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試駕的雪鐵龍C5的電子液壓助力調校,讓大叔回味了一次機械液力轉向年代的回憶。死沉死沉的方向盤的確是練就麒麟臂的又一良方。那市面上幾種常用的轉向結構到底有什么不一樣呢?
通過方向盤驅動整體轉向器內部的油路系統(tǒng),在轉向角度比例不一樣的情況下,其內部的油路流量也會相應的發(fā)生變化!而根據(jù)流量的不同,轉向拉桿的工作行程又會不一樣,從而達到轉向的幅度的變化。
機械液壓助力的方向盤與轉向輪之間全部是機械部件連接,操控精準,路感非常清晰,反饋豐富;液壓泵由發(fā)動機驅動,轉向動力充沛,大小車輛都適用;技術成熟,可靠性高,平均制造成本低。
但機械液壓助力的缺點也非常的明顯!
1.因為方向盤與轉向機構為直聯(lián)的關系。當發(fā)動機熄火時,方向盤會非常的重!而現(xiàn)今配備機械液壓助力的車型基本上都為手動擋。如果正常行駛時不小心發(fā)生了誤操作,導致發(fā)動機熄火,那結果會很危險。
2.由于整套轉向系統(tǒng)都是由機械做主導,所以轉向油泵由發(fā)動機通過皮帶來驅動!且隨時隨刻都在工作。從而導致發(fā)動機不必要的動能消耗。
用一套電控的液壓泵來替換傳統(tǒng)的轉向助力泵,在免去了大量的機械結構的同時,電子液壓助力卻擁有機械液壓助力的大部分優(yōu)點,同時還降低了能耗,反應也更加靈敏,轉向助力大小也能根據(jù)轉角、車速等參數(shù)自行調節(jié),更加人性化。
根據(jù)助力電機的安裝位置不同,電動助力轉向又可以分為轉向軸助力式、齒輪助力式、齒條助力式三種。轉向軸助力式的電動機固定在轉向軸一側,通過減速機構與轉向軸相連,直接驅動轉向軸助力轉向。齒輪助力式的電動機和減速機構與小齒輪相連,直接驅動齒輪助力轉向。而齒條助力式的電動機和減速機構則直接驅動齒條提供助力。
在操縱方向盤時,轉矩傳感器檢測到轉向盤的轉向以及轉矩的大小,將電壓信號輸送到電子控制單元,電子控制單元根據(jù)轉矩傳感器檢測到的轉矩電壓信號、轉動方向和車速信號等,向電動機控制器發(fā)出指令,使電動機輸出相應大小和方向的轉向助力轉矩,從而產(chǎn)生輔助動力。汽車不轉向時,電子控制單元不向電動機控制器發(fā)出指令,電動機不工作。而且它結構緊湊,質量輕,易于維護保養(yǎng)。
看完了三種不同的結構我們也可以知道為什么現(xiàn)在純機械式的液力轉向用得少。畢竟它的維修成本以及使用感受的確不怎么樣。而電子液壓助力較電動助力多出了一套液壓套件,由于成本問題,將越來越少見?,F(xiàn)今市場最為常見的則是電動助力轉向了。畢竟它成本低易維修!而且你在液壓助力轉向上想要的路感或者轉向阻尼,在它身上都可以隨時通過程序調出來。這樣的方便以及全能,也讓它成為了這個時代轉向機構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