊芥穗 做枕心或鋪于床下。
【各種原因頭痛。如血管性頭痛、偏頭捕、緊張性頭痛、慢性頭風痛】細辛、徐長卿、川芎各9g,蜈蚣、山奈各6g,冰片0. 590上藥分研細末,裝瓶備用。以紗布、藥棉包藥末少許,塞鼻孔,左右交替,每日更換l~2次。偏頭痛者左塞右,右塞左。上方劑量用完為l療程,間隔3~5日再行第2療程。
【功效】經(jīng)治43例,半年后隨訪32例,痊愈26例,顯效5例,無效l例。
【出處】山西中醫(yī)
【劇烈頭痛,立效】紅皮白心蘿卜1只,冰片末少許。將蘿卜削如手指頭大小,用竹針在蘿卜上端刺一小孔,孔內(nèi)放冰片未少許。右側(cè)頭痛塞右鼻孔,左側(cè)頭痛塞左鼻孔,吸氣3分鐘。
【出處】《祖?zhèn)髅胤酱笕贰?/span>
【頭痛】細辛、雄黃各等份。研細末吹人鼻孔。
【頭痛】大黃6g,遼細辛6g。上藥研細末,左疼塞左鼻,右疼塞右鼻。又方:大黃0.9g,蕓臺子0.6g,共研末,吹人鼻內(nèi)。
【風火頭痛】晚蠶沙120g。調(diào)鹽水或調(diào)灑炒熱,布包燙頭部,或敷患處。叉方:蠶砂 l5g,石膏30g。共研末,醋調(diào)勻,敷前額。
【頭痛】辛荑適量。研細末,吹鼻腔內(nèi),1日2次。
【風熱頭痛】決明子30g。炒熱研末,涼開水調(diào)和,敷兩側(cè)太陽穴。
【風熱頭痛】蠶砂15g,生石膏30g。共研末,用醋調(diào)勻或蛋白調(diào)敷前額。
【風熱頭痛】大黃、芒硝各等份。研為細末,開水調(diào)成稠膏,敷兩側(cè)太陽穴。
【瘀血型頭痛】生大黃50g.土鱉蟲5個。前一味研末,后一味搗爛,合童便調(diào)勻,外敷患側(cè)頭部(患側(cè)頭發(fā)剃去),連用5天。
【腎虛頭痛】韭菜子6g 研細末,溫開水調(diào)成稠膏,敷太陽穴,外以膠布固定。
【偏頭痛】鮮白蘿卜1個,冰片lg。前一味榨汁,調(diào)冰片。其液滴鼻,左痛滴右鼻,右痛滴左鼻。每次3~5滴,每30分鐘滴1次。
【功效】經(jīng)治百余例,用藥l~2小時疼痛緩解,1~2天疼痛消失。屢效。
【頭痛,偏頭痛】急性子(即風仙花子)、鬧羊花各等份。共研末,裹藥末少許于藥棉內(nèi)塞鼻。備注:叉方①闞羊花、川芎各3g,研末塞鼻。②鬧羊花、川芎、羌活、皂莢各等份,研末塞鼻。③鬧羊花、急性子、細辛、樟腦各3g,共研末,用法同上。治陣發(fā)性偏頭痛。④鬧羊花3g,急性子、蒼術(shù)各6g,研末塞鼻。
【偏、正頭痛,三叉神經(jīng)痛,痛不可忍】全蝎21個,地龍6條,五倍子15g,生南星30g,生半夏30g,白附子30g,木香9g 細末,加1/2面粉,用酒調(diào)成餅,攤布上貼太陽穴,紗布包扎固定。
【出處】《蒲輔周醫(yī)療經(jīng)驗》。
【偏頭痛】白芷、川芎各0.5g,生石膏l(xiāng)g.共研為末,置于神闕穴(肚臍),再以傷濕止痛膏封閉。
【功效】經(jīng)治1例用多種西藥無效,一貼而愈。
【出處】浙江中醫(yī)雜志,周永輝經(jīng)驗。
【頭痛】茶子適量。曬干,研細術(shù)歐鼻中。
【出處】遵義市《中醫(yī)秘驗方》
【偏頭痛】鮮威靈根一把。洗凈,抽筋打爛,以糖拌,敷患處。
【頭痛,偏頭痛】川芎、乳香、沒藥、細辛、石膏、天花粉、遠志各等份,冰片、全蝎各減半。共研細末,裝瓶密封備用。用時取粉少量,用水調(diào)為綠豆大小丸,塞鼻D左側(cè)頭痛塞右鼻孔。右側(cè)頭痛塞左鼻孔。全頭痛可塞兩側(cè)鼻孔,但應交替塞藥。
【功效】經(jīng)治22例,總有效率90%以上。
【肝陽頭痛】全蝎1個.土狗1個,五倍子9go將士狗用火煅成炭,和全蝎、五倍子共研細末,以醋調(diào)作餅烤熱,敷痛處。
【頭痛】葶藶子60g。煎沸,將毛巾浸汁后絞干,熱敷3~4次。
【頭面常痛不止】陳艾蒿、苞谷糠。同炒熱,包頭上,冷則更換。
【偏頭痛】鮮早蓮草。搗汁滴鼻。
【偏頭痛】蓽撥15g 研細末,裝瓶塞緊,每次取少許嗅鼻。左痛嗅右鼻孔,右痛嗅左鼻孔,每日嗅5~6次,不痛后減少次數(shù),1月后停止。
【高血壓,肝陽上亢頭痛,偏頭痛】杭菊花、冬桑葉、野菊花、辛黃各500g,薄荷200g,紅花loog,冰片50g。混合粉碎后,裝入布袋,作枕頭供睡眠時使用。
【功效】治高血壓36例,29例顯效;治偏頭痛42例,顯效25例,有救17例。
【痰濕頭痛】白附子3g,川芎3g,蔥白15g,蔥白搗爛如泥,前二味共研細末后與蔥泥臺和詞勻,攤牛皮紙上,敷貼兩側(cè)太陽穴ol小時后取下,頭痛可止。
【風寒頭痛】鵝不食草適量,川芎4.5g,青黛1.5go 共研末,隨時嗅鼻。
【三叉神經(jīng)痛】牙皂、細辛各3g,青黛1.5g。共研細末,隨時嗅鼻。
第三十七方
【處方】川椒、川連各等份。
【制備用】共研細末,左邊痛右鼻吸,右邊痛左鼻吸,每日1次,連用3日o備注:又方每晚臨睡前用藥末吸人息側(cè)鼻孑L內(nèi)(或1日用2次),連用3日。
【主治】偏頭痛?!?]
第三十八方
【處方】蘿卜葉、冰片少許:
【制備用】蘿卜葉搗加冰片搗勻,焙熱,包頭上。
【主治】偏頭痛.,【4]
第三十九方
【處方】川芎、白芷、炙遠志各30~50g,冰片7~lOgD
【制備用】共研極細末。布包藥末少許,塞入鼻孔,右痛塞左,左痛塞右。 一般3-5分鐘痛逐漸止,有的鼻塞得嚏后,自覺七竅通暢而痛止。復發(fā)再用仍效。同時,取藥末適量,醋調(diào),睡前敷患側(cè)太陽穴。
【主治】偏頭痛。[5]
第四十方
【處方】巴豆肉1粒。
【制備用】將巴豆肉打碎,用小膏藥一張貼在太陽穴上,3-4小時去之。
【主治】偏頭痛D
【注意】巴豆對皮膚刺激性大,起泡即去之。[41
第四十一方
【處方】川楝子仁3-4粒。
【制備用】打爛放膏藥中,貼兩側(cè)太陽穴。
【主治】偏頭痛o[4]
第四十二方
【處方】菊花。
【制備用】菊花連草裝枕頭睡。
【主治】頭風痛。[4]
第四十三方
【處方】黃麻1500g,蘄艾120go
【制備用】將黃麻捶軟包艾為枕。
【主治】頭風痛o[4]
第四十四方
【處方】黃煙葉30go
【制備用】用熱水煮透,趁熱敷。敷時將煙葉放開,敷在頭部及兩太陽穴處。勿使煙水流人眼內(nèi)。
【主治】頭痛。[41
第四十五方
【處方】草決明(炒)60g。
【制備用】研末,茶調(diào)敷兩太陽穴,于則換。
【主治】頭痛。[4]
第四十六方
【處方】生姜、雄黃末少許。
【制備用】將生姜切成片,把雄黃細末撒在姜片上,兩片相合,外裹紙藏濕,放在灶火內(nèi)煨熱,取出去紙,分貼兩太陽穴。
【主治】頭痛。(4】
第四十七方
【處方】煅牙硝、煅銅綠各2.7g,白芷0- 6go
【制備用】各研細,和勻,每用0.03g吹鼻。備注:又方①用火硝研末,吹少許于鼻孔中,治偏頭痛。②用樸硝(或芒硝)適量研末,吹鼻孔中,治頭劇痛。
【主治】頭痛?!?】
第四十八方
【處方】養(yǎng)麥面60g。
【制備用】炒熱,加醋再炒,用布包裹,趁熱敷兩太陽穴,勿見風,冷則換。
【主治】頭痛。【4】
第四十九方
【處方】川芎、白芷各3g,大蔥15go
【制備用】上前二味研細末和大蔥搗如泥,敷太陽穴。
【主治1風寒頭痛。[5】
第五十方
【處方】細辛、白芷、鵝不食草、羌活各等份。
【制備用l上藥共研細末,用少許吹人鼻中。
【主治】風寒頭痛?!?】
第五十一方
【處方】梔子、生石膏各等份。
【制備用】共研為細末,用茶水調(diào)勻,涂敷兩側(cè)太陽穴。
【主治】風熱型頭痛。[5]
第五十二方
【處方】麻黃、梔子。
【制備用】為末,用冷飯少許和藥包太陽穴。備注:又方用梔子、草烏各等份,共為末,蔥汁調(diào)敷太陽穴。
【主治】頭風痛。[4]
第五十三方
【處方】蓖麻子仁、乳香各適量D
【制備用】蓖麻子仁、乳香研細,再共搗為餅,貼太陽穴。
備注:又方①蓖麻仁10個,搗爛做成餅,或加樟腦少許,包額部。②蓖麻仁(去殼)3g,大肉棗5枚,共打爛如泥,搓卷納于鼻中,少時有濁涕流出。
【主治】偏頭痛。[4]
第五十四方
【處方】芥子末30g。
【制各用】以芥子末和泥,攤布上貼患處。
【主治】偏頭痛。
【注意】本方有刺激皮膚發(fā)泡作用,用時要應觀察處理o[41
第五十五方
【處方】紫金錠(成藥,又名玉樞丹)適量。
【制備用】研細末,用大蔥汁和酒調(diào)成稠膏,敷兩太陽穴。
【主治】風熱頭痛。[5]
第五十六方
【處方】鮮地下明珠1~2粒(干品則先用水浸潤)。
【制備用】上一味去皮,貼于疼痛處,用膠布固定。當局部皮膚灼熱或紅腫起泡時,即可撕去,一般貼1次即愈。
【主治】風濕頭痛。[5]
第五十七方
【處方】草決明、石決明各等份。
【制備用】將草決明炒黃后,共研為細末,用開水調(diào)成稠膏,敷兩太陽穴和囟會。
【主治】肝陽頭痛。【5]
第六節(jié) 癲癇
第一方
【處方】吳茱萸。
【制備用】研末,撒人臍窩內(nèi),外用膏藥固定,7~10天換1次。
【主治】癲癇,卒然抽搐,人事不省,發(fā)作頻仍凸[4]
第二方
【處方】熟附子。
【制備用】研細末,用白面粉少許,臺面作餅。把餅放在丹田穴上,用艾絨團,灸數(shù)次。
【主治】癲癇。[4】
第三方
【處方】丹參、硼砂各4g,苯妥英納lg。
【制備用】上三昧共研細末,取少許,紗布包裹,敷肚臍,外用膠布固定03~5日換藥1次。
【主治】癲癇風痰閉阻證。fsl
按語:心腦血管及與之相關(guān)之疾,實堪為疑難病之例矣。長期服藥之苦與經(jīng)濟負擔之重,使不少人因病致貧,也使有的人因貧病而喪志,其中之辛酸確也造成了不少的人間不幸,其中有人無力回天的,但也有苦酒確是人們自己釀造的。他們或疾病初起時毫小經(jīng)意,或病已起勢亂投庸醫(yī)。本章共收集心絞痛、冠心病敷貼方11方,可以說每方都價廉物美,功效顯著。高血壓11方,每方皆簡便易得,效驗不菲,黃麻包藥之枕既可完全代替常用睡眠枕,又可以在睡眠休息中治病療疾。中風與口眼歪斜合集30方,方中藥用1~2味具多,5~7昧之藥方也已是少見。且方方可見功、睬味收其效。而心腦血管著實又是疑難病中的疑難,頑癥之中的頑癥,其中許多疾病即便用現(xiàn)代高、新、尖的科技手段也是診斷時不明究理,治療時無力回天,弄了個大概,也就草草了事。而本章中所集之簡單8方確可見回天有術(shù)。如方4之療“椎底動脈供血不足”,方6之療“脈管炎”,方簡藥微,可獲奇效。頭痛、偏頭痛可謂是最多,也最常見的疑難病。臨床常見的是:吃藥可疾去,忽而恙又來。突發(fā)、忽起常常讓許多中、老年人不知所措,只能是常年的身不離藥,藥不離身,吃壞了胃口,吃傷了精神。本章集得57方,是外敷不傷胃,簡單不傷神。相反常有的是可收神效。5-7劑貼敷可長期獲益,再發(fā)6~7劑貼敷,又獲神效。本章癲癇集方甚少.3方中2方敷臍,1方敷丹田,其藥簡為一味,其效亦可收奇功。
尸厥之患,危矣;藥末一吹,效矣。余日:敷法雖簡,其效神奇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