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網絡,關于職場生存的文章大都在教育職場菜鳥去如何巴結上司,如何去為上司帶來利益,如何去堅持,如何去奮斗。這真是大錯而特錯了!一個人能否在職場上能否取得成功,關鍵的關鍵還是要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發(fā)展的平臺。有了這個平臺,你才能使得自己的人生即為上司又為自己而去奮斗。
民間有句話叫做“男人怕入錯行、女人怕嫁錯郎”,其本質說的也是一個平臺的問題。
如何鑒別一個平臺是否適合于自己?
不可否認地說,每一個單位都是一個平臺!這一平臺的建設來自于老板的性格、價值觀或為人處世的特點等;換言之就是老板性格、價值觀或為人處世的特點決定了他身邊圈子中人的價值觀和性格。當一個人步入一個工作單位,慢慢地他就會體會到自己與這一單位中“大紅人們”(注:多為老板所賞識的部門主管)的價值觀或性格上的差異,面對這一差異,作為初來乍到的員工就要考慮這樣一個問題:自己能接受他們的價值觀或為人處世的特點嗎?自己通過學習與他們在性格或價值觀等并駕齊驅嗎?……如果感到自己難以與他們“同流合污”,那么基本上就可以斷定這里并不是自己發(fā)展的平臺。此刻大家要切記“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內涵。這就是說,不要試圖去改變自己的性格而實現(xiàn)與他們的“同流合污”,不要試圖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下通過自己的努力或奮斗而去取得什么讓老板欣賞的業(yè)績。比如:在一個靠竊取技術而生存發(fā)展的企業(yè),在一個僅僅重視在現(xiàn)行技術之下從事的生產或銷售的企業(yè),可以肯定地說,老板并不注重科研經費的投入,所以作為擁有搞科研、搞技術等性格的人,在這樣的部門難以擁有用武之地!一個不重視安全環(huán)保工作的企業(yè),它的老板大都不會尊重下屬的生命或人格,甚至可以肯定地說,這一老板就是一個唯利是圖、投機取巧之士。
中國古代還有一句話: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歷史上這樣的經典案例數(shù)不勝數(shù),比如:商鞅等。
最后奉勸大家一句話,作為年輕人,不要為一時的“高薪酬”所迷惑,因為任何部門的暫時的高薪都步入自己走向成功后的收入。