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講,領導在公開場合對下屬的批評就本質來說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恨鐵不成鋼的批評或怒罵;一種是持“厭惡”態(tài)度的惡性排擠或打擊。
作為職場新人有時候很難辨識這兩種性質的批評。怎么辦?
被領導批評之后,自己應該私下主動去找領導道歉。對你持“恨鐵不成鋼”態(tài)度的領導此刻往往會告訴你一些他的“構思”和對工作的要求,就本來說這是一種對你的指點;對你持“厭惡”態(tài)度的領導此刻往往會輕描淡寫的說一些“沒事”之類的話,甚至還會給你道歉。
當然,一個下屬在職場中被罵往往還存在一些其他特殊的情況,比如:指桑罵槐、敲山震虎以及特殊時期的形勢“駕馭”,為了防止誤會的產生此時領導們選擇的謾罵對象一般往往會是那些“領導看好的人”;還有一種情況是領導在選擇、重用某一下屬之前往往會對那些“領導看好的人”進行幾次謾罵、打擊以考驗其“人品”和“忠心”。
所以,一名下屬被領導批評之后不應該采取“猜測”、“默認”、“狡辯”或“對抗”的態(tài)度,最積極的最好的方法是主動去找領導進行溝通,因為這才是最有利于自己成長的關鍵。
另外作為一名下屬,常年不被領導批評其實并非是好事,這是因為領導已把他納入了“朽木不可雕也”或“懶得理你”之列。當然日常與領導私交甚好的下屬也很可能在日常接觸中領導就給予了他一些指導,所以領導也就不會在公開場合去“批評”他了!
就本質來講,批評、謾罵其實都是形式,人際交往的關鍵還是要看“人心”;另外,陰險的或“笑面虎”式領導多不訓人,而是暗中整人;開口罵人的領導多光明磊落從不暗中“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