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發(fā)財該有機會,現(xiàn)在機會來了 這個財富平臺 有不少項目等著你共享資本紅利 5月10號~11號杭州有一場項目對接峰會 報名火熱進行中,席位有限,參加從速 報名咨詢聯(lián)系人 鄭老師:158 5810 3290
中國嘉德2021年春季拍賣會,瓷器及古董珍玩部將在夜場呈現(xiàn)衡齋與墨香居兩個私人收藏專題。衡齋主人與墨香居主人均為國內頂級收藏家,與嘉德相交多年,淵源篤深。本季我行有幸代為釋出的珍品,皆系藏家經(jīng)年所藏,來源清晰,傳承有序,從珍罕至極的元青花到聲勢煊赫的明清御窯名品,勾勒出數(shù)百年瓷史傳奇。
明早期 鈞窯內天青釉外玫瑰紫釉水仙盆
來源:
香港拍賣會,1992年9月29日,Lot 454;
香港拍賣會,2015年6月3日,lot3121
本品外壁所施玫瑰紫釉,色澤妍麗,耀眼奪目,相互浸暈,渾然天成。洗內釉色天青,蚯蚓走泥紋畢現(xiàn),時代特征明顯。底部刻楷書“六”字款,并刷褐色護胎釉,周緣見支釘十七枚。足端露胎處可見胎體灰白堅實,為典型禹州鈞窯胎質。傳世所見此類鈞窯陳設器,底部各刻有“一”至“十”的一個數(shù)字,其基本規(guī)律是數(shù)字越小,器物尺寸越大,若如本品刻“六”字式樣者,恰為中上型器類,不偏不倚,大小適中,給人以端莊穩(wěn)重之感。
歡迎關注公眾號:《收藏大縱橫》 收藏大縱橫盡量多給藏友一些收藏參考!10篇原創(chuàng)內容公眾號
清乾隆 廠官釉荸薺瓶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H 21.2 cm
來源:
埃斯肯納齊(Eskenazi)遞藏;
香港拍賣會,2014年5月28日,lot2906
荸薺瓶,因形似荸薺而得名,創(chuàng)制于清代康熙時期,因形制經(jīng)典,此后歷朝皆有燒制,而將荸薺瓶與廠官釉合為一體,亦為雍乾授意下,督陶官唐英之創(chuàng)舉,從款識結體不難看出,本品當為乾隆早期作品,且極有可能為唐窯制出。此外,仔細觀察之下,不難發(fā)現(xiàn),本品與傳世所見同類型直頸作品略有不同,其頸部束,口部微撇,不僅器物增加了線條的靈動感,而且使整體形制更顯端莊典雅。
清乾隆 粉青釉弦紋高足杯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單行篆書款
D 11.8 cm
來源:
香港拍賣會,2014年11月26日,lot3285
明早期 銅筆山
L 20.5 cm
來源:
香港拍賣會,2013年11月27日,lot3585
歡迎關注公眾號:《正路收藏》 正路收藏玩收藏,路子正了才能長久!公眾號
明永樂 青花纏枝花卉葡萄紋折沿大盤
D 37.2 cm
來源:
玫茵堂舊藏;
香港拍賣會,2012年4月4日,lot21
著錄:
《玫茵堂藏中國陶瓷》第四冊,康蕊君著,倫敦,1994-2010年,第84、85頁,圖1638
永樂一朝為朱明官窯瓷器藝術之典范,開創(chuàng)之功甚偉,集古今之菁華,融中外之風格,雋品迭出,尤為精絕,其中青花一項,色澤深翠,式樣精妙,明代文人品評甚高,謂之“發(fā)古未有之名品”、“其價幾與宋器埒矣”,備受后世推崇。
此式葡萄紋盤尺寸頗大,為重要而珍貴的永樂官窯瓷器,相似作品在日本松岡美術館等處均有收藏。本品為瑞士玫茵堂舊藏,來源顯赫,傳承有序。
歡迎關注公眾號:《藏家天下》 藏家天下給藏家一個屬于自己的天下!公眾號
元 青花纏枝蓮魚藻紋折沿大盤
D 44.5 cm
來源:
玫茵堂舊藏;
香港拍賣會,2012年4月4日,lot17
著錄:
《玫茵堂藏中國陶瓷》第二冊,康蕊君著,倫敦,1994-2010年,第16、17頁,圖635
展覽:
《玫茵堂收藏中國陶瓷》(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Meiyintang Collection),大英博物館,1994年6月-9月,編號129
本品繪畫風格為元代典型樣式,層次分明,富麗雄渾,形制碩大,成型不易,制作精細,實為難得元代精品。
盤上青花色料為典型元代“蘇麻離青”料,蒼翠妍麗,深入胎骨,兼有丹青之妙。目前檢視公開資料,與本品最相近的一件為日本東京松岡美術館藏品,惟中央魚紋圖案稍為不同。本品原為瑞士玫茵堂收藏,于1994年倫敦大英博物館展覽。
明宣德 青花內折枝花果紋外菊瓣紋大碗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D 20.8 cm
來源:
紐約收藏家托馬斯·科爾(Thomas Cole)伉儷舊藏;
倫敦拍賣會,1974年7月8日,lot191;
香港拍賣會,1982年11月8日,lot101;
香港拍賣會,2004年10月31日,lot 157;
北京拍賣會,2013年11月16日,lot123
著錄:
《明代瓷器的來源與發(fā)展》(Ming Porcelains,Their Origins and Development),阿德里安·約瑟夫(Adrian Joseph),第30頁
展覽:
《中國青花與釉里紅瓷器展》(Exhibition of Chines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and Related Underglaze Red),東方陶瓷協(xié)會,香港,1975年,編號10
本品為明宣德御窯青花精品代表作,存世頗為稀少,品質尚佳,尤為難得,紋飾與四川省博物院藏品相同。
此碗由美國紐約藏家Thomes Cole夫婦收藏,分別在1974年倫敦拍賣會、1982年香港拍賣會、2004年香港拍賣會高價拍出。此外更是為各類出版物及展覽青睞,曾于1975年香港東方陶瓷協(xié)會舉辦的中國青花與釉里紅瓷器大展中現(xiàn)身,并在《明代瓷器的來源與發(fā)展》P30出版,來源顯赫,殊為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