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良渚玉琮552萬奪魁,2019古天一秋拍『金和軒玉器』專場最新成交記錄!(高清圖)
 


2019年12日3日晚,古天一19秋季拍賣會圓滿落幕。本期秋拍,推出“清玩聚珍”“金和軒玉器專場”“緣起:藏傳佛教藝術”三個專場。

三個專場的重點藏品、重要拍品:重點推介的竹雕、玉雕、高古玉、金銀器、宮廷珍玩、佛造像、唐卡、天珠……皆悉數(shù)成交。

高古風格玉器、高古風格佛造像等,在拍賣場上金光閃爍,成為眾多收藏家追逐的對象。玉琮、玉人等古玉、北魏風格等佛造像……在全場熱烈的競逐氛圍中落槌。

下面小編主要整理了本次『金和軒玉器』古玉專場最新成交記錄,讓大家先睹為快。

『金和軒玉器』專場成交拍品



  高  古  風  

自新石器時代始,玉器即已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從彼時起,玉文化開始了它的經(jīng)典旅程,至今綿延。

玉的神性、禮制、以及各式的象征含義,令玉有著一種持續(xù)永恒的價值體系。玉,既屬于財富,也是文化符號。

玉的工藝,其風格與特征,在歷史文化中不斷展拓更新。同時,也在溫潤著、啟發(fā)著歷史以及創(chuàng)造歷史的人。

玉雕獸面牌

H4.5cm

估價:RMB: 100,000

成交價 : RMB 32.2萬

商代風格。此玉飾呈倒梯形,正面有一定弧度,猶如瓦片形。青玉,周身受沁呈白斑,局部有朱砂痕跡。單面雕刻,背面平素。正面浮雕獸面紋,雙眼圓凸,獸鼻突起,另刻畫卷曲的獸角及須。地子上可見明顯刀痕,是為高古琢玉特征。整體紋飾呈對稱布局,多處細節(jié)均以整齊的陰刻線表現(xiàn)。獸面中間鉆有孔洞,可穿系佩戴。
此類獸面玉飾多出現(xiàn)在商、周時期,商代玉獸面具有典型的“臣”字眼,有的以玉琮邊角改制。本器的裝飾紋樣與青銅器的裝飾效果極為相似,以商代晚期常見的雙陰線紋手法和獸面紋作裝飾。整體風格商代特征十分明顯。商代晚期玉器制作工藝與青銅器制作工藝并行,其整體裝飾風格趨于一致。

紅沁大玉琮

H5cm;8.5×8.5cm

估價:RMB: 1,500,000

成交價 : RMB 552萬

1、明代“江東巨眼”華夏舊藏。(點擊進入文章)

2、明代文徵明經(jīng)手具眼。

3、良渚文化玉琮。

4、原盒“三代器琮考”題款。

《三代器琮考》:古帝王有六瑞之玉,蒼璧祈天,黃琮祈地,青珪設東方,白琥設西方,赤璋設南方,玄璜設北方。此琮亦六瑞之一也,高漢尺一寸八分,寬二寸八分,四方形式,中一圓洞,上下錯刀四圍花紋,細如發(fā)絲,全體斑駁陸離,一種古厚之氣撲入眉宇,可稱為無上上品,其為三代之器無疑矣,誠希世之珍也。無錫華氏小真賞齋藏。

玉紅沁素勒子

L6.2cm

估價:RMB: 30,000

成交價 : RMB 10.12萬

良渚文化風格。玉勒子呈圓柱形,中間有對穿打孔,空洞不居中,呈現(xiàn)出原始琢玉特征。玉勒周身受沁,紅沁灰斑,呈色深沉而富有變化,古雅內(nèi)斂,整體制式及工藝特征具有良渚文化期玉勒風格。

玉紅沁素勒子
L7.1cm
估價:RMB: 30,000

成交價 : RMB 32.2萬

良渚文化風格。此玉勒周身布滿紅沁,透光下美輪美奐,玉質(zhì)上乘。從兩端的孔洞可見明顯的工藝特征,為對穿打孔法,兩端的孔洞較大,越往里則越狹小。由于當時工藝及工具的原始,打孔均無法做到絕對的居中。

玉素勒子

L7cm

估價:RMB: 40,000

成交價 : RMB 25.3萬

紅山文化風格。青黃玉質(zhì),素面玉勒,兩端切割平整。圓柱形,通天孔貫穿,孔徑較大,玉料致密瑩潤,質(zhì)地細膩,表面布有天然灰黃沁色,古樸雅致,古韻悠然。

玉紅沁勒子
L2.5cm
估價 :RMB: 20,000

成交價 : RMB 13.8萬

紅山文化風格。玉勒子呈指骨狀,形制小巧圓潤,有通天孔。外孔明顯大于內(nèi)孔,孔的口沿打磨以及玉勒一端留有多處原始砣具砣磨的空洞,都呈現(xiàn)出文化期琢玉特征。玉勒周身受沁,種沁俱佳,且?guī)в邪谆野?、光氣,古雅?nèi)斂,整體制式及工藝特征具有紅山文化期玉勒風格。

紅沁玉貝串飾
24片
估價:RMB: 60,000

成交價 : RMB 18.4萬

西周風格。玉貝形似天然的海貝,橢圓形,兩端有穿孔,正面有一條深磨槽,凹槽兩側(cè)又有多道短小的細磨線,這條深槽及旁邊的線痕是商周時期玉貝計量的標志。個別的玉貝反面有工,可判斷為商代玉改制而成。這批玉貝共24個,大小相仿,玉質(zhì)致密,紅沁包裹,溫潤古雅。
玉貝,中國古代錢幣之一,使用于商周時期。在商代中期以前貝幣價值很高,臣下若能獲得商王用貝幣的賞賜是極大的榮耀。商代晚期,隨著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交易范圍不斷的擴大,中國北方因不易獲得數(shù)量眾多的南方海貝,出現(xiàn)了供不應求的局面,這時人們想出了以其他材料仿制貝形貨幣的方法,如陶貝、石貝、骨貝、玉貝、銅貝、金貝等,其中銅貝的發(fā)明是中國金屬鑄幣的開始。這類貝幣形體都較小,其長度約1.2厘米至2.4厘米左右。
玉貝交換的價值相當于或低于天然貨貝。計量單位為朋,一朋十貝,貝上的深槽和線痕也是計量的標志。隨著經(jīng)濟貿(mào)易的發(fā)展,到春秋以后,玉貝就逐漸失去了它的流通功能,從而變成了一般飾品。

玉束腰手鐲

尺寸 :H3.5cm;D8cm

估價 :RMB: 80,000

成交價 : RMB 20.7萬

良渚文化風格。玉鐲呈雞骨白色,局部有紅沁侵蝕,低圓筒形,大孔,兩端邊緣直徑略大,中腰略收,通體無紋,孔內(nèi)壁及束腰外弧面打磨細膩。整體厚重規(guī)整,具有明顯的早期玉鐲制作特征。

玉雕紅沁琮式勒子、紅沁勒子項串

H3.8cm

估價:RMB: 200,000

成交價 : RMB 51.75萬

良渚文化風格。本組串飾由玉勒子及琮式勒子組成,上方玉勒子尺寸短小,周身不琢紋飾,滿沁包裹,整體呈色豐富古雅。下方為玉環(huán)及琮式玉勒子,玉勒子所刻紋飾分為三組,雕琢良渚文化時期典型的神人獸面紋,尺寸雖小,卻不失良渚玉琮之韻味。本組玉勒皮殼厚重,經(jīng)歷代的盤玩,呈現(xiàn)出深沉古樸的沁色。尤其是下方的琮式小玉勒,小器大作,做工異常精美,可視為文化期琮式小玉勒的巔峰之作。

玉紅沁素勒子手串

尺寸 :7粒

估價 :RMB: 20,000

成交價 : RMB 4.6萬

良渚文化風格。七件玉勒組合成手串,配色一致,呈深沉古雅的紅褐色,每件玉勒均盤玩的光潤油亮。玉勒細節(jié)可見明顯的刀工痕跡,整器形制、工藝具有良渚文化風格。

白玉雕龍紋出戟環(huán)

D9cm

估價:RMB: 200,000

成交價 : RMB 48.3萬

西周風格。玉環(huán)形佩,品相完好,邊緣有出牙,局部受沁。雙面陰線雕飾首尾相隨兩條龍紋,龍鼻上卷,張口,“臣”字眼,眼角線勾曲,有利爪。玉環(huán)裝飾雙龍紋比較少見,紋飾用雙勾技法雕琢,精工細刻,線條婉轉(zhuǎn)流暢而富于變化。

白玉紅沁勾云紋環(huán)

D6cm

估價:RMB: 120,000

成交價 : RMB 37.95萬

漢代風格。白玉質(zhì),全身布滿紅沁。環(huán)兩面雕琢勾連云紋,互相連接的曲線彎曲有度,排布在器身之上,形成自內(nèi)向外的擴張感。而玉環(huán)中部厚,兩邊薄,這就要求工匠在雕琢加工之時需要考慮紋理變化與造型藝術。
玉環(huán)最早出現(xiàn)于新石器時代晚期,是禮天之物,隨著時代發(fā)展,逐漸體量變小,適合于日常佩戴,與玉璜、串珠一并成為裝飾玉器。清代由上古時代所流傳的玉環(huán),體量較小者恰好便于系掛,可作為腰間配飾,日常把玩。

青白玉饕餮紋劍飾

H5cm

估價:RMB: 80,000

來源:J.J.LALLY

出版:J.J.LALLY & CO.ORIENTAL ART,1986,Lot10

成交價 : RMB 20.7萬

戰(zhàn)國風格。青白玉飾,中部呈隆起狀,中間厚,邊緣薄。整體分為上下兩部分,下部為插榫,不作雕飾。上部為梯形,雕琢饕餮紋,細陰刻線布滿器身,紋飾雕琢細膩。以繩紋分區(qū),細小的底紋陰線歷歷在目,無模糊不清之處,可謂是不惜工本精工細作,放在鏡下細看,內(nèi)容頗多,驚喜不斷。此玉飾風格高古,周身有灰皮、沁色,斑駁古雅。整器形制較為獨特,是一件稀見的戰(zhàn)國風格玉飾。

玉雕人龍紋佩一對

H4cm

估價:RMB: 70,000

成交價 : RMB 16.1萬

西周風格。兩件玉飾大小薄厚相同,均作側(cè)身人形,刻工以陰線刻畫出人物發(fā)絲,雕工古拙,上有穿孔。此玉飾紋飾具有典型的西周風格,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為人面紋,下部身軀刻畫雖然較抽象,但大體輪廓類似變體龍紋。西周時期玉雕紋飾常以人龍紋混合于一器中,西周玉匠巧妙融合人、龍、鳳紋飾,具有典型的時代特征。

玉雕龍形帶鉤
尺寸 :L6cm
估價 :RMB: 100,000

成交價 : RMB 17.25萬

漢代風格。此螭龍紋帶鉤,造型較為特殊,與常見帶鉤有明顯的不同。此玉帶鉤龍紋形象寫意,猶如現(xiàn)代流行的卡通風格,帶鉤多處有凹陷的處理方式,線條硬朗,形成了多剖面、多孔洞的視覺效果。此玉帶鉤雕工質(zhì)樸而嫻熟,造型上大刀闊斧雕琢,細節(jié)上又一絲不茍刻劃。例如,螭龍尾部及底足部分飾以數(shù)條弧線紋,且刻劃得流暢而有章法,具有漢代玉雕風格特征。周身受沁明顯,呈古雅的土褐色,局部可見玉質(zhì)本色,細膩柔和,可見材質(zhì)之優(yōu)良。

有領玉環(huán)

尺寸 :D9.6cm

估價 :RMB: 40,000

成交價 : RMB 9.2萬

商代風格。玉質(zhì)灰白色,扁圓形,大孔窄邊,孔壁兩面突起呈圓領口。此類器物在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四川廣漢三星堆、成都金沙遺址中多有發(fā)現(xiàn)。較為特殊的是,常見有領玉環(huán)的領口并不高,而此件玉環(huán)兩面領口較高,存世較為少見。

玉雕谷紋環(huán)

尺寸 :D7.8cm

估價 :RMB: 80,000

成交價 : RMB 21.85萬

戰(zhàn)國風格。玉質(zhì)乳白色,兩面滿刻谷紋,過顆粒飽滿,瑩潤光亮。內(nèi)外邊緣采用斜切工藝,形成一定角度的坡面效果,線條鋒利硬朗,為戰(zhàn)國時期玉璧特點。玉環(huán)受沁明顯,整體呈色古樸。

白玉虎形佩

L5.8cm

估價:RMB: 50,000

成交價 : RMB 11.27萬

商代風格。玉質(zhì)青白色,有紅沁,片狀雕刻?;⒊拾肱P形,尾上卷。雙面均為單陰線雕刻,以陰線勾勒軀肢輪廓,勾云形方耳,嘴、身、尾部位各穿一孔。且尾部有一類刻刀形的榫。該玉器屬于商代晚期的佩飾,其雕工遒勁流暢,為這一時期的典型玉器。

紅沁玉勒子手串

尺寸 :5粒

估價 :RMB: 80,000

成交價 : RMB 21.85萬


良渚文化風格。玉勒子起源于文化期的玉管飾,今愛玉者多組合成串,或掛于胸前,或佩戴于手腕上;可單獨佩戴使用,也可與其他玉飾組合搭配。本組玉勒子手串有紋飾,為良渚文化特征。四枚玉勒子均經(jīng)過土沁,發(fā)色各異,加之長期盤玩,沁色紅潤,渾然天成,已脫胎如同老蜜蠟般溫潤可人。另一白玉質(zhì)地的玉勒為西周時期,勒子間以漢代一粒紅縞瑪瑙及四粒紅瑪瑙印珠作為隔珠。手串年代久遠,光氣瑩潤流轉(zhuǎn),華貴可人,其質(zhì)古樸溫潤,包漿上佳。


玉雕絞絲環(huán)
D5.5cm
估價:RMB: 150,000

成交價 : RMB 17.25萬

戰(zhàn)國風格。玉環(huán)為圓體環(huán)狀,滿沁色,質(zhì)地堅而潤澤。繩紋線條規(guī)整,拋光精致,一股一股循環(huán)往復,如絞擰的繩索,俗稱扭絲紋、絞絲紋或繩紋,具有典型的戰(zhàn)國玉雕風格。
春秋戰(zhàn)國時是繩紋古玉的鼎盛時期,繩紋鐲、環(huán)時有出土。王侯貴族使用玉質(zhì)細膩溫潤、光澤晶瑩的青玉較多,白玉極少。此時的繩紋較細密,并360度斜向絞圈,考古學術界將這樣的繩紋稱為絞絲紋或扭絲紋。

白玉紅沁谷紋璧
D4.8cm
估價:RMB: 60,000
成交價 : RMB 6.9萬

戰(zhàn)漢風格。和田白玉質(zhì)地,玉色唯美,裝飾谷紋,紋飾精美;色澤潤美,瑩和光潔,局部略沁。谷紋雕出隱約凸起,形態(tài)飽滿;以優(yōu)等美玉為材,樸實而顯現(xiàn)美艷,其內(nèi)斂與溫潤,非同尋常。玉璧最早出現(xiàn)于新石器時代晚期,是禮天之物,以蒼璧禮天的理念為歷代所遵循。此物時代特征赫然,具有戰(zhàn)漢時期的鮮明特征。整器穩(wěn)重高貴,谷紋裝飾舒展流麗,刻工上乖;且略布沁色,顯出盎然之趣,是件絕佳之藏品,亦為至高等的禮器。

紅玉圭

L15.8cm

估價:RMB: 120,000

成交價 : RMB 23萬

文化期風格。玉圭受沁明顯,呈扁平長條狀,一端略寬,有刃,另一端鉆有穿孔,孔洞下方飾有一圈網(wǎng)格紋,并以弦紋作框。整器制式規(guī)整,風格古樸。此器造型紋飾類似于龍山文化玉器,但具體紋飾并不相同,十分少見。
玉圭作為禮器,一方面是天子和大臣身份地位的象征,同時也是朝會典禮時的必帶之物?!吨芏Y·冬官考工記·玉人》載:“鎮(zhèn)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謂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謂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似為五寸之誤),謂之躬圭,伯守之?!庇纱丝梢娞熳雍痛蟪妓鶊?zhí)之圭的尺寸不同,而且它們分別有著鎮(zhèn)圭、桓圭、信圭、躬圭等專稱。這種所執(zhí)之圭尺寸的不同,正反映了執(zhí)圭主人身份等級的不同。

玉紅沁勒子手串
9粒
估價:RMB: 150,000

成交價 : RMB 34.5萬

良渚文化風格。從這串玉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早期玉雕的制作工藝,特別是每件玉勒子的打孔及邊緣的裁切方式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每粒珠子都有沁色,顆顆通靈,透黃灰沁,整體呈色典雅,風格高古。其中一西周人龍紋玉勒子作為主珠。

  宮  廷  風  


當我們在某個地方,看到屬于文物的金縷玉衣,毋庸置疑,這多半是件漢代的作品。且?guī)缀踹€可以肯定,它自出皇室。

玉器自上古始,就是貴族寵物,是身份象征。歷代宮廷對玉的熱衷綿綿不絕,壟斷著最優(yōu)質(zhì)的玉原料,以及創(chuàng)造著最華麗的玉制品。

至明清,尤其到乾隆一朝,宮廷治玉達到巔峰。至此,在中國傳統(tǒng)玉雕藝術的星河中,清代宮廷玉器,如一顆最奪目恒星,閃耀光芒。

碧玉海晏河清燭臺一對

清代

H23cm

估價:RMB: 280,000

成交價 : RMB 55.2萬

清代宮廷玉雕。碧玉制成,主體為振翅欲飛的海雁,直立式,長頸,頭頂圓臺,上有插釬,可穿蠟燭,作品下部為圓盤,盤壁飾“海水江崖”紋,中部伏一龜,雁立于龜背,盤外飾蓮瓣紋,盤下三個如意形足。此作品以鳥、龜示“海晏河清”之意,清代宮廷多有此類用具。


此碧玉呈墨綠色,加雜有點狀白斑,同時還存在墨點,為典型的新疆瑪納斯碧玉。新疆瑪納斯碧玉礦在古代就已經(jīng)開采,歷史悠久,清代即已著名。據(jù)史料記載早在200余年前的清代乾隆年間,清政府已在瑪納斯設官辦綠玉廠。清嘉慶年間成書的《三州輯略》稱:“瑪納斯城百余里,名清水泉。又西百余里,名后溝。又西百余里,名大溝,皆產(chǎn)綠玉。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閉綠玉礦,禁止開采?!?/span>
乾隆五十四年開始,乾隆皇帝頒布禁令,對瑪納斯碧玉實行了嚴格的管控措施,確定了私人販賣運輸瑪納斯碧玉的非法性。由此,瑪納斯碧玉不再是民間流通的商品,而成為官方尤其是宮廷的壟斷性資源,宮廷成為瑪納斯碧玉唯一的合法利用者。
這件碧玉燭臺題材吉祥,選材、雕工均具有典型的清宮玉作特征。

白玉仿古活環(huán)鸮紋杯

清代

尺寸 :H10cm

估價 :RMB: 100,000

成交價 : RMB 10.925萬

白玉質(zhì),質(zhì)地致密瑩潤,雕作鸮紋杯。杯口沿飾有回紋,一側(cè)浮雕鸮紋,鸮呈站立姿態(tài),兩眼圓凸,喙凸起,而器足則是它們的腳爪。杯兩側(cè)均凸起棱扉,將器身分隔出兩個裝飾區(qū)間。表現(xiàn)鸮翼的鱗狀紋飾占據(jù)了大部分的器身,余下的空間則以云雷紋為底,上飾小型的鳥紋和龍紋。另外一側(cè)鏤空有活環(huán)。商代晚期流行一類寫實或虛構的動物造型青銅器,其中鴟鸮紋占有很大比重,常用來作為祭祀重器的裝飾紋飾,青銅鸮形卣即是其中一件經(jīng)典器物。此白玉杯器形及紋飾具有明顯的博古特征,鸮形紋飾即是來源于商代鸮形卣這一經(jīng)典器形。鸮與其他鳥類不同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有一雙惹人注意的大眼睛,非??蓯鄞裘?,這一特點在青銅鸮形卣上表現(xiàn)得十分明顯。商人的圖騰中尚鬼,鸮晝伏夜出被認為是冥界的使者,可溝通神鬼。且對于當時的農(nóng)業(yè)文明中,鸮是益鳥也被尊崇為豐收之神。另外鸮是一種猛禽,還象征著英勇聰慧。故青銅鸮形卣在當時廣受歡迎。

白玉螭龍璧

清代

D5.8cm

估價:RMB: 35,000

成交價 : RMB 4.37萬

玉璧精巧又不失大氣,雕琢螭龍,生動古拙。刻畫精妙,口銜靈芝,S形身軀,富有動態(tài),浮于璧上,似渾然天成;其制式沉穆,工藝美妙,為難得佳制。質(zhì)地瑩潤,刻畫線條清晰,螭龍自然生動;整體立體豐富,構思巧妙,令人贊嘆。
螭龍,在傳統(tǒng)藝術形象塑造中,運用得十分廣泛。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龍,象征美好、吉祥、招財,寓意不凡。此璧古樸生動,質(zhì)地考究,工藝精湛,將美學與寓意兩者完美結(jié)合,當是一件奪目的古雅之制,當是同類題材中之桂冠作品。

白玉巧雕小貓

清代

L4.2cm

估價:RMB: 35,000

成交價 : RMB 4.03萬

可遇而不可求之物,當真是可愛到極處。其高超的雕琢,將貓之神態(tài),描摹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xiàn)。圓雕玉貓,以靈動之身姿作狀,兩耳直立,眼睛碩大,直首平視;胡須、背部、尾巴、腿部均飾有短平行陰刻線;尾巴卷曲,搖搖于臀上。
愛貓之人無數(shù),然而以貓為題材的古代藝術品,相較之下卻是稀少。今天的故宮博物院里有著許多網(wǎng)紅小貓,事實上,紫禁城里小貓成群,早自明代已經(jīng)存在。
明代多位皇帝皆異常愛貓,在宮中即有一所“貓兒房”,“專飼御前有名分之貓”。譬如嘉靖皇帝,養(yǎng)有一只貓,極有靈性,常與嘉靖相依而臥,片刻不離,深得嘉靖愛惜,還封貓為“虬龍”。此貓雕琢精美,乖巧可人,亦或為御物御貓。

  文  人  風  

援引古例,孔子言:君子如玉。《詩經(jīng)·國風·秦風·小戎》里還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所以,君子比德于玉。玉則有十一德,即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

由是,玉的比德文化,在文人階層中延伸。是以,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在文人的審美品位下,玉器步入一個別開生面的天地。

白玉靈芝竹節(jié)佩

清代

H5.5cm

估價:RMB: 40,000

成交價 : RMB 8.625萬

玉佩美觀大方,亦雅致亦濕潤,玉質(zhì)上乘,撫之佩之,光美萬千。巧雕竹節(jié)形象,以浮雕及透雕表現(xiàn),雕琢竹枝節(jié)狀;竹節(jié)疏朗,巧雕竹葉數(shù)枝,布局錯落有致,一如真實之竹在生長,高超的施刻手法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玉地唯美,白潤油油,下部略帶皮色;雕工精細入微,尤其是節(jié)和葉的雕刻,工藝嫻熟,線條剛勁有力,竹節(jié)節(jié)痕及葉,刻畫得栩栩如生,表現(xiàn)出竹的自然之勢。竹歷來視為高雅之征,此佩白玉結(jié)合竹的刻畫,正是文人風骨之高潔體現(xiàn)。玉佩右下角的靈芝與天竹相配,寓意“天然如意”。

白玉圓雕桃形杯
明代
H4.8cm;L13cm
估價:RMB: 75,000

成交價 : RMB 8.05萬

白色美玉,局部略及沁色;雕琢成杯,作桃形狀,桃葉邊緣向上翻卷呈洗狀,杯內(nèi)掏空,琢磨圓滑;紋飾細膩,無鋒碴之感,整體風格,精巧靈秀,拙樸非常。玉質(zhì)如羊脂,以桃形襯托,視之更如仙物仙桃,美不勝收。琢刻桃葉紋,紋飾簡潔而寫意,刻畫出搖曳攀附之姿態(tài),玲瓏優(yōu)美,直有仙桃落凡間之感。雕琢有明顯的宋明時期之工藝特征,藝術性與實用性并重,別具雅意。杯呈桃形,則寓意吉祥,有健康安寧、長壽祝壽之意。極宜收藏,亦可作為禮物,不可多得。

玉雕合和二仙擺件

清代

H4cm;L5.5cm

估價:RMB: 200,000

成交價 : RMB 21.85萬

圓雕合二仙,施刻生動自然,二仙面容安詳,微合雙目,如入物我兩忘之境,澄明一片。衣袂輕揚,于不經(jīng)意間顯露出神采,工藝之高超,超乎想象。
和合二仙形象,作為“家庭和合,婚姻美滿”的意義,深入人心。隨著歷史變遷,又被賦予了更多的美好象征。二仙乃唐貞觀年間臺州奇僧寒山、拾得二人。據(jù)《宋高僧傳》所載,二僧狀若顛狂。寒山?!安捡嗔懵洹?,“以樺皮為冠,曳大木屐”,動輒“呼喚凌人”,“望空漫罵”;拾得曾以杖擊伽藍神像,有“呵佛罵祖”之風。傳說中還有很多關于二人神跡的軼聞。清雍正十一年,朝廷賜封寒山為“和圣”,拾得為“合圣”。
本件作品,和田白玉,滿紅沁,玉質(zhì)滋潤,玉色姣艷,刻畫逼真,刻畫旖旎有致,令二仙的優(yōu)游情態(tài)躍然眼前,顯出二仙不同凡俗之處。是一件題材稱心,材質(zhì)、工藝、審美合力融匯而成的古代藝術品。

白玉雕行書詩文葉形墜

清代

L6.5cm

RMB: 60,000

成交價 : RMB 6.67萬

白玉籽料,雕作葉形墜飾,一端有穿孔,方便穿系佩戴。葉片寫實刻畫,可見經(jīng)脈等細節(jié)紋理。底面刻有行書詩文“櫻桃口小柳腰肢,斜倚春風半懶時。一種心情費消遣,緗編欲展又凝思?!辈⒖獭拔摹薄罢洹眻A印及方印。整器構思精巧,題材雅致。
故宮博物院現(xiàn)存一套清宮舊藏十二美人圖,其中一幅美人展書圖,又名觀書沉吟。畫中女子持半展書頁,沉吟瞬間。背景以設色山水小景、橫幅墨筆摹寫的宋代著名書法家米芾的詩文為裝飾。詩文即是“櫻桃口小柳腰肢,斜倚春風半懶時。一種心情費消遣,緗編欲展又凝思”,與這件白玉墜飾上的詩文完全一致。
米芾的這篇詩文描繪的是古代仕女讀書的儀態(tài),刻畫出古代仕女風露清愁之美,刻有這篇詩文的玉飾非常適合女子佩戴。

白玉子岡牌

明代
4×6cm
估價:RMB: 350,000

成交價 : RMB 74.75萬

和田白玉籽料雕琢,玉質(zhì)致密潤潔,屬于頂級玉材。雕作橢圓形玉牌,四角圓鈍,無牌頭,無邊框。玉牌正面浮雕執(zhí)扇仕女,開面蛋形臉、櫻桃口,類唐寅筆下仕女。仕女斜倚小窗,手持宮扇,右手托腮,陷入沉思,神情憂傷。旁邊雕飾山石芭蕉,山石芭蕉為“過墻”手法,延伸至背面,背面刻有行書詩文“卻恨含情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出自唐代大詩人王昌齡《西宮秋怨》,落款“子岡”。
此玉牌極具畫意,展開即是一幅完整的西宮秋怨圖,紋飾及留白疏密有致,動靜相宜,頗見匠意。這件子岡牌無論選材、雕工、立意都極為優(yōu)秀,處處體現(xiàn)出大師級水準,“子岡”落款為行書簽名式,市面極為少見,或為真正的陸子岡作品。

白玉龜鈕印、白玉獸鈕印兩件

清代

H2.5cm;H1.8cm

RMB: 40,000

成交價 : RMB 4.37萬

兩枚白玉印質(zhì)地致密,其中一枚鏤雕螭龍鈕,螭龍呈站立姿態(tài),為橢圓形印面,印文為“玉強號”。另外一枚形制方正,有灰斑紅沁,印文“長樂未央”。

  優(yōu)  雅  風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在時間的逆旅中,有一些永恒的飾物,一直長存。

這些飾物,或是玉石、或是珠串、或是珠寶……它們詮釋著社會地位的等級,也在反映著時代品位特征。

這些高雅飾品,具有耐久性、稀缺性,又帶著工藝價值與不同程度的美觀。于是,千百年來,人們都愛珠光寶氣。

南紅瑪瑙18子提珠

清代

18粒

估價:RMB: 50,000

成交價 : RMB 6.33萬

南紅為瑪瑙中至為珍貴品種。早在三千多年前的青銅器時代,金沙古國已有南紅制品;戰(zhàn)國時期,王公貴族們將南紅瑪瑙做成手串;古滇國的國王讓匠人們用南紅瑪瑙雕刻了甲蟲和牛頭,并將這些心愛的玩物長伴自己。凡此南紅,經(jīng)數(shù)千年,卻歷久彌新,愈發(fā)鮮紅。
此件南紅十八子珠飾,顏色純凈均勻,艷麗光亮純正;以松石點睛,更是倍添華美之致。人嘗言,瑪瑙無紅一世窮。南紅可謂天然的滿足了人們求紅之心理。此珠飾顏色,正恰如中國紅,寓含活力、富貴、吉祥、喜慶等。珠飾珠子,潤而不膩,艷而不妖;色澤鮮麗,精光內(nèi)斂,既傳承著傳統(tǒng)的美學觀,也契合著當代的審美觀念。特別要注意的是,南紅取料極難,多數(shù)磨成圓珠,但這串則是橄欖形,顆顆滿肉,取料講究,甚為珍貴。

翡翠鑲鉆耳環(huán)一對

清代

D2cm

估價:RMB: 30,000

成交價 : RMB 4.83萬

創(chuàng)意十足的翡翠鑲鉆飾物,清新中顯露著高雅之調(diào)。這件對環(huán)在用料上精麗華美,在設計上獨具一格,體現(xiàn)出制者獨具的匠心和精湛的技巧,是耳飾中之精品。翠制的連珠圓形,顏色翠綠,鮮碧瑩瑩,鮮色美極;再有白金鑲鉆間中穿出,整體顯得硬朗抽象,美感萬分。是一件融入了材質(zhì)、工藝、設計等于一體的首飾,顯露出不凡品位。

翡翠鑲鉆花籃形耳環(huán)一對

清代

H1.8cm

估價:RMB: 10,000

成交價 : RMB 1.73萬

青翠茂茂一對耳飾,顯得旖旎繁繁。上為貴金屬鑲鉆,下配艷綠花籃形翡翠,精致唯美。此件飾品,構思巧妙,柔和美麗,佩掛則有婀娜多采的飄揚之姿。一件首飾稱為上佳者,一者在于材質(zhì),一者在于設計;還有就是結(jié)合著材質(zhì)與設計,創(chuàng)作出更好的作品。這對耳環(huán)之精妙處,正是通過相得益彰的設計,呈現(xiàn)出一種動人的美感。

翡翠鑲鉆龍紋胸針

清代

4.5×2.4cm

估價:RMB: 40,000

成交價 : RMB 4.6萬

東方與西方,兩種至高無上的文化相遇了。翡翠代表著東方的神秘之美,鉆石體現(xiàn)著西方的耀眼光芒,此兩種物質(zhì)結(jié)合,猶如兩個華麗音符,最終融匯成為一段唯美的古典音樂。
翡翠雕琢龍紋,貴金屬鑲鉆包裹,可以作為一件胸針,也可以稍作搭配成一件掛飾。無論佩戴或者收藏,整體有磅礴旖旎、青綠萬象的爭逸競秀之效果,是為難得的藝術珍品。
翡翠的珍貴價值,早已是舉世公認。像慈禧、宋美齡等人,對翡翠的愛都是終生不渝。本件翡翠鑲鉆龍紋胸針,光華悅目,其明晰動人處,可謂有傾國傾城之美麗。

白玉雙龍抱珠手鐲

清代

D7.6cm

估價:RMB: 26,000

成交價 : RMB 3.45萬

輕盈之雙龍,首尾咬合,形成一圈圓鐲,華美不可擋。玉如凝脂,柔婉瑩瑩;雕飾雙龍咬珠之狀,曲線比例協(xié)調(diào)優(yōu)美,恰如其分,使得手鐲動感而顯出活力。無論是雙龍刻畫,還是玉質(zhì)本身的高貴,均顯出別致韻律,堪是鐲之翹楚。
整體秀美典雅,婉約高貴,給人寧靜安然之感。玉鐲膩光欲滴,呈現(xiàn)玉質(zhì)之美潤;雕琢古雅萬分,雙龍生動傳神,有若天工,妙不可言。此鐲于勁挺中見活潑,于嚴謹中見輕巧,神采十足。可佩可藏,男女皆可佩戴,其美則能穿越時空。

聲明:玉器圈以傳播古玉文化為宗旨,圖文由古天一拍賣提供,版權歸屬原作所有,轉(zhuǎn)發(fā)請注明來源玉器圈。

平臺發(fā)布的內(nèi)容作為分享、研討之用,內(nèi)容僅供參考,玉器圈傳播需要您的力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玉蟬年代判定(圖組2)
中國地質(zhì)大學_中國古玉器與玉文化5_第四章 歷代古玉器總體風格特征(二)
【鑒寶知識】禮儀玉和葬玉(下)
玄禮四方 | 1970萬 西漢白玉朱雀形燈不愧是玉闕瑰寶
行情丨嘉德香港古玉專場,高古玉成最大贏家
秋拍預覽 | 慧眼識玉——古玉專場珍賞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