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歷史上的盜墓大案,一定少不了震驚中外的唐恭陵盜墓大案。
唐恭陵位于河南洛陽偃師市滹沱村西南的景山之巔。
南依嵩山,北臨洛河,東南群山環(huán)抱,西北崗巒疊起。
該陵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子、武則天長子李弘的陵墓,俗稱“太子?!薄?/span>
唐恭陵是我國唐代陵墓群中保存最好的一座,也是中原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唐代帝陵。
然而,在1988年,這座陵墓遭到洗劫。
唐恭陵盜墓大案
1998年1月30日夜,以張少俠為首的六個盜墓賊將恭陵哀皇后墓炸開,制造了震驚中外的“2.15”恭陵文物被盜大案。
大唐皇家墓葬工程質(zhì)量優(yōu)良,使他們1月21日夜第一次盜墓的計劃暫時受阻,幾人當(dāng)夜無功而返。
反復(fù)商議后,他們決定運用爆破技術(shù)進行盜掘。
1月30日夜,隨著一聲爆炸聲,沉睡千年的太子冢寧靜被打破,唐恭陵哀皇后墓被炸開。
他們匆匆忙忙將哀皇后墓室內(nèi)多達60余件的國寶裝在隨身攜帶的編織袋中,倉皇逃離現(xiàn)場。
1998年2月15日上午,恭陵墓地業(yè)余保護員在巡查時,發(fā)現(xiàn)哀皇后墓南側(cè)有白灰痕跡。
他有些奇怪,遂沿此線向下搜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了哀皇后墓前深深的洞口。
此時的哀皇后墓幾乎被洗劫一空,墓中只剩下一些殘存的陶俑和唐三彩的碎片。
圖|唐恭陵被盜出土的藍釉燈盞
據(jù)悉,當(dāng)時從一個壁龕中盜出珍貴文物60余件。
在被盜掘的文物中,有一盞藍釉燈十分珍罕。
這些被盜大部分文物倒賣到了北京、天津,只有藍釉燈和一些比較貴重的文物賣給了香港的翟某。
圖|唐恭陵被盜出土的唐代珍貴陶瓷
文物追回
隨著案件偵破,數(shù)名犯罪嫌疑人落網(wǎng),文物也被悉數(shù)追回。
當(dāng)時,24件被盜文物分別從北京和天津追回的消息,也傳到了擁有文物的翟某耳中。
他自知案件重大,涉案文物非一般文物可比,遂設(shè)法將已經(jīng)賣出的文物高價收回。
之后翟某委托中間人將購買的文物逐一退回,也將國寶藍釉燈送往北京。
圖|唐恭陵被盜出土的唐代珍貴陶瓷
在收回的61件文物中,有19件國家一級文物,30件國家二級文物,12件國家三級文物。
在被盜的61件國寶被追回后,眾多文物專家被請到現(xiàn)場進行鑒定。
在專家鑒定時,專家們以前沒有見過如此漂亮珍貴的文物,驚嘆不止,連呼“61件文物全是國寶”。
其中,僅一件“馬上人”彩俑在黑市上就價值1000多萬元。
此后,文物部門又在被盜場地搶救清理出土文物189件。
這250件文物中,有藍釉、紅釉、黃釉、綠釉、白釉、三彩、彩繪、鎏金等各色陶瓷器,精美絕倫。
其中,釉陶器物尤為重要,可以說代表了中國初唐時期陶瓷藝術(shù)的最高水平。
還有那件被盜墓賊張某盜出后一直藏在懷里把玩的藍釉燈。
藍釉燈以前只見于記載,從未見過實物。
這盞藍釉燈,其分三個部分,燈盞、燈柱、燈座。上為燈盞,小盤中心為杯形。
通體施藍釉,圈足內(nèi)壁無釉,白色陶胎。
其造型古樸,施釉均勻,色彩深沉,高貴雅致,是藍彩器中的上乘之作。
它以華美、稀罕而入選為御用隨葬器,供皇陵之用,屬于高檔陪葬器物。
除了這盞藍釉燈,這批繳獲和清理出土的其他釉陶也各有特點,主要為藍、紅、綠、白四種單色釉。
下面為大家列上幾件被盜文物中的典型器物。
|紅釉雙龍尊|
自口沿至肩部飾有對稱的雙龍形柄,龍首口銜尊沿,龍尾搭在尊肩。
通體紅釉,不及底部,露出白胎。
雙龍尊的造型可能脫胎于隋代的雙龍耳聯(lián)腹尊,唐時定型,并成為一種較為流行的酒器品類。
其出現(xiàn)在隨葬品中,則標(biāo)志著墓主人非同尋常的身份和地位。
|藍釉長頸瓶|
器身施藍釉,底部露胎。瓶口卷沿上留有3個小圓形支釘燒造痕跡。
這種形狀的長頸瓶是唐代較為典型的流行樣式,具有一定的西亞風(fēng)格。
此器造型簡練秀美,是唐代釉陶中的精品,代表了唐代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綠釉盤口壺|
壺口內(nèi)有3個細長條狀的小支釘燒痕。器施綠釉至圈足,底足露出白色陶胎。這件盤口壺肩部無系,造型獨特,豐滿大方,符合唐代雍容華貴的風(fēng)格。
|綠釉盂|
體施綠釉,不及底部。此器渾圓飽滿,釉色瑩潤,屬于典型的唐代器形。
|藍釉盆|
內(nèi)外壁均施藍釉,內(nèi)釉至底,外釉不到底部,露出白色陶胎。盆內(nèi)的3個支釘痕跡是研究其燒造方法的重要依據(jù)。
|藍釉三足爐|
器施藍釉,底足露胎。其造型頗具大唐盛行之風(fēng),圓潤大氣,端莊優(yōu)美,有一種幽雅、神圣之感。
僅僅從這些單色釉器,我們便能想象出唐恭陵出土的這批皇家御用釉陶是何等的精致華美,亮麗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