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紅陶牛 趙寶溝文化,長24厘米,高10.5厘米,寬8.4厘米??耸部蓑v旗盆瓦窯趙寶溝文化遺址出土,克什克騰旗博物館藏。
新石器時代中期,陶塑已相當普及。
當時人已作為原始雕塑的主要題材之一,反映出氏族先民對人的特征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認識。最著名的陶塑人像當屬東山嘴紅山文化孕婦裸像和牛河梁彩繪女神頭像。近年來在遼寧東溝縣后洼文化(約公元前4000—前3000 年)中,發(fā)現一些夾砂紅陶人頭和人半身塑像。
新石器時代動物陶塑也是這時最流行的一種,其數量和種類甚至比人像還多。它包括豬、牛、羊、狗、魚、鳥、蠶、壁虎等多種。野生動物有鳥、貓頭鷹、象、熊、豹、猴、鼠、龜、鱉、魚、蛇、蛙、蟾蜍、蜥蜴、壁虎等等。其形式可為動物雕塑、動物裝飾、動物形陶器等,大多系獨立的雕塑品。
動物雕塑中以陶豬出土最多,出土的地點也最廣泛,年代可早到七八千年以前,并且其造型都脫離了野豬形態(tài),反映了我國養(yǎng)豬地域的普遍和養(yǎng)殖歷史的久遠。年代最早的是北京市平谷縣上宅遺址出土的1件距今8000年的具備家豬特征的陶塑豬頭。河南省新鄭縣裴李崗遺址出土2件距今7500年左右的陶豬頭。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遺址也出土了1件距今約7000年的陶豬。除了上述幾處外,湖北省天門市鄧家灣石家河文化遺址遼寧東溝后洼、河南永城王油坊、浙江桐鄉(xiāng)羅家角、遼寧沈陽新樂、山東曲阜尼山、浙江吳興邱城、遼寧大連郭家村等地也都出土過陶豬或陶豬頭。
陶狗出土的較少,其年代也相對較晚。江蘇省邳縣大墩子遺址出土2件大汶口文化的陶狗,西安半坡遺址也出土1件陶狗,湖北天門鄧家灣等石家河文化遺址也出土一批陶狗。此外,湖南安鄉(xiāng)湯家崗、河南伊川馬回營也出土過陶狗或陶狗頭。
陶羊以河南裴李崗遺址出土的年代最早,為一陶羊頭,塑造較簡單。浙江河姆渡遺址第四層出土1件陶羊。湖北鄧家灣石家河文化層出土了較多的陶羊。另外陜西臨潼姜寨遺址也出土過陶羊頭。湖北京山屈家?guī)X遺址也出土過陶羊。
陶雞出土也不太多,在山西省襄汾陶寺遺址出土1件陶雞,河南伊川馬回營遺址出土1件雞形陶塑,湖北省均縣亂石灘遺址出土1件陶雞,湖北省京山縣屈家?guī)X遺址出土1件陶雞。湖北省天門市石家河遺址和鄧家灣遺址出土多件陶雞。
陶鴨的出土更少,目前只在湖北省天門市石家河遺址和福建省武平縣巖石門丘山遺址發(fā)現過陶鴨,其時代距今最多只有4000多年,表明家鴨的馴化遠較家雞的馴化為晚。
陶牛出土很少,目前只在青海省都蘭縣諾木洪遺址發(fā)現1件陶牦牛,安徽省望江縣汪洋廟薛家崗文化遺址出土過一件陶塑牛頭,張口,兩個角已殘斷,但能看清楚嘴、眼和牛角,像是水牛頭。
圖1這件陶牛,屬于紅山文化趙寶溝類型,出土于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盆瓦窯趙寶溝文化遺址。趙寶溝文化的陶器以夾砂灰褐陶和黑灰陶為主,也有少量泥質灰陶。近年來發(fā)現了一些趙寶溝文化陶器,但正式發(fā)掘出土的陶塑動物,除圖1這件陶牛外,其他未見報道。因此這件陶牛彌足珍貴,對研究趙寶溝文化、紅山文化乃至中國北方新石器時期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