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的關(guān)系良好,家庭教育就是成功的;父母和孩子的關(guān)系緊張,家庭教育就沒有辦法成功。
親子關(guān)系良好的情況下,孩子的喜怒哀樂都愿意和父母分享,尤其是孩子在心情不好的時候、遇到麻煩甚至危險的時候,會主動告訴父母、向父母求助。
而親子關(guān)系緊張的情況下,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向父母關(guān)閉了大門,不愿意和父母分享他們的各種體驗。最危險的地方在于,他們遇到麻煩的時候,父母一無所知,等到父母知道的時候,可能就出大事了。
前幾天凡爸關(guān)于控制與放手——家庭教育的藝術(shù)發(fā)出后,好多家長和凡爸探討了家庭教育的困惑。
有一位家長談到了和剛上初中的孩子關(guān)系緊張,孩子空下來只想打游戲,不愿意和父母交流;父母想帶孩子運動、看電影,孩子也不愿意。這位家長也看了凡爸關(guān)于青春期的文章——和青春期的孩子對著干?贏了當下,輸了未來!想和孩子交流,可不知道說什么好……
凡爸和這位家長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這之前肯定已經(jīng)發(fā)生了一些事情,才把孩子推到了對立面。而最關(guān)鍵的一點就是,你們沒有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
很多孩子有了心事,第一個要瞞的就是父母;有了心里話,最不愿意講的也是父母。這很可怕,也很可悲!
那么,今天凡爸就來說說,你為什么走不進孩子的內(nèi)心?
01不要以分數(shù)和成績?yōu)橹行?/p>
作為父母,肯定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愿,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學霸。
現(xiàn)在孩子早上七點前要起床,八點前要到校,在學校經(jīng)過一天的緊張學習后,下午放學回來還要做作業(yè)。很多孩子的作業(yè)壓力很大,常常要寫到晚上十一二點。到了周末,還要在各種所謂的興趣班和補習班之間奔波。
我們常對孩子說,只要把學習搞好,其它什么事都不要管。可是,孩子還是孩子,除了學習、作業(yè),他們更需要感受生活的快樂和美好。
父母當然不能放棄對孩子的培養(yǎng)和要求,但絕對不能把“做作業(yè)”、“學習好”與能否得到父母的愛聯(lián)系起來。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不是因為成績好才愛,成績不好就不愛了。
父母要用平常心來看待孩子的成績,只要努力了,和自己比有進步就好。當然聰明的父母還會和孩子一起討論學習中的問題,幫孩子找到最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
如果放學后老是催促孩子做作業(yè),動不動就問孩子的成績,甚至于考不到什么名次就要受罰,這樣就會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只關(guān)心成績,他們是在為成績而活,也活在對成績的恐懼之中。
02 學會傾聽
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間,除了學習,極少有話題聊。如果孩子想和父母分享他們的世界,父母總覺得沒有意義,耽誤時間,影響學習。
于是,孩子的訴說總是被父母不耐煩地打斷,一次、兩次,漸漸地,孩子就喪失了和父母溝通的興趣,很多心事就悶在心中,成為父母不知道的心結(jié)。
其實我們并沒那么忙,孩子的世界也不能只有學習。每天放學后,留點時間和孩子聊聊天。尤其是在吃晚飯的時候,在飯桌上聽聽孩子聊學校的事情,開心的也好,煩惱的也罷,靜靜地傾聽。
去年夏天,我們剛給孩子買了輛破風公路車,孩子非常喜歡,愛不釋手。有一天孩子和凡媽講解車的部件和原理,諸如培林、花鼓之類,凡媽一點也不懂,孩子也知道凡媽不懂,凡媽也知道孩子知道她不懂。但就這樣雞同鴨講,說了半小時,孩子很是開心。
傾聽,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信任、接納。有時并不需要父母多說什么,孩子的訴說,就是一種很好的減壓方式,說出來就把壓力釋放出來了,帶著愉快的心情學習,效率才會提高。
在傾聽的過程中,孩子需要的時候,父母可以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提出建議,而不是發(fā)號施令。
03 學會欣賞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被人肯定,都渴望被人欣賞。而孩子更需要父母不斷的鼓勵,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獲得自信、勇氣和進取心。
很多父母總覺得不能讓孩子驕傲,而吝嗇對孩子的表揚和欣賞。對于孩子。只有贊揚多于批評,才能接受批評;只有成功多于挫折,才能挑戰(zhàn)挫折。父母的鼓勵,能幫助孩子走出負面的情緒,激發(fā)起他們面對困難的勇氣。
事實上,孩子比很多父母要聰明,但只有聰明的父母才能欣賞。很多父母不會欣賞孩子,只會看到孩子的不足,尤其是拿孩子和別的孩子去比較:“你看人家孩子,怎么怎么好”。
這種語言暴力比家庭暴力更可怕,是最傷害孩子的的利刃,對孩子的傷害可能是無法修補的傷痛。
無論如何,我們要接納并不完美的孩子,在他們需要安慰的時候給予安慰,在需要鼓勵的時候毫不吝嗇我們的欣賞。
04 找到共同語言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認為和父母有代溝,總是說不到一起。尤其是最求個性、時尚,父母總是看不慣,認為太張揚、浮躁,而孩子則認為父母老土、落后。
其實作為父母,我們也要與時俱進,善于接受新事物。用心觀察孩子的世界,努力尋找和孩子的共同語言,自然就會和孩子有交流的話題。
同樣,多接觸年輕人喜歡的事物,父母也會變得充滿活力,心態(tài)年輕,和孩子的代溝就會消除很多。
有一次,凡爸凡媽和朋友一家聚會,凡爸和朋友的孩子聊得很嗨,從NBA的球星到騎行比賽,再到幾款游戲。朋友非常詫異,說在家孩子和我們很少講話,怎么今天聊得這么開心?
凡爸和這位朋友講,孩子喜歡的東西,父母也要去關(guān)心、去研究,去發(fā)展一些共同愛好,才能和孩子有共同的話題。
就像玩游戲,如果能和孩子一起聊聊游戲的情節(jié)、過關(guān)的技巧,那么肯定可以共同制定玩游戲的規(guī)則??偸前延螒蛞暈楹樗瞳F,一棍子打死,孩子肯定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的。
05 不要急于否定孩子
父母很多時候總認為自己每件事都能比孩子做得好,就會把自己的行為模式強加到孩子身上。然后急于糾正孩子的錯誤、彌補孩子的心理缺失、完善孩子的性格缺陷,卻不知道這些問題實際上恰恰是父母造成的。
父母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標準去要求孩子,如果沒有對教育的透徹了解,索性不要干擾孩子,先讓孩子自由發(fā)展,再想辦法找到真正的良師益友來指導。
如果父母對孩子過于嚴厲,對孩子的各種想法、表現(xiàn)出的情緒急于否定,那么孩子就會越來越不愿意和父母說自己的想法。
如果孩子在外面遇到麻煩、受到傷害,向父母求助,而父母首先一通責怪、甚至打罵,那么孩子以后寧可忍受痛苦,也不會找父母求助了。
不管孩子犯了多大的錯誤,父母都要設(shè)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jié)教訓,而不是用打罵來解決,否則孩子以后就不會講真話、甚至不敢回家,因為怕受到懲罰。
任何時候,孩子發(fā)生問題并不是末日來臨,家長的過激反應(yīng)才是真正的末日。
06 學會商量
在父母和孩子意見不一致的時候,很多父母總是強壓孩子的意見,到了青春期往往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導致親子關(guān)系緊張。
意見不一致時,父母要學會和孩子商量,學會妥協(xié),不僅能避免沖突與對抗,還能增進親子間的感情。商量還能讓孩子學會從別人的角度來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學會溝通技巧。
我們孩子在進入初中后,大多是自己騎行上學。在初一時,他想買一輛較好的山地車,而我們認為價格過高,有些浪費。后來我們雙方達成一致意見,可以買這輛山地車,但多出的錢需要孩子貸款,每天晚上做家務(wù)洗碗來償還。后來孩子洗了一年半的碗,才償還完貸款,我們又建議繼續(xù)洗碗,為將來要買的東西存款……
家中的很多規(guī)則,也不要由父母單方面制定,而是和孩子共同討論來確立。
這樣這些規(guī)則就不是父母強加給孩子的,而是他們自己參與制定的,他們在執(zhí)行時就會更加自覺。違反了規(guī)定,父母懲罰時他們也更加能接受。
07 適度自由的空間
現(xiàn)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孩子的生活空間越來越大,但生長的空間卻越來越??;外界的壓力越來越大,但內(nèi)在的動力卻越來越小。
讓孩子發(fā)展一些自己的興趣,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可以幫助孩子發(fā)展出成就感。在追求興趣的過程中,孩子也會發(fā)展出專注力和持久力,也就不會去嘗試一些危險的行為了。
有些父母不允許孩子去發(fā)現(xiàn)、發(fā)展自己的興趣領(lǐng)域,逼迫他們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領(lǐng)域,孩子就會喪失樂趣,發(fā)展出軟對抗的一些策略。
我們孩子在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瘋狂迷上了折紙,經(jīng)常一人折上一兩個小時。凡爸凡媽一直鼓勵孩子這項愛好,還專門買了折紙的書籍讓孩子參考。孩子在專心折紙的時候非常安靜,沉浸在其中,享受自己的快樂。我們很少打擾,只是默默關(guān)注,一起欣賞他的折紙作品。
孩子進入青春期后,有了自己的秘密。父母也要給孩子留下隱私空間,尊重孩子的秘密。
有些父母總想把控孩子的思想,會偷偷翻看孩子的東西,想方設(shè)法打聽孩子的秘密。殊不知,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防范父母,緊閉他們的內(nèi)心。
有的事,孩子信任我們,到了時候,自然會說的。不說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誰還會沒有秘密呢?
08 學會向孩子道歉
孩子犯了錯,要向父母認錯,或者向被冒犯的人認錯,我們都認為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
可是父母犯了錯,錯怪了孩子,甚至于情緒失控,對孩子大發(fā)脾氣,打罵孩子,卻很少有向孩子認錯的。
因為我們總覺得面子重要,向孩子認錯的話,可能會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以后就沒有威信了。
事實上,父母勇于向孩子認錯,是對孩子獨立人格的尊重,孩子反而會很感動。
向孩子認錯,顯得父母光明磊落,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反而會提高。孩子很清楚,只會強詞奪理、修飾自己的人是很虛偽的。
如果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父母需要做的,就是找恰當?shù)臋C會,承認并且彌補自己的錯誤。可以和孩子聊聊,當時的想法和情緒,為什么沒能克制,如果再發(fā)生會怎么做。
向孩子認錯并不是難事,重要的是取得孩子的諒解,否則有些事可能會傷害孩子一輩子。
09 和孩子做朋友
很多父母在潛意識中不僅想掌握孩子的行動,還想掌控孩子的內(nèi)心。這種掌控式的“愛”蒙住了我們的眼睛,我們不肯放手,是因為我們總不放心,處在焦慮中。
孩子降臨到我們家中,是父母的榮幸。但我們始終要認清,孩子不是屬于我們的,他們是獨立的個體、獨立的靈魂,隨著孩子長大,這一點越來越明顯。他們不會按照你設(shè)定的道路去走,將來有他們自己的人生道路。
在靈魂層面,父母和孩子是平等的關(guān)系,因此一定要尊重孩子,而最好的關(guān)系就是成為朋友。父母把孩子當成朋友,孩子也把父母當成朋友,能做到這一點,是家庭教育的重大成就。
到了青春期,孩子會有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這個時期的孩子一定是追求獨立感,追求成人感的,希望自己被當作成人來看待,尤其需要父母的尊重。
和孩子交朋友,就要有身同感受,讓孩子認為父母和他們是同一個陣營。相處的時候先接受孩子的喜怒哀樂,在情緒上認同了,再一起想辦法處理問題
和孩子一起經(jīng)歷、一起成長、一起克服困難、一起收獲喜悅,是多么開心的事情。
10 做不完美的家長
親子關(guān)系是一輩子的事情,我們看到很多孩子在成年后還在和父母互相傷害,雙方都很糾結(jié)、焦灼。
因為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總是認為,父母對孩子就應(yīng)當高高在上,顯示父母的權(quán)威。對孩子說什么、做什么都理所當然,覺得都是“為了孩子好”,而從不考慮孩子的感受。
當然,平等、尊重的親子關(guān)系并不是一味地去討好孩子,而是一種健康的親子關(guān)系,父母還是要去引導、支持、幫助孩子成長為最好的自己。
為人父母是一場修行,是人生的另一次成長,毋庸置疑,父母對孩子的愛一定是無條件的。但是父母這個職業(yè)是世界上最難的職業(yè),我們一定會有做錯的時候,一定會情緒化、發(fā)脾氣,會有說氣話、做氣事的時候。
那么,我們就接受吧,無論怎樣,都坦然接受、承受,承認自己的不足,只為下一次更好地出發(fā)。
我們不是完美的家長,世上也沒有完美的家長,世上更沒有完美的孩子,我們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長。
家長做得輕松些,孩子也會輕松些。
原創(chuàng)不易,如果您感覺此文很有幫助,請鼓勵支持下吧!
不背單詞,不上輔導班,能學好英語?這個爸爸的實驗結(jié)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