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biāo)簽: 雜談 |
遇到拾荒的老人,施舍幾塊錢,是人之常情。
施舍幾塊錢,居然被指責(zé)為自大和自以為是——要么就幫人幫到底,要么就不要施舍。既然沒有能力幫人幫到底,所以就不要施舍。這是吝嗇鬼的邏輯:
“我施舍了,會傷害窮人的自尊和我的腰包,為了窮人的自尊和我的腰包,我不能施舍。我不會看著窮人死去,我會閉上眼睛。我不但要閉上眼睛,還要給自己立上牌坊——我尊重窮人的自尊?!?/p>
按照他們的邏輯,遇到拾荒的老人,大家應(yīng)該怎么辦呢?施舍是不可以的,因?yàn)閭α怂麄兊淖宰?。完全幫助他們擺脫現(xiàn)狀是不可能的。眼睜睜地看著是不忍心的。所以,應(yīng)該轉(zhuǎn)過臉去,閉上眼睛,思考怎么徹底消滅這樣的現(xiàn)象,順便用一只手捂緊自己的腰包——萬一有點(diǎn)零錢掉下去,被拾荒者撿到,那是對拾荒者最大的傷害。
與其不傷害窮人的自尊,我寧愿傷害自己的腰包——我寧愿更尊重窮人的肚皮,而不是他們的自尊和我的腰包。
為自己的冷酷尋找冠冕堂皇的理由,還說得義正詞嚴(yán),知道羞恥嗎?
莫名其妙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