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是中國瓷業(yè)發(fā)展史上的一個空前繁榮的歷史時期,當(dāng)時窯場眾多,最著名的有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它們各具特色,交相輝映。其中為首位的,便是汝窯,它又稱作為“汝官窯”。
北宋汝窯盤,重量:220g,尺寸:高2.9cm 口徑17.1cm 足徑9.1cm,上海博物館藏
其中汝窯是因為地處汝州而獲得其名。窯址是在寶豐清涼寺。創(chuàng)燒于北宋晚期,興盛前后只有二十年。在金滅北宋后,汝窯也隨之消亡。
汝窯天青釉圓洗,宋,高3.3cm,口徑13cm,足徑8.9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汝窯的胎土淘煉精細(xì),土質(zhì)細(xì)膩,胎骨堅致,呈香灰色。由于其以瑪瑙作為釉料,釉層顯得光亮蘊潤,呈堆脂狀。大多器表有開片,無紋飾的極少,文獻(xiàn)有記載過“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釉色有天青、粉青、天藍(lán)、月白、豆青、卵青等,“天青為貴,粉青為上,天藍(lán)彌足珍貴”。汝窯的燒造工藝多采用裹足支燒,器表和器底全施滿釉,支釘很小,又稱作為“芝麻釘”。
汝窯天青釉三足樽承盤,宋,高4cm,口徑18.5cm,足距16.9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汝窯天青釉瓶,北宋,高度:248毫米 直徑:156毫米 直徑:88毫米(底足) 直徑:50毫米(口),現(xiàn)藏大維德基金會
汝官窯傳世的件數(shù)不多,分別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天津藝術(shù)博物館以及日本、英國、美國等公私博物館。器形有出戟尊、玉壺春瓶、膽式瓶、紙錐瓶、樽、三足洗、水仙盆、十瓣葵扣玩、羅漢碗、盞托以及盤、碟等。
汝窯天青釉碗,宋,高6.7cm,口徑17.1cm,足徑7.7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汝窯天青釉橢圓水仙盆,北宋,高度:5.6cm 深:2.5cm 口徑:22.0×15.5cm 底徑:19.6×12.8cm 重量:656g,現(xiàn)藏日本立東洋陶瓷美術(shù)館
汝窯中還有分“汝官窯”和“汝民窯”,以上便是汝官窯的情況,接下來看一下汝民窯的情況。
汝窯天青釉盤,宋,高3cm,口徑17.1cm,足徑9.1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汝窯天青釉洗,北宋,高度36毫米,直徑137毫米,現(xiàn)藏大維德基金會
汝民窯又稱作為“臨汝窯”,汝民窯釉色豐富多彩,多以民間喜好為其追求,以豆青、豆綠、蔥翠青、蔥綠最為常見,青中位帶黃色也頗受歡迎。裝飾手法以刻、刻花卉圖案見長,且各窯相互仿制,紋飾多樣,各具風(fēng)采。但模印大多不太清晰,無法與耀州相比。主要生產(chǎn)民間生活用瓷,器型有碗、盤、洗、盞、瓶、壺、尊、爐、罐、蓋等,造型講究,做工精細(xì),堅固耐用。
汝窯天青釉弦紋樽,宋,高12.9cm,口徑18cm,底徑17.8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汝窯天青釉青瓷盤,北宋,現(xiàn)藏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在金代以后,汝民窯仍繼續(xù)燒造,但全為民間日用的豆青色瓷,制作工藝欠佳,不太注重裝飾,且多施半截釉,胎體粗厚。到了元代,為了大批量生產(chǎn),采用疊燒工藝,碗、盤底心均露胎無釉,做工粗糙。燒成溫度不高,釉色綠中泛黃,純?nèi)粸橐话闱嘤灾蟊娮髌贰?/p>
長久以來,汝窯以它獨特的風(fēng)姿以及精妙絕倫征服觀眾的視覺,讓后人為其精致而贊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