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夜晚外出,要點燃燭火
男子進入內(nèi)宅,要莊重大方,不能聲容有異,駭人視聽。男子,夜晚行路,要點燃燭火。女子,夜晚行路,就更要點燃燭火,因為,只有這么做,才能遠暗昧、避嫌疑。走路的時候,男人行右邊,女人走左邊,相遇的時候,男由右邊避開女。
◇夫婦之道,非常重要
夫婦,乃是一個小天地,天地,乃是一對大夫婦,所以,人民間,各種事態(tài)、各種變化的根源,都來自于家庭。儒家所講的倫理道德,如“五典”、“五禮”,皆從男女間開始,因為,有了男女,才會有夫婦,有了夫婦,才會有父子,有了父子,在封建社會,才會有皇帝和臣子,有了皇帝和臣子,才會有上下等級的分別,有了上下等級的分別,然后,各種禮節(jié)、各種規(guī)矩,才能有所安排,可見,夫婦之道是多么的重要。
◇同姓不可通婚
既屬同姓,在大祠堂里,又以父子兄弟的輩分在一起聚餐,因此,周代,才要訂立這樣的制度:只要是同姓的人,哪怕經(jīng)過了一百個世代,也還是不可以通婚,因為,同姓,代表他們的老祖宗是同一個人,既然如此,那就應(yīng)當遵守同一祖宗的倫常之道。
◇男女雙方都是貴族,再想興盛,就會非常的困難
在三國的時候,虞翻(學者)在給他弟弟的一封信中寫道:天地間沒有永遠盈滿的規(guī)律,所以,男女雙方,如果都是貴族,那么,再想興盛,就會非常困難,所以,你的大兒子虞容,在為他娶妻的時候,應(yīng)當到遠點兒的地方,選個小戶人家的女兒,只要她不是羞辱門庭的惡劣種族,只要她賢明有德,只要她忠良仁厚,只要她不昏庸愚昧,只要她有志節(jié)、不下流,這樣的人就是好的對象。
◇做女子的,寧可沒丈夫,也不要嫁給卑鄙小人
在古代,大多數(shù)的家庭,妻子和小妾,文化不高,她們與丈夫同甘共苦,但有些做丈夫的,為了能得到榮耀,竟然會做出可恥的事情,可恥的事情大致來說,有以下這些:以卑污下賤的心理奉承諂媚,縮斂肩膀,偽裝笑臉,花言巧語,裝出一副偽善的面孔,老板的話還沒說完,他就滿口答應(yīng),甚至,像曹商那樣,替老板舔痔瘡,甚至,像郭弘霸那樣,替老板嘗糞,甚至,像閻朝隱那樣,在老板面前裝牲畜,甚至,像趙師擇那樣,在老板面前學狗的模樣,做女子的,寧可沒丈夫,也不要嫁給這種卑鄙小人,一個女子,希望她的丈夫磨練節(jié)操,而她自己,則可以忍饑挨餓,所以,她怎么會愿意自己的丈夫喪失廉恥之心呢?
◇婚姻之禮,最最謹慎
司馬遷曾經(jīng)說過:《易經(jīng)》以乾坤二卦作為基礎(chǔ),《詩經(jīng)》把《關(guān)雎》這篇文章放在了第一篇,《書經(jīng)》,它贊美堯帝治裝下嫁二女與舜,《春秋》,它譏刺新郎不到新婦家親自迎接。夫婦間,是人道的最大倫理,先王規(guī)定禮教的作用,只有婚姻之禮,是最最謹慎的。
兢兢,是戰(zhàn)慄恐懼、謹慎小心的意思,世人都認為結(jié)婚是快樂的事,而圣人卻心懷戒懼謹慎,世人都認為結(jié)婚是男女和合,而圣人卻認為男女有別,圣人,他考慮的事是多么的深遠!
◇重視禮節(jié),重視自身,重視貞節(jié)
商紂王那個時代,許多男人橫行霸道、胡作非為,一些有堅貞德操而未出嫁的女子,唯恐會被他們侮辱,所以,預先作了斷絕之言:“一個人不敢很早地出外行走,只怕露水多,浸濕了衣服,實際上是怕那些橫行霸道的人,如果我不依從你,你就會誣告我,讓我面臨牢獄之災,但是,如果你不按照禮節(jié),三媒六證地來娶我,那么,無論如何,我也不會依從于你!”一個女子,如果她隨便與人茍合,那她就不能成為一個賢淑的女子,雖然女子終究要出嫁,但是,如果求婚的男家,三茶六禮不完備,貞女也不會嫁給他。重視禮節(jié)是為了重視自身,重視自身,則是為了重視貞節(jié)。
◇訂婚送聘的禮儀
男子和女子,如果沒有媒人的介紹,怎么會知道對方的名字?男子和女子,如果沒有經(jīng)過受聘的儀式,怎么會有交際和往來?
男女雙方訂婚之后,作為女子,應(yīng)佩戴好項鏈,以表示有所系屬,如果沒什么大的變故,就不要進入到她的住處。
婚姻關(guān)系到傳宗接代的大事,娶異姓的女子,既可使疏遠者成為親家,又可嚴別相同的血統(tǒng)。
訂婚送聘,必須出于誠意,一旦定聘,就不可翻改。
男女交情的往來,須等到女方接受了聘禮之后才可以。訂婚的時候,必須祭告列祖列宗,這表示,自己不敢獨斷專行,而且,還要召集鄰里鄉(xiāng)黨、親朋好友,舉行宴會,這表示不敢私下成婚。
女家要教誡女兒,為人主持家計,必須以直信為本,必須重視婦德,必須安守本分。
凡是婚禮,都要登記年月日,而且,要在家廟中祭告祖先,這些禮儀和手續(xù),都是為了加重男女的分別。
婚事的種種禮儀,都是為了重視男女間的倫理道德,這些禮儀表明,閨女是正式出嫁,不是隨隨便便地與人結(ji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